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子MYB类转录因子SiMYB42提高转基因拟南芥低氮胁迫耐性 被引量:15
1
作者 丁庆倩 王小婷 +10 位作者 胡利琴 齐欣 葛林豪 徐伟亚 徐兆师 周永斌 贾冠清 刁现民 闵东红 马有志 陈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7-338,共12页
Myeloblastosis(MYB)类转录因子是高等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发育及防御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参与植物对干旱等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谷子(Setaria italica L.)起源于中国,具有抗旱、耐瘠薄的特性,是研究单子叶作物非... Myeloblastosis(MYB)类转录因子是高等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发育及防御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参与植物对干旱等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谷子(Setaria italica L.)起源于中国,具有抗旱、耐瘠薄的特性,是研究单子叶作物非生物胁迫抗性的理想材料。本研究对耐低氮胁迫谷子品种郑204经低氮处理后进行转录组分析,鉴定出一个在低氮胁迫条件下明显上调的MYB类转录因子SiMYB42。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SiMYB42属于R2R3-MYB亚族,具有2个MYB保守域;表达模式分析显示,SiMYB42在低氮、高盐、干旱和ABA胁迫条件下表达量显著上调;亚细胞定位、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及转录激活活性分析结果表明,SiMYB42蛋白定位于植物的细胞核和细胞膜中,主要在谷子的叶部或根部表达,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基因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条件下,转SiMYB42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Columbia-0拟南芥(WT)无明显差异,但在低氮条件下,转SiMYB42基因拟南芥的主根长、根系表面积及鲜重均显著高于WT,结果证明SiMYB42基因可以提高转基因植物对低氮胁迫的耐性;下游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转SiMYB42基因拟南芥中,参与植物氮素转运的硝酸盐转运基因NRT2.1、NRT2.4和NRT2.5的表达水平均高于WT,启动子分析结果显示NRT2.1、NRT2.4和NRT2.5基因启动子序列中均具有MYB结合位点。以上结果证明,SiMYB42可以通过调控下游硝酸盐转运体基因的表达提高植物在低氮条件下的耐性。本研究揭示了SiMYB42基因在低氮胁迫反应途径中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谷子低氮胁迫响应的调控网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Setaria ITALICA L.) MYB类转录因子 低氮胁迫 基因表达分析 基因功能分析
下载PDF
一类二元Goppa码及其诱导的新码
2
作者 吴严生 李凤伟 +1 位作者 胡丽琴 岳勤 《中国科学: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13-1420,共8页
令m为正整数,F_(2^(m))是有限域.设L为由F_(2^(m))中的元素构成的子集,G(x)=x^(3t)+1,其中L中的元素均不是G(x)的根,而且t|(2^(m)-1).设Γ(L,G)为以G(x)作为Goppa多项式、L为定义集的二元可分Goppa码.本文证明该Goppa码的最小距离等于... 令m为正整数,F_(2^(m))是有限域.设L为由F_(2^(m))中的元素构成的子集,G(x)=x^(3t)+1,其中L中的元素均不是G(x)的根,而且t|(2^(m)-1).设Γ(L,G)为以G(x)作为Goppa多项式、L为定义集的二元可分Goppa码.本文证明该Goppa码的最小距离等于其设计距离,即d=6t+1.这推广了Bezzateev和Shekunova(1995)的结果.同时本文找到了许多新的二元线性码,进一步扩充了Grassl的线上码表.值得强调的是,本文确定至少3个二元线性码是新发现的,它们的参数分别为[32,16,8]、[62,43,8]和[128,106,8].这些码与Grassl码表中具有相同参数的码都不等价,可被认为是具有该参数的已知最好的线性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ppa码 二元线性码 最小距离
原文传递
HPLC法检测蛇足石杉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含量 被引量:3
3
作者 胡莉琴 康信聪 +3 位作者 沈鹏原 陈田 张家银 刘东波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7-784,共8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e)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石杉碱甲(Huperzina A)和石杉碱乙(Huperzine B)含量的方法,并以此方法检测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含量的积累。内生真菌发酵液经氯仿萃...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e)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石杉碱甲(Huperzina A)和石杉碱乙(Huperzine B)含量的方法,并以此方法检测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含量的积累。内生真菌发酵液经氯仿萃取、甲醇溶解、过滤后进行高效液相检测分析,选用Agilent Eclipse plus-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015 mol/L乙酸铵(p H 6.8)和甲醇溶液(70∶30)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308 nm,连续检测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第6–15天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含量积累。结果表明,发酵提取液中的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可在25 min内进行很好的分离和分析,石杉碱甲在1.50-48.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5),石杉碱乙在0.25-7.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7),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6.83%、108.06%,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34%、3.60%。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结果准确,适用于内生真菌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含量检测。在发酵过程中,内生真菌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含量呈现先增后减,随后有所增加继而又减少的趋势。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含量分别在内生真菌发酵第14天、第8天达到最高,分别为12.417 0μg/mL、4.660 3μg/mL。该方法学的建立为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合成石杉碱甲与石杉碱乙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检测手段,从而有利于药物新资源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次生代谢产物 千层塔 内生真菌 石杉碱甲 石杉碱乙
原文传递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根际土壤MBC/WSOC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诗华 黄荣珍 +5 位作者 樊后保 朱丽琴 胡良 贾龙 王赫 王娜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22-27,41,共7页
以马尾松与木荷混交林(MM)为对照,马尾松与阔叶树复层林(MK)、封育林(FY)、阔叶混交林(KY)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恢复模式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MBC和WSOC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各种恢复模式均呈现出土壤MBC和WSOC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 以马尾松与木荷混交林(MM)为对照,马尾松与阔叶树复层林(MK)、封育林(FY)、阔叶混交林(KY)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恢复模式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MBC和WSOC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各种恢复模式均呈现出土壤MBC和WSOC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根际土壤的MBC含量较非根际土壤高,而其WSOC含量较非根际土壤低。MK、MM根际土壤的MBC含量分别与它们的WSOC含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MM、MK和KY非根际土壤的MBC含量分别与其WSOC含量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总体上,各种植被恢复模式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之间MBC、WSOC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侵蚀地 植被恢复 根际与非根际土壤 微生物量碳 水溶性有机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