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来曲唑联合高脂膳食诱导PCOS-IR大鼠模型复制时间及其内分泌、代谢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明星 尹谦 +1 位作者 张晓丹 许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PCOS-IR)大鼠理想模型复制时间及其内分泌、代谢等病理改变。方法对照组大鼠予普通饲料,每日灌胃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模型组大鼠予高脂饲料,每日灌胃来曲唑加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根据喂养时间,每组在...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PCOS-IR)大鼠理想模型复制时间及其内分泌、代谢等病理改变。方法对照组大鼠予普通饲料,每日灌胃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模型组大鼠予高脂饲料,每日灌胃来曲唑加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根据喂养时间,每组在第21、24、27及30天处死6只。观察两组大鼠的体重、卵巢体积和组织学变化、内分泌与代谢指标。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ELISA法检测大鼠性激素水平、甘油三酯(TG)及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卵巢指数、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比值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大鼠体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第27和30天大鼠体重及Lee’s指数均高于第21天(P<0.05)。肉眼可见模型组大鼠卵巢体积增大(P<0.05),卵巢表面可见较多密集的透明囊状扩张卵泡,镜下卵巢呈多囊样改变;模型组第30天大鼠的卵巢体积大于第21天(P<0.05)。模型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TG、FSH/LH比值、T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模型组第27和30天大鼠血清FINS及HOMAIR较同时间点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来曲唑联合高脂膳食连续喂养27 d可成功复制符合PCOS-IR病理特征及内分泌、代谢紊乱的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内分泌系统 代谢 来曲唑 高脂膳食 大鼠 模型
下载PDF
包虫病诊断抗原分子Eg-00512的筛选、重组表达及抗原性鉴定 被引量:5
2
作者 佟雪琪 赵殷奇 +7 位作者 李子华 朱明星 王浩 赵嘉庆 宋佳卉 牛楠 徐士梅 赵巍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筛选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抗原分子Eg-00512,并进行重组表达、纯化及免疫特性鉴定,以期作为棘球蚴病特异性诊断抗原。方法对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CHGCS)发表的细粒棘球绦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谱数据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筛选... 目的筛选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抗原分子Eg-00512,并进行重组表达、纯化及免疫特性鉴定,以期作为棘球蚴病特异性诊断抗原。方法对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CHGCS)发表的细粒棘球绦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谱数据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筛选仅在原头蚴阶段特异表达的基因Eg-00512;利用DNAStar软件包对其编码蛋白Eg-00512进行抗原表位分析;选取合适的序列片段作为目的片段,构建基因工程菌株Eg-00512/pET-24a/BL-21,经诱导表达、纯化获得重组蛋白rEg-00512。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免疫组、佐剂对照组、PBS对照组,分别经皮下多点注射重组蛋白、PBS+弗氏佐剂和PBS,2周后加强免疫一次。分别于免疫前,第一次免疫后2、4周每组小鼠尾静脉采血,免疫后5周摘眼球法采血,采用ELISA检测各时间点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变化;以该血清为一抗,采用Western blot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筛选出仅在细粒棘球蚴原头蚴阶段高表达的Eg-00512基因。该基因编码203个氨基酸,分子质量单位为23ku,其抗原表位主要位于1-15、55-93、111-119、126-149、166-194和199-202氨基酸残基及其附近。成功构建基因工程菌株Eg-00512/pET-24a/BL-21,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rEg-00512。重组蛋白rEg-00512纯化后免疫小鼠诱导产生特异性IgG抗体,其中免疫5周时抗体达最高水平A450值为1.807±0.767,与佐剂对照组0.111±0.014和PBS对照组0.132±0.02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显示,该重组抗原可被免疫鼠抗血清及细粒棘球蚴原头蚴感染鼠血清识别,而不与正常小鼠血清反应。结论成功筛选并获得重组蛋白rEg-00512,该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可作为棘球蚴病免疫诊断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生物信息学 重组蛋白rEg-00512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基于吡啶羧酸的苯基-甲基苯并咪唑Ir(Ⅲ)配合物的TDDFT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红星 宋明星 +1 位作者 王建 秦政坤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3期6-10,共5页
通过系统的使用密度泛函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DFT/TDDFT)结合6-31G*基组及赝势基组Lan L2DZ,采用B3LYP方法对一系列Ir(Ⅲ)配合物进行理论研究,包括电子结构以及光谱性质等.其中配合物Ir-(pmb)3为现有蓝光配合物分子,而Ir-(Rpmb)2pic则是... 通过系统的使用密度泛函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DFT/TDDFT)结合6-31G*基组及赝势基组Lan L2DZ,采用B3LYP方法对一系列Ir(Ⅲ)配合物进行理论研究,包括电子结构以及光谱性质等.其中配合物Ir-(pmb)3为现有蓝光配合物分子,而Ir-(Rpmb)2pic则是我们理论设计所得配合物分子,对其分子结构、电子结构以及最低单重态吸收光谱的计算均处于DFT水平,基态与激发态分子结构优化是在DFT/TDDFT/B3LYP/LANL2DZ水平下完成.计算过程中显示,Ir-(pmb)3配合物的计算结果数据与实验值吻合,理论设计所得配合物的发光颜色处于纯蓝光区域.此外,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配合物主配体的改变和吸电子基团的引入能够引起HOMO-LUMO带隙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发光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光材料 Ir(Ⅲ)配合物 密度泛函 有机发光二极管
下载PDF
基于ANP的既有建筑结构可靠性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卢巍 何洪明 +2 位作者 刘兴旺 陈雯 杨帆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9-122,128,共5页
由于周围环境、使用年限等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一些既有建筑结构在安全、适用和耐久性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所以需要对结构进行加固改造。在进行既有建筑结构加固改造之前,需要正确地、客观地对既有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进行评价。为充分... 由于周围环境、使用年限等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一些既有建筑结构在安全、适用和耐久性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所以需要对结构进行加固改造。在进行既有建筑结构加固改造之前,需要正确地、客观地对既有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进行评价。为充分考虑到影响可靠性因素间的相关性,本研究引入网络分析法(ANP)进行权重的计算,然后建立影响建筑结构可靠性因素的模糊隶属矩阵,从而对既有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大小做出有效的评价。最后以某既有混凝土结构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能够对既有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进行较准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网络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可靠性
下载PDF
BMI轨迹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联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来明 于俊杏 +6 位作者 王燕 卲会敏 刘志亮 任爱丽 杨春香 朱峰 吴寿岭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41-1046,共6页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与动脉硬化的关联。方法对6143例完成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体检并且完成2010-2011年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的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平均年龄为49.68岁。其中,男性4230例(68.9%);依据BMI轨迹将总...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与动脉硬化的关联。方法对6143例完成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体检并且完成2010-2011年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的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平均年龄为49.68岁。其中,男性4230例(68.9%);依据BMI轨迹将总人群分为四组:低稳定组、中低稳定组、中高稳定组和高稳定组。对BMI轨迹与动脉硬化进行χ~2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BMI轨迹对动脉硬化的影响。结果随着BMI轨迹的增高,动脉硬化的检出率逐渐增加,各BMI轨迹组动脉硬化的检出率分别为52.4%、63.3%、67.9%、70.1%;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校正了年龄、性别等各种混杂因素后,与低稳定组相比,其余三组踝臂指数(ABI)<0.9的OR值(95%CI)分别为1.34(1.08~1.66)、1.57(1.16~2.13)、1.77(1.13~2.79)。结论高的BMI轨迹是动脉硬化前期的危险因素且独立于其他引起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指数 动脉硬化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下载PDF
脑脓肿患者的感染机制及影像学检查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周明华 林兴旺 +2 位作者 胡振平 周剑青 余小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50-1553,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脑脓肿患者的感染机制及影像学检查临床意义,探讨弥散加权成像与磁共振波普分析等影像学方法在脑脓肿的临床诊断效果,为临床医师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1月-2016年9月神经外科收治的70例脑脓肿患... 目的研究分析脑脓肿患者的感染机制及影像学检查临床意义,探讨弥散加权成像与磁共振波普分析等影像学方法在脑脓肿的临床诊断效果,为临床医师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1月-2016年9月神经外科收治的70例脑脓肿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部CT及MRI平扫联合增强检查,其中44例患者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5例行磁共振波普分析检查。结果所有患者行常规影像学检查后均显示脑脓肿为包膜期;CT显示脑脓肿边界清晰或为不清晰的类圆形的低密度影,CT增强后可显示边缘区强化,3例患者增强后边缘区强化不明显;MRI显示,T1WI为低信号类圆形病灶,T2WI为高信号,且脓肿边缘可见长T2信号水肿;随访期间对所有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愈后评分(GOS)评估,70例患者的GOS评分中,5分56例,4分4例,3分4例,1分6例。结论对于脑脓肿患者入院后行常规CT、MRI结合DWI、MRS等检查,可有效提高对脑脓肿诊断准确率,对于脓肿和脑肿瘤的鉴别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脓肿 感染机制 影像学检查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