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床旁即时超声测量动脉峰流速呼吸变异度评价危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裴颖皓 杨洋 +4 位作者 冯颖 何淑寅 周江 蒋华 王醒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应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估床旁即时超声测量动脉峰流速呼吸变异度(ΔVpeak)对危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 目的应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估床旁即时超声测量动脉峰流速呼吸变异度(ΔVpeak)对危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数据库(VIP)从建库至2019年11月发布的关于ΔVpeak判断容量反应性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员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应用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价量表(QUADA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Meta Dics 1.4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和诊断优势比(DOR)等,绘制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S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χ^2检验及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异质性分析,采用Deek检验法分析文献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31项研究,总计1854例接受床旁即时超声ΔVpeak检测的患者,包括11项国内研究、20项国外研究。用QUADAS 14个条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显示,纳入文献均为A级,说明文献整体质量较高。SROC曲线平面散点分布不呈"肩臂形",Spearman相关系数为0.062(P=0.710),认为其不存在阈值效应;异质性检验提示I^2=57.2%(P=0.001),说明各研究间存在一定异质性,且该异质性来源为非阈值效应;Meta回归分析显示,补液试验方法是造成异质性的原因〔DOR=3.87,95%可信区间(95%CI)为1.56~9.57,P=0.0048〕。根据异质性分析结果,剔除用被动抬腿试验(PLR)代替容量负荷试验的研究后,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I^2=10.6,P=0.2885)。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显示,合并DOR为23.85(95%CI为17.57~32.37),合并敏感度为0.82(95%CI为0.80~0.85),合并特异度为0.83(95%CI为0.80~0.85),合并PLR为4.17(95%CI为3.58~4.86),合并NLR为0.22(95%CI为0.18~0.28),AUC为0.9012(95%CI为0.88~0.93),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峰流速呼吸变异度 容量反应性 超声检查 诊断 鉴别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床旁超声下腔静脉直径联合肺部超声B线积分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庄燕 戴林峰 +3 位作者 程璐 鲁俊 裴颖皓 王建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56-1360,共5页
目的比较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目标导向液体复苏与床旁超声指导液体复苏的效果,评价床旁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 目的比较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目标导向液体复苏与床旁超声指导液体复苏的效果,评价床旁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科顺序编号,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组和超声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细菌培养,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所有患者均给予初始液体复苏(30 mL/kg)。EGDT组在初始液体复苏后按照指南目标(EGDT 6 h目标)继续液体复苏;超声组初始液体复苏后根据床旁超声下腔静脉直径及肺部超声B线积分指导后续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要实验室指标及疗效指标,包括复苏6 h血压达标率〔将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1 mmHg=0.133 kPa)定义为血压达标〕、24 h复苏液体总量、24 h去甲肾上腺素(NE)用量、24 h氧合指数(PaO_(2)/FiO_(2))及24 h乳酸清除率(LCR);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重症监护病房(ICU)生存曲线。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入ICU时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基础疾病、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PaO_(2)/FiO_(2)、血乳酸(Lac)、D-二聚体、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总胆红素(TBil)和血肌酐(SCr)基线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GDT组与超声组患者6 h血压达标率〔65.0%(13/20)比70.0%(14/20)〕、24 h NE用量〔mg:20.0(10.0,66.5)比30.0(10.5,85.0)〕、24 h PaO_(2)/FiO_(2)(mmHg:274.6±123.8比243.1±124.0)及24 h LCR〔9.1%(-34.5%,58.0%)比44.0%(-24.1%,8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组24 h复苏液体总量明显少于EGDT组(mL:2783.1±704.2比3692.0±1433.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EGDT组与超声组ICU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0.088,P=0.7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床旁超声 下腔静脉直径 肺部超声 B线积分
原文传递
通腑泻肺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程璐 张炎 +5 位作者 何淑寅 庄燕 吕海 裴颖皓 周江 鲁俊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0-97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通腑泻肺法能否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预后及呼吸力学.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科学网Web of Scienc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等2001年1月1日至2019年6...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通腑泻肺法能否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预后及呼吸力学.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科学网Web of Scienc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等2001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发表的通腑泻肺法治疗ARD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照组采用ARDS常规治疗措施,包括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抗感染、器官功能维护及营养支持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以通腑泻肺法为基础的中医药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院内病死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及呼吸力学参数.由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文献、收集数据及评估偏倚风险;应用RevMan 5.3软件完成纳入文献的风险偏倚评估;应用R语言Meta包进行Meta分析,并评价主要观察指标的潜在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27项RCT、176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899例,对照组86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院内病死率明显降低〔相对危险度(RR)=0.46,95%可信区间(95%CI)为0.36~0.59,P<0.0001〕,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标准均数差(SMD)=-1.92,95%CI为-2.56^-1.29,P<0.0001;ICU住院时间:SMD=-1.84,95%CI为-2.49^-1.18,P<0.0001〕,氧合指数明显改善(SMD=2.26,95%CI为1.56~2.96,P<0.0001),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平均气道压、气道阻力明显降低(气道峰压:SMD=-1.26,95%CI为-2.35^-0.18,P=0.0218;气道平台压:SMD=-0.61,95%CI为-1.08^-0.14,P=0.0107;平均气道压:SMD=-1.67,95%CI为-2.93^-0.42,P=0.0091;气道阻力:SMD=-0.88,95%CI为-1.09^-0.67,P<0.0001),肺顺应性增加(SMD=1.57,95%CI为0.78~2.36,P<0.0001).发表偏倚评估结果显示,研究院内病死率的15项RCT呈"倒漏斗"形分布,说明无潜在发表偏倚(P=0.499).结论通腑泻肺法可降低ARDS患者院内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改善呼吸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通腑泻肺法 氧合指数 呼吸力学
原文传递
PM2.5暴露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钱吉琛 裴颖皓 +1 位作者 曹玙 王醒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9期3880-3884,共5页
PM2.5是大气颗粒物中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一员。PM2.5对人体多系统功能的损害机制及PM2.5的防治方法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PM2.5可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已被大家所认识,但仍有较多人群尚未认识到PM2.5可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和病... PM2.5是大气颗粒物中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一员。PM2.5对人体多系统功能的损害机制及PM2.5的防治方法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PM2.5可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已被大家所认识,但仍有较多人群尚未认识到PM2.5可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了PM2.5可通过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多个方面对心肌细胞产生影响。目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PM2.5可携带多种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严重威胁居民的心血管健康,积极防治PM2.5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PM2.5 中医药防治
下载PDF
冷轧厚度对3.0%Si无取向硅钢组织及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何志坚 施立发 +3 位作者 裴英豪 程国庆 占云高 刘青松 《电工钢》 2020年第2期16-20,共5页
研究了冷轧厚度对3.0%Si的无取向硅钢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冷轧厚度由0.35 mm减薄至0.27 mm时,平均晶粒尺寸由104μm降低至89μm,P1.5/50由2.186 W/kg降低至2.139W/kg,P1.0/400由16.978 W/kg降低至13.978 W/kg,涡流损耗... 研究了冷轧厚度对3.0%Si的无取向硅钢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冷轧厚度由0.35 mm减薄至0.27 mm时,平均晶粒尺寸由104μm降低至89μm,P1.5/50由2.186 W/kg降低至2.139W/kg,P1.0/400由16.978 W/kg降低至13.978 W/kg,涡流损耗占比随之降低,{112}<110>取向强度减弱而{111}<110>取向强度增加,B50由1.684 T降低至1.662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冷轧压下率 显微组织 织构
下载PDF
四种加温干预方法在ICU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杭永青 汪媛媛 +4 位作者 刘志敏 朱玲 祝清 俞婷 裴颖皓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19期1462-1467,共6页
目的探讨4种加温干预方法在重症医学科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性纳入2018年11月至2020年8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危重症患者共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4种加温干预方法在重症医学科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性纳入2018年11月至2020年8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危重症患者共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予以Prismaflex机器自带加温装置)、改良方案A组(加用螺旋缠绕式加温装置)、改良方案B组(加用3M Bair Hugger温毯机)和改良方案C组(加用3M血液升温仪加热置换液)各30例。连续监测上机后12 h患者肛温、额头皮温和CRRT动静脉端的温度波动情况,记录低体温、体温过高发生率和最大体温波动幅度△。结果上机后3组的最高肛温、CRRT动脉端和静脉端温度分别为(37.20±0.23)、(37.15±0.35)、(37.16±0.24)℃,(37.21±0.35)、(37.15±0.31)、(37.19±0.23)℃和(36.49±0.52)、(36.36±0.46)、(36.68±0.22)℃,改良方案A组和改良方案C组患者肛温、CRRT动脉端和静脉端最高温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改良方案A组和改良方案B组患者CRRT静脉端最高温度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37~4.559,P<0.05或0.01)。上机后改良方案A、B、C组的最低肛温分别为(36.85±0.31)、(36.75±0.35)、(36.96±0.21)℃,3组CRRT动脉端和静脉端最低温度分别为(36.81±0.32)、(36.65±0.31)、(36.99±0.20)℃和(36.34±0.41)、(36.20±0.42)、(36.30±0.28)℃,改良方案A组和改良方案C组患者肛温、CRRT动脉端和静脉端最低温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改良方案A组和改良方案B组患者肛温和CRRT动脉端最低温度明显低于改良方案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32~6.194,P<0.05或0.01)。上机后改良方案A、B、C组的肛温波动分别为(0.34±0.11)、(0.38±0.15)、(0.26±0.11)℃,3组CRRT动脉端和静脉端温度波动分别为(0.30±0.14)、(0.35±0.23)、(0.22±0.14)℃和(0.33±0.16)、(0.39±0.23)、(0.26±0.09)℃,改良方案A、C组患者肛温、CRRT动脉端和静脉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温方法 连续性肾脏替代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冷轧方式与退火温度对无取向硅钢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裴英豪 王东戈 夏雪兰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372-379,456,共9页
以连续式和可逆式冷轧无取向硅钢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退火实验,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分析不同冷轧方式无取向硅钢在不同退火温度(920~1070℃)下的组织和织构,探讨轧制方式与退火温度对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连续式和可逆式冷轧无取向硅钢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退火实验,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分析不同冷轧方式无取向硅钢在不同退火温度(920~1070℃)下的组织和织构,探讨轧制方式与退火温度对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20~1070℃退火后,连续式冷轧样品平均晶粒尺寸分布在20.7~134.4μm范围,可逆式冷轧样品平均晶粒尺寸分布在17.3~155.5μm范围,随退火温度的提升,2种冷轧方式退火板晶粒总体上均在不断长大;冷轧板织构主要由强的旋转立方织构组成,可逆式和连续式冷轧样品退火板织构以γ纤维和α纤维织构为主,γ纤维织构主要聚集在{111}<112>处,α纤维织构主要聚集在{111}<110>处,γ纤维织构强度随退火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α纤维、Goss和旋转立方织构强度变化很小;可逆式与连续式冷轧板{111}<110>织构强度相近,可逆式冷轧退火板{111}<112>织构强度始终高于连续式冷轧退火板。1040℃退火时,可逆式和连续式冷轧退火板的P_(1.5/50)(50 Hz下,磁感应强度为1.5 T时的损耗)均达最低,分别为2.512,2.445 W/kg;1070℃退火时,可逆式与连续式冷轧退火板的P_(1.5/50)有所增长,最终分别为2.625,2.494 W/kg。随退火温度升高,2种冷轧方式退火板的P_(1.5/50)均先降后升,且连续式冷轧退火板的P_(1.5/50)始终更低、B_(50)更高(磁场强度为5000 A/m时的磁感应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轧制方式 退火温度 磁性能 能效等级 新能源汽车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3.0%Si冷轧无取向硅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刘青松 裴英豪 +3 位作者 施立发 夏雪兰 程国庆 祁旋 《电工钢》 2022年第2期9-13,共5页
为探索退火温度对薄规格3.0%Si无取向硅钢组织及电磁性能的影响,借助多气氛连续式退火炉模拟不同退火温度对冷轧0.25 mm厚度3.0%Si无取向硅钢电磁性能、组织以及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850℃提高到975℃,铁损P_(1.5/50)与P_(1.... 为探索退火温度对薄规格3.0%Si无取向硅钢组织及电磁性能的影响,借助多气氛连续式退火炉模拟不同退火温度对冷轧0.25 mm厚度3.0%Si无取向硅钢电磁性能、组织以及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850℃提高到975℃,铁损P_(1.5/50)与P_(1.0/400)均逐渐降低;退火温度超过950℃时,铁损P 1.5/50基本稳定在1.47 W/kg左右,退火温度超过975℃时,铁损P_(1.0/400)逐渐增加;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111}〈121〉、{111}〈110〉等难磁化织构强度增加速度高于{001}面织构,磁感B 50降低。综合退火温度对磁感和铁损的影响,温度为975℃时可以获得较好的电磁性能,临界晶粒尺寸为125μm,工业化生产中最佳退火温度在950~97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温度 无取向硅钢 铁损 磁感 组织
下载PDF
床旁超声监测颈总动脉峰流速变异诊断机械通气状态下患者容量反应状态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裴颖皓 冯颖 +5 位作者 杨洋 周海琪 耿艳霞 蒋华 潘涛 王醒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54-257,267,共5页
目的搜集现有文献证据对颈总动脉峰流速变异(Peak velocity variation of common carotid artery,△Vpeak-CA)对机械通气状态下患者容量反应状态的诊断价值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 目的搜集现有文献证据对颈总动脉峰流速变异(Peak velocity variation of common carotid artery,△Vpeak-CA)对机械通气状态下患者容量反应状态的诊断价值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Databas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08月。纳入符合要求的评估△Vpeak-CA对机械通气状态下患者容量反应状态诊断价值的临床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灵敏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95%CI),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运用QUADAS-2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研究共纳入4篇文献,其中包括194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合并灵敏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85(95%CI为0.77~0.92),0.86(95%CI为0.77~0.92),38.54(95%CI为16.69~89.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为0.93,各研究间无异质性(P=0.98,I2=0)。结论目前证据显示△Vpeak-CA对机械通气状态下患者容量反应状态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峰流速变异 META分析 机械通气 超声监测 容量反应
原文传递
耳穴电针联合角调式音乐治疗ICU谵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耿艳霞 陈栋 +4 位作者 蒋华 吕海 周海琪 裴颖皓 张海东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12期2113-2115,2136,共4页
目的观察耳穴电针联合角调式音乐干预ICU谵妄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将63例ICU谵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以耳穴电针刺激联合角调式音乐治疗,对照组予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持续泵入治疗,每日予ICU谵妄筛查量表(ICD-SC)、ICU意识模... 目的观察耳穴电针联合角调式音乐干预ICU谵妄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将63例ICU谵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以耳穴电针刺激联合角调式音乐治疗,对照组予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持续泵入治疗,每日予ICU谵妄筛查量表(ICD-SC)、ICU意识模糊评估量表(CAM-ICU)及利兹睡眠评价量表(LSEQ)各评分1次,连续5 d,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干预组改善ICU谵妄的5 d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谵妄持续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干预组利兹睡眠评价量表(LSE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干预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耳穴电针联合角调式音乐是干预ICU谵妄的有效方法,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谵妄 耳穴 电针 角调式音乐
下载PDF
常化处理对1.1%Si无取向硅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陆天林 施立发 +2 位作者 裴英豪 杜军 徐文祥 《电工钢》 2020年第3期25-28,共4页
针对Si的质量分数为1.1%无取向硅钢试验材料,通过980℃×140 s常化和未常化处理,采用XRD、EBSD和磁性能测量技术对比分析了常化和未常化对1.1%Si无取向硅钢常化、退火态组织、织构与成品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80℃×140 s常... 针对Si的质量分数为1.1%无取向硅钢试验材料,通过980℃×140 s常化和未常化处理,采用XRD、EBSD和磁性能测量技术对比分析了常化和未常化对1.1%Si无取向硅钢常化、退火态组织、织构与成品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80℃×140 s常化处理使热轧组织增大约23μm,最终成品晶粒尺寸增大约12μm,均匀性提高;常化后的组织的{100}织构增强约3.0%,{111}取向织构减弱约2.6%,成品{100}织构增强约0.43%,{111}取向织构减弱约6.5%;硅钢磁感B50值提高0.021T,铁损P1.5/5.值降低0.34W/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磁感 无取向硅钢 组织 织构
下载PDF
无取向硅钢连铸过程中间包内卷渣行为的物理模拟
12
作者 王东戈 徐蕊 +1 位作者 裴英豪 凌海涛 《电工钢》 CAS 2024年第6期12-19,共8页
通过物理模拟研究了无取向硅钢连铸过程中换包时间、拉速和湍流抑制器等参数对中间包内渣相运动过程和上表面处裸露行为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大包下渣对中间包内卷渣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采用湍流抑制器时,在液位上涨时间为69 s条... 通过物理模拟研究了无取向硅钢连铸过程中换包时间、拉速和湍流抑制器等参数对中间包内渣相运动过程和上表面处裸露行为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大包下渣对中间包内卷渣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采用湍流抑制器时,在液位上涨时间为69 s条件下,换包过程中间包冲击区内发生严重的卷渣现象,随着液位上涨时间增大,冲击区内卷渣现象减弱,同时冲击区上表面处存在部分区域发生裸露,在此条件下中间包内容易发生二次氧化;随着拉速增大,换包过程中冲击区内油相的卷入增加,不利于钢水洁净度的控制;设置湍流抑制器明显降低了换包过程中冲击区内油相的卷入和上表面处的裸露区域面积,对比可知,在中间包冲击区底部应设置湍流抑制器且换包过程中液位上涨时间需要控制在180 s以上。根据大包下渣实验结果可知,湍流抑制器的设置仅能减缓渣相的卷入和乳化,并不能完全消除下渣对钢水洁净度的影响,卷入的渣相很可能成为外来夹杂物的来源,在实际浇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浇注末期大包下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中间包 卷渣现象 换包时间 拉速 湍流抑制器 物理模拟
下载PDF
基于“疫病瘥后”论治“新冠后症状”经验荟萃
13
作者 申一鸣 邵冰 +2 位作者 蒋华 裴颖皓 陈秋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2期45-48,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感染”)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全球六亿多人次感染新冠,众多新冠恢复期患者仍存在长期不适,例如:乏力、抑郁、胸闷等。新冠后症状(Post COVID-19 Condition,PCC)概念的提出说明如何进行PPC治疗是当今重点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感染”)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全球六亿多人次感染新冠,众多新冠恢复期患者仍存在长期不适,例如:乏力、抑郁、胸闷等。新冠后症状(Post COVID-19 Condition,PCC)概念的提出说明如何进行PPC治疗是当今重点工作。中医药抗疫经验丰富,更有诸多关于瘥后防护等诊疗方案。该文结合临床及相关文献总结了中医关于疫病瘥后的认识,在中西医协同的康复实践背景下,提出中医关于“新冠后症状”治法治要,基于蒋院长团队丰富新冠临床诊疗经验,为“新冠后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后症状 中医诊疗 疫病瘥后 新冠病毒感染
下载PDF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运用电针干预脓毒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孙一凡 裴颖皓 +2 位作者 陈明祺 王醒 戴林峰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7期1178-1182,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运用电针干预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53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7例对照组2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依据气机升降理论选用相关穴位加用电针治疗,疗程14 ... 目的观察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运用电针干预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53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7例对照组2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依据气机升降理论选用相关穴位加用电针治疗,疗程14 d。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第3、7、14天的胃肠功能指标、炎症指标、相关评分及28 d生存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第7、14天急性胃肠损伤分级(AGI)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第3、7天腹腔内压力(IAP)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3、7、14天肠鸣音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3天肠内营养泵速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炎症指标均较前降低(P<0.05),对照组第7、14天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较前降低(P<0.05);试验组第3天胃肠功能障碍(GIF)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28 d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运用电针干预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及脓毒症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胃肠损伤 电针 气机升降理论
下载PDF
常化工艺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夹杂物的影响
15
作者 李建军 项利 +1 位作者 裴英豪 仇圣桃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24年第4期17-23,共7页
研究了常化工艺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夹杂物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不同常化工艺得到的夹杂物状态对成品磁性能的间接影响。主要结果表明,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常化工序能明显增加钢中夹杂物的尺寸,降低夹杂物的分布密度,提高夹杂物的体积分数。... 研究了常化工艺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夹杂物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不同常化工艺得到的夹杂物状态对成品磁性能的间接影响。主要结果表明,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常化工序能明显增加钢中夹杂物的尺寸,降低夹杂物的分布密度,提高夹杂物的体积分数。常化温度(975~1025℃)升高使得夹杂物粗化,夹杂物的分布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常化温度对夹杂物的体积分数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常化时间(4~6 min)对不同尺寸的夹杂物的数量变化、分布密度和体积分数的影响非线性。常化后夹杂物的分布密度对成品铁损值的影响最大,体积分数的影响规律不明显。只要在分布密度低的情况下,尺寸明显粗大或者略微偏小时,均能得到优良的成品铁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 夹杂物 常化
原文传递
基于α7nAChR-miRNA124-STAT3通路探讨肠缺血再灌注电针血清对腹腔巨噬细胞的影响
16
作者 耿艳霞 裴颖皓 +4 位作者 刘雨 郭丁丁 李迎欣 郑晶晶 陈栋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8期58-62,共5页
目的:体外研究观察电针治疗肠缺血再灌注小鼠后,小鼠血清的效应物质干预腹腔巨噬细胞株RAW264.7的过程,探讨电针足三里改善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IRI)的可能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制备IIRI模型,随机分为正常血清组、模型血清组、电针血清... 目的:体外研究观察电针治疗肠缺血再灌注小鼠后,小鼠血清的效应物质干预腹腔巨噬细胞株RAW264.7的过程,探讨电针足三里改善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IRI)的可能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制备IIRI模型,随机分为正常血清组、模型血清组、电针血清组,电针血清组小鼠于足三里电针治疗30 min。各组小鼠制备动物血清后与RAW264.7细胞共培养,共设6组:对照组、正常血清组、模型血清组、电针血清组、电针血清+miRNA124抑制剂组、电针血清+α7nAChR拮抗剂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α7nAChR和miRNA 124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p-STAT3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IL-6浓度。结果:模型血清组p-STAT3及IL-6均较对照组和正常血清组显著增高;与模型血清组比较,电针血清组miRNA 124水平明显增高,而p-STAT3表达显著降低;与电针血清组比较,电针血清+α7nAChR拮抗剂组的α7nAChR水平显著下降,电针血清+miRNA 124抑制剂组和电针血清+α7nAChR拮抗剂组的miRNA 124水平显著下降,而p-STAT3和IL-6表达显著升高。结论:电针足三里可能通过促进巨噬细胞α7nAChR诱导miRNA 124,从而抑制STAT3通路改善I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血清 肠缺血再灌注 胆碱能抗炎通路 MIRNA 腹腔巨噬细胞
下载PDF
退火方式对0.30%Si无取向硅钢磁导率影响规律研究
17
作者 祁旋 戴小华 +3 位作者 施立发 裴英豪 夏雪兰 刘青松 《电工钢》 CAS 2024年第2期23-30,共8页
研究了罩式退火、连续退火以及不同的退火方式组合对0.30%Si无取向硅钢磁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罩式退火温度(≥680℃)能获得较高的磁导率μ1.0(≥5800 Gs/Oe),与连续退火(≥790℃带钢温度)组合,能够获得较低铁损和较高的磁导率;第... 研究了罩式退火、连续退火以及不同的退火方式组合对0.30%Si无取向硅钢磁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罩式退火温度(≥680℃)能获得较高的磁导率μ1.0(≥5800 Gs/Oe),与连续退火(≥790℃带钢温度)组合,能够获得较低铁损和较高的磁导率;第一次连退温度越低,成品的各项磁性能指标提升幅度越高,在第二次连退830℃条件下,成品的磁感基本稳定;第二次低温连退下磁导率提升不明显,770℃以上磁导率提高幅度较大。综合来看,采用罩式680℃+连退830℃工艺组合方式,以及成品+连退770℃工艺组合方式成品的磁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方式 无取向硅钢 磁导率
下载PDF
锰对免常化中牌号无取向硅钢热变形行为的影响
18
作者 王永强 陆勤阳 +3 位作者 李娜 左锐 裴英豪 郑成思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147,共12页
无取向硅钢免常化生产具有重要的节能降耗、低碳低成本意义,其实现需要合金成分的优化设计,Mn合金化是一种潜在的有效策略,但目前Mn在无取向硅钢热变形过程中的作用尚需全面认识。利用热力学相图计算、热模拟、组织表征分析等手段,研究... 无取向硅钢免常化生产具有重要的节能降耗、低碳低成本意义,其实现需要合金成分的优化设计,Mn合金化是一种潜在的有效策略,但目前Mn在无取向硅钢热变形过程中的作用尚需全面认识。利用热力学相图计算、热模拟、组织表征分析等手段,研究了Mn含量对1.5%Si-0.3%Al无取向硅钢热变形行为的影响。建立了不同Mn含量试验钢的流变峰值应力本构方程,计算了热变形激活能和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与峰值应变的关系,分析了不同变形条件下不同Mn含量试样的再结晶率和晶粒尺寸。结果表明,Mn含量越高,试样的热变形激活能越大;相同变形条件下,Mn含量越高,试样的流变应力越大,但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与峰值应变的比例却降低;此外,Mn含量越高,试样中动态再结晶的比例越高,即Mn元素促进动态再结晶的发生,这对无取向硅钢的免常化生产有利。在变形温度下Mn含量越高,试验钢中的奥氏体含量越多,基体中固溶的Mn原子也越多。这一方面使得试样的变形抗力越大,热变形激活能越大、流变应力越大;另一方面,由于奥氏体层错能低,位错移动性较差、攀移或交滑移比较困难,动态回复受限,形变储存能可有效累积;再者,由于固溶原子更多,晶格畸变更严重,对位错运动的阻碍和存储效果更明显,也有利于形变储存能的累积。因此,动态再结晶发生得更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 无取向硅钢 热变形行为 本构方程 动态再结晶
原文传递
电针干预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耿艳霞 蒋华 +5 位作者 吕海 陈栋 陈秋华 周海琪 裴颖皓 原萌谦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3期490-493,共4页
目的观察以“治痿独取阳明、培土生金”理论为指导的电针干预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VIDD)的疗效。方法将62例VID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电针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支持治疗,电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电针治疗7 d,穴取中府、膻中... 目的观察以“治痿独取阳明、培土生金”理论为指导的电针干预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VIDD)的疗效。方法将62例VID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电针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支持治疗,电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电针治疗7 d,穴取中府、膻中、曲池、足三里,每日2次,每次30 min。床旁超声测定第1天及第7天的膈肌功能,包括膈肌活动度、膈肌厚度和膈肌厚度变化率,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撤机时间及第7天撤机成功率。结果电针组第7天膈肌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第7天吸气末膈肌厚度、呼气末膈肌厚度及膈肌厚度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撤机时间及第7天撤机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提高VIDD患者膈肌活动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膈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功能障碍 机械通气 电针 膈肌超声
下载PDF
Ti对低牌号无取向硅钢二次退火后铁损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雪兰 裴英豪 +2 位作者 祁旋 陈明侠 施立发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23年第6期123-128,共6页
研究了不同Ti含量对质量分数为1.0%Si的无取向硅钢二次退火后铁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含量降低,二次退火前后铁损降低比例呈增加趋势,当Ti质量分数大于0.0012%时,铁损P1.5/50从4.531 W/kg降至3.807 W/kg,降低比例为15.97%,平均晶粒... 研究了不同Ti含量对质量分数为1.0%Si的无取向硅钢二次退火后铁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含量降低,二次退火前后铁损降低比例呈增加趋势,当Ti质量分数大于0.0012%时,铁损P1.5/50从4.531 W/kg降至3.807 W/kg,降低比例为15.97%,平均晶粒尺寸从23μm增加至40μm;而当Ti质量分数小于0.0012%时,铁损P1.5/50从4.328 W/kg降至3.444 W/kg,降低比例达20.43%,平均晶粒尺寸从28μm增加至56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二次退火 铁损 TI含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