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杀性巴氏杆菌脂多糖刺激羊支气管上皮细胞后的转录组测序与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吴艳茹 陈巧玲 +7 位作者 刘志勇 李崇瑞 黄惠娴 翟哲 王雪梅 满初日嘎 杜丽 王凤阳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4-711,717,共9页
脂多糖(LPS)是多杀性巴氏杆菌(Pm)关键的毒力因子,在其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不同血清型Pm LPS对宿主细胞的致病机制,本实验将从D型和A型Pm中提取的LPS(D-LPS和A-LPS)分别以1μg/mL刺激羊支气管上皮细胞6 h后裂解各组细胞,采... 脂多糖(LPS)是多杀性巴氏杆菌(Pm)关键的毒力因子,在其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不同血清型Pm LPS对宿主细胞的致病机制,本实验将从D型和A型Pm中提取的LPS(D-LPS和A-LPS)分别以1μg/mL刺激羊支气管上皮细胞6 h后裂解各组细胞,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将测序数据处理后获得转录水平差异基因,利用GO和KEGG数据库对转录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与KEGG富集分析,并利用RTqPCR对转录组测序中的转录差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D-LPS组筛选出转录水平上调的基因62个,下调的基因24个,A-LPS组筛选出转录水平上调的基因27个,下调的基因29个,两组相同转录差异基因6个;转录差异基因的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D-LPS组中共显著富集到243个GO term,包括146个生物学过程(BP)、44个细胞组分(CC)、53个生物学功能(MF),且显著富集的生物学过程有ATP生物合成过程、NADH脱氢酶活性和RAGE受体结合等;A-LPS组中共显著富集到167个GO term,包括109个BP、19个CC、39个MF,且显著富集的生物学过程有IL-11受体结合、GTP酶活性、磷脂酶A2活性和尿嘧啶分解代谢过程等;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LPS组中的转录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到氧化磷酸化、产热以及ECM-受体相互作用途径等通路,A-LPS组中的转录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到Ras信号通路以及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等通路。从上述两组中随机选取13个转录差异基因进行RT-qPCR验证,结果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首次分析了两种不同血清型Pm LPS刺激羊支气管上皮细胞后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Pm LPS均主要影响羊支气管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增殖分化、能量产生及代谢等信号通路,为研究LPS在Pm对宿主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Pm LPS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脂多糖 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 转录组
下载PDF
山羊NPC1基因核心启动子鉴定与转录调控分析
2
作者 李崇瑞 陈思 +7 位作者 翟哲 王雪梅 吴艳茹 刘志勇 蒋俊明 满初日嘎 杜丽 王凤阳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4-163,共10页
NPC1基因编码的C型尼曼匹克蛋白1(NPC1)参与脂筏形成、病原微生物内吞以及内吞体的胞内转运等过程。本试验旨在阐明海南黑山羊NPC1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为研究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细胞互作提供理论参考。首先,以山羊NPC1基因1466 bp启动子... NPC1基因编码的C型尼曼匹克蛋白1(NPC1)参与脂筏形成、病原微生物内吞以及内吞体的胞内转运等过程。本试验旨在阐明海南黑山羊NPC1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为研究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细胞互作提供理论参考。首先,以山羊NPC1基因1466 bp启动子序列为模板,构建9个启动子5'端连续缺失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筛选NPC1基因核心启动子区;继而对核心启动子区的关键转录因子进行预测分析,构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缺失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筛选NPC1基因的关键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表明:山羊NPC1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95 bp至-60 bp,并且该区域存在E2F3(-134/-120 bp)、SREBP-1(-107/-96 bp)、SP1(-68/-62 bp)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表明,缺失E2F3、SREBP-1、SP1三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均会使山羊NPC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显著下降(P<0.01),且缺失SREBP-1结合位点后NPC1基因转录活性下降最显著。提示,SREBP-1转录因子对海南黑山羊NPC1基因转录活性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试验成功鉴定山羊NPC1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195/-60 bp)及该区域的关键转录因子结合位点SREBP-1,为进一步研究山羊NPC1基因介导病原微生物与宿主互作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黑山羊 NPC1基因 转录调控 核心启动子 SREBP-1
下载PDF
昆明顺城街回族节庆与饮食文化变迁——以都市化浪潮为研究背景 被引量:1
3
作者 贾蔓 褚然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7,共7页
昆明市五华区顺城街回族是云南省唯一聚居在省会城市中心的世居少数民族。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拆迁后的穆斯林群众的"精神社区"顺城街回族文化产生了巨大变化。文章对顺城回族节庆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的规模... 昆明市五华区顺城街回族是云南省唯一聚居在省会城市中心的世居少数民族。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拆迁后的穆斯林群众的"精神社区"顺城街回族文化产生了巨大变化。文章对顺城回族节庆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的规模以及穆斯林群众认同复兴的宗教心理进行考察,对"牛干巴"一条街饮食文化发展变化的梳理,对顺城街回族社会文化的历时性变迁进行深入探究,认为在城镇化进程中,民族凝聚力和"精神社区"的坚守问题具有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 顺城街回族 精神社区 节庆文化 饮食文化
下载PDF
基于有限变形理论的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改进 被引量:14
4
作者 高亚楠 高峰 man-chu Ronald YEUNG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60-2365,共6页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将研究对象离散为块体单元,属于离散介质计算方法的一种。原有的DDA计算理论建立在小变形、小转动假设的基础上,通过时步的累加来模拟大变形、大转动,计算时会因此而产生误差,尤其是当块体发生大转动时往往会产...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将研究对象离散为块体单元,属于离散介质计算方法的一种。原有的DDA计算理论建立在小变形、小转动假设的基础上,通过时步的累加来模拟大变形、大转动,计算时会因此而产生误差,尤其是当块体发生大转动时往往会产生较大误差。采用有限变形理论对现有的DDA程序进行改进,计算时根据有限变形几何场对每一时步的计算结果进行更新,并通过2个算例对改进后的程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程序可以很好地处理大转动问题,消除转动所带来的误差,并且在处理小位移、小转动问题时仍然有效,拓宽了DDA的使用范围,可作为工程计算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 有限变形理论:转动误差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stability of landslides based on local safety factor 被引量:4
5
作者 YANG Tao man-chu Ronald YEUNG +2 位作者 YANG Bing LIU Yong-jiang YANG Yan-x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9期1515-1526,共12页
Unlike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LEM), with which only the global safety factor of the landslide can be calculated, a local safety factor(LSF) method is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stability of different sections of a... Unlike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LEM), with which only the global safety factor of the landslide can be calculated, a local safety factor(LSF) method is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stability of different sections of a landslid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3D)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the local safety factor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soil at an element on the slip zone to the shear stress parallel to the sliding direction at that element. The global safety factor of the landslide is defined as the weighted average of all local safety factors based on the area of the slip surface. Some example analyses show that the results computed by the LSF method agree well with those calculated by the General Limit Equilibrium(GLE) method in two-dimensional(2D) model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SF in the 3D slip zone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indicated by the observed deformation pattern of an actual landslid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lide stability Local safety factor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Slip mechanism
下载PDF
单一煤层钻孔割缝卸压增透的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模拟 被引量:2
6
作者 高亚楠 程红梅 +1 位作者 李玺茹 man-chu Ronald Yeung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68-2073,共6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钻-割-抽"一体化技术的卸压效果,以非连续变形分析为手段,并引入大变形理论对DDA源程序进行了二次开发,建立煤层钻孔割缝的数值模型,对煤层钻孔割缝的卸压效果进行分析,进一步解释了工程中的"瓶塞效应&qu... 为了进一步研究"钻-割-抽"一体化技术的卸压效果,以非连续变形分析为手段,并引入大变形理论对DDA源程序进行了二次开发,建立煤层钻孔割缝的数值模型,对煤层钻孔割缝的卸压效果进行分析,进一步解释了工程中的"瓶塞效应"机理;考察了缝槽的高度、宽度以及构造应力对卸压效果的影响,指出相对于缝槽高度,缝槽宽度的变化对卸压效果的影响可以忽略;构造应力的增加,使卸压效率降低,应增加割缝的高度。此外,还给出了多个缝槽切割后煤层应力释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割缝 卸压 非连续变形分析 缝槽
下载PDF
美国光化学污染监测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2
7
作者 师耀龙 柴文轩 +4 位作者 李成 滕曼 杨楠 楚宝临 付强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56,共8页
针对光化学污染的严峻形势,中国应尽快建立国家层面的光化学监测网络,完善光化学监测的技术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为重点地区光化学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监测数据支持。研究在总结美国光化学评估监测网络发展历程、运行及其监测目标、技术体... 针对光化学污染的严峻形势,中国应尽快建立国家层面的光化学监测网络,完善光化学监测的技术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为重点地区光化学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监测数据支持。研究在总结美国光化学评估监测网络发展历程、运行及其监测目标、技术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光化学监测目标、制定优先监测VOCs名单、完善光化学监测技术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光化学监测数据共享平台以及开展VOCs源解析等建设中国光化学监测网络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监测 挥发性有机物 光化学评估监测网络
下载PDF
江西莲花县城区岩溶塌陷发育条件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建兵 黄永泉 +2 位作者 杨曼 危洪波 储晓东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7年第3期58-65,共8页
通过岩溶工程地质剖面和地质钻孔资料对岩溶发育特征与强度、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及物质组成、地下水动力条件等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根据莲花县城区岩溶塌陷形成特点,结合岩溶塌陷点发生时的降雨量和地下水位变化记录等资料进行综合研... 通过岩溶工程地质剖面和地质钻孔资料对岩溶发育特征与强度、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及物质组成、地下水动力条件等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根据莲花县城区岩溶塌陷形成特点,结合岩溶塌陷点发生时的降雨量和地下水位变化记录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莲花县城区岩溶塌陷主要以水流潜蚀、高压气蚀、负压吸蚀、下渗旋吸、土体软化、重力加载等破坏作用叠加效应形成的土洞型塌陷为主;地下水位循环交替是引发岩溶塌陷的主要原因,而降雨强弱又直接影响着地下水动态变化;地下水循环交替不同阶段表现出对盖层的各类破坏作用的特征不同,一般在经多期次地下水循环交替过程后形成地面塌陷;部分地面塌陷因农田囤水、地面加载或振动而诱发。该文研究成果可为莲花县岩溶塌陷预警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其他南方岩溶发育相近地区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发育条件 成因分析 地下水动态变化 莲花县城区
下载PDF
不锈钢粉尘和红土镍矿碳热还原新工艺多目标协同优化
9
作者 刘培军 柳政根 +3 位作者 储满生 闫瑞军 李峰 唐珏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919-1931,共13页
采用基于响应面法的中心复合设计,通过碳热还原实现不锈钢粉尘和红土镍矿中Fe、Cr和Ni金属回收的多目标协同优化,获得高金属回收率和高品位Fe-Cr-Ni-C合金颗粒。结果表明,红土镍矿的配入量和还原温度对金属回收率有显著影响,还原产物中... 采用基于响应面法的中心复合设计,通过碳热还原实现不锈钢粉尘和红土镍矿中Fe、Cr和Ni金属回收的多目标协同优化,获得高金属回收率和高品位Fe-Cr-Ni-C合金颗粒。结果表明,红土镍矿的配入量和还原温度对金属回收率有显著影响,还原产物中金属Fe、Cr和Ni的回收率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通过模型优化得到的最优工艺参数为:红土镍矿配入量5.47%、还原温度1428.02℃、还原时间23.10 min和碳氧比(FC/O)0.85。该模型的Fe、Cr和Ni的回收率预测结果分别为93.15%、91.63%和92.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粉尘 红土镍矿 金属回收 响应面法 Fe-Cr-Ni-C合金颗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