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鱼中哈维氏弧菌毒力及耐药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吴立婷 廖金轩 +5 位作者 庞茂达 包红朵 周艳 孙利厂 王冉 张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2111-2119,共9页
目的分析鉴定海产养殖中主要病原哈维氏弧菌的毒力及耐药特性。方法采集来自于网箱养殖区病死大黄鱼,分离幵鉴定哈维氏弧菌,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分离株对13种抗生素的敏感特性,PCR鉴定耐药基因(tetA、tetB、ermA、ermB、ermC、mecA、... 目的分析鉴定海产养殖中主要病原哈维氏弧菌的毒力及耐药特性。方法采集来自于网箱养殖区病死大黄鱼,分离幵鉴定哈维氏弧菌,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分离株对13种抗生素的敏感特性,PCR鉴定耐药基因(tetA、tetB、ermA、ermB、ermC、mecA、aac(6’)-Ib、oqxA、sul1、sul2、mcr-1)及其毒力基因。结果从病料中分离幵鉴定出54株哈维氏弧菌,耐药分析表明对硫酸粘杆菌素、庆大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阿莫西林均耐药, 96.2%的分离株对头孢噻呋, 92.6%的分离株对链霉素、阿米卡星表现为耐药, 88.9%的分离株对恩诺沙星, 87.1%的分离株对卡那霉素呈现高度耐受特性。所有分离株同时对9种抗生素显示100%耐药,同时耐受10种抗生素的菌株有94.4%,同时对11和12种抗生素耐受的菌株分别达到85.2%和64.8%,对13种抗生素均产生耐药的菌株达到37.0%(20/54)。耐药基因分析表明四环素类tetA为主要耐药基因,检出率高达81.5%;氨基糖苷类aac(6’)-Ib,β-内酰胺类mecA,磺胺类sul1、sul2,喹诺酮类oqxA和大环内酯类ermA、ermC分别检出4~7株。毒力基因分析表明toxR携带率高达75.9%。结论本研究分析了海产养殖中主要病原哈维氏弧菌感染状况,其耐药严重且普遍携带毒力基因,表明哈维氏弧菌耐药和毒力对海产养殖造成重要威胁。同时本研究为弧菌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维氏弧菌 耐药特征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下载PDF
1株宽噬菌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孙利厂 周艳 +6 位作者 张莉莉 庞茂达 何涛 包红朵 张辉 何灵尘 王冉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63,共6页
本研究从养殖场采集的污水样品中分离到宽噬菌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烈性噬菌体V_EcoM_C1,并进行了噬菌斑、噬菌谱、形态学(透射电镜)、遗传物质、酸碱及热稳定性、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及控制养殖环境中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污染研究... 本研究从养殖场采集的污水样品中分离到宽噬菌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烈性噬菌体V_EcoM_C1,并进行了噬菌斑、噬菌谱、形态学(透射电镜)、遗传物质、酸碱及热稳定性、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及控制养殖环境中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污染研究。结果表明:噬菌体V_EcoM_C1呈现出典型裂解性噬菌体特征,空斑透亮,无晕环,空斑边缘整齐清晰;噬菌体V_EcoM_C1噬菌斑直径为1.0~1.5 mm;噬菌体V_EcoM_C1头部椭圆形,长径约86 nm,横径约54 nm;噬菌体V_EcoM_C1具有可收缩性尾,尾长约76 nm,直径约10 nm,头部与尾部被颈圈隔开;噬菌体V_EcoM_C1可裂解5种不同血清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且噬菌斑透亮,具有较宽噬菌谱;噬菌体V_EcoM_C1在30℃~50℃保持高活性;噬菌体V_EcoM_C1在pH5~10稳定;噬菌体V_EcoM_C1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约10 min,爆发持续时间约60 min,平均爆发量为26,具有较高的裂解活性;噬菌体V_EcoM_C1可以控制养殖环境中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证明该噬菌体可以有效杀灭养殖环境(奶牛料槽表面)中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综上所述,V_EcoM_C1为1株宽噬菌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烈性噬菌体,可用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噬菌体制剂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噬菌体 分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噬菌体尾突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艳 万启旸 +3 位作者 包红朵 张辉 庞茂达 王冉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75-1181,共7页
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耐药致病菌的频繁出现,噬菌体作为新型抗菌手段而成为研究热点。噬菌体尾突蛋白在噬菌体侵染细菌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负责识别宿主受体,而且具有解聚酶或糖苷水解酶的抑菌活性。目前揭示噬菌体尾突蛋白... 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耐药致病菌的频繁出现,噬菌体作为新型抗菌手段而成为研究热点。噬菌体尾突蛋白在噬菌体侵染细菌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负责识别宿主受体,而且具有解聚酶或糖苷水解酶的抑菌活性。目前揭示噬菌体尾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进展增多,了解噬菌体尾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明确噬菌体的多样性和生命复制循环过程,更好地应用和开发噬菌体相关抗菌制剂。本文就噬菌体尾突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从尾突蛋白的角度加深对噬菌体的生物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尾突蛋白 耐药性 抗菌蛋白 解聚酶 识别 吸附
原文传递
加工环境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耐药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立婷 吴新宇 +6 位作者 庞茂达 何涛 包红朵 周艳 孙利厂 王冉 张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1496-1500,共5页
目的分析在流通过程中加工环境来源的食源性李斯特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探讨加工环境对该菌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2017年分离自加工环境中的71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8种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并采... 目的分析在流通过程中加工环境来源的食源性李斯特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探讨加工环境对该菌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2017年分离自加工环境中的71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8种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并采用PCR鉴定11种耐药基因(tet A、tet M、tet S、erm A、erm B、erm C、mec A、aac(6’)-Ib、van A、van B、cfr)。结果 71株Lm对庆大霉素(11.27%)、氨苄西林(4.22%)、头孢他啶(98.59%)、环丙沙星(97.18%)、四环素(21.12%)、红霉素(15.49%)、林可霉素(92.96%)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敏感。其中以耐受3~6种抗菌药为主,耐药情况较为严重。耐药基因检测表明四环素类tet A,tet M为主要耐药基因,检出率高达50%以上,其次为红霉素类erm A、erm B、erm C,检出率约11%,氨基糖苷类aac(6’)-Ib的检出率为5.63%。结论加工环境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其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并不完全一致,从而表明加工环境中存在影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耐药性因素,同时为食源性李斯特菌病的防治及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下载PDF
盐水鸭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
5
作者 朱梦雅 吴立婷 +6 位作者 徐光伟 包红朵 周艳 庞茂达 王冉 张辉 杨振泉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178,62,共8页
为研究盐水鸭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Lm)的生长规律,通过测定4、10、16、25℃条件下的生长数据,选用4种常用的一级模型(Gompertz、Logistic、Richards及MMF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比较各模型决定系数R^2和均方误差... 为研究盐水鸭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Lm)的生长规律,通过测定4、10、16、25℃条件下的生长数据,选用4种常用的一级模型(Gompertz、Logistic、Richards及MMF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比较各模型决定系数R^2和均方误差(MSE),确定最适一级模型,根据一级模型得到的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和迟滞期(λ)建立与温度相关的二级模型。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拟合的生长曲线R^2均达到0.99以上,为最适一级模型,在25℃条件下,Lm经0.78 h后即进入对数期,从4℃提高到10℃时,生长速率从0.02 1g(cfu/g)·h^-1增至0.05 1g(cfu/g)·h^-1,说明温度对盐水鸭中Lm的生长影响较大。选用Ratkowsky平方根模型建立的温度与μmax关系的二级模型R^2为0.98,偏差因子(Bf)、准确因子(Af)分别为0.99、1.01,二次多项式模型建立的温度与λ关系的R^2为0.99,Bf、Af分别为1.01、1.08,表明所建两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盐水鸭中Lm的生长情况。本研究建立的生长模型可为监控盐水鸭的食品安全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水鸭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一株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天宇 郭一柯 +1 位作者 刘霁逸 庞茂达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63-168,共6页
为获得产广谱细菌素的乳酸菌,采用经典的乳酸菌筛选法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法,从传统酸白菜中分离乳酸菌并进行菌种鉴定,从蛋白酶稳定性、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和抑菌谱4个方面分析抑菌物质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传统酸白菜中分离... 为获得产广谱细菌素的乳酸菌,采用经典的乳酸菌筛选法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法,从传统酸白菜中分离乳酸菌并进行菌种鉴定,从蛋白酶稳定性、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和抑菌谱4个方面分析抑菌物质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传统酸白菜中分离出1株产抑菌活性物质的乳酸菌SY5,经鉴定为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将发酵上清用蛋白酶K和胃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丧失,表明抑菌活性物质具有蛋白质性质,确定为细菌素。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该细菌素在120℃热处理30 min后仍保留82.7%的抑菌活性,pH值范围为2~7。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该细菌素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具有广谱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白菜 乳酸菌 细菌素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