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樟树叶提取物对木材霉菌的防治效果及防霉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常璐璐 孙墨珑 +2 位作者 徐国祺 刘泽旭 王立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6,共8页
为探明樟树叶提取物对木材霉菌的防治效果及防霉机理,采用牛津杯法,探讨了不同质量分数的提取物对3种木材常见霉菌(桔青霉、绿木霉、黑曲霉)的抑菌性,之后通过光学显微镜和分光光度法对防霉机理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在木材中的霉菌防治效... 为探明樟树叶提取物对木材霉菌的防治效果及防霉机理,采用牛津杯法,探讨了不同质量分数的提取物对3种木材常见霉菌(桔青霉、绿木霉、黑曲霉)的抑菌性,之后通过光学显微镜和分光光度法对防霉机理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在木材中的霉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樟树叶提取物对桔青霉、绿木霉以及黑曲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其通过破坏霉菌菌丝结构,扰乱霉菌生长周期,从而抑制3种霉菌生长。质量分数为12.50%的提取物对3种霉菌的抑菌效果最佳,对应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桔青霉14.2 mm,绿木霉14.9 mm,黑曲霉20.1 mm。提取物对3种霉菌的最低抑菌质量分数为:桔青霉0.50%~1.00%,绿木霉0.50%~1.00%,黑曲霉0.25%。对不同菌种,分别采用如下处理方式可使平均感染值达到最小,防治效力达到最大:桔青霉(涂刷处理)、绿木霉以及混合菌(浸渍处理)、黑曲霉(任意一种处理方式均可),其中浸渍处理方式适用霉菌最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叶提取物 木材 防霉 作用机理
下载PDF
二甲基甲酰胺通过活性氧介导线粒体通路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晓丽 杨永坚 +4 位作者 王娟 荣青秀 王璐璐 孙文静 向梅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DMF)是否通过线粒体通路致H9c2心肌细胞凋亡及可能机制。方法 H9c2心肌细胞体外培养,分组给予不同处理:正常对照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4 mmol/L)组,DMF(200 mmol/L)... 目的初步探讨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DMF)是否通过线粒体通路致H9c2心肌细胞凋亡及可能机制。方法 H9c2心肌细胞体外培养,分组给予不同处理:正常对照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4 mmol/L)组,DMF(200 mmol/L)组,NAC(4 mmol/L)+DMF(200 mmol/L)组,24 h后使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immune-fluorescence cytochemistry,IFC)检测细胞内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定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胞浆Cyt-c、Bcl-2、Cleaved caspse-3水平。结果 IFC观察发现,正常对照及NAC组Cyt-c呈点状或斑块状分布于胞浆,DMF作用24 h导致Cyt-c弥散分布于胞浆,而NAC可抑制DMF的这种作用;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Cyt-c蛋白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6.14,P<0.001),与对照组相比,DMF组Cyt-c水平升高,NAC+DMF组较DMF组Cyt-c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Bcl-2蛋白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8.92,P<0.001),与对照组相比,DMF组Bcl-2蛋白水平降低,与DMF组相比,NAC+DMF组Bcl-2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8.98,P<0.001)),与对照组相比,DMF组Cleaved caspase-3水平上升,NAC+DMF组较DMF组Cleaved caspase-3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结论 DMF可以通过线粒体通路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可能参与该通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甲酰胺 肌细胞 心脏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考虑可控负荷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短时故障供电恢复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丽君 张广超 +2 位作者 吕雪姣 卢志刚 孙思宇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7,26,共8页
通过支路数组元素的有效组合形成恢复方案,并利用负荷相对适应度和风险度指标引导恢复方案优化过程。通过合理投切可控负荷充分利用故障后剩余电源容量,在保障重要负荷供电的同时,尽可能恢复更多失电负荷。同时,将馈线间联络线和分布式... 通过支路数组元素的有效组合形成恢复方案,并利用负荷相对适应度和风险度指标引导恢复方案优化过程。通过合理投切可控负荷充分利用故障后剩余电源容量,在保障重要负荷供电的同时,尽可能恢复更多失电负荷。同时,将馈线间联络线和分布式电源在非故障失电区进行供电孤岛划分,并实现协调恢复。针对分布式电源和备用联络线在初始孤岛划分方案形成时存在的独立性和在优化过程中的关联性,引入包括信息层、执行层、设备层和协调层的多代理系统,进行并行计算、协调优化。采用69节点算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供电恢复 分布式电源 可控负荷 最优孤岛划分 多代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