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要造岩矿物微波敏感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田军 卢高明 +2 位作者 冯夏庭 李元辉 张希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66-2074,共9页
采用频率2 450 MHz多模谐振腔对11种常见主要造岩矿物试样进行了微波辐射试验。根据升温速率和温度增量对其微波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对赤峰玄武岩、鞍山辉长岩和昆明砂岩进行了矿物成分测试,根据其矿物成分组成预测3种岩石的微波吸收能力... 采用频率2 450 MHz多模谐振腔对11种常见主要造岩矿物试样进行了微波辐射试验。根据升温速率和温度增量对其微波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对赤峰玄武岩、鞍山辉长岩和昆明砂岩进行了矿物成分测试,根据其矿物成分组成预测3种岩石的微波吸收能力,通过微波辐射试验对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然后对3种岩石进行了单轴压缩强度测试,研究了微波辐射后岩石的强度折减与岩石微波吸收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主要造岩矿物的微波吸收能力可分为3类,且表现出非常不同的微波吸收能力;根据岩石的矿物成分组成可预测岩石的微波吸收能力,含有强微波吸收能力矿物的岩石也具有较强的微波吸收能力;岩石的微波吸收能力越强,微波辐射后岩石单轴压缩强度的折减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造岩矿物 微波吸收能力 升温速率 单轴压缩强度
下载PDF
多模谐振腔对赤峰玄武岩微波致裂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卢高明 冯夏庭 +2 位作者 李元辉 李世平 苏香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5-1124,共10页
岩石微波致裂技术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辅助机械破岩技术和深部岩体应力释放技术,对地下工程施工效率和深部工程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较短时间(几十秒或几分钟)的微波照射就可以使岩石发生致裂,甚至熔融。采用频率2.45 GHz多模谐... 岩石微波致裂技术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辅助机械破岩技术和深部岩体应力释放技术,对地下工程施工效率和深部工程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较短时间(几十秒或几分钟)的微波照射就可以使岩石发生致裂,甚至熔融。采用频率2.45 GHz多模谐振腔对两种规格的圆柱形玄武岩试样进行了不同功率下的微波照射处理,通过红外热成像仪测量不同时间时试样表面的温度分布,获得微波照射过程中试样的升温特性。通过强度和波速评价岩石的微波致裂效果,通过介电特性和微观特征阐述了微波致裂岩石的机理,并研究了微波照射对岩石普氏坚固性和凿岩比功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照射过程中,试样表面温度呈区域性不均匀分布状态,试样上某一点的温度与照射时间近似成线性增加关系。强度和波速与微波照射时间近似成线性降低关系。辉石(强微波吸收性矿物)吸收微波后产生大量的热量,橄榄石(强热膨胀性矿物)在高温的作用下产生较强的热膨胀作用,导致该玄武岩具有良好的微波致裂效果。微波照射后,岩石的普氏坚固性和凿岩比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且微波功率越高,照射时间越长,普氏坚固性和凿岩比功降低的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致裂 温度分布 强度折减 介电特性 普氏坚固性 凿岩比功
下载PDF
复杂工况下框格式地下连续墙与围堰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哲鑫 朱家奇 +2 位作者 胡小禹 陆高明 王永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0-153,166,共5页
地下连续墙作为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具有整体刚度大、承载能力强、对周围土体及结构物影响小、适用范围广等突出特点,在软土地区的深基坑工程中应用广泛。针对大渡河沙坪一级水电站导流工程基础处理问题,选取框格式地下连续墙及上部纵向... 地下连续墙作为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具有整体刚度大、承载能力强、对周围土体及结构物影响小、适用范围广等突出特点,在软土地区的深基坑工程中应用广泛。针对大渡河沙坪一级水电站导流工程基础处理问题,选取框格式地下连续墙及上部纵向导墙为例,根据坝址区的地质及导流条件建立三维非线性应力变形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框格式地下连续墙进行了施工开挖与回填全过程的增量荷载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框格式地下连续墙对于沙坪一级水电站工程地基处理方案可行,满足设计规范及工程要求,可供类似工程设计施工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导流 框格式地下连续墙 混凝土导墙 有限元 地基处理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临江深基坑开挖变形规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郑筱彦 陆高明 陈彦 《建筑技术》 2019年第3期328-331,共4页
江深基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基坑与江堤的距离、江水高度和土体性质。基于流固耦合的分析方法,分析3种因素对临江深基坑开挖变形的影响规律。对比3种因素对临江深基坑开挖变形的影响,分析其对临江深基坑开挖变形的敏感性程度。
关键词 临江深基坑 江堤 流固耦合 渗流 因素敏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