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真实性检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
作者 张圆 贾贞贞 +10 位作者 刘绍民 徐自为 徐同仁 姚云军 马燕飞 宋立生 李相 胡骁 王泽宇 郭枝虾 周纪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5-999,共25页
地表蒸散发是连接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的纽带,结合遥感技术估算地表蒸散发已成为获取区域乃至全球尺度时空连续地表蒸散发量的有效手段。由于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容易受到地表空间异质性和近地层气象条件复杂性的影响,在模型机理与变... 地表蒸散发是连接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的纽带,结合遥感技术估算地表蒸散发已成为获取区域乃至全球尺度时空连续地表蒸散发量的有效手段。由于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容易受到地表空间异质性和近地层气象条件复杂性的影响,在模型机理与变量参数化方案、输入数据和时间尺度扩展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影响了其准确度的提高和应用范围的拓展,因此需要开展真实性检验。本文综述了当前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包括植被蒸腾和土壤蒸发)真实性检验研究的相关成果,重点归纳并总结了应用于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真实性检验的直接检验法和间接检法的主要原理、适用性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当前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真实性检验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分析表明:由于地表空间异质性的普遍存在,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真实性检验研究在理论和方法方面还受到诸多挑战,今后应打破地表蒸散发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局限在均匀地表的传统思路,发展非均匀地表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真实性检验的理论框架,包括地表水热状况空间异质性的度量、非均匀地表验证场的优化布设、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卫星像元/区域尺度地表蒸散发相对真值的获取、验证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分析以及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的实证研究等,并构建一个多源、多尺度、多方法、多层次的真实性检验技术流程,以期把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真实性检验作为突破口,提升相应遥感产品的应用水平,推动定量遥感科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 非均匀地表 真实性检验 直接检验 间接检验
原文传递
我国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方案实施及其公开效果评估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毅 贺桂珍 +2 位作者 吕永龙 马艳飞 宋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90-1299,共10页
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是新一代环境管理手段,也是我国建设"数据强国"的基本要求。在《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实施2年后,针对31个省级、27个省会城市、6个大数据建设试点城市的环境保护厅/局落实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建设进... 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是新一代环境管理手段,也是我国建设"数据强国"的基本要求。在《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实施2年后,针对31个省级、27个省会城市、6个大数据建设试点城市的环境保护厅/局落实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建设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文献分析和资料调查,全面评估我国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总体状况,以期为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下一步工作提供建议。结果表明,尽管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在数据资源整合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在地区发展、机构建设、数据共享开放和大数据应用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未来几年我国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发展方向,包括扩充环境信息中心相关职能、推进大数据整合与共享、加强国际交流和提升大数据在重点领域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生态环境大数据 调查分析 效果评估
下载PDF
孕妇血清PAPP-A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及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3
作者 马艳飞 王武亮 +3 位作者 张庆 蔡大军 杨宝娟 张贵娟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9期39-42,共4页
目的探索孕早期生化指标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子痫前期(PE)及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孕早期筛查并于医院分... 目的探索孕早期生化指标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子痫前期(PE)及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孕早期筛查并于医院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GDM组124例,PE组87例,FGR组55例;另选择120名同时期分娩的孕妇作为对照组。于孕11~13+6周时检测四组孕妇血清中PAPP-A水平;分别比较GDM组、PE组及FGR组与对照组孕早期PAPP-A的中位数倍数值(MoM值)差异,选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APP-A对GDM、PE、FGR这3种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①GDM组、PE组及FGR组孕妇年龄、体质量、体质指数(BMI)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孕早期GDM组PAPP-A的MoM值为0.82±0.28,PE组为0.85±0.14,FGR组为0.54±0.42,对照组PAPP-A的MoM值为0.98±0.77,GDM、PE及FGR组血清PAPP-A的MoM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GDM、PE、FGR3组PAPPA的MoM值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95%CI0.618~0.763)、0.772(95%CI0.701~0.842)、0.801(95%CI0.726~0.876)。结论孕早期血清PAPP-A在GDM、PE、FGR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APP-A可能与3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该单一指标对3种疾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妊娠期糖尿病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子痫前期
原文传递
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方法进展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文英 李阳 +3 位作者 马艳飞 张俊锋 李秋红 何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191-4199,共9页
为更好地回收含油污泥(即油泥)中可用资源,国内外油泥资源化处理方法不断更新和突破,并在室内实验研究阶段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本文从油泥的高温热处理法、常温法、低温冻融法三个方面综述了热解、微波、萃取等油泥资源化处理方法的研... 为更好地回收含油污泥(即油泥)中可用资源,国内外油泥资源化处理方法不断更新和突破,并在室内实验研究阶段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本文从油泥的高温热处理法、常温法、低温冻融法三个方面综述了热解、微波、萃取等油泥资源化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等。热解法油品回收率达95.8%,具有油泥处置彻底、油品回收质量高的特点。电动力学法处理油泥,油泥减量化达44.3%,采用浮选法,油泥减量化达95%,两种方法均具有操作简单、易实施、适合大批量处理的特点,工程化应用潜力较大。油泥来源不同,性质各异,采用单一技术难以实现大量油泥的资源化和无害化目标。多项技术联合,如热解法联合浮选法或电动力学法处理大规模油泥能提高油品回收率和质量,降低残油率和处理成本,将成为油泥资源化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资源化 土壤修复 温度
下载PDF
中国陆地区土地利用/覆被时空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胡悦琴 马燕飞 张伟科 《农学学报》 2020年第4期26-35,共10页
为了揭示21世纪初的10年,中国陆地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基于全球30 m地表覆盖遥感数据产品(GlobeLand30),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中国陆地区域和流域尺度上,对10年间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与土地利用动态度进行实证... 为了揭示21世纪初的10年,中国陆地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基于全球30 m地表覆盖遥感数据产品(GlobeLand30),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中国陆地区域和流域尺度上,对10年间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与土地利用动态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草地、森林和耕地为主,其中草地、耕地和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分别减少了140413、20480、692 km^2,裸地和人造地表的面积增长的比较明显,增长了99645、26302 km^2;草地-裸地、草地-森林之间的转化较为剧烈,灌木地和人造地表的变化速率最大,达1.80%。各子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时空格局变化不同,大部分流域以草地、耕地和森林为主。区域内草地、裸地和人造地表类型的变化明显,人为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较大且活跃,自然因素的影响较为持久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格局 时空变化 流域尺度 驱动因素
下载PDF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精准扶贫要素与途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彦飞 陈雅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18,共8页
文章分析了文化服务贫困地区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服务方式、公民文化权利意识以及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资源建设与布局要素、服务要素、文化治理主体与政策要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协同扶贫途径,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 文章分析了文化服务贫困地区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服务方式、公民文化权利意识以及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资源建设与布局要素、服务要素、文化治理主体与政策要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协同扶贫途径,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网络全覆盖与分层推进、重点突破与分类扶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数字文化 精准扶贫
下载PDF
基于多源产品的西南河流源区地表蒸散发时空特征 被引量:12
7
作者 温馨 周纪 +3 位作者 刘绍民 马燕飞 徐自为 马晋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42,共11页
基于5个地面通量站点观测数据,对ET-EB、MOD16、GLEAM、Zhang-ET和GLDAS共5种地表温度蒸散发产品开展了验证工作,继而选取精度较好的产品,采用经验正交分解方法研究了西南河流源区2001—2013年地表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种... 基于5个地面通量站点观测数据,对ET-EB、MOD16、GLEAM、Zhang-ET和GLDAS共5种地表温度蒸散发产品开展了验证工作,继而选取精度较好的产品,采用经验正交分解方法研究了西南河流源区2001—2013年地表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种产品中,GLEAM的精度较好,均方根误差为23.4 mm/月;西南河流源区的地表蒸散发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从东南向西北,西南河流源区的地表蒸散发逐渐降低;2001—2013年,长江上游和黄河上游地表蒸散发均呈增加趋势,黄河上游上升幅度最大;整体上看,比湿与源区地表蒸散发的相关性最强,但不同流域地表蒸散发与气温、比湿和降水的相关性不同:怒江流域、澜沧江流域、长江上游和黄河上游春秋两季的地表蒸散发与比湿相关性较强,雅鲁藏布江流域、藏南诸河、青海湖水系春秋两季的地表蒸散发与气温的相关性较强;源区地表蒸散发随着高程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坡向为东南和西北时,地表蒸散发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蒸散发 遥感产品 经验正交分解 时空分布特征 西南河流源区
下载PDF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老年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马艳飞 韩轮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期177-179,183,共4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老年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80例老年胃癌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40例,开腹组患者给予开腹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老年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80例老年胃癌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40例,开腹组患者给予开腹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及预后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半流质饮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均低于本组手术前,腹腔镜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CEA、CYFRA21-1、CA125水平均低于本组手术前,且腹腔镜组患者CEA、CYFRA21-1、CA125水平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腹腔镜组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胃癌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可降低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肿瘤标志物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曲妥珠单抗和拉帕替尼治疗早期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利锋 马艳飞 李小峰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双阻断剂曲妥珠单抗和拉帕替尼的辅助治疗方法,分析两者对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尤其是HER2过表达型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未接受治疗的227 例激... 目的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双阻断剂曲妥珠单抗和拉帕替尼的辅助治疗方法,分析两者对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尤其是HER2过表达型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未接受治疗的227 例激素受体状况不限的HER2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5岁,范围22~67岁。患者全部接受连续18 周的双阻断剂治疗[口服拉帕替尼1 000 mg/(次·d)和注射曲妥珠单抗(首次8 mg/kg,以后6 mg/kg,静脉滴注,每3周1次]。其中绝经后患者服用来曲唑2.5 mg/d,绝经前患者服用他莫昔芬20 mg/d。若服用期间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则拉帕替尼用量降至750 mg/(次·d)。当不良反应降至1级及以下后试验可继续,最多可中断14 d。每个周期的第1天进行安全检测,在第14天时进行活体穿刺用于初期基因表达变化的检测,在第6周通过超声初步判断反应效果。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1.1,若肿瘤体积变大则判定为治疗无效。治疗无效的患者每周补加80 mg/m2紫杉醇静脉滴注,拉帕替尼用量降至750 mg/(次·d),继续剩余的12个疗程。正常患者在完成最后1个疗程的1~3周内进行手术,无效患者在结束后的2~3周内进行手术,手术30 d后进行最后一次安全检测。观察不同分子亚型患者的临床变量、完全缓解率及不良反应。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27 例患者中,207 例(91.19%)完成了整个治疗过程。治疗结束后,相比于初始测定的分子亚型,151 例HER2过表达型患者,有63 例(41.72%)完全缓解,而76 例其他亚型的患者中,仅10 例(13.16%)完全缓解,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62,P<0.001);相比于治疗14 d后,大部分肿瘤类型转换为正常乳腺样型,且变为正常乳腺样型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50.00%(56/112),远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因型 曲妥珠单抗 拉帕替尼
原文传递
混合现实技术在专科医师培训中辅助腹膜后肿瘤手术临床教学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石小强 马艳飞 +4 位作者 梁挺 仇广林 魏光兵 王曙逢 李徐奇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0年第4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普通外科腹膜后肿瘤组专科医师培训中提高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临床教学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腹膜后肿瘤学组参加专科医师培训的49名学员为研...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普通外科腹膜后肿瘤组专科医师培训中提高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临床教学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腹膜后肿瘤学组参加专科医师培训的49名学员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以PPT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以混合现实技术(MR)为主的教学模式。授课结束后,对两组学员进行试卷考核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成绩分别为(76.60±4.58)分、(66.25±4.68)分,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对混合现实技术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以PPT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现实技术在腹膜后肿瘤手术临床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并激发专科医师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对解剖知识的空间理解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技术 腹膜后肿瘤 临床教学 试卷考核 问卷调查
下载PDF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和局部放射疗法对Ⅰ~Ⅱ期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利锋 马艳飞 武宏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9期628-632,F0003,共6页
目的 比较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的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行腋窝淋巴清扫术和腋窝局部放疗法的复发率和生存率,确定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7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37例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的Ⅰ~Ⅱ期... 目的 比较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的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行腋窝淋巴清扫术和腋窝局部放疗法的复发率和生存率,确定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7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37例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的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的患者归为ALND组(n=92),保乳手术后行腋窝局部放疗(RNI)的患者归为RNI组(n=45),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平均年龄、绝经人数、临床分期等)和预后情况(2年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累积2年无事件生存率、累积2年生存率).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平均年龄、绝经人数、临床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Ⅰ~Ⅱ期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ALND组与RNI组的2年复发率(分别为4.4%、6.7%,P =0.87)、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7%、15.6%,P=0.48)、累积2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85.9%、75.6%,P=0.14)和累积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2%、86.7%,P=0.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Ⅰ~Ⅱ期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RNI或许可以成为替代ALPD的新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结 淋巴结切除术 放射疗法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保乳手术
原文传递
酸洗-铁改性生物炭对水中NO3^--N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由晗杨 张毅 +3 位作者 李文英 谭伟 马艳飞 于福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9-44,共6页
以椰壳生物炭(CSB)为原料,采用酸洗及铁改性法制得改性生物炭,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以单因素批量吸附对NO3^--N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生物炭经酸洗和铁改性后表面形成α-FeOOH。酸洗+铁改性生物炭(PICSB)对NO3^--N吸附能力强于酸洗生物炭(P... 以椰壳生物炭(CSB)为原料,采用酸洗及铁改性法制得改性生物炭,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以单因素批量吸附对NO3^--N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生物炭经酸洗和铁改性后表面形成α-FeOOH。酸洗+铁改性生物炭(PICSB)对NO3^--N吸附能力强于酸洗生物炭(PCSB)。PCSB和PICSB对水中NO3^--N吸附量随pH升高而降低。吸附NO3^--N在2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PCSB对NO3^--N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1级动力学模型;PICSB吸附NO3^--N符合准2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方程可描述PICSB和PCSB对NO3^--N等温吸附过程。PCSB主要通过静电吸引吸附NO3^--N,为物理吸附;PICSB通过静电吸引和离子交换相结合方式吸附NO3^--N,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酸洗 铁改性 NO3^--N 吸附
下载PDF
酸改性生物炭对柴油等温吸附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贝贝 马艳飞 +2 位作者 张胜南 冯雪冬 高佩玲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3-109,共7页
以小麦秸秆和稻壳为原材料,分别在300,500,600℃下采用限氧裂解法制备生物炭。利用HCl和HCL-HF混合溶液对稻壳炭(RHB)和麦秆炭(WSB)进行酸洗。采用BET,SEM,FTIR等方法对生物炭酸洗前后形态结构变化及生物炭对柴油的等温吸附行为进行表... 以小麦秸秆和稻壳为原材料,分别在300,500,600℃下采用限氧裂解法制备生物炭。利用HCl和HCL-HF混合溶液对稻壳炭(RHB)和麦秆炭(WSB)进行酸洗。采用BET,SEM,FTIR等方法对生物炭酸洗前后形态结构变化及生物炭对柴油的等温吸附行为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酸洗和热解温度升高均能增大生物炭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使孔隙结构更加丰富。实验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升高可增加生物炭的芳香程度,生物炭吸附柴油能力也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增强,且WSB高于RHB;酸洗可去除生物炭中的灰分,SiO振动吸收峰强度明显减弱,并可提高生物炭对柴油的吸附量;Freundlich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生物炭对柴油的等温吸附过程,表明生物炭对柴油的吸附除了孔隙填充、π-π作用外,还有多分子层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酸洗 形态结构 柴油 等温吸附模型
下载PDF
白洋淀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0
14
作者 段哲珊 刘府延 +4 位作者 沈翔 张美一 王东升 马艳飞 李陆天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1-175,共15页
利用固相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河北白洋淀南刘庄(包括府河)和采蒲台区域水体中24种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提取和含量测定,分析了水体中OCPs的残留含量以及分布和组成特征,根据HCHs和DDTs的组成特征进行了来源解析,并对水体中... 利用固相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河北白洋淀南刘庄(包括府河)和采蒲台区域水体中24种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提取和含量测定,分析了水体中OCPs的残留含量以及分布和组成特征,根据HCHs和DDTs的组成特征进行了来源解析,并对水体中的OCPs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水体中检出的OCPs主要是HCHs、DDTs、三氯杀螨醇、狄氏剂和灭蚁灵;南刘庄(包括府河)的表层水体和上覆水体中OCPs总浓度范围分别为1.01~24.01 ng/L和3.02~23.51 ng/L,采蒲台表层水体和上覆水体中OCPs总浓度范围分别为0.05~5.63 ng/L和1.25~17.85 ng/L;南刘庄2019年12月已清淤区表层水体中OCPs总浓度为7.80 ng/L,低于未清淤区表层水体中OCPs的平均浓度(11.73 ng/L),2020年9月和11月已清淤区表层水体中OCPs总浓度分别为2.68 ng/L和3.01 ng/L;采蒲台2019年12月已清淤区表层水体中OCPs总浓度为0.18 ng/L,低于未清淤区表层水体中OCPs的平均浓度(1.56 ng/L),2020年9月已清淤区表层水体中OCPs总浓度为0.34 ng/L,2020年10月和11月清除围堰后区域表层水体中OCPs总浓度分别为0.76 ng/L和0.74 ng/L,低于未清除围堰区域表层水体中OCPs总浓度(0.86 ng/L)。说明采取清淤和清除围堰的措施能减少OCPs在表层水体中的残留。(2)南刘庄(包括府河)和采蒲台表层水体中HCHs和DDTs含量最高的是β-HCH、γ-HCH和p,p′-DDE,其主要来源于历史残留,在部分点位水体中存在林丹、工业HCHs和三氯杀螨醇、工业DDTs的新输入。DDTs在水体中的代谢产物主要是DDE,表明其代谢条件以好氧降解为主。(3)南刘庄(包括府河)和采蒲台表层水体中OCPs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均较低,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水体 有机氯农药 来源解析 健康风险评估
下载PDF
新型智能交互式药学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瑶 岳姣 +3 位作者 薛晓娟 冯斌 马棪斐 黄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51-1355,共5页
目的:在我国医院药学转型背景下,探索创新药学服务模式,打通患者居家时与药师交流渠道,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基于现阶段国内药学服务模式及提升药学服务水平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疾病治疗特色,寻找药学服务转型方向。以“互联网+”药... 目的:在我国医院药学转型背景下,探索创新药学服务模式,打通患者居家时与药师交流渠道,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基于现阶段国内药学服务模式及提升药学服务水平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疾病治疗特色,寻找药学服务转型方向。以“互联网+”药学服务为切入点,从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精准度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建立新型智能交互式药学服务模式。结果:通过智能交互式服务平台录入药品信息后可生成每种药品独立加密的二维码,患者无需关注任何APP,只需扫一扫药盒上方二维码即可随时查看该盒药品基本信息(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等),有用药疑问可通过二维码中预设常见问题自主解决或随时咨询药师。该模式2020—2022年上线服务3年间累计为患者提供药品信息查询241262次,解答患者咨询2912次,获取药品不良反应反馈172例,2022年较2020年咨询数量上升261%。结论:该项创新的智能交互式药学服务模式,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将专业的药学服务延伸至患者身边,在患者和药师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真正实现了把药师带回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互 药学服务 物联网 互联网+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肌内效贴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燕飞 张亚清 +5 位作者 汪利辉 王春艳 李叶萍 胡蓉 尹杨 李希西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93-39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肌内效贴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肌内效贴对TKA术后患... 目的系统评价肌内效贴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肌内效贴对TKA术后患者康复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与汇总,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8篇,涉及患者538例,其中肌内效贴组264例,对照组2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肌内效贴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在改善患肢膝关节活动角度ROM[MD=5.21,95%CI(1.31,9.11),P=0.009]、减轻术后患肢肿胀程度[MD=-3.04,95%CI(-5.28,-0.80),P=0.008]、减轻疼痛VAS评分[MD=-0.64,95%CI(-1.06,-0.22),P=0.003]、改善膝关节HSS功能评分[MD=4.63,95%CI(1.14,8.12),P=0.009]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起立-行走测试TUGT[MD=-2.19,95%CI(-5.26,0.89),P=0.16]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KA术后患者使用肌内效贴可提升术后患肢膝关节功能状态,降低疼痛体验及肿胀程度,表明肌内效贴可能是一种更具吸引力的术后康复干预方式。建议可综合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实际临床场景与患者意愿等多因素应用肌内效贴,提升患者术后康复疗效,实现患者受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肿胀 疼痛
下载PDF
猪肠道微生物与机体脂质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燕飞 刘建新 汪海峰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6-625,共10页
肠道微生物在调控宿主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猪是一种易沉积脂肪的动物,但其很少发生代谢性疾病,其肠道核心菌群及代谢产物被认为是主导该生理现象的原因之一.本文系统综述了猪肠道微生物与脂质代谢的关系,分析了微生物代谢产物包括... 肠道微生物在调控宿主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猪是一种易沉积脂肪的动物,但其很少发生代谢性疾病,其肠道核心菌群及代谢产物被认为是主导该生理现象的原因之一.本文系统综述了猪肠道微生物与脂质代谢的关系,分析了微生物代谢产物包括短链脂肪酸、胆碱代谢物和胆汁酸等对脂质代谢影响作用,以期洞悉肠道微生物调控宿主脂质代谢的潜在机制.旨在为猪生产中机体脂质沉积调控提供思路,为人类脂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研究提供可用模型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脂质代谢 益生菌
原文传递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余燕霞 马艳飞 +2 位作者 谢鑫 颜尚英 余兆兰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3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血液透析滤过;观察组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比较...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血液透析滤过;观察组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β_2微球蛋白(β_2-M)及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lb清蛋白(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a^+、K^+、Cl^-、P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Ca^(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更佳,对β_(2-)M和PTH的滤过效果好,能明显减轻体内毒素残留,维持电解质平衡,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高通量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广域电磁法在福建洪塘镇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振波 马艳飞 +3 位作者 张平 司法桢 霍清华 楚卢凯 《矿产勘查》 2021年第3期661-667,共7页
广域电磁测深法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对地电结构较差、埋深较大地区,具有很好的抗干扰和分辨能力。通过在福建洪塘镇工业密集区周边实施1∶2.5万重力测量,初步圈定地热靶区覆盖层下基底隆起、断裂与凹陷构造的位置,缩小地热靶区位置,进... 广域电磁测深法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对地电结构较差、埋深较大地区,具有很好的抗干扰和分辨能力。通过在福建洪塘镇工业密集区周边实施1∶2.5万重力测量,初步圈定地热靶区覆盖层下基底隆起、断裂与凹陷构造的位置,缩小地热靶区位置,进而布设剖面线位置,开展广域电磁测深揭露深部断裂与地层岩体的的空间展布情况,指明了地热靶区的有利热储层位置结构,明确了断裂F1线南侧上盘为较好的地热井建设位置,选取在GY01线700 m位置进行钻探验证,结果显示该位置低阻是钾长花岗岩裂隙中的绿泥石化所致,高阻为完整的花岗闪长斑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证实了F1断裂线存在且裂隙发育,但该断裂的绿泥石填充密实,储水量小,经济价值欠缺。说明了广域电磁测深在地热勘查强干扰地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电磁测深 重力 断裂 电阻率 地热 福建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壤中释放的石油类污染物的吸附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贝贝 刘琦 +3 位作者 张胜南 由晗杨 马艳飞 安久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3-612,共10页
为探究不同来源生物炭对土壤释放到水中石油烃的吸附性能,选取麦秆炭、椰壳炭、稻壳炭和棉秆炭作为吸附剂。通过批量吸附实验,分别考察反应时间、生物炭投加量、pH值和溶液初始浓度对生物炭吸附石油烃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动力学和等温吸... 为探究不同来源生物炭对土壤释放到水中石油烃的吸附性能,选取麦秆炭、椰壳炭、稻壳炭和棉秆炭作为吸附剂。通过批量吸附实验,分别考察反应时间、生物炭投加量、pH值和溶液初始浓度对生物炭吸附石油烃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拟合。结果表明:4种生物炭均有较高的比表面积,麦秆炭最大,达到729.12 m ^2/g。当溶液pH值为5、溶液初始质量浓度125.64 mg/L、稻壳炭投加量40 mg、其他生物炭投加量20 mg、反应5 h时,生物炭对石油烃的吸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4种生物炭对石油烃的吸附能力大小依次为麦秆炭、椰壳炭、稻壳炭、棉秆炭。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4种生物炭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生物炭对石油烃的吸附为表面吸附和内部扩散等多种方式;Freundlich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等温吸附过程,结果表明生物炭对石油烃为多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石油 动力学模型 等温吸附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