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式旋耕对小麦生长季土壤紧实度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聂胜委 张浩光 +2 位作者 张巧萍 许纪东 张玉亭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2,共7页
为了探究土壤立式旋耕方式对小麦生长季关键生育时期土壤紧实状况的影响,以常规旋耕(TR,12 cm±5 cm)为对照,连续两季(2017—2018年和2018—2019年)研究了立式旋耕(VR,30 cm±5 cm)在不施肥(nF)、施肥(F)条件下小麦关键生育时... 为了探究土壤立式旋耕方式对小麦生长季关键生育时期土壤紧实状况的影响,以常规旋耕(TR,12 cm±5 cm)为对照,连续两季(2017—2018年和2018—2019年)研究了立式旋耕(VR,30 cm±5 cm)在不施肥(nF)、施肥(F)条件下小麦关键生育时期土壤紧实度、产量及养分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旋耕相比,立式旋耕能连续两季持续增加小麦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耕层土壤紧实程度;而且立式旋耕能进一步激发土地生产潜力,与常规旋耕不施肥(nFTR)处理相比,2018年立式旋耕施肥(FVR)、常规旋耕施肥(FTR)处理产量分别增加50.16%、36.28%,2019年分别增加42.91%、34.79%。与FTR处理相比,FVR氮肥农学效率提高38.29%(2018年)、23.35%(2019年);氮肥偏生产力提高10.15%(2018年)、6.02%(2019年)。与常规旋耕相比,立式旋耕能显著降低第一季小麦拔节期、灌浆期10 cm土壤耕层的紧实度;而第二季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立式旋耕能降低小麦拔节期20 cm耕层土壤紧实度,在施肥情况下显著降低。两种耕作方式下灌浆期5 cm耕层的土壤紧实度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立式旋耕较常规旋耕能够有效降低当季小麦拔节期、灌浆期耕层(10 cm)土壤的紧实度,构建良好的土壤结构,提高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小麦生长季 土壤紧实度 产量
下载PDF
立式旋耕方式下氮肥不同减施水平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聂胜委 张巧萍 +3 位作者 何宁 许纪东 张玉亭 张浩光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2-447,共6页
为探究立式旋耕(30 cm±5 cm)下氮肥减施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研究了2017—2018、2018—2019年两个小麦生长季立式旋耕下CK(300 kg N·hm^(-2))与减氮10%(RF10)、20%(RF20)、30%(RF30)处理小麦品质变化,测定项目包括籽粒品质和面... 为探究立式旋耕(30 cm±5 cm)下氮肥减施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研究了2017—2018、2018—2019年两个小麦生长季立式旋耕下CK(300 kg N·hm^(-2))与减氮10%(RF10)、20%(RF20)、30%(RF30)处理小麦品质变化,测定项目包括籽粒品质和面粉流变特性、拉伸性能等。结果表明:与CK相比,RF10处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当季略增,连续减施第二季则显著下降12.2%;RF20、RF30两季均下降,且RF30当季显著下降11.6%,RF20第二季显著下降11.1%。RF10、RF20湿面筋含量与CK比,当季略升,第二季下降;RF30两季均下降,且当季与CK差异显著,降幅为10.8%。氮肥减施后面粉吸水量呈增加趋势,面团形成时间呈缩短趋势;面团稳定时间与CK比均缩短,RF20、RF30与CK差异显著。RF10、RF20面团弱化度较CK均升高,RF30当季显著升高,第二季下降。RF10、RF20面粉能量值当季升高,第二季下降;RF30两季均下降。氮肥减施对籽粒容重、出粉率、拉伸阻力及延伸性等影响规律性不明显。研究表明,减施10%、20%氮肥能实现减肥不降产,对当季小麦品质影响不大,连续减施则影响小麦品质;减施30%氮肥时小麦产量有降低趋势,且品质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旋耕 氮肥 减施 小麦品质 籽粒 面粉
下载PDF
河南省丘陵山区中小规模牛养殖业现状与对策分析
3
作者 聂胜委 张巧萍 +4 位作者 王二耀 茹宝瑞 李黎 朱伟然 张国启 《中国牛业科学》 2023年第5期38-43,共6页
本文实地调研了河南省内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区域中小规模牛养殖户的人员年龄、养殖模式、从业人数、养殖规模、群体结构、耕地面积等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丘陵山区牛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 本文实地调研了河南省内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区域中小规模牛养殖户的人员年龄、养殖模式、从业人数、养殖规模、群体结构、耕地面积等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丘陵山区牛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养殖户(场)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有58.07%的养殖户年龄﹥60岁。养殖模式以“放牧+舍饲”为主,占90%以上;存栏以母牛和犊牛为主,母牛平均存栏数占总存栏量的60%以上,养殖母牛繁育销售犊牛为主要收益途径。93%的养殖户从业人数为1~3人,以家庭为单元的小规模主;养殖户自留或租赁耕地,兼营从事种植业,初步实现了粪污还田利用。但是存在牛养殖业群体结构和规模不够优化,种养循环的科技化、标准化水平较低,综合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因此,建议合理进行区域规划布局,加强关键技术和政策研究,促进丘陵山区牛养殖业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养殖业 丘陵山区 现状 对策 河南省
下载PDF
不同优化平衡施肥措施对冬小麦田间群体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聂胜委 张巧萍 +1 位作者 张玉亭 宝德俊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1-317,共7页
以长期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氮磷钾配施(NPK)、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NPKM)、氮磷钾与秸秆还田配施(NPKS)的优化平衡施肥措施对冬小麦田间群体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NPK、NPKM、NPKS施肥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灌浆期小麦群体的冠... 以长期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氮磷钾配施(NPK)、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NPKM)、氮磷钾与秸秆还田配施(NPKS)的优化平衡施肥措施对冬小麦田间群体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NPK、NPKM、NPKS施肥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灌浆期小麦群体的冠层温度和拔节期、灌浆期群体内地表温度,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不同优化平衡施肥措施对温度影响依次为NPKM>NPK>NPKS。小麦灌浆期,2014年NPK、NPKM、NPKS处理的冠层温度比CK处理低3.53~4.04℃;小麦拔节期,NPK、NPKM、NPKS处理的群体内地表温度比CK处理低10.56~11.78℃(2013年)、0.41~4.60℃(2014年),灌浆期比CK处理低8.32~11.14℃(2013年)、6.79~9.30℃(2014年)。此外,平衡施肥措施对群体内环境CO_2浓度有一定的调节效果,对群体内相对湿度调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施肥 冬小麦 群体 微环境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