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溴系阻燃剂环境污染现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童艺 程伊雪 +3 位作者 吴冠履 张海燕 潘远江 冯鸿儒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3-101,共19页
新型溴系阻燃剂(NBFRs, novel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作为传统溴系阻燃剂的替代品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纺织品、家具等商品中,随着这些商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置,NBFRs不可避免地释放到环境中,给环境和人体带来潜在的危害.部分NB... 新型溴系阻燃剂(NBFRs, novel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作为传统溴系阻燃剂的替代品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纺织品、家具等商品中,随着这些商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置,NBFRs不可避免地释放到环境中,给环境和人体带来潜在的危害.部分NBFRs可通过摄食和呼吸作用进入人体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已被证明具有潜在的生物毒性.而NBFRs的环境污染现状研究对控制NBFRs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对不同环境基质中的NBFRs进行了定量测定.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环境中NBFRs的研究现状、进展,重点介绍了水体、沉积物和大气中NBFRs的含量分布.多种类型水体中NBFRs的浓度水平在ng·L^(-1)至μg·L^(-1)之间,浓度受地区工业生产和季节等因素影响,且不同污水处理系统对水体中NBFRs的去除效率具有一定差异;NBFRs倾向于分布在富含有机碳的介质中,沉积物中NBFRs的含量在ng·g^(-1)至μg·g^(-1)级别,浓度与地区工业生产、化合物性质以及总有机碳含量等因素有关;大气中的NBFRs倾向吸附于颗粒相中,在两相中的含量分别为pg·m^(-3)和ng·g^(-1)级别,其含量受环境因素影响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溴系阻燃剂 环境介质 污染现状
下载PDF
电催化5-羟甲基糠醛氧化为2,5-呋喃二甲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潘远江 郭珍燕 +1 位作者 黄金术 李虎 《能源环境保护》 2024年第2期81-93,共13页
在可持续发展导向下,替代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生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研究焦点。5-羟甲基糠醛(HMF)作为一种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选择性氧化反应,HMF可以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合物,如2,5-呋喃二甲酸(FDCA)。近年来,... 在可持续发展导向下,替代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生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研究焦点。5-羟甲基糠醛(HMF)作为一种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选择性氧化反应,HMF可以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合物,如2,5-呋喃二甲酸(FDCA)。近年来,电催化氧化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手段,在HMF转化为FDCA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这一过程涉及竞争反应,如水氧化,对FDCA的产率和法拉第效率产生影响。催化剂对降低反应能垒、提高产物选择性至关重要,但面临稳定性不足、过电位偏高和酸性环境下活性不足等挑战。聚焦于高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从贵金属催化剂到非贵金属催化剂和非金属催化剂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生物质的高效转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氧化 生物质 5-羟甲基糠醛 2 5-呋喃二甲酸 电催化剂
下载PDF
澳洲坚果壳活性炭载锌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张建珠 杨正芳 +2 位作者 潘源江 张彬 聂艳丽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5,共10页
以澳洲坚果壳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粉末活性炭作为抗菌材料载体,通过浸渍法将Zn^(2+)负载于活性炭的表面和微孔中,得到活性炭载锌复合抗菌材料。利用碘吸附值、氮气吸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及抗菌实... 以澳洲坚果壳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粉末活性炭作为抗菌材料载体,通过浸渍法将Zn^(2+)负载于活性炭的表面和微孔中,得到活性炭载锌复合抗菌材料。利用碘吸附值、氮气吸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及抗菌实验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炭材料具有多孔结构,比表面积达644.118 m^(2)/g,平均孔径为2.289 nm,碘吸附值为1018 mg/g。以硫酸锌为锌源,炭锌接触时间7 h、炭锌浸渍比1∶25、锌溶液浓度1.0 mol/L时,制备的活性炭载锌复合抗菌材料具有较好的杀菌性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能达到99.9%的抗菌率。活性炭载锌复合抗菌材料与织物浸渍得到的抗菌织物也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可为拓宽废弃生物质资源的应用范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果壳 活性炭 Zn^(2+) 抗菌性能 抗菌材料
下载PDF
气相中铜催化的脱羧碘化反应 被引量:4
4
作者 尹欣驰 江游 +3 位作者 楚士颖 翁国锋 方向 潘远江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6-439,共4页
提供了一种通过电喷雾电离质谱在气相中对一类有机铜配体复合物的合成方法.通过碰撞诱导解离和分子-离子反应,在离子阱质量分析器中完成了气相中铜催化的脱羧碘化反应.羧酸(RCOOH)作为反应物最终通过碰撞诱导解离技术和分子-离子反应转... 提供了一种通过电喷雾电离质谱在气相中对一类有机铜配体复合物的合成方法.通过碰撞诱导解离和分子-离子反应,在离子阱质量分析器中完成了气相中铜催化的脱羧碘化反应.羧酸(RCOOH)作为反应物最终通过碰撞诱导解离技术和分子-离子反应转化为碘代烃(RI).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观察到了铜的价态变化,由此也对羧酸的脱羧碘化反应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解释.同时,不同的羧酸和双氮配体也适用于该反应体系.该方法检测了一类有机铜复合物的气相反应活性,并对液相中铜催化的脱羧碘化反应的反应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铜复合物 碰撞诱导解离 分子离子反应 脱羧碘化 含氮双齿配体
原文传递
泊沙康唑新异构体杂质分离纯化及其结构表征
5
作者 王伟 喻承昊 +1 位作者 谭艳云 潘远江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799-2805,共7页
目的对泊沙康唑新发现的同分异构体杂质进行分离纯化及其结构表征。方法采用半制备液相色谱,色谱柱为Luna C_(18)(2)(250 mm×20 mm,10µm),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分离纯化,成功制备了一个新异构体杂质纯品,利用高效液相... 目的对泊沙康唑新发现的同分异构体杂质进行分离纯化及其结构表征。方法采用半制备液相色谱,色谱柱为Luna C_(18)(2)(250 mm×20 mm,10µm),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分离纯化,成功制备了一个新异构体杂质纯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与核磁共振波谱法快速鉴定异构体杂质。结果泊沙康唑新异构体杂质被鉴定为4-(4-(4-(4-(((3R,5R)-5-((1H-1,2,4-三唑-1-基)甲基)-5-(2,4-二氟苯基)四氢呋喃-3-基)甲氧基)苯基)哌嗪-1-基)苯基)-1-((2S,3S)-2-羟基戊基-2-基)-1H-1,2,4-三唑-5(4H)-酮),该杂质为首次鉴定的新化合物。结论泊沙康唑的新异构体杂质分离纯化及结构确证对该产品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沙康唑 异构体杂质 结构表征
原文传递
含非挥发性盐样品的质谱分析技术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维伟 何誉文 +5 位作者 褚冯键 韦玮 何佺 王文海 冯鸿儒 潘远江 《分析试验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6-710,共15页
质谱直接分析含有非挥发性盐的样品仍有一定挑战。一方面,非挥发性盐易于结晶,会严重污染和堵塞质谱的传输系统,如毛细管、离子传输管、采样锥等,对分析结果带来影响并对质谱造成伤害。另一方面,非挥发性盐会带来离子抑制现象,质谱图会... 质谱直接分析含有非挥发性盐的样品仍有一定挑战。一方面,非挥发性盐易于结晶,会严重污染和堵塞质谱的传输系统,如毛细管、离子传输管、采样锥等,对分析结果带来影响并对质谱造成伤害。另一方面,非挥发性盐会带来离子抑制现象,质谱图会被大量的盐簇峰占据,显著降低待测物信号并干扰电荷分布状态的分辨。近年来已发展出许多针对含有非挥发性盐样品的质谱分析方法。本文综述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重点介绍了常规离子源改造和常压离子源在含盐样品分析中的作用,并简要总结了一些预处理技术。最后对含非挥发性盐样品的质谱分析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分析 非挥发性盐 脱盐
原文传递
铁卟啉类化合物催化乙烯基硫醚和重氮化合物间的环丙烷化和C—S键断裂的竞争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闫晓静 李畅 +3 位作者 靳智雄 徐孝菲 陈维伟 潘远江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837-3846,M0011,共11页
建立了一种能够选择性地发生环丙烷化反应和C-S键断裂反应的催化体系.对于乙烯基苯基硫醚和重氮乙腈(通过原位策略制备)间的反应,在氯化血红素的催化作用下,可得到环丙烷化反应产物;在铁酞菁的催化作用下,则得到C-S键断裂反应产物.该反... 建立了一种能够选择性地发生环丙烷化反应和C-S键断裂反应的催化体系.对于乙烯基苯基硫醚和重氮乙腈(通过原位策略制备)间的反应,在氯化血红素的催化作用下,可得到环丙烷化反应产物;在铁酞菁的催化作用下,则得到C-S键断裂反应产物.该反应体系无需惰性气体保护、无需高温、室温下搅拌1 h即可以中等到优秀的产率获得对应的目标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血红素 重氮化合物 硫叶立德 环丙烷化反应 C—S键断裂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