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长时间序列landsat数据的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演变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邬亚娟 刘廷玺 +3 位作者 童新 罗艳云 段利民 王冠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672-8682,共11页
以科尔沁沙地沙丘—草甸过渡带区域主要土地覆被类型为研究对象,以1987—2017年多时相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解译分类为基础,参考生态学植被演替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研究区30年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动态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决策树法... 以科尔沁沙地沙丘—草甸过渡带区域主要土地覆被类型为研究对象,以1987—2017年多时相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解译分类为基础,参考生态学植被演替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研究区30年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动态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决策树法在复杂下垫面不同覆被类型的同步识别效果较好,所有影像分类精度均达到88%以上,分类效果较好,其中2017年分类精度最高为95.24%,达到了分类研究的要求;(2)研究区存在着"半灌丛-草甸地-灌丛"的植被结构特征,且整体表现为"南进北退"的变化趋势。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干涉下,研究区整体上遵循了半干旱区植被条件改善的一般规律,侧面反映该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的持续不稳定性和脆弱性;(3)研究区覆被类型发生变化的总面积达到2623.59 hm^(2),总变化强度为63.76%。其中正向演替的比例为52.61%,以半灌丛面积的持续减小与沙地草甸面积的持续扩张为主要变化特征。但同时,半灌丛转为沙地的面积为184.95 hm^(2),表明以放牧为主的研究区同时发生着局部的逆行演变;(4)质心迁移结果反映了1987—2017年间,除人为影响较大的林地、草地以及耕地向北迁移外,其他植被类型的质心都有很明显的南迁,主要植被类型重心迁移距离依次由大到小为耕地>半灌丛>灌丛>沙地草甸>湿地草甸>林地。研究通过记录科尔沁沙地连续扩展的时空模式,展示了遥感—生态和时间序列影像在30 m分辨率下跟踪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潜力,为提高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利用情况的动态监测效率,开展土地利用/覆被动态演变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树 土地利用/覆被 Landsat TM/OLI 土地利用动态度 质心迁移
下载PDF
基于MSPA的市域尺度绿色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以四川省主要城市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谢于松 王倩娜 罗言云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7-92,共6页
构建城市市域尺度下的绿色基础设施(GI)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城市GI网络现状的认识、定位城市GI网络在区域范围内的级别,以及多城市生态网络的协同规划提供参考。提出了由景观组成、景观格局和城镇发展组成的一级指标;运用文献综述法和... 构建城市市域尺度下的绿色基础设施(GI)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城市GI网络现状的认识、定位城市GI网络在区域范围内的级别,以及多城市生态网络的协同规划提供参考。提出了由景观组成、景观格局和城镇发展组成的一级指标;运用文献综述法和聚类分析法筛选、确定了二级指标;基于层次分析-变异系数法完成了各指标的权重赋值,构建了市域GI网络评价指标体系。以成渝城市群中四川省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对评价指标体系展开应用。首先,基于形态学空间分析方法(MSPA)准确识别各城市GI网络结构要素,分析得出各景观组成指标,运用Fragstats分析得到各景观格局指标,结合四川省年鉴相关资料确定了城镇发展指标。其次,采用加权叠加法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对13个城市的GI网络现状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划分出GI网络水平等级。最后,归纳各城市的GI现状特征,并根据不同GI网络等级提出规划管控和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基础设施 形态学空间分析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变异系数法 成渝城市群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植被叶面积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4
3
作者 段利民 李玮 +3 位作者 罗艳云 刘廷玺 Buren Scharaw 于长翔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4-231,共8页
为了摸清欧亚大陆大草原重要的组成部分锡林河流域在外界环境和人类活动干扰下植被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响应关系,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及基于大气阻抗植被指数(ARVI)的统计模型,反演了1985—2015年4个典型代表年份的LAI,从长时... 为了摸清欧亚大陆大草原重要的组成部分锡林河流域在外界环境和人类活动干扰下植被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响应关系,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及基于大气阻抗植被指数(ARVI)的统计模型,反演了1985—2015年4个典型代表年份的LAI,从长时间尺度上分析了LAI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地形因子对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 a,锡林河流域LAI总体呈上升趋势,多年平均值为0.8~1.5,从上游至下游逐渐降低。植被恢复状况空间差异明显,主要发展态势为恢复。LAI在0.78~0.82,0.82~0.86所占面积比例随着海拔、坡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东南方向上的面积占比大于其他方向;LAI在0.92~1.5,1.5~3.0所占面积比例随着海拔、坡度的升高而增大,在西、西南方向上的面积占比大于其他方向。高程对LAI的直接影响效应为0.438,远大于坡度和坡向对LAI的影响。本研究可为草原型流域陆面过程及生态水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对于天然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持、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等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地形因子 转移矩阵 趋势分析
下载PDF
四川省主要城市市域绿色基础设施形态学空间分析及景观组成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谢于松 范惠文 +2 位作者 王倩娜 罗言云 王霞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7-111,共5页
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地区的国家级城市群,伴随成渝城市群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扩展与林地、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加剧。以成渝城市群四川境内的13个主要城市市域范围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方法,准确识别并量化了... 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地区的国家级城市群,伴随成渝城市群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扩展与林地、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加剧。以成渝城市群四川境内的13个主要城市市域范围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方法,准确识别并量化了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GI)网络结构要素,其次计算出各城市GI网络结构要素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比,最后应用聚类分析法(ClusterAnalysis),以1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在GI网络结构要素中所占比例作为变量因子,根据GI网络中景观组成的相似程度对13个城市进行分类,分析并总结了不同类别下城市GI景观组成的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各城市的核心区和连接桥是主要GI网络结构要素类型,7类GI网络结构要素在城市中主要由耕地和林地构成,不同城市在景观组成特征上具有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对客观认识各城市GI特征、成渝城市群的生态网络构建及其保护规划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基础设施 形态学空间分析 景观组成特征 聚类分析 成渝城市群
下载PDF
不同施肥和土壤保湿处理对康藏高原牧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春容 罗言云 王倩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90-999,共10页
以6种牧草为试材,在康藏高原地区进行土壤改良田间试验,设定7个施肥和土壤保湿处理:不施肥料和保湿剂(CK)、复合肥+单倍或双倍保湿剂(T1或T4)、微生物菌剂+单倍或双倍保湿剂(T2或T5)、复合肥+微生物菌剂+单倍或双倍保湿剂(T3或T6),研究... 以6种牧草为试材,在康藏高原地区进行土壤改良田间试验,设定7个施肥和土壤保湿处理:不施肥料和保湿剂(CK)、复合肥+单倍或双倍保湿剂(T1或T4)、微生物菌剂+单倍或双倍保湿剂(T2或T5)、复合肥+微生物菌剂+单倍或双倍保湿剂(T3或T6),研究各牧草的生长性状和产量对不同处理的响应特点与差异,为高寒地区牧草的高产高效栽培及环境生态修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同一保湿处理下,多数牧草的各项测定指标表现为肥料配施>单施微生物菌剂>单施复合肥>不施肥,且在双倍保湿剂下表现更好;抽穗至开花期的鲜草产量中,老芒麦和草地早熟禾在T3处理下最高,披碱草、燕麦和黑麦草在T6处理下最高,紫花苜蓿在T2处理下最高;供试牧草中,T6处理下的披碱草产量最高(124.78 t·hm-2),其次为T3处理下的老芒麦(112.56 t·hm-2)。因此,复合肥和微生物菌剂混合配施在康藏高原退化草地改良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建议采用T6处理下的披碱草或T3处理下的老芒麦进行草地栽培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藏高原 牧草 复合肥 微生物菌剂 生长性状
下载PDF
半干旱草原型流域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传递函数及遥感反演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黎明扬 刘廷玺 +4 位作者 罗艳云 段利民 张俊怡 周亚军 Scharaw Buren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0-100,共11页
为了进一步探究遥感与表层土壤导水率的联系,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对厚栗黄土、草甸沼泽土、荒漠风沙土、石灰性草甸砂土、淡黑土5种土壤类型下的表层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其粒径组成、容重、有机质、饱和导水率等理化特征。使用Sax... 为了进一步探究遥感与表层土壤导水率的联系,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对厚栗黄土、草甸沼泽土、荒漠风沙土、石灰性草甸砂土、淡黑土5种土壤类型下的表层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其粒径组成、容重、有机质、饱和导水率等理化特征。使用Saxton、Cosby、Wosten三种土壤饱和导水率传递函数及非线性多元经验回归模型对点尺度上0~30 cm表层土壤每10 cm土层的饱和导水率进行拟合,并利用这些点的土壤参数均值进行验证,结果显示Saxton模型效果最好,拟合及验证结果与实测值的拟合系数R^2分别为0.985、0.988。在此基础上,利用Radarsat-2四极化后向散射数据将模型中的表层土壤参数均值进行了8 m精度的面尺度扩展,并对遥感影像研究区范围内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土壤传递函数可以很好地刻画半干旱草原型流域表层土壤的饱和导水率,且土壤传递函数的结果与模型中包含的参数个数并不存在直接联系,人类活动对研究区表层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影响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河流域 土壤传递函数 饱和导水率 遥感反演 RADARSAT-2
下载PDF
半干旱草原型流域土壤入渗过程及转换函数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黎明扬 刘廷玺 +3 位作者 罗艳云 段利民 张俊怡 周亚军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36-946,共11页
为了进一步探究半干旱草原砂质草甸地土壤入渗过程与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在厚栗黄土、草甸沼泽土、草原风沙土、石灰性草甸土、淡黑土等5种土壤类型下设置38个土壤入渗试验点以及62个土壤生态调查点,测... 为了进一步探究半干旱草原砂质草甸地土壤入渗过程与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在厚栗黄土、草甸沼泽土、草原风沙土、石灰性草甸土、淡黑土等5种土壤类型下设置38个土壤入渗试验点以及62个土壤生态调查点,测定了各点位土壤的粒径、容重、有机质、含水率、地下生物量等理化特征。使用Green-Ampt、Philip、Kostiacov、Horton、Mezencev及USDA-NRCS等6种入渗模型模拟入渗过程,结果显示Horton和USDA-NRCS模型模拟效果最好,Adj-R^2分别为0.975和0.911,并利用模拟效果最好的Horton模型计算稳定入渗率,对土壤入渗特性和入渗影响要素进行了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土壤转换函数,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研究区的土壤稳定入渗率进行了1 km×1 km精度的面尺度拓展。研究表明,半干旱草原型流域的土壤入渗主要受到土壤物理属性与外界环境两种要素的影响,使用相关性显著的影响要素建立的土壤转换函数可以较好地模拟半干旱草原型流域的土壤入渗特征值,在小流域尺度上使用土壤转换函数的预测效果相较入渗模型的面尺度拓展更加精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模型 土壤入渗 土壤转换函数 锡林河流域 稳定入渗率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邛崃山-大相岭片区生态网络构建及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罗言云 谭小昱 +1 位作者 何柳燕 李春容 《风景园林》 2022年第8期93-101,共9页
国家公园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增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大熊猫国家公园作为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之一,园区建设仍面临生境破碎化问题。以大熊猫分布最广的邛崃山-大相岭片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生境破碎化的现状,综合考虑斑块面积、... 国家公园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增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大熊猫国家公园作为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之一,园区建设仍面临生境破碎化问题。以大熊猫分布最广的邛崃山-大相岭片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生境破碎化的现状,综合考虑斑块面积、生境适宜性等级、景观连通度水平3个条件,识别出生态源地,再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构建生态网络,最后从空间结构角度提出生态网络优化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景观连通度处于较低水平;构建的生态网络连通度较高但在局部区域出现空缺;生态网络优化可形成“一轴两带,四核多点”的生态网络规划框架。研究从生态网络的角度切入,探讨促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大熊猫生境连通度和完整性的新思路,为研究区大熊猫生境保护和生态空间的优化发展提供较重要的依据,也为其他片区以及整个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态网络构建及其分区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大熊猫国家公园 生态网络 生境适宜性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重力模型
下载PDF
高密度都市区绿地系统规划的构成及特征研究:以东京都23区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倩娜 谭敏 +1 位作者 何昕 罗言云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108,共10页
高密度都市区内人口密度大,土地价值高,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日本东京都下辖的23个特别区是全球最主要的高密度都市区之一。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日本绿地系统规划制度的确立历程;其次针对东京都23区"绿地基本规划... 高密度都市区内人口密度大,土地价值高,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日本东京都下辖的23个特别区是全球最主要的高密度都市区之一。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日本绿地系统规划制度的确立历程;其次针对东京都23区"绿地基本规划"展开研究,从规划编制及规划实施两个方面分析了其构成及主要内容;最后,总结并讨论了23区绿地基本规划具备的全球视野、本地实践,嵌入绿色基础设施理念,多渠道高密度都市区的规划响应,以及较完善的进程管理及公众参与制度等四项特征。以期借鉴东京的经验,对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尤其是城市建成区及分区范围内的规划编制及实施提供启示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区 高密度 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东京都23区
原文传递
纽约滨水区规划体系及策略研究
10
作者 何柳燕 王诗源 +1 位作者 付彦荣 罗言云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43,共9页
城市滨水区规划是滨水城市建设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文献研究,详细梳理纽约市滨水区建设相关政策法规、空间规划和设计指南,分析其规划体系和不同时期社会问题影响下的规划策略。结果表明:纽约市滨水区在规划层面已形成弹性... 城市滨水区规划是滨水城市建设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文献研究,详细梳理纽约市滨水区建设相关政策法规、空间规划和设计指南,分析其规划体系和不同时期社会问题影响下的规划策略。结果表明:纽约市滨水区在规划层面已形成弹性灵活的法规体系、针对性的政策体系、多目标导向的总体及分区规划和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制度,建立了总分结合、多方协同、上下衔接的运行体系,在技术层面形成了缓解多方利益冲突、提高滨水区可达性、提升气候适应性的规划策略。纽约滨水区规划体系和规划策略对中国城市滨水区规划建设的政策制订和规划编制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区 规划体系 规划策略 政策演变 纽约
下载PDF
土地利用类型视角下重庆市主城区生态控制区区划及生态廊道构建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于松 王倩娜 罗言云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5-120,共6页
科学合理地构建生态网络并划定生态控制区能够有效提升城市韧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和景观指数法,对土地利用类型中的耕地、林地、水体和草地进行网络要素组成统计和景观格局分析,并提... 科学合理地构建生态网络并划定生态控制区能够有效提升城市韧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和景观指数法,对土地利用类型中的耕地、林地、水体和草地进行网络要素组成统计和景观格局分析,并提取耕地、林地2类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据斑块面积和斑块重要性指数进行重要性分级,将级别高的斑块作为生态源地。而后,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生态廊道,通过重力模型完成了生态廊道的重要性分级。结果表明:1)重庆市主城区中耕地与林地面积之和占比达69.86%且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为严重;2)应对耕地和林地斑块进行分级规划保护,划分耕地与林地的生态控制区;3)重庆市主城区共计构建出281条廊道,其中林地型廊道28条、耕地型廊道253条;4)通过识别生态廊道的土地利用类型,根据重要性分级结果对生态控制区进行调整,最终识别和划定了重庆市耕地控制区和林地控制区。研究结果可为重庆市主城区生态控制区的划定、调整及生态网络的构建提供依据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控制区区划 土地利用 生态廊道 重庆主城区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降噪型”动力吸振器参数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力 张天琦 +2 位作者 罗雁云 陈大磊 吴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64-1672,共9页
针对高架桥动力吸振器不能有效降低桥梁结构噪声的问题,以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箱梁为研究对象,基于车辆荷载作用下振动与噪声试验,结合板件声辐射理论,研究声辐射效率对桥梁结构噪声频谱特征及幅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车-... 针对高架桥动力吸振器不能有效降低桥梁结构噪声的问题,以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箱梁为研究对象,基于车辆荷载作用下振动与噪声试验,结合板件声辐射理论,研究声辐射效率对桥梁结构噪声频谱特征及幅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车-轨-桥有限元仿真得到的箱梁振动与结构噪声频谱结果,合理选择减振目标频段;结合多重动力吸振器(MDVA)参数优化理论,进行参数优化设置,并进一步对比分析有、无MDVA工况下的桥梁振动与结构噪声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声辐射效率对桥梁结构噪声的频谱特征及幅值的影响不可忽视;该"降噪型"动力吸振器能够在总体振动水平改善幅度不大的情况下获得较好的降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箱梁 动力吸振器 参数优化 减振与降噪
下载PDF
有限元-无限元法在城市轨道交通箱梁结构噪声仿真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国生 奚绍良 +2 位作者 罗雁云 张天琦 吴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8-83,共6页
介绍了有限元-无限元及边界元法的基本理论。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结构噪声计算问题,以单箱梁为算例,在Abaqus软件中建立车辆-轨道-桥梁振动耦合有限元模型,得到了箱梁振动仿真结果;在Abaqus软件中使用有限元-无限元法建立桥梁辐射结构... 介绍了有限元-无限元及边界元法的基本理论。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结构噪声计算问题,以单箱梁为算例,在Abaqus软件中建立车辆-轨道-桥梁振动耦合有限元模型,得到了箱梁振动仿真结果;在Abaqus软件中使用有限元-无限元法建立桥梁辐射结构噪声仿真模型;在Virtual.lab软件中使用边界元法建立边界元仿真模型。对箱梁顶板、底板、腹板和翼板近场处噪声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表明,两种算法的噪声仿真结果和箱梁振动仿真结果在箱梁顶板、底板、腹板和翼板处的频谱曲线趋势吻合较好,噪声仿真结果在1~200 Hz频率范围内的总声压级相差不大。说明有限元-无限元法噪声仿真结果可靠,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噪声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箱梁结构 低频噪声 有限元 无限元 边界元
下载PDF
基于多体动力学的道岔导曲线线型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俊召 罗雁云 廖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20,共6页
为提升道岔侧向通过性能,结合道岔结构特点,提出通过降低侧股内轨导曲线的方式达到在道岔设置超高的目的。以42号道岔为例,设计了加设超高的三次缓和曲线-三次缓和曲线组合线型和加设超高的七次缓和曲线-七次缓和曲线组合线型两种新线型... 为提升道岔侧向通过性能,结合道岔结构特点,提出通过降低侧股内轨导曲线的方式达到在道岔设置超高的目的。以42号道岔为例,设计了加设超高的三次缓和曲线-三次缓和曲线组合线型和加设超高的七次缓和曲线-七次缓和曲线组合线型两种新线型,建立了车辆-道岔动力学耦合模型,经过动力学计算,对比不同工况下的脱轨系数和轮轨横向力,发现在导曲线设置超高和使用高次曲线是有效的,较现有线型能提高车辆侧向过岔的安全性和过岔速度。在设计速度下新线型的脱轨系数极值与现有线型相比降低幅度为14.4%~20.0%,轮轨横向力极值降低幅度为14.5%~2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岔 超高 多体动力学 导曲线
下载PDF
轨道交通混凝土箱梁低频噪声贡献源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天琦 周力 +1 位作者 罗雁云 吴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2-339,共8页
以轨道交通双线混凝土简支箱梁为研究对象,建立车辆-轨道-箱梁有限元模型和箱梁振动-辐射噪声有限元-无限元模型。结合现场试验,计算了箱梁整体和各板件的声场分布及各板件的声压贡献。结果表明,有限元-无限元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箱梁的结... 以轨道交通双线混凝土简支箱梁为研究对象,建立车辆-轨道-箱梁有限元模型和箱梁振动-辐射噪声有限元-无限元模型。结合现场试验,计算了箱梁整体和各板件的声场分布及各板件的声压贡献。结果表明,有限元-无限元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箱梁的结构噪声;腹板对梁侧声压贡献较小;近场声压主要受底板的影响,其次是翼板;远场声压主要受底板和顶板的影响;在底板以下空间,底板对声场起控制作用;箱梁同一高度,顶板声压贡献略大于翼板,两者起主要作用;顶板以上区域,顶板声压贡献远大于其他板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箱梁结构噪声 有限元-无限元 板件声压贡献 声场空间分布
下载PDF
成都市中心城区绿色空间格局演变与道路网络耦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倩娜 魏琪力 +1 位作者 谢于松 罗言云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0-95,共6页
路网密度的提升会导致斑块破碎、栖息地减少等现象。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获取1995、2005、2015年的绿色空间数据,运用形态学空间分析等方法明确了绿色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划分出绿地斑块等级,同时针对包含高速公路... 路网密度的提升会导致斑块破碎、栖息地减少等现象。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获取1995、2005、2015年的绿色空间数据,运用形态学空间分析等方法明确了绿色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划分出绿地斑块等级,同时针对包含高速公路在内的5种道路类型分别按照100、500、1000、2000m的宽度建立缓冲区,分析出不同道路类型在不同缓冲区下绿地斑块级别、面积和破碎化指数的变化情况,总结了绿色空间破碎化与道路网络耦合的图谱关系。1)土地利用变化以绿色空间面积转化为建设用地为主,1995—2005年绿地斑块破碎呈穿孔状,2005—2015年进一步向东北和西南向破碎。2)不同缓冲区范围内斑块级别呈低级别斑块数量增加、整体面积占比小、高级别斑块数量增加、面积下降明显的特点,同时绿地斑块面积有减小趋势,高速公路对斑块面积的影响最大。各道路类型均呈缓冲区宽度越大对斑块影响越弱的规律。3)1995—2015年,不同道路类型的破碎化强弱不同,总体上景观结构进一步多样化,斑块破碎化现象明显加剧,斑块形状呈单一化发展趋势,不同道路类型两侧的绿地斑块形状复杂程度趋于相同。4)1995—2005年,斑块图谱类型以零散为主,还包括中空、切割、分散类型;2005—2015年,斑块图谱类型进一步演化,零散型增加明显。研究结果能为道路网络规划和生态空间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空间 道路网络 斑块破碎化 耦合分析 成都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地面隔声墙高度对轨道交通高架结构噪声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天琦 刘艳 +1 位作者 罗雁云 周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8-175,共8页
以轨道交通32 m双线混凝土简支箱梁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及有限元、声学边界元联合仿真的方法,分析列车运行条件下桥梁低频结构辐射噪声的声场分布,在此基础上,考虑在桥梁附近设立不同高度的地面隔声墙,分析隔声墙高度对桥梁结构噪... 以轨道交通32 m双线混凝土简支箱梁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及有限元、声学边界元联合仿真的方法,分析列车运行条件下桥梁低频结构辐射噪声的声场分布,在此基础上,考虑在桥梁附近设立不同高度的地面隔声墙,分析隔声墙高度对桥梁结构噪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桥梁振动辐射的噪声主要集中在底板附近,以小于250 Hz的低频噪声为主,全局峰值出现在50~63 Hz频率段;在一些较为复杂的现场工况,例如居民楼距高架桥的距离较近,在居民楼和桥梁之间设立的隔声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桥梁结构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位于桥梁附近的隔声墙对于墙后的场点有一定的降噪效果,降噪效果与隔声墙高度呈非线性关系,在考虑经济效益和美观的情况下,可以设立2.3 m左右的隔声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高架箱梁 桥梁低频辐射噪声 有限元 边界元 隔声墙高度
下载PDF
新工科战略背景下轨道交通通识课程教学探索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雁云 周俊召 熊永亮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13,43,共5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专业知识融合度不断加深,宽口径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为了适应这一发展形势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探索工科通识教育建设。结合轨道交通通识课程教育,针对工科通识课程的抽象性和专业科普性的特点,对我国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专业知识融合度不断加深,宽口径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为了适应这一发展形势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探索工科通识教育建设。结合轨道交通通识课程教育,针对工科通识课程的抽象性和专业科普性的特点,对我国高校目前工科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分别从教学目标梳理、课程内容的优化、多元化教学方式和加强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着手,不断探索工科通识课程教育,以适应我国新工科教育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新工科战略 工科通识教育 教育探索
下载PDF
轨道科研试验线的轮轨力、脱轨系数及减载率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吉意 罗雁云 +2 位作者 廖博 蒋宇春 单傲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51-56,共6页
为了对同济大学轨道交通科研试验线进行脱轨安全性评定,采用测力钢轨法测试轨道交通科研试验线列车通过时的轮轨力,包括轮轨垂直力及横向力,由轮轨力计算脱轨系数及轮重减载率。结果表明,列车以速度20、30及40 km/h驶过时,南侧钢轨的轮... 为了对同济大学轨道交通科研试验线进行脱轨安全性评定,采用测力钢轨法测试轨道交通科研试验线列车通过时的轮轨力,包括轮轨垂直力及横向力,由轮轨力计算脱轨系数及轮重减载率。结果表明,列车以速度20、30及40 km/h驶过时,南侧钢轨的轮轨垂直力平均值在54.91~56.14 k N范围内,北侧钢轨的轮轨垂直力平均值在72.91~76.62 k N范围内;南侧钢轨的轮轨横向力平均值在5.77~7.86 k N范围内,北侧钢轨的轮轨横向力平均值在6.48~7.11 k N范围内;脱轨系数分别为0.096、0.104及0.113,轮重减载率分别为0.141、0.152及0.154,脱轨系数及轮重减载率都远小于限界值,都具有很大的安全余量,轨道交通科研试验线在脱轨安全性评定方面完全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作用 脱轨系数 轮重减载率 轮轨垂直力 轮轨横向力 科研试验线
下载PDF
随机森林遥感图像分类实验教学软件开发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腾飞 罗艳云 +1 位作者 翟涌光 张圣微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1年第11期80-83,86,共5页
随着教育与科技的发展,我国众多高校的课程体系都开设了“遥感图像解译”或“遥感原理与应用”等课程。遥感图像的监督分类,是遥感类课程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然而,在目前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更新频率较低等问题。... 随着教育与科技的发展,我国众多高校的课程体系都开设了“遥感图像解译”或“遥感原理与应用”等课程。遥感图像的监督分类,是遥感类课程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然而,在目前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更新频率较低等问题。为了充实高校遥感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本文介绍了一套基于随机森林的遥感图像分类实验教学软件,包括软件开发与相关实验的设计。鉴于随机森林算法在遥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实验教学软件旨在使学生掌握更新的遥感数据处理技能,提升其在相关行业中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遥感图像 分类 实验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