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膨胀土边坡加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邹维列 蔺建国 +3 位作者 韩仲 樊科伟 裴秋阳 徐永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39,共14页
膨胀土灾害是一类特殊岩土灾害,边坡滑动是膨胀土灾害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简述了膨胀土边坡滑动的一般机理,提出膨胀土边坡滑动的根本原因在于膨胀土的胀缩性和裂隙性。按照“防渗保湿”“治本消胀”“刚性支挡”“以柔制胀”和“刚柔... 膨胀土灾害是一类特殊岩土灾害,边坡滑动是膨胀土灾害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简述了膨胀土边坡滑动的一般机理,提出膨胀土边坡滑动的根本原因在于膨胀土的胀缩性和裂隙性。按照“防渗保湿”“治本消胀”“刚性支挡”“以柔制胀”和“刚柔并济”5种治理原则,对膨胀土边坡加固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膨胀土边坡采用单纯的“刚性支挡”并不具有经济性和合理性;(2)“治本消胀”体现了“治病要治根”的理念,但现有技术存在不足。新的化学、生物改性技术方兴未艾,但多处于研究阶段,其实用性有待检验;(3)土工合成材料丰富和拓展了膨胀土边坡加固技术,基于“防渗保湿”“以柔制胀”“刚柔相济”的理念,将具有不同功能的土工合成材料应用于膨胀土边坡防护、加筋、支挡等,总体效果好,经济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边坡 加固技术 土工合成材料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土茯苓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6
2
作者 肖战说 邹建华 +1 位作者 林建国 崔炳南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658-663,670,共7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药土茯苓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成分-靶点-通路”的调控网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结合文献报道,筛选土茯苓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在...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药土茯苓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成分-靶点-通路”的调控网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结合文献报道,筛选土茯苓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数据库、治疗靶点数据库(TTD)数据库、PharmGkb数据库及DrugBank数据库筛选出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疾病靶点。运用R语言将药物成分匹配疾病靶点,通过复杂可视化网络平台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采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数据库(STRING)构建靶蛋白PPI网络,找出关键基因,对成分-疾病的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网络分析显示,15个活性成分共涉及有效靶点325个,86条作用通路,预测出12个活性成分、114个靶点蛋白和20条关键通路与寻常银屑病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土茯苓可能通过作用于IL-17信号通路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相关靶点起到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功效,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土茯苓治疗寻常银屑病的潜在活性化合物与可能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银屑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克银方
下载PDF
孔隙溶液对膨胀土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蔺建国 叶加兵 邹维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7,共6页
采用压汞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对不同干密度(1.3,1.5,1.7 g/cm^3)的压实膨胀土试样受不同浓度(0.0,0.5,1.0,2.0 mol/L)的NaCl溶液饱和后微观结构的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压汞试验结果表明:NaCl溶液对土中小、微孔隙的影响显著,随着NaCl溶... 采用压汞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对不同干密度(1.3,1.5,1.7 g/cm^3)的压实膨胀土试样受不同浓度(0.0,0.5,1.0,2.0 mol/L)的NaCl溶液饱和后微观结构的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压汞试验结果表明:NaCl溶液对土中小、微孔隙的影响显著,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小、微孔隙减少,且这种影响随着初始干密度的增加而更为明显.扫描电镜图像显示出NaCl溶液浓度对黏土微观结构的整体形态影响非常明显,钠离子浓度增加后,土颗粒集聚化,使土体表现得非常致密,土中出现架空贯穿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微观结构 孔隙溶液 双电层 压汞试验
原文传递
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穴辅助麻醉对妇科围手术期疼痛的效果 被引量:13
4
作者 蔺建国 唐慧敏 +1 位作者 徐龙科 李波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穴辅助麻醉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麻醉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麻醉基础上采用针刺足三里、三...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穴辅助麻醉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麻醉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麻醉基础上采用针刺足三里、三阴交,比较两组术后患者的相关指标及疼痛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8h、24h、48h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术毕患者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妇科手术围手术期采用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穴辅助麻醉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手术质量,对临床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手术 针刺麻醉 足三里 三阴交 围手术期 疼痛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探析泛血管疾病的辨治思路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笑霄 姚魁武 +6 位作者 林建国 王擎擎 李成 林铭钐 谭猛 仲东生 王天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71-676,共6页
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进一步阐发其内涵为阴阳和合、动静结合、体用联合。结合泛血管疾病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从“阳化气”与“阴成形”的太过与不及分析病机,认为“阳化气”与“阴成形”不及所致的浊邪侵袭而化源修复... 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进一步阐发其内涵为阴阳和合、动静结合、体用联合。结合泛血管疾病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从“阳化气”与“阴成形”的太过与不及分析病机,认为“阳化气”与“阴成形”不及所致的浊邪侵袭而化源修复不利是泛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而“阳化气”与“阴成形”的太过是发生变证和疾病进展的重要条件。结合临床经验,初步提出“温、通、补、动”四法辨治泛血管疾病,其中“温”调体质使命门启发、三焦气化,“通”为治标使三焦分治而有的放矢,“补”为治本使阴阳互求而形神相守,“动”为宗旨其关键在于三焦恒动、风药助动。以“阳化气,阴成形”指导泛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深入认识该病病因病机并拓宽临床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血管疾病 阳化气 阴成形 温法 通法 补法 动法
原文传递
JAK2/STAT3/HIF-1α信号通路对脑卒中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林建国 刘冰冰 +3 位作者 梁飞 范杞森 潘晓燕 肖晓山 《新医学》 2020年第1期6-11,共6页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是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的一种,其作用体现在细胞信号的交流和基因的转录等方面,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信号通路对脑卒中的影响极为重要。然而,JAK2/STAT3/HIF-...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是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的一种,其作用体现在细胞信号的交流和基因的转录等方面,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信号通路对脑卒中的影响极为重要。然而,JAK2/STAT3/HIF-1α信号通路在大脑中所起到的具体作用,尤其是在脑卒中之后是保护或是损害,至今仍无定论。该文阐述JAK2/STAT3/HIF-1α信号通路的激活或抑制在脑卒中(特别是脑缺血再灌注)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出脑卒中急性期抑制JAK2/STAT3/HIF-1α信号通路的表达、康复期激动JAK2/STAT3/HIF-1α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与激动的结合运用可能是今后对JAK2/STAT3/HIF-1α信号通路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脑卒中 缺血再灌注 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缺氧诱导因子-1α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益气活血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仲东生 林建国 +9 位作者 李成 谭猛 张笑霄 李彩英 王擎擎 张晓彤 孙梓宜 张晴 操蕾 姚魁武 《中医学报》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意为阳的运动可以化生清气和能量,阴的凝聚可以构成有形的物质。冠心病形成的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气虚血瘀证为冠心病的核心病机及主要证型。气虚则阳无以化生,在阳化气过程...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意为阳的运动可以化生清气和能量,阴的凝聚可以构成有形的物质。冠心病形成的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气虚血瘀证为冠心病的核心病机及主要证型。气虚则阳无以化生,在阳化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匮乏,阳的功能状态异常;血瘀则阴无以用,瘀血不去,新血不生,阴成形的物质基础匮乏,发为胸痹心痛。临证时,应以益气活血法匡扶正气、化瘀通脉,益气则阳有化生之源,活血则阴有成形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化气 阴成形” 益气活血法 冠心病 阳微阴弦 气虚血瘀证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丹栀逍遥散治疗便秘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铭钐 林建国 +4 位作者 林明莹 张笑霄 张晴 朱婷婷 姚魁武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丹栀逍遥散治疗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BATMAN-TCM、Uniprot、GeneCards等数据库检索筛选丹栀逍遥散关键成分及相关靶点、疾病靶点和相关通路。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PPI网络图,寻找核心...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丹栀逍遥散治疗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BATMAN-TCM、Uniprot、GeneCards等数据库检索筛选丹栀逍遥散关键成分及相关靶点、疾病靶点和相关通路。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PPI网络图,寻找核心基因。利用Metascape和BioGPS数据库通过微生信平台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利用SwissDock平台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丹栀逍遥散药物靶点746个,便秘靶点1620个。关键靶点为VEGFA、CASP3、TNF、JUN,关键成分为槲皮素、β-谷甾醇、山奈酚、豆甾醇。关键靶点主要作用于淋巴细胞、平滑肌、结肠、结直肠腺癌、小肠,主要富集于炎性肠病、NF-κB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结合稳定。结论丹栀逍遥散治疗便秘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其4个关键成分作用于4个关键靶点,调节多通路,起到抑制炎症、保护肠黏膜屏障、调节肠道菌群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栀逍遥散 便秘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交泰丸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常燕 林建国 +3 位作者 李成 张晓彤 汤文丽 姚魁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3期1948-1953,1959,共7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分析交泰丸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与BATMAN数据库检索黄连、肉桂的活性成分和靶基因,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得到与心律失常相关的靶基因,采用Cytosc...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分析交泰丸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与BATMAN数据库检索黄连、肉桂的活性成分和靶基因,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得到与心律失常相关的靶基因,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交泰丸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泰丸治疗心律失常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将PPI网络图导入Cytoscape,采用DAVID数据库对药物-疾病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和Pymol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收集到交泰丸31个有效成分及其556个成分靶点;心律失常相关靶点2205个;药物成分和疾病的共有靶点174个;使用Cytoscape拓扑分析得到小檗浸碱、表小檗碱、黄藤素、黄柏酮、小檗碱等20个核心成分,PPI网络得到ALB、AKT1、MAPK3、VEGFA、SRC等15个关键核心靶点。生物信息学富集分析中共获取821个GO条目,109条KEGG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度值排名前5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ALB、AKT1、MAPK3、VEGFA、SRC)有较强的亲和力。结论:该研究揭示了交泰丸可能通过调控细胞代谢、降低氧化刺激、改善血管重塑等方面治疗心律失常,为后续研究交泰丸治疗心律失常提供一定的中药药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泰丸 心律失常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中药药理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强力定眩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建国 张津菊 +1 位作者 段锦龙 姚魁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7期2570-2575,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强力定眩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在线分析工具(BATMAN-TCM)平台检索强力定眩片活性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强力定眩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在线分析工具(BATMAN-TCM)平台检索强力定眩片活性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通过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治疗靶点数据库(TTD)得到高血压相关靶点,整合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获取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图,筛选核心成分。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蛋白。使用MCODE对PPI网络进行蛋白聚类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Hiplot分析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再使用Autodock Vina和Pymol实现核心成分-核心蛋白的分子对接。结果:检索得到强力定眩片活性成分44个,作用靶点679个,疾病相关靶点2367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305个。KEGG分析显示,交集基因主要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HIF-1等信号通路。GO富集分析显示,交集基因主要富集于循环系统调控过程、血管管径调节、MAPK级联正向调节、血压调节等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核心成分与核心蛋白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强力定眩片可能通过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平滑肌收缩、氧化应激、钙离子通道等方式,起到降低血压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定眩片 高血压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大直径超长距离曲线湖底顶管工程关键技术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蔺建国 王李昌 +1 位作者 胡斌 孙焕斌 《非开挖技术》 2019年第2期47-50,31,共5页
泥浆护壁、中继间和曲线控制是大直径长距离曲线顶管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其中护壁减阻泥浆既能保持顶管周围土体的稳定,又能极大地降低顶力,在长距离顶进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依托长江、沙湖水环境提升项目顶管工程,结合顶管顶进中遇... 泥浆护壁、中继间和曲线控制是大直径长距离曲线顶管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其中护壁减阻泥浆既能保持顶管周围土体的稳定,又能极大地降低顶力,在长距离顶进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依托长江、沙湖水环境提升项目顶管工程,结合顶管顶进中遇到的饱和粉质黏土层进行了泥浆技术研究,参考中南大学设计的双相双管注浆技术,配制膨润土聚合物同步注浆浆液,以及无固相聚合物沿线补浆浆液。同时介绍中继间技术和曲线控制技术在长距离曲线顶管中的应用及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壁减阻 中继间 曲线控制
下载PDF
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多肽类放射性核素标记分子探针研究进展
12
作者 朱诗宇 梁蓓蓓 +2 位作者 付加煜 林建国 邱玲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91-496,共6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是一个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的时空异质性,临床上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是一个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的时空异质性,临床上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患者体内PD-L1的表达水平,而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可在分子水平上无创、实时、动态、可视化监测机体内PD-L1的表达水平。本文主要针对靶向PD-L1多肽类放射性分子探针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寻找新型免疫成像的多肽类分子探针及免疫治疗适宜患者的筛选和疗效评估等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多肽类分子探针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下载PDF
临界性高血压“审症为先,辨体为参,病证结合”的辨治策略探讨
13
作者 张笑霄 王擎擎 +5 位作者 段锦龙 林建国 孙梓宜 孙晓宁 左文茜 姚魁武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4-1229,共6页
围绕病证结合的临床思维,将辨病、辨证、辨体有机结合,提出临界性高血压的“审症为先,辨体为参,病证结合”的辨治策略。首先以审症辨病为出发点,病名诊断精确而指向性较强者以病统证,病名相对宽泛而病证特征较为模糊者则强调辨体、辨证... 围绕病证结合的临床思维,将辨病、辨证、辨体有机结合,提出临界性高血压的“审症为先,辨体为参,病证结合”的辨治策略。首先以审症辨病为出发点,病名诊断精确而指向性较强者以病统证,病名相对宽泛而病证特征较为模糊者则强调辨体、辨证。注重体质辨识对辨病、辨证的影响,在无症可辨的情况下当以辨体为基础,基于“体病相关”“体证相关”理论从群体与个体层面完善对临界性高血压的认识,有助于识别、预判病证的发展趋势,从而病证结合辨治;在症繁难辨的情况下则需以证为纲、以证统病,再参考体质而立法遣方用药。总结临界性高血压中医临证思路层次清晰且易于掌握的辨治策略,以期为临界性高血压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可行、高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性高血压 辨病 辨证 辨体质
原文传递
魁蚶中国群体与韩国群体杂交子一代养成期生长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言鑫 蔡忠强 +6 位作者 王鹏 吴彪 张树宝 赵春暖 于涛 林建国 孙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7-151,共5页
以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中国群体(C)和韩国群体(K)为材料,进行了4个组合的杂交和自交实验,测定了各实验组魁蚶在养成期(10~15月龄)的壳长、湿重,并计算了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养成期杂交KC组壳长显著高于自交CC组、KK... 以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中国群体(C)和韩国群体(K)为材料,进行了4个组合的杂交和自交实验,测定了各实验组魁蚶在养成期(10~15月龄)的壳长、湿重,并计算了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养成期杂交KC组壳长显著高于自交CC组、KK组和杂交CK组,CK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在–2.03%~5.44%之间,KC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在4.40%~14.74%之间,且KC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始终高于CK组;养成期杂交KC组湿重始终显著高于自交CC、KK组和杂交CK组,而杂交CK组仅在14、15月龄显著高于自交CC和KK组,2个杂交组合湿重的杂种优势率始终为正值,CK组湿重杂种优势率在1.41%~7.71%之间,KC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在5.32%~23.71%之间,且KC组湿重的杂种优势率始终高于CK组,在湿重性状方面杂种优势更明显。综合分析表明,杂交KC组的杂交子一代在壳长和湿重方面的杂种优势更加明显,是理想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魁蚶 杂交 养成期 壳长 湿重 杂种优势
下载PDF
二术天麻颗粒对临界性高血压痰湿证患者肠道菌群、TMAO的影响
15
作者 周思敏 徐思雨 +2 位作者 林建国 王擎擎 姚魁武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2655-2666,共12页
目的:探讨二术天麻颗粒对临界性高血压(prehypertension,PHT)痰湿证患者的疗效、肠道菌群、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TMAO)的影响。方法:选取25例PHT痰湿证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基线水平作为干预前组,口服二术天麻颗粒12周后... 目的:探讨二术天麻颗粒对临界性高血压(prehypertension,PHT)痰湿证患者的疗效、肠道菌群、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TMAO)的影响。方法:选取25例PHT痰湿证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基线水平作为干预前组,口服二术天麻颗粒12周后作为干预后组,随机选取25例同期健康居民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降压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中医证候疗效、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TMAO、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胆碱(choline,CHO)、甜菜碱(betaine,BET)、肌酐(creatinine,CRE)、左旋肉碱(L-carnitine,LECA)水平和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前组SBP、DBP、TC、TG、LDL-C、TMAO、TMA、CHO、BET、CRE、LECA升高,HDL-C下降(P<0.01);肠道菌群物种丰度略增加、多样性略减少(P>0.05),均匀度降低;在门水平方面,厚壁菌门相对丰度略升高(P>0.05),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二者比值F/B升高,在属水平上惰性真杆菌属、拉乌尔菌属、罗斯菌属、SWB02相对丰度升高,优/真杆菌属相对丰度降低(P<0.05)。与干预前组比较,二术天麻颗粒干预12周后SBP、DBP、中医证候总积分降低,降压疗效有效率为84%,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100%,TG、TC、LDL-C、TMAO、CRE、LECA、TMA、CHO显著下降(P<0.05);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及多样性略下降(P>0.05),均匀度增加;在门水平方面,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升高,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F/B降低;在属水平方面,惰性真杆菌属、放线菌属、拉乌尔菌属、SWB02相对丰度降低,Colidextribacter、Muribaculum、Candidatus_Arthromitus相对丰度升高(P<0.05);其中拟杆菌门相对丰度与LECA、CRE、CHO、TMA水平呈负相关,惰性真杆菌属相对丰度与TMAO、LEC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性高血压 痰湿证 二术天麻颗粒 肠道菌群 氧化三甲胺
下载PDF
从痰湿论治临界性高血压合并代谢紊乱
16
作者 徐思雨 周思敏 +3 位作者 林建国 操蕾 张海宇 姚魁武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9期102-106,共5页
临界性高血压是指血压在理想血压和确诊高血压之间的血压值,即收缩压(SBP)120~139 mm Hg和/或舒张压(DBP)80~89 mm Hg之间。代谢紊乱相关疾病包括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超重肥胖等。当临界性高血压和代谢紊乱同时存在时,患者... 临界性高血压是指血压在理想血压和确诊高血压之间的血压值,即收缩压(SBP)120~139 mm Hg和/或舒张压(DBP)80~89 mm Hg之间。代谢紊乱相关疾病包括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超重肥胖等。当临界性高血压和代谢紊乱同时存在时,患者进展为高血压及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痰湿为临界性高血压合并代谢紊乱的关键病理要素,该病可分为5种不同痰湿相关证型,并提出相应治则:脾虚湿盛证治宜健脾益气、燥湿化痰,湿阻热盛证治宜清热燥湿、化痰和中,湿瘀互结证治宜清痰化瘀、活血祛湿,湿阻气郁证治宜疏肝运脾、理气化痰,湿阻阴伤证治宜滋阴养血、清热除湿。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性高血压 正常高值血压 高血压前期 代谢紊乱 痰湿 中医药
下载PDF
基于症状-药物网络与网络药理学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症药对应关系及机制
17
作者 孙梓宜 王天琳 +4 位作者 贠张君 林建国 孙晓宁 段锦龙 姚魁武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729-1737,共9页
目的:探讨当代医家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临床验案中的驱动型药物及症状-药物的对应关系,并借助网络药理学揭示相关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与维普数据库中当代医家以中药方剂治疗CHF的有效临床验案。验案中包含... 目的:探讨当代医家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临床验案中的驱动型药物及症状-药物的对应关系,并借助网络药理学揭示相关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与维普数据库中当代医家以中药方剂治疗CHF的有效临床验案。验案中包含的中医四诊信息及中药处方利用FangNet平台进行驱动型药物的筛选及“症状-药物”网络的构建。进一步借助网络药理学构建“药物-成分-症状-疾病-靶点”网络,揭示药物干预疾病症状的相关机制。结果:共获得226例临床验案,涉及268味药物,其中23味为驱动型药物。“症状-药物”网络包含下肢肿胀、水肿、胸闷、气喘、气短、尿少等38个CHF常见症状;与茯苓、黄芪、白术、附子、丹参、桂枝等10味驱动型中药的对应关系。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了“症状-药物”网络中胸闷对应的丹参、葶苈子“药物-成分-症状-疾病-靶点”网络,其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丹参酮ⅡA为筛选出的关键成分,G1/S期特异性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A)、转录因子Jun(JUN)、蛋白激酶B1(AKT1)、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Myc原癌蛋白(MY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为筛选的关键靶点。富集分析显示,丹参、葶苈子改善CHF病人胸闷症状的机制可能涉及凋亡信号通路的负调控、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复合物、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肿瘤抑制基因p53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过程。结论:基于FangNet平台构建了当代医家治疗CHF验案集合的“症状-药物”网络,发掘了CHF常用药物与疾病症状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丹参、葶苈子改善胸闷的机制可能涉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及促进新生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症状-药物”网络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诊疗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8
作者 仲东生 姚魁武 +7 位作者 李娜 林建国 段锦龙 王擎擎 李成 孙晓宁 张笑霄 谭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97-3602,共6页
随着代谢组学的发展,依靠高通量和高灵敏度代谢分析平台,可以定性或定量分析冠心病患者体内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并找到特定的生物标志物,以便于早期诊断和干预。文章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近年来基于代谢组学在冠心... 随着代谢组学的发展,依靠高通量和高灵敏度代谢分析平台,可以定性或定量分析冠心病患者体内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并找到特定的生物标志物,以便于早期诊断和干预。文章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近年来基于代谢组学在冠心病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中医证候的鉴别以及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诊疗冠心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冠心病 中医证候 代谢途径 生物标志物 诊断 治疗 进展
原文传递
含氟磺酰基的靶向PD-L1小分子PET探针的合成及其初步生物学评价
19
作者 胡鑫 张楠 +2 位作者 朱君翊 林建国 吕高超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7期627-633,共7页
大量研究数据显示,抗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与肿瘤中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使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探针进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可以准确定量患者全身PD-L1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以联苯类PD-L1小分子... 大量研究数据显示,抗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与肿瘤中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使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探针进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可以准确定量患者全身PD-L1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以联苯类PD-L1小分子抑制剂的母核为结构基础进行优化,并引入氟磺酰基,成功合成靶向PD-L1的小分子化合物8。通过质谱、核磁(^(1)H/^(13)C/^(19)F NMR)表征验证了化合物8的结构正确,并利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TR-FRET)测得其抑制PD-1/PD-L1结合的IC_(50)值为237.2±9.37 nM。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化合物8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通过“^(18)F-^(19)F”一步法标记合成小分子PET探针[^(18)F]8,放射转化产率达79%,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8%,在PBS和小鼠血清中均保持高度稳定,脂水分配系数为1.87±0.19。探针[^(18)F]8在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中的最大摄取值达到2.23±0.05%AD,且可被化合物8显著阻断(0.24±0.21%AD)。因此,简单、快速、高产的标记方法和对PD-L1良好的亲和力为探针[^(18)F]8的PET显像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1 氟磺酰基 小分子PET探针 亲和力 ^(18)F-^(19)F
下载PDF
二术天麻颗粒对临界性高血压痰湿证模型大鼠的影响
20
作者 周思敏 林建国 +1 位作者 王擎擎 姚魁武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9期998-1007,共10页
目的 探讨二术天麻颗粒对临界性高血压(PHT)痰湿证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WK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二术天麻颗粒高(1 944 mg·kg^(-1)·d^(-1))、中(972 mg·kg^(-1)·d^(-1))、低(486 mg·kg^(-1)... 目的 探讨二术天麻颗粒对临界性高血压(PHT)痰湿证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WK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二术天麻颗粒高(1 944 mg·kg^(-1)·d^(-1))、中(972 mg·kg^(-1)·d^(-1))、低(486 mg·kg^(-1)·d^(-1))剂量组。采用高盐高脂饮食诱导PHT痰湿证大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二术天麻颗粒连续干预6周。观察各组大鼠活动度、精神状态、粪便性质等证候学指标并记录一般状况评分;测量大鼠体重、Lee’s指数、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及安全性指标[血糖(GL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血尿素氮(BUN)];取胸主动脉,HE、Masson染色观察胸主动脉形态。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嗜睡懒动、精神不振、大便稀软等痰湿证表现;一般状况评分、体重、Lee’s指数、血压升高(P<0.01),且BP能够保持在130~140/75~80 mm Hg,TC、TG、LDL-C升高(P<0.01),HDL-C下降(P<0.01),CRP、TNF-α、IL-1β增加(P<0.01),SOD活力降低(P<0.01),MDA增加(P<0.01),NO减少(P<0.01),TMAO升高(P<0.01);胸主动脉内膜不规则,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中膜厚度增厚,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明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二术天麻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痰湿证表现改善;一般状况评分、体重、Lee’s指数、血压降低(P<0.01),TC、TG、LDL-C下降(P<0.01),HDL-C上升(P<0.01),CRP、TNF-α、IL-1β减少(P<0.01),SOD活力升高(P<0.01),MDA减少(P<0.01),NO增多(P<0.01),TMAO减少(P<0.01);胸主动脉内膜较为光滑平整,未见明显炎性浸润,中膜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术天麻颗粒 临界性高血压 痰湿证 药效学 氧化三甲胺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