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加强结核病患者督导管理 被引量:20
1
作者 杜建 刘宇红 +6 位作者 马淑玉 马艳 张凯 唐神结 谢仕恒 尹韶华 李亮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6年第1期23-26,共4页
由于直接面视下的督导服药(DOT)的结核病患者督导管理模式存在着无法获得患者直接服药反馈、未能覆盖所有患者、信息不能实时更新及感染控制风险较大等薄弱环节,使移动互联网凭其联网便捷、即时通讯、精准送达、不受地域限制和私密性... 由于直接面视下的督导服药(DOT)的结核病患者督导管理模式存在着无法获得患者直接服药反馈、未能覆盖所有患者、信息不能实时更新及感染控制风险较大等薄弱环节,使移动互联网凭其联网便捷、即时通讯、精准送达、不受地域限制和私密性强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为加强结核病患者管理服务带来了契机.利用移动端应用程序(mobile client application,简称APP)等移动互联网工具,实现患者服药提醒、服药卡自动生成、医患交流、健康教育等功能,将医院、结核病防治系统的所有患者纳入管理;以服药管理为核心,以患者的直接信息反馈为基础,实现数据双向传输,实现对结核病防治工作中患者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动态监测,为结核病患者督导管理工作提供监测、监督、考核、评价的便捷手段,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服务及结核病防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可以通过实现APP数据和结核病防治机构、医院信息系统(history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的对接,调动患者和医务人员使用移动互联网工具的积极性,促使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集中到患者本身的管理和服务上,完善以患者为中心的结核病患者管理服务体系,控制好结核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预防和控制 移动互联网 督导管理
下载PDF
基础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9
2
作者 于海荣 刘振虹 +3 位作者 马泉 刘金霞 王文勇 周晓慧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2期279-280,共2页
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已成为医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我校以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平台,开设了系列综合设计性实验。基础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既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又促进了教师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 基础医学 综合设计性实验 能力培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思路的探索 被引量:3
3
作者 秦东方 邢林宁 刘玉红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25-29,共5页
在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引领下,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课程建设为抓手、师资提升为关键,研究探索专业建设思路。以"理念师德在先、基本理论扎实、核心技能过关"为原点,... 在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引领下,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课程建设为抓手、师资提升为关键,研究探索专业建设思路。以"理念师德在先、基本理论扎实、核心技能过关"为原点,制定出"够用""实用""耐用""好用"的理论与实践双轨式循环提升的课程体系。采用"棋盘式"师资培养思路,以强带弱,聚力攻坚,突破师资发展瓶颈。同时,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应强调"走出去",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的创新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学前教育 专业建设
下载PDF
新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高师院校统考培训的探索与反思——以马鞍山师专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方 刘玉红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80-83,共4页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的正式实施给高师院校学前专业带来压力,通过统考培训中的调查发现,师范生对教师资格证统考缺乏主动认识,在教师资格证统考中普遍需要得到帮助,但统考培训受到多因素制约。而依据教师资格证统考模块要求调整人...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的正式实施给高师院校学前专业带来压力,通过统考培训中的调查发现,师范生对教师资格证统考缺乏主动认识,在教师资格证统考中普遍需要得到帮助,但统考培训受到多因素制约。而依据教师资格证统考模块要求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改革专业课程设置,丰富公共基础课设置,充实专业实践教学有利于将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统考内容渗透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即达到"课证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 课程设置 实践探索
下载PDF
论红色影视作品《啊摇篮》的思政教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5
作者 王方 刘玉红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96-198,共3页
《啊摇篮》是一部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工作者保育红色后代的红色影视作品,兼具当代红色影视作品的政治性、艺术性和教育性,并且体现出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和对个体的塑造价值。为更好地实现红色影视作品对当代大... 《啊摇篮》是一部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工作者保育红色后代的红色影视作品,兼具当代红色影视作品的政治性、艺术性和教育性,并且体现出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和对个体的塑造价值。为更好地实现红色影视作品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价值,应进一步探索红色影视作品与思政课程、专业课程思政、大学生休闲生活等进行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影视作品 啊摇篮 思政教育价值
下载PDF
水泥改性黄土的抗液化特性与机制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谦 刘红玫 +2 位作者 马海萍 王峻 李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28-2134,共7页
以改性处理减轻饱和黄土的液化势为目标,通过对不同配比的水泥改性黄土进行SEM细观结构测试和动三轴液化试验,研究了水泥改性黄土的液化特征,得出了不同配比水泥改性黄土的动残余应变和动孔隙水压力发展趋势,分析了水泥固化饱和黄土的... 以改性处理减轻饱和黄土的液化势为目标,通过对不同配比的水泥改性黄土进行SEM细观结构测试和动三轴液化试验,研究了水泥改性黄土的液化特征,得出了不同配比水泥改性黄土的动残余应变和动孔隙水压力发展趋势,分析了水泥固化饱和黄土的物化机制,并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水泥改性黄土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水泥改性处理在黄土中形成了凝块状胶接结构,优化了土中孔隙分布,增大了土体的结构强度;水泥对土体的密实效应、掺加水泥导致的细粒增加和离子交换对黄土结构的胶结效应和黏粒增加对土中游离水的吸附作用共同提高了水泥改性黄土地基的抗液化稳定性;水泥掺量大于3%后,水泥改性黄土的动残余应变和孔隙水压力随着振次的增加均增长缓慢,且在m=5%时峰值最小,表明5%是水泥改性黄土地基抗液化处理的最佳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改性 饱和黄土 动残余应变 动孔隙水压力 最佳配比
下载PDF
结直肠癌根治术前应用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德华 魏宏 +2 位作者 王少雷 马思平 赵国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040-1043,1047,共5页
目的观察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行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HRAIC)对癌细胞复发、转移及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介入病区收治的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57例作为研究对... 目的观察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行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HRAIC)对癌细胞复发、转移及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介入病区收治的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57例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77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术前行HRAIC新辅助化疗,7 d后行根治术,术后行FOLFOX4-6全身化疗;对照组直接进行根治术及化疗;比较2组治疗结束后肿瘤标志物、术后随访期间癌细胞转移或复发时间、转移率、复发率及患者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治疗结束后6个月CEA、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3.4±5.5)μg/L vs.(20.7±7.2)μg/L,(30.5±9.5)U/ml vs.(37.2±12.1)U/ml,t=7.155,P<0.01;t=3.867,P<0.01]。研究组随访期内肿瘤转移或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29.1±6.5)月vs.(24.4±6.1)月,t=2.169,P=0.041],肝转移发生率和总转移率低于对照组(9.1%vs.21.3%,11.7%vs.23.8%,x^2=4.479、3.895,P=0.034)。研究组治疗结束后3年、4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87.0%vs.78.8%,83.1%vs.73.8%,x^2=1.881、2.029,P=0.170、0.154);研究组累积无瘤生存率与累积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6.5%vs.64.1%,82.4%vs.66.3%,x^2=159.130、84.336,P均<0.01)。结论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前采用HRAIC治疗可显著降低术后肿瘤载荷与肝转移发生率,延长转移或复发时间,并表现出改善术后生存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肝转移 无瘤生存时间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高原小型变压吸附制氧装备的设计与性能优化 被引量:8
8
作者 田涛 王济虎 +3 位作者 石梅生 张彦军 刘红斌 马军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解决小型制氧装备在高原环境下使用时,出现的氧体积分数下降、氧产量降低、性能不稳定等问题。方法:首先对高原小型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PSA)制氧装备的工艺流程、吸附剂及吸附床进行优化设计,然后通过实验研究关... 目的:解决小型制氧装备在高原环境下使用时,出现的氧体积分数下降、氧产量降低、性能不稳定等问题。方法:首先对高原小型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PSA)制氧装备的工艺流程、吸附剂及吸附床进行优化设计,然后通过实验研究关键工艺参数对产品气性能的影响,并进行高原环境下的实地实验。结果:经计算,吸附床的有效高度为325 mm,最佳高径比为5.0。系列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时间为7.0 s、均压时间为0.8 s、冲洗孔孔径为0.8 mm时,氧气体积分数达到93%以上,并且运行3 min时即达到稳定状态;在高原环境下运行3 min,氧气体积分数即达到93%左右,并趋于稳定。结论:该装备使用方便,性能稳定,适合高原环境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变压吸附 制氧装备 设计 性能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孙永彪 任宏强 +4 位作者 耿玉荣 赵磊 刘红阳 马克涛 张忠双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224-1226,共3页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方法将我院80例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方法将我院80例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H、6MWD、血清IL-6及半乳糖凝集酶-3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Pm、PAPs均有所下降,6MWD有所提高,但对照组患者PAPm、PAPs下降水平低于治疗组,6MWD提高水平低于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半乳糖凝集酶-3指标均有所下降,对照组患者下降水平低于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瑞舒他汀治疗,可降低肺动脉压力及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6 min步行距离,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慢阻肺 肺动脉高压 炎症因子水平
下载PDF
基于iBeacon技术的消息推送机制的应用与实现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红 胡鑫 马天时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68-174,共7页
结合iBeacon技术实现的消息推送,使运行于iOS系统上的应用程序在室内也可以准确地向用户推送消息。系统采用低功耗蓝牙技术——iBeacon技术作为解决方案,来提高iOS应用程序在室内基于位置推送消息的准确度。系统最终实现了在室内通过布... 结合iBeacon技术实现的消息推送,使运行于iOS系统上的应用程序在室内也可以准确地向用户推送消息。系统采用低功耗蓝牙技术——iBeacon技术作为解决方案,来提高iOS应用程序在室内基于位置推送消息的准确度。系统最终实现了在室内通过布置依赖于iBeacon技术的蓝牙基站,提高了iOS应用程序在室内基于位置推送消息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eacon技术 iOS应用 推送通知 低功耗 蓝牙基站
下载PDF
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与痛觉过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禹 宋晓丽 +4 位作者 王丽红 国松 刘宏武 马骁 姜万维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36期7106-7109,7050,共5页
目的:通过简易定量感觉测试对阿片类药物诱发痛觉过敏(OIH)疑似患者是否为真过敏进行判定。方法:选取160例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的疑似OIH患者为实验组(n=160),以1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n=160)。对两组患者的疼痛阈值、疼痛中值与疼痛耐受... 目的:通过简易定量感觉测试对阿片类药物诱发痛觉过敏(OIH)疑似患者是否为真过敏进行判定。方法:选取160例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的疑似OIH患者为实验组(n=160),以1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n=160)。对两组患者的疼痛阈值、疼痛中值与疼痛耐受极限值进行评估。同时对受试者给予安慰剂与芬太尼,评估受试者压力性疼痛敏感度。结果:阿片药物日剂量(OME)较高与疼痛中值较低(r=-0.745,P=0.022)、疼痛耐受极限值较低(r=-0.651,P=0.011)高度相关。口服吗啡超过100 mg的患者比口服吗啡少于100 mg的患者有较低的疼痛耐受力(P=0.043)。男性患者对芬太尼制剂引起的疼痛反应更敏感。结论:阿片类药物剂量与疼痛敏感度相关,服用高剂量阿片类药物的患者明显表现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觉过敏 阿片类药物 相关性
原文传递
高原小型制氧机的噪声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涛 任旭东 +4 位作者 石梅生 王济虎 张彦军 刘红斌 马军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1期15-18,40,共5页
目的:获得高原小型制氧机产生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原因,降低制氧机的工作噪声,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方法:在半消声室内,测试"空压机-弹簧"系统的固有频率、制氧机壳体的固有频率、制氧机壳体的声振、弹簧减振装置的减振效果以及... 目的:获得高原小型制氧机产生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原因,降低制氧机的工作噪声,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方法:在半消声室内,测试"空压机-弹簧"系统的固有频率、制氧机壳体的固有频率、制氧机壳体的声振、弹簧减振装置的减振效果以及制氧机工作时的噪声,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空压机、"空压机-弹簧"系统、制氧机壳体等均不会发生共振,空压机的工作噪声和壳板的振动是制氧机产生较大噪声的主要原因,可通过安装弹簧减振装置及粘贴吸声材料进行降噪处理。结论:经降噪处理后,该制氧机工作噪声只有44.3 d B(A),可满足医疗保健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氧机 噪声 振动 高原环境 医疗保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