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16年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粮草轮作系统土壤碳库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12
1
作者
苑广源
munyampirwa
tito
+3 位作者
毛丽萍
张燕
杨宪龙
沈禹颖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2-258,267,共8页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全球碳平衡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其变化除了受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农业耕作措施的影响。为研究长期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陇东地区玉米(Zea mays L.)-小麦(Triticum aest...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全球碳平衡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其变化除了受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农业耕作措施的影响。为研究长期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陇东地区玉米(Zea mays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轮作系统土壤碳库及碳库变化的影响,利用已进行16年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NT)、免耕+秸秆还田(NTS)的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探究0—200 cm土层土壤全碳、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碳库指数、碳库管理指数、碳库活度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进行16年保护性耕作措施能够显著增加0—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及易氧化有机碳含量(P<0.05),对深层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影响不显著,相比T,TS、NT、NTS处理能够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升高59.74%,58.43%,80.56%,使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分别升高49.80%,49.65%,53.17%。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碳库变化的影响随土层深度改变,其中TS、NT和NTS处理土壤碳库指数在0—10 cm土层显著高于10—20 cm土层,而土壤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在10—20 cm土层显著高于0—10 cm土层,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是决定土壤碳库活度指数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16年的长期试验证明,免耕+秸秆还田处理是提升农田表层土壤碳库及稳定性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探讨土壤固碳机理、优化黄土高原地区农田管理措施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草轮作系统
保护性耕作措施
土壤碳库
碳库稳定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碳含量及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7
2
作者
董秀
张燕
+2 位作者
munyampirwa
tito
陶海宁
沈禹颖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7-919,共13页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旱作农田粮草轮作系统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碳含量、碳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为旱作农田土壤固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的长期保护性耕作试验...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旱作农田粮草轮作系统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碳含量、碳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为旱作农田土壤固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的长期保护性耕作试验(开始于2001年),分析传统耕作(T)、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秸秆覆盖(NTS)对玉米-冬小麦-饲用大豆粮草轮作系统玉米收获季不同土层(0—5、5—10、10—20 cm)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含量、β-葡萄糖苷酶(β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β-木糖苷酶(βX)活性的影响。【结果】(1)保护性耕作措施可显著增加SOC、MBC含量,其中0—5 cm土层提升效果最显著。与传统耕作相比,秸秆覆盖使SOC和MBC含量分别升高19.1%和39.9%,免耕使SOC和MBC含量分别升高15.1%和34.3%。(2)保护性耕作措施显著提高了土壤碳转化酶活性,表现为βG>CBH>βX活性,对保护性耕作措施最敏感的酶是CBH。相比传统耕作,秸秆覆盖使0—5和5—20 cm土层βG、CBH、βX活性分别增加20.3%、37.6%、41.1%和-7.6%、99.9%、3.5%;免耕使0—5和5—20 cm土层βG、CBH、βX活性分别增加12.5%、31.0%、26.1%和-21.1%、22.1%、-12.1%。结构方程结果表明,土壤碳转化酶活性的变化主要受粮草轮作系统内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3)秸秆覆盖可直接影响土壤碳的积累,也可通过改变土壤全氮含量而间接影响土壤碳转化酶活性;免耕措施未显著影响土壤环境,导致土壤碳含量及碳转化酶活性无显著变化。【结论】黄土高原旱作农田粮草轮作系统中,土壤碳的积累主要受到秸秆覆盖的直接效应,而碳转化酶活性主要通过对系统内土壤全氮的间接作用而变化,其中,免耕+秸秆覆盖是提高土壤碳含量和酶活性的最有效措施。β-葡萄糖苷酶是参与土壤碳转化的主要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免耕
土壤有机碳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量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6年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粮草轮作系统土壤碳库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12
1
作者
苑广源
munyampirwa
tito
毛丽萍
张燕
杨宪龙
沈禹颖
机构
兰州大学草业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2-258,26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2416)
兰州大学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90010005)
+1 种基金
甘肃省农业厅项目(16023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博士后创新项目(lzujbky-2021-k616)。
文摘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全球碳平衡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其变化除了受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农业耕作措施的影响。为研究长期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陇东地区玉米(Zea mays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轮作系统土壤碳库及碳库变化的影响,利用已进行16年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NT)、免耕+秸秆还田(NTS)的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探究0—200 cm土层土壤全碳、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碳库指数、碳库管理指数、碳库活度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进行16年保护性耕作措施能够显著增加0—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及易氧化有机碳含量(P<0.05),对深层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影响不显著,相比T,TS、NT、NTS处理能够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升高59.74%,58.43%,80.56%,使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分别升高49.80%,49.65%,53.17%。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碳库变化的影响随土层深度改变,其中TS、NT和NTS处理土壤碳库指数在0—10 cm土层显著高于10—20 cm土层,而土壤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在10—20 cm土层显著高于0—10 cm土层,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是决定土壤碳库活度指数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16年的长期试验证明,免耕+秸秆还田处理是提升农田表层土壤碳库及稳定性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探讨土壤固碳机理、优化黄土高原地区农田管理措施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粮草轮作系统
保护性耕作措施
土壤碳库
碳库稳定性
Keywords
conservational tillage,grain and forage rotation system
conservation tillage measures
soil carbon pool
soil carbon pool stability
分类号
S344.16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碳含量及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7
2
作者
董秀
张燕
munyampirwa
tito
陶海宁
沈禹颖
机构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出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7-919,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1300803)
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22JR5RA533)
+3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2416)
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2021M69136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定向探索项目(lzujbky-2021-pd01)
甘肃省重点人才项目(2019-2021)。
文摘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旱作农田粮草轮作系统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碳含量、碳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为旱作农田土壤固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的长期保护性耕作试验(开始于2001年),分析传统耕作(T)、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秸秆覆盖(NTS)对玉米-冬小麦-饲用大豆粮草轮作系统玉米收获季不同土层(0—5、5—10、10—20 cm)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含量、β-葡萄糖苷酶(β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β-木糖苷酶(βX)活性的影响。【结果】(1)保护性耕作措施可显著增加SOC、MBC含量,其中0—5 cm土层提升效果最显著。与传统耕作相比,秸秆覆盖使SOC和MBC含量分别升高19.1%和39.9%,免耕使SOC和MBC含量分别升高15.1%和34.3%。(2)保护性耕作措施显著提高了土壤碳转化酶活性,表现为βG>CBH>βX活性,对保护性耕作措施最敏感的酶是CBH。相比传统耕作,秸秆覆盖使0—5和5—20 cm土层βG、CBH、βX活性分别增加20.3%、37.6%、41.1%和-7.6%、99.9%、3.5%;免耕使0—5和5—20 cm土层βG、CBH、βX活性分别增加12.5%、31.0%、26.1%和-21.1%、22.1%、-12.1%。结构方程结果表明,土壤碳转化酶活性的变化主要受粮草轮作系统内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3)秸秆覆盖可直接影响土壤碳的积累,也可通过改变土壤全氮含量而间接影响土壤碳转化酶活性;免耕措施未显著影响土壤环境,导致土壤碳含量及碳转化酶活性无显著变化。【结论】黄土高原旱作农田粮草轮作系统中,土壤碳的积累主要受到秸秆覆盖的直接效应,而碳转化酶活性主要通过对系统内土壤全氮的间接作用而变化,其中,免耕+秸秆覆盖是提高土壤碳含量和酶活性的最有效措施。β-葡萄糖苷酶是参与土壤碳转化的主要酶。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免耕
土壤有机碳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量碳
Keywords
straw mulching
no tillage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enzyme activity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16年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粮草轮作系统土壤碳库及稳定性的影响
苑广源
munyampirwa
tito
毛丽萍
张燕
杨宪龙
沈禹颖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碳含量及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董秀
张燕
munyampirwa
tito
陶海宁
沈禹颖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