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地生态系统中马陆的生态功能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梦茹 傅声雷 +2 位作者 徐海翔 王美娜 时雷雷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1-1059,共9页
马陆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极高的大型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作为营腐生动物,马陆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通过大量取食及随后的肠道过程,马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的破碎、转化和分解过程,从而... 马陆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极高的大型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作为营腐生动物,马陆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通过大量取食及随后的肠道过程,马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的破碎、转化和分解过程,从而驱动碳和关键养分元素的循环周转。然而,目前对马陆生态功能的研究还非常有限,远远落后于其他土壤动物类群(如蚯蚓等)。本文初步总结了马陆的生态功能:(1)通过破碎、取食凋落物来加速凋落物的分解。马陆偏好取食半分解的凋落物,其同化效率受到凋落物来源、温度和凋落物中微生物含量的影响。(2)主要通过取食和排泄等活动影响养分循环。但对于马陆如何影响土壤碳循环,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马陆粪球的分解速率比凋落物更快,加速了碳的循环;二是马陆粪球更难分解,有助于碳的固存和稳定。马陆破碎凋落物后,凋落物释放氮素进入土壤。此外,马陆的活动也影响土壤磷的循环,提高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3)调控微生物特性,与蚯蚓也有互作关系。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总结,展望了未来马陆的主要研究方向,以期引起更多思考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陆 土壤动物 陆地生态系统 生态功能
原文传递
近视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脉络膜生物参数的变化
2
作者 张丹凤 王平 +4 位作者 蔡劲锋 王梦如 胡晨曦 刘瑜 任小艳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0-185,共6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近视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脉络膜生物参数的变化。方法:系列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7月至2022年10月在上海爱尔眼科医院视光门诊就诊的低中度近视青少年99例(99眼)。根据选择的矫正...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近视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脉络膜生物参数的变化。方法:系列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7月至2022年10月在上海爱尔眼科医院视光门诊就诊的低中度近视青少年99例(99眼)。根据选择的矫正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7例(47眼),配戴单焦点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组52例(52眼),配戴角膜塑形镜。所有患者于戴镜前、戴镜后3个月均进行眼轴长度(AL)、黄斑区OCTA的检测,通过OCTA检测获取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及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数据。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各参数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组内戴镜前后脉络膜厚度、毛细血管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塑形镜组组内戴镜前后脉络膜厚度、毛细血管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7,P<0.001;t=-5.15,P<0.001)。2组间戴镜前后脉络膜厚度变化量、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变化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9,P<0.001;t=-3.96,P<0.001)。对照组、角膜塑形镜组组内戴镜前后的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1,P<0.001;t=-3.70,P<0.001),但组间比较时角膜塑形镜组AL增幅小于对照组(t=2.46,P=0.016)。角膜塑形镜组戴镜前后AL增幅与脉络膜厚度变化量呈负相关(r=-0.54,P<0.001),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变化量无相关性(r=-0.12,P=0.380);对照组戴镜前后AL增幅与脉络膜厚度变化量、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变化量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青少年AL增长延缓,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增加,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增加,且脉络膜厚度变化量与AL增幅有关,脉络膜增厚可能是控制近视进展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青少年 角膜塑形镜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海生杆菌属的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梦汝 席威 李正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95-2706,共12页
海生杆菌属首次于1997年鉴定,迄今包括18个物种,其中10个已完成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文中总结了海生杆菌属的菌种特征,并从碳源利用、聚羟基脂肪酸酯代谢和芳香族化合物降解三个方面对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海生杆菌属具有... 海生杆菌属首次于1997年鉴定,迄今包括18个物种,其中10个已完成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文中总结了海生杆菌属的菌种特征,并从碳源利用、聚羟基脂肪酸酯代谢和芳香族化合物降解三个方面对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海生杆菌属具有完整的糖酵解途径和三羧酸循环,缺乏木糖利用基因。所有海生杆菌属菌种均含有Ⅰ型和Ⅲ型聚羟基脂肪酸酯合成酶的编码基因,表明该菌属可能具有普遍的聚羟基脂肪酸酯合成能力。海生杆菌属含有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途径,苯、苯酚和苯甲酸可由不同的酶催化生成邻苯二酚,再由邻位断裂途径降解为3-酮己二酸,邻苯二酚也可由间位断裂途径降解为丙酮酸和乙酰辅酶A。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加深了对海生杆菌属代谢特征的认识,提示该菌属在聚羟基脂肪酸酯合成和海洋芳香族污染物治理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生杆菌属 基因组 测序 聚羟基脂肪酸酯 芳香族化合物
原文传递
2例抗菌药物引起的药物热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薛晓燕 孙梦茹 王大明 《上海医药》 CAS 2017年第19期70-72,77,共4页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参与诊治2例抗菌药物所致药物热患者的临床实践,探讨药物热的判断、干预和转归。方法:2例泌尿外科患者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临床药师查看患者后,分别考虑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替考拉宁引起的药物热。结果:医生...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参与诊治2例抗菌药物所致药物热患者的临床实践,探讨药物热的判断、干预和转归。方法:2例泌尿外科患者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临床药师查看患者后,分别考虑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替考拉宁引起的药物热。结果:医生采纳临床药师意见,2例患者经停用相关药物后体温均降至正常。结论:临床药师可协助临床识别药物热,避免患者药源性损害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替考拉宁 药物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