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妇幼保健机构营养服务及当地母婴营养状况分析
1
作者 王杰 赵文华 +5 位作者 宋鹏坤 庞学红 杨晓光 杨振宇 赖建强 陈君石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0-227,共8页
目的探讨妇幼保健机构营养服务现状及与母婴营养健康的关系。方法于2020年利用网络信息检索的方式,对全国441家省级、直辖市市辖区、地级市妇幼保健机构的营养服务进行调查。基于中国0~17岁儿童青少年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2016-2017年)... 目的探讨妇幼保健机构营养服务现状及与母婴营养健康的关系。方法于2020年利用网络信息检索的方式,对全国441家省级、直辖市市辖区、地级市妇幼保健机构的营养服务进行调查。基于中国0~17岁儿童青少年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2016-2017年)中部分儿童和乳母数据,分析有无营养服务地区的母婴营养健康状况差异。结果246家地市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设有官方网站,为孕产妇和儿童提供了营养服务的比例分别为49.6%和53.3%,仅3.3%的机构设置了专职营养服务人员。孕产妇营养服务隶属于保健科、妇产科和营养科的比例分别占45.9%、39.3%和14.8%;儿童营养服务主要隶属于儿童保健科,占93.9%。与没有为母婴提供营养服务的地区相比,妇幼保健机构为母婴提供营养服务的地区母亲孕期体重增长过多风险较低(P<0.05),产后血脂异常、维生素D缺乏、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过低的风险较低(P<0.05);儿童超重的风险较低(P<0.05),6月龄内儿童基本纯母乳喂养的比例较高(P<0.05)。结论妇幼保健机构营养服务覆盖率低,不利于母婴营养与健康。建议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完善营养科室设置与人员配置;建立营养服务相关标准,服务花费纳入医保支付体系;稳定、深化和拓展营养服务内容,促进母婴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服务 儿童营养不良 母亲健康 营养监测
原文传递
问卷调查与运动手环测量少年儿童身体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曦 琚腊红 +5 位作者 于文涛 于冬梅 房红芸 庞学红 许娟 赵文华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3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研制的“中国6~17岁儿童身体活动问卷”与运动手环测量儿童身体活动的相关性。方法在北京市延庆区和重庆市万州区选取4所学校6个班级共120名学生参与调查。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和BlandAltman方法检验问卷与运动手环测量身... 目的探讨研制的“中国6~17岁儿童身体活动问卷”与运动手环测量儿童身体活动的相关性。方法在北京市延庆区和重庆市万州区选取4所学校6个班级共120名学生参与调查。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和BlandAltman方法检验问卷与运动手环测量身体活动时间的相关性,运用广义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校正模型,提高问卷测量的准确性。结果问卷调查与运动手环测量总体身体活动时间的相关系数(r)为0.38(P<0.001),测量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的r为0.22~0.32(P<0.019)。建立的总体身体活动时间、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和身体活动能量消耗的校正模型可分别解释45.1%、41.4%和46.9%运动手环测量的总变异。结论问卷调查与运动手环测量我国6~17岁少年儿童身体活动的相关性低。使用校正模型可以提高问卷测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儿童 运动手环 身体活动 相关性 校正
原文传递
中国2002年和2013年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身高Z评分的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淑霞 杨振宇 +3 位作者 王杰 段一凡 庞学红 赖建强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655-659,共5页
目的分析2002年和2013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身高(身长)Z评分[HAZ(LAZ)]的变化趋势,为下一步筛选儿童生长迟缓干预的窗口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 目的分析2002年和2013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身高(身长)Z评分[HAZ(LAZ)]的变化趋势,为下一步筛选儿童生长迟缓干预的窗口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中5岁以下儿童身高(身长)、年龄等数据,采用t检验方法比较2002年和2013年HAZ(LAZ)的差异,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方法分别分析2002年和2013年5岁以下儿童HAZ(LAZ)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2年5岁以下儿童HAZ(LAZ)为-0.31±1.54,2013年为0.03±1.36。2013年比2002年提高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2,P<0.001)。0~<1、6~23、24~59月龄组2002年和2013年HAZ(LAZ)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8、-11.21、-18.69,P<0.01)。2002年5岁以下儿童的HAZ(LAZ)呈先下降至最低值后缓慢上升并逐渐趋于平稳的趋势,2013年呈先上升至最高值后下降并逐渐趋于平稳的趋势,特别是6~23月龄组下降趋势明显。结论 2013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HAZ(LAZ)的平均水平较2002年有显著提高,但6~23月龄儿童HAZ(LAZ)仍处于持续下降趋势,该阶段可作为改善儿童生长迟缓的窗口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别身高(身长)Z评分 5岁以下儿童 趋势分析 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
原文传递
2016—2017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食物种类不足状况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玉英 于冬梅 +7 位作者 段一凡 郭齐雅 庞学红 许晓丽 王杰 毕烨 杨振宇 赵丽云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年第11期78-81,共4页
目的:描述中国5岁以下儿童食物种类不足状况。方法:数据来自2016—2017年中国0~17岁儿童青少年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75个监测点6~23月龄儿童20 423名。根据联合国儿... 目的:描述中国5岁以下儿童食物种类不足状况。方法:数据来自2016—2017年中国0~17岁儿童青少年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75个监测点6~23月龄儿童20 423名。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2年提出的儿童食物种类不足指标,分析了5岁以下儿童食物种类不足状况。结果采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人口数据进行复杂加权计算,利用Rao-Scott修饰权重的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差异检验。结果:2016—2017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食物种类不足率是39.4%(95%CI 36.9%~41.9%),中度不足率是29.2%(95%CI 27.6%~30.9%),重度不足率是10.2%(95%CI 8.8%~11.6%)。男孩和女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月龄儿童、城市农村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食物种类不足儿童以谷类根茎类(76.6%)、富含维生素A蔬菜水果(75.0%)为主,母乳、奶类和肉类的比例超过40%,而蛋类、豆类坚果和种子的摄入比例不到5%。结论:中国儿童食物种类不足的比例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但低月龄、农村地区儿童需要重视。增加富含营养素食物的摄入,消除儿童重度食物种类不足是今后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食物种类不足 农村地区
下载PDF
中国城乡不同泌乳阶段母乳中宏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庞学红 赵耀 +4 位作者 孙忠清 赵云峰 杨振宇 吴永宁 荫士安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城乡不同泌乳阶段母乳中钙、磷、镁、钾、钠的含量,为制定其适宜摄入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母乳成分数据库研究,该项目为横断面调查,于2011年11月到2013年6月在我国11个省和地区收集产后0d~330 d乳母的母乳样... 目的分析我国城乡不同泌乳阶段母乳中钙、磷、镁、钾、钠的含量,为制定其适宜摄入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母乳成分数据库研究,该项目为横断面调查,于2011年11月到2013年6月在我国11个省和地区收集产后0d~330 d乳母的母乳样本,从来自不同哺乳期的健康乳母的6481份人乳样本中抽样1579份样品,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母乳中钙、磷、镁、钾、钠的含量。结果初乳、过渡乳、早期成熟乳和晚期成熟乳中钙含量分别为(278.3±63.1)、(289.3±69.9)、(270.7±65.9)、(241.0±58.6)mg/kg,磷含量分别为(157.6±50.4)、(176.7±53.2)、(144.2±41.6)、(128.0±31.5)mg/kg,镁含量分别为(27.9±5.9)、(24.8±4.8)、(25.0±5.3)、(26.1±5.6)mg/kg,钾含量分别为(624.2±116.4)、(575.7±95.7)、(490.0±86.8)、(428.3±65.1)mg/kg,钠含量分别为(370.6±204.7)、(242.2±123.1)、(128.3±69.2)、(88.6±44.1)mg/kg。结论不同泌乳阶段母乳中钙、磷、镁、钾、钠均存在差异,整体上随哺乳期延长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横断面调查 矿物质 常量元素
原文传递
采用非线性规划模型分析6~11月龄婴儿配方奶粉中蛋白质适宜水平 被引量:1
6
作者 庞学红 姜楚琦 +1 位作者 魏巧思 赖建强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年第9期85-88,共4页
目的:探索6~11月龄婴儿配方奶粉中蛋白质适宜水平。方法:采用非线性规划模型分析6~11月龄人工喂养婴儿膳食蛋白质摄入达到平均需要量时,婴儿配方奶粉中蛋白质水平,并利用蛋白质消化率校正的氨基酸评分(PDCAAS)评价婴儿膳食蛋白质质量。... 目的:探索6~11月龄婴儿配方奶粉中蛋白质适宜水平。方法:采用非线性规划模型分析6~11月龄人工喂养婴儿膳食蛋白质摄入达到平均需要量时,婴儿配方奶粉中蛋白质水平,并利用蛋白质消化率校正的氨基酸评分(PDCAAS)评价婴儿膳食蛋白质质量。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研究纳入104名6~11月龄人工喂养婴儿,每日配方奶粉摄入量的中位数为63.3 g。每100 g配方奶粉中蛋白质含量为10.8~12.0 g时,可以使98%的6~11月龄人工喂养婴儿膳食蛋白质能量密度达到平均需要量水平。蛋白质浓度为10.8 g/100 g配方奶粉时,加入不同氨基酸组成设计的配方奶粉后,6~11月龄婴儿膳食PDCAAS中位数由0.80最高升至0.91,人群中有限制氨基酸的比例由84.6%最低降至61.5%。结论:每100 g配方奶粉中蛋白质含量为10.8~12.0 g时,可以保证6~11月龄人工喂养婴儿膳食蛋白质摄入充足,同时对其膳食蛋白质质量有一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配方奶粉 蛋白质 氨基酸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