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学专业药剂学实验“三维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被引量:6
1
作者 侯安国 马云淑 +4 位作者 丁雄 张文平 陈凌云 程欣 柯瑾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第10期118-119,130,共3页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药剂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针对药剂学实验教学特点,结合云南中医学院药学专业的实际情况,构建药学专业药剂学实验"三维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药剂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针对药剂学实验教学特点,结合云南中医学院药学专业的实际情况,构建药学专业药剂学实验"三维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实验 教学模式 三维一体化
下载PDF
六味地黄凝胶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云宽 马云淑 +3 位作者 邰先桃 王厚融 王葳 蔡俊飞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0年第4期48-53,共6页
目的制备六味地黄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以黏度、离心稳定性、失水率为考察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六味地黄凝胶成型工艺条件;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熟地、茯苓、泽泻、牡丹皮进行定性鉴别;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 目的制备六味地黄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以黏度、离心稳定性、失水率为考察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六味地黄凝胶成型工艺条件;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熟地、茯苓、泽泻、牡丹皮进行定性鉴别;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制剂中莫诺苷、马钱苷、丹皮酚的含量。结果凝胶剂优选处方为:1%卡波姆-940、15%丙二醇、1.8%三乙醇胺、药液比为1∶0.5;TLC鉴别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莫诺苷、马钱苷、丹皮酚分别在10.0~450.0 g/mL、5.0~125.0 g/mL、50.0~450 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5%、95.15%、98.66%,RSD分别为1.31%、0.96%、4.00%。结论通过该方法制备的凝胶质量可控、质地均匀、易于涂布,为临床六味地黄方治疗幼儿脑瘫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经皮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凝胶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莫诺苷 马钱苷 丹皮酚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构建——以云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娜 夏咸松 +5 位作者 马云淑 陈凌云 张树媛 王礴 王月阳 张庆芝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25期271-272,共2页
基于新工科的基本思想,主动对接云南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习实训效果;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校企联合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制药工程 新工科 实践教学体系
下载PDF
学分制下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以云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4
作者 丁雄 刘娜 +2 位作者 马云淑 张文平 陈凌云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15期39-42,共4页
实践教学是制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阐述云南中医药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在学分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构建,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医药特色培养学生的工... 实践教学是制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阐述云南中医药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在学分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构建,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医药特色培养学生的工程与创新能力,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值得借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制药工程 实践教学
下载PDF
青风藤碱透皮贴剂的制备及其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亶烨 张昆 +3 位作者 蔡俊飞 刘云宽 孙杏倩 马云淑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610-2616,共7页
目的:制备青风藤碱透皮贴剂,筛选最佳促渗剂并考察其体外经皮渗透作用。方法:以丁二酸、柠檬酸三乙酯、尤特奇E100、甘油为基质,初黏力和持黏力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优化制备工艺。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透皮累积渗透量和增渗系数为指... 目的:制备青风藤碱透皮贴剂,筛选最佳促渗剂并考察其体外经皮渗透作用。方法:以丁二酸、柠檬酸三乙酯、尤特奇E100、甘油为基质,初黏力和持黏力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优化制备工艺。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透皮累积渗透量和增渗系数为指标,考察1%,3%,5%,7%,10%的氮酮和丁香挥发油对青风藤碱透皮贴剂经大鼠皮肤的促渗作用,并用裸鼠皮肤进行验证。结果:贴剂的最优处方为丁二酸(0.04 g)、尤特奇E100(0.6 g)、柠檬酸三乙酯(0.35 g)、甘油(0.3 g);5%氮酮和3%丁香挥发油的Q12分别为(1.530±0.318),(1.820±0.228) mg·cm^-2,增渗倍数(enhancing rates,ER)分别为2.14和2.41。结论:最优处方制备的透皮贴剂黏附力适中,工艺简便、稳定可行;3%丁香挥发油可显著提高青风藤碱透皮贴剂的经皮渗透量,具有较好的促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风藤碱 透皮贴剂 促渗剂 经皮渗透
原文传递
D-最优混料设计制备复方蜘蛛香凝胶贴膏及初步药效学考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梅佳华 王涛 +4 位作者 查丽春 林维川 颜明丽 崔利利 马云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329-3337,共9页
目的以剂型改造为出发点优选复方蜘蛛香凝胶贴膏(Compound Zhizhuxiang Gel Plaster,CZGP)处方,考察单一促渗剂与二元复合促渗剂的促渗作用,并初步考察CZGP与原处方香果健消片(Xiangguo Jianxiao Tablets,XJT)的镇痛作用。方法以初黏力... 目的以剂型改造为出发点优选复方蜘蛛香凝胶贴膏(Compound Zhizhuxiang Gel Plaster,CZGP)处方,考察单一促渗剂与二元复合促渗剂的促渗作用,并初步考察CZGP与原处方香果健消片(Xiangguo Jianxiao Tablets,XJT)的镇痛作用。方法以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凝胶贴膏处方;选择3种常用透皮促渗剂氮酮、丙二醇、薄荷醇,以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橙皮苷为指标,通过干加热透皮系统评价单一促渗剂和二元复合促渗剂的促渗作用,筛选最优促渗剂;通过小鼠(幼鼠)醋酸扭体实验初步评价CZGP与XJT的镇痛作用。结果CZGP的最佳处方为酒石酸1.000 g、PVP K906.000 g、NP70011.000 g、甘羟铝0.800 g、甘油35.000 g、水21.200 g;不同的一元促渗剂及二元促渗剂中,以3%丙二醇促渗作用最好,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橙皮苷的渗透速率分别为45.744、49.903、14.898μg/(cm^(2)·h),增渗倍数分别为1.523、1.602、2.636;CZGP对小鼠(幼鼠)醋酸扭体具有镇痛作用,且镇痛率高于XJT。结论CZGP具有良好的体外经皮渗透性及镇痛作用,为中药复方口服制剂改造为经皮给药制剂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最优混料设计 复方蜘蛛香 凝胶贴膏 体外透皮 醋酸扭体实验 香果健消片 药效学 镇痛 初黏力 持黏力 剥离强度 氮酮 丙二醇 薄荷醇 木香烃内酯 去氢木香内酯 橙皮苷 干加热透皮系统
原文传递
基于信息熵权法优选香果健消片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及其表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郝佳旭 查丽春 +5 位作者 范晓 崔利利 高家菊 曾鹏辉 武旭润 马云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962-3971,共10页
目的优选羟丙基-β-环糊精(2-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CD)包合香果健消片(Xiangguo Jianxiao Pian,XJP)挥发油最佳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包合率、收率、含油率、每克包合物中1,8-桉叶素的含量为指标,HPCD与无水乙醇... 目的优选羟丙基-β-环糊精(2-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CD)包合香果健消片(Xiangguo Jianxiao Pian,XJP)挥发油最佳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包合率、收率、含油率、每克包合物中1,8-桉叶素的含量为指标,HPCD与无水乙醇的质量体积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信息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计算综合评分,建立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包合工艺。采用薄层色谱、紫外吸收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GC-MS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并考察其稳定性影响因素。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HPCD与无水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2∶20(g/mL),包合温度55℃,包合时间2 h,经验证制得的包合物平均包合率为88.15%、收率为96.11%、含油率为7.65%、包合物中1,8-桉叶素的含量为20.28mg/g。挥发油成功进入HPCD空腔中,包合前后挥发油成分基本未发生变化,包合物稳定性较好。结论优选的挥发油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果健消片 挥发油 羟丙基-Β-环糊精 1 8-桉叶素 信息熵权法 正交试验 包合工艺
原文传递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的复方蜘蛛香醇提工艺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梅佳华 崔利利 +4 位作者 郝佳旭 王涛 范晓 查丽春 马云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74-780,共7页
目的:运用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优化复方蜘蛛香醇提工艺。方法:以复方蜘蛛香为模型药,木香烃内酯(costunolide,CL)、去氢木香内酯(dehydrocostus lactone,DCL)、橙皮苷(hesperidin,HSP)和出膏率为关键质量属性(crit... 目的:运用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优化复方蜘蛛香醇提工艺。方法:以复方蜘蛛香为模型药,木香烃内酯(costunolide,CL)、去氢木香内酯(dehydrocostus lactone,DCL)、橙皮苷(hesperidin,HSP)和出膏率为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CQAs),采用危害及可操作性分析法对复方蜘蛛香醇提工艺进行风险评估,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确定各因素的高低水平,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s,CPPs),采用Box-Behnken优化醇提工艺,建立多个指标重叠的设计空间,选取较优操作空间进行工艺验证。结果:筛选的关键工艺参数为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和提取次数,为方便实验操作,最终选择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次数2次,在该工艺条件下,复方蜘蛛香提取液能够达到木香烃内酯≥18.0 mg·g^(-1),去氢木香内酯≥15.0 mg·g^(-1),橙皮苷≥2.5 mg·g^(-1),出膏率≥30.0%。结论:通过QbD理念开发的复方蜘蛛香醇提工艺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为其制剂的工艺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源于设计 复方蜘蛛香 木香烃内酯 去氢木香内酯 橙皮苷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六味地黄丸治疗高血压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7
9
作者 刘云宽 高敏 +3 位作者 林柳任 张昆 蔡俊飞 马云淑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7期1221-1229,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六味地黄丸治疗高血压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六味地黄丸的有效化合物,在PharmMapper数据库中预测化合物可能的靶点,与GeneCards数据库中高血压相关靶点相映射,获得六...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六味地黄丸治疗高血压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六味地黄丸的有效化合物,在PharmMapper数据库中预测化合物可能的靶点,与GeneCards数据库中高血压相关靶点相映射,获得六味地黄丸调节高血压的可能作用靶点;对这些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以揭示六味地黄丸治疗高血压可能的作用机制;运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筛选出六味地黄丸中的69个化合物及269个作用靶点,其中作用于高血压的相关靶点有14个;PPI网络显示,血清白蛋白(ALB)、一氧化氮合酶3(NOS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肾素(REN)是4个联系最多的靶点,涉及对胆固醇的反应、血小板活化的负调节等生物过程,作用机制与调控黏附分子表达、破骨细胞分化、FoxO信号通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生物学通路有关。结论:六味地黄丸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成分有茯苓酸、泽泻醇、芍药苷、谷甾醇、豆甾醇等,ALB、NOS3、EGFR、REN是其主要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高血压 分子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草果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化学识别模式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郝佳旭 程炳铎 +4 位作者 查丽春 范晓 崔利利 张伟 马云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750-1754,共5页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批次草果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GC-MS技术建立不同产地、批次的草果挥发油指纹图谱并评价其相似度,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熵权TOPSIS法比较不同产地、批次草果挥...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批次草果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GC-MS技术建立不同产地、批次的草果挥发油指纹图谱并评价其相似度,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熵权TOPSIS法比较不同产地、批次草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差异,并对其品质优劣进行评价。结果:16批次草果挥发油有19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967~0.996之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6批草果挥发油可以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共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2.500%,16批草果挥发油可以分为3类,最优样品为S11。熵权TOPSIS法结果显示,最优样品同样为S11。结论:建立的GC-MS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评价草果挥发油的质量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法 熵权TOPSIS法
原文传递
草果油纳米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梅佳华 普娟 +4 位作者 高家菊 郝佳旭 范晓 查丽春 马云淑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51-1456,共6页
目的:制备草果油纳米柔性脂质体,考察其性质及体外透皮行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草果油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草果油纳米柔性脂质体并进行质量评价,利用透皮扩散试... 目的:制备草果油纳米柔性脂质体,考察其性质及体外透皮行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草果油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草果油纳米柔性脂质体并进行质量评价,利用透皮扩散试验仪考察其体外经皮渗透行为。结果:草果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草果粗粉中加12倍量水,浸泡3 h,提取4 h,提取含量为2 mL/100 g;通过优选制得的草果油纳米柔性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8.04±0.08 nm(n=3),PDI为0.266±0.130(n=3),Zeta电位(-48.59±0.16)mV(n=3)。体外经皮渗透结果显示,草果油纳米柔性脂质体相比草果油具有更高的累积渗透量。结论:该草果油提取工艺及其纳米柔性脂质体制备工艺方便科学、稳定可行,且能够增加草果油的经皮渗透,是一种良好的经皮给药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油 Box-Behnken响应面 脂质体 质量评价
下载PDF
苍艾油传递体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昆 熊磊 +3 位作者 程欣 李亶烨 孙杏倩 马云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385-1389,共5页
目的:制备苍艾油传递体凝胶,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及体外释放度考察。方法:以黏附性及稳定性为主要的评价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苍艾油传递体凝胶的制备处方;在此基础上以丁香酚为指标成分,通过HPLC法对苍艾油传递体凝胶的体外... 目的:制备苍艾油传递体凝胶,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及体外释放度考察。方法:以黏附性及稳定性为主要的评价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苍艾油传递体凝胶的制备处方;在此基础上以丁香酚为指标成分,通过HPLC法对苍艾油传递体凝胶的体外释放规律进行探索。结果:苍艾油传递体凝胶制备的较优处方为卡波姆0.2 g、丙三醇0.9 g、pH 6.5、苍艾油传递体3.75 g、生理盐水1.5 g;影响因素考察结果显示对凝胶中丁香酚含量的影响温度>湿度>光照;家兔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显示苍艾油传递体凝胶单次给药24 h后无皮肤刺激性;体外释放度考察结果显示苍艾油传递体凝胶组在72 h时药物的累积释放率达80.73%,显著高于苍艾油普通凝胶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研磨法制备苍艾油传递体凝胶制备工艺简单,制得的苍艾油传递体凝胶具有良好的皮肤相容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苍艾油中成分的累积释放量,是一种具有潜力的苍艾油脂质载体经皮给药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艾油 传递体 凝胶 制备工艺 体外释药
原文传递
药剂学实验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探索 被引量:5
13
作者 柯瑾 丁雄 +2 位作者 王皎 侯安国 马云淑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38期56-57,共2页
开拓新的思想教育形式,在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已获得一定成效。药剂学是药学专业主干专业课,其实验教学占比较大,其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在专业实操技能培训的同时达到"立德树人"效果。
关键词 药剂学实验教学 思政教育 高校
下载PDF
苍艾油传递体贴剂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昆 熊磊 +3 位作者 李亶烨 高家菊 刘云宽 马云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4-860,共7页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苍艾油传递体贴剂的制备处方,并对优选处方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及皮肤刺激性考察;同时以丁香酚为指标成分,通过HPLC对苍艾油传递体贴剂的体外释放及经皮渗透规律进行探索。结果显示苍艾油传递体贴剂制备的较优...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苍艾油传递体贴剂的制备处方,并对优选处方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及皮肤刺激性考察;同时以丁香酚为指标成分,通过HPLC对苍艾油传递体贴剂的体外释放及经皮渗透规律进行探索。结果显示苍艾油传递体贴剂制备的较优处方为Eudragit E 1000.6 g,丁二酸0.08 g,柠檬酸三乙酯0.25 g,丙三醇0.2 g。通过优选处方制得的苍艾油传递体贴剂外观平整,无明显气泡;初黏力(18.33±2.52)号,持黏力(30.01±2.45)min,剥离强度(5.62±0.95)kN·m^-1。影响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对其黏附性的影响湿度>温度>光照;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显示单次给药24 h后无明显的皮肤刺激性。体外释药行为研究结果显示苍艾油贴剂及苍艾油传递体贴剂体外释放及经皮渗透规律均符合Higuchi方程,72 h时丁香酚的累积释放率分别达80.66%,82.25%,二者差异不显著;72 h丁香酚单位面积的累积渗透量分别达(0.1956±0.0659),(0.1310±0.0455)mg·cm^-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该制备工艺稳定,制得的贴剂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同时将苍艾油制成传递体贴剂后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并控制药物的释放,为临床儿科用药安全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艾油 传递体 贴剂 丁香酚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PLGA-克班宁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体外释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欣 孔淑君 +3 位作者 王辉 黄秋艳 汪红梅 马云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14,共6页
目的:制备并表征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克班宁纳米粒(PLGA-Cre-NPs),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为克班宁的体内作用时间延长、毒性降低提供参考。方法:以PLGA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PLGA-Cre-NPs。以包封率、粒径、多分... 目的:制备并表征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克班宁纳米粒(PLGA-Cre-NPs),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为克班宁的体内作用时间延长、毒性降低提供参考。方法:以PLGA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PLGA-Cre-NPs。以包封率、粒径、多分散指数(PDI)为评价指标,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PLGA-Cre-NPs的制备工艺。利用膜透析法考察PLGA-CreNPs的体外释药规律。结果:PLGA-Cre-NPs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3∶10),丙酮-无水乙醇(8∶2),PLGA投入量90 mg。PLGA-Cre-NPs的包封率(84.69±2.54)%,粒径(155.3±14.2)nm,PDI=0.095±0.018,扫描电镜显示其呈规则球形结构。PLGA-Cre-NPs体外释放包括速释和缓释2个阶段,0-24 h符合Weibull方程,24-168 h符合Higuchi方程;半衰期18.06 h,168 h时累计释放率达78.77%。结论:优选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制得的PLGA-Cre-NPs包封率较高、粒径均匀,有望制备成缓释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班宁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纳米粒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缓释制剂 体外释药性能 乳化溶剂扩散法
原文传递
异可利定对大鼠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汪红梅 马云淑 +3 位作者 黄秋艳 孔淑君 王辉 邓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68-1272,共5页
目的探究异可利定对大鼠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阳性药维拉帕米组、异可利定(2.5、5、10 mg·kg^(-1))组,共6组,每组16只。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建立大鼠... 目的探究异可利定对大鼠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阳性药维拉帕米组、异可利定(2.5、5、10 mg·kg^(-1))组,共6组,每组16只。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并测定大鼠心肌缺血面积、心肌梗死范围及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生化指标。结果异可利定可以明显降低大鼠缺血/再灌注室性早搏(ventricular extrasystole,VE)、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的发生率;减少缺血期间大鼠心肌缺血面积和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升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SOD、GSH-Px的含量,降低MDA含量。结论异可利定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可利定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再灌注 心肌梗死范围 大鼠 抗氧化
下载PDF
克班宁透皮贴剂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蔡俊飞 范晓 +4 位作者 郝佳旭 曾鹏辉 梅佳华 普娟 马云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601-1605,共5页
目的:考察克班宁制备成透皮贴剂后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MTX)组、克班宁贴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右后足趾皮下注射0.1 mL... 目的:考察克班宁制备成透皮贴剂后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MTX)组、克班宁贴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右后足趾皮下注射0.1 mL弗氏完全佐剂(CFA)造模,给药组于腹部脱毛区域给予克班宁透皮贴剂,MTX组腹腔注射给予甲氨蝶呤,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空白透皮贴剂,隔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20 d。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变化,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病理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增长较慢,关节炎指数明显升高,右后肢关节严重肿胀,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踝关节可见严重滑膜炎症、软骨侵蚀及骨破坏。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增加较快,关节肿胀度降低(P<0.01)、关节炎指数降低(P<0.01),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P<0.01),踝关节炎细胞浸润减轻,软骨破坏减弱。结论:克班宁透皮贴剂能明显改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和病理损伤,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说明克班宁透皮贴剂对佐剂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班宁透皮贴剂 佐剂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文献探讨异喹啉类生物碱抗肝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杏倩 蔡俊飞 +2 位作者 高家菊 普娟 马云淑 《粮油食品科技》 2021年第1期122-130,共9页
探索五种异喹啉类生物碱抗肝癌的作用机制。借助TCMSP、String、venny数据库与WebGestalt在线分析软件获取靶点并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PI)、基因本体(GO)、基因相互作用(KEGG)功能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同时查阅文献并进... 探索五种异喹啉类生物碱抗肝癌的作用机制。借助TCMSP、String、venny数据库与WebGestalt在线分析软件获取靶点并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PI)、基因本体(GO)、基因相互作用(KEGG)功能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同时查阅文献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得到小檗碱型中的小檗碱、双苄基类生物碱的粉防己碱、苯菲啶喹啉类的血根碱、吗啡烷类中的青藤碱和吡咯菲里啶中的石蒜碱等几种常见的生物碱,根据结构作用机制阐述每一类代表性异喹啉类生物碱治疗肝癌的潜力及抗肝癌作用机制。五个活性成分共筛选得到52个作用靶标如p53(抑癌基因)、NCOA2(核受体共激活剂2)、IL-2(白介素2),主要涉及钙离子信号通路、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等通路。通过网络药理学和文献收集证实异喹啉类生物碱可能参与调控PI3K-Akt通路等,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对肝癌产生治疗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异喹啉类生物碱抗肝癌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喹啉类生物碱 肝癌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超级细菌NDM-1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金文彬 李江 +3 位作者 李娇 陈凌云 侯安国 马云淑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7-1165,共9页
细菌中抗生素耐药性的迅速发展威胁着将人类带回到"后抗生素时代"。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几乎可以水解所有的β-内酰胺抗生素,包括碳青霉烯。携带blaNDM-1基因的细菌被称为超级细菌,至今临床上仍缺乏针对NDM-1的抑制... 细菌中抗生素耐药性的迅速发展威胁着将人类带回到"后抗生素时代"。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几乎可以水解所有的β-内酰胺抗生素,包括碳青霉烯。携带blaNDM-1基因的细菌被称为超级细菌,至今临床上仍缺乏针对NDM-1的抑制剂。新型NDM-1抑制剂的研发是一个具有挑战性但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本文对NDM-1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后续研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细菌 Β-内酰胺酶 NDM-1 抑制剂
原文传递
克班宁血液和关节微透析探针体内外回收率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蔡俊飞 范晓 +5 位作者 梅佳华 曾鹏辉 普娟 陈怡莹 许征娣 马云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169-2173,共5页
目的:考察克班宁血液和关节微透析探针的体内外回收率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正微透析法和反微透析法,分别考察克班宁灌流速率、质量浓度对血液和关节探针体外回收率的影响,探讨正、反微透析法的回收率之间的关系;将血液和关节探针分别... 目的:考察克班宁血液和关节微透析探针的体内外回收率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正微透析法和反微透析法,分别考察克班宁灌流速率、质量浓度对血液和关节探针体外回收率的影响,探讨正、反微透析法的回收率之间的关系;将血液和关节探针分别植入大鼠颈静脉和关节腔,考察探针在大鼠体内10 h反向回收率的稳定性。结果:克班宁血液和关节探针体外正向和反向微透析的回收率随着灌流速率(1.0,1.5,2.0,2.5,3.0μL·min^(-1))的增大而降低;与克班宁质量浓度(4,8,16,40μg·mL^(-1))无关,正向回收率与反向回收率基本一致,说明可以用反微透析法的回收率代替正微透析法的回收率对药物实际浓度进行校正;克班宁血液和关节探针在大鼠体内10 h反向回收率保持相对稳定,血液和关节探针体内反向回收率分别为(65.57±1.11)%和(32.7±0.94)%。结论:建立的克班宁血液和关节微透析方法可用于克班宁大鼠血液和关节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班宁 微透析 回收率 血液 关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