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烧伤诱导兔部分性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高晴琴 王平 +8 位作者 王娟 孙明 徐玲娟 王玮 朱晖 江梦琳 胡维琨 李新宇 李贵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4-739,共6页
目的:探讨诱导兔部分性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limbal stem cell deficiency,LSCD)动物模型的一种新方法。方法:分别采用C57小鼠和新西兰白兔制作完全性和部分性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动物模型。小鼠(n=30)采用1mol/L氢氧化钾溶液浸泡的滤纸片... 目的:探讨诱导兔部分性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limbal stem cell deficiency,LSCD)动物模型的一种新方法。方法:分别采用C57小鼠和新西兰白兔制作完全性和部分性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动物模型。小鼠(n=30)采用1mol/L氢氧化钾溶液浸泡的滤纸片(直径3mm)置于左眼中央角膜表面30s,随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白兔(n=19)切除瞬膜(第三眼睑)后,采用1mol/L氢氧化钾溶液浸泡的滤纸片(直径5mm)置于左眼颞上方角膜表面30s,随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烧伤眼术后采用0.5%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4次/d。烧伤前、烧伤后第1、2、4wk,2mo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摄像,记录角膜溃疡、穿孔等并发症。术后2mo采用印迹细胞学检测角膜杯状细胞分布,根据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所见和角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判断LSCD严重程度。术后2mo处死动物,角结膜切片观察角膜新生血管、杯状细胞分布。意外死亡动物不计入总数,计算并比较完全性LSCD和部分性LSCD的模型诱导成功率。结果:30只小鼠中6只意外死亡,2只于烧伤后出现角膜穿孔,其余22只发生完全性LSCD,诱导成功率92%,烧伤后2mo小鼠角膜可见新生血管广泛分布于角膜浅层及深基质层,病理切片可见角膜新生血管。19只白兔,7只意外死亡,其余12只发生不同程度LSCD(部分性LSCD,平均累及1.17±0.39个象限),未发生角膜穿孔情况,诱导成功率100%(P=0.543)。正常角膜区域无杯状细胞,LSCD区域角膜上皮印迹细胞学PAS染色可见杯状细胞,平均密度58.60±12.58个细胞/HP。结论:中央角膜碱烧伤可以诱导产生完全性LSCD,部分动物会因为角膜溃疡穿孔而导致模型诱导失败,LSCD往往比较严重,且合并深层角膜新生血管。颞上方角膜碱烧伤可以诱导产生部分性LSCD,合并较少的角膜病变,角膜新生血管位于浅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 碱烧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糖尿病住院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斑块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周谢达 陈妍 +4 位作者 肖黄梦 林健才 李延兵 肖海鹏 曹筱佩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3期308-313,361,共7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斑块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并探讨其与糖尿病其他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329例住院糖尿病患者,根据颈部及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结果,分为非斑块组(A组,n=99)、单纯颈动脉或下肢动脉斑块组(B组,n=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斑块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并探讨其与糖尿病其他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329例住院糖尿病患者,根据颈部及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结果,分为非斑块组(A组,n=99)、单纯颈动脉或下肢动脉斑块组(B组,n=115)以及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复合斑块组(C组,n=115),分析临床因素及生化指标与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斑块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其与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斑块发病率达69.9%,与年龄(OR=2.065,P=0.000)、收缩压(OR=1.465,P=0.088)、舒张压(OR=0.698,P=0.093)、尿微量白蛋(OR=1.5815,P=0.05)相关。复合斑块组糖尿病足、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大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大于非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外周大血管病变发病率高,且在早期糖尿病患者中广泛存在,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同时合并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斑块者发生心脑事件风险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血管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