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MS分析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菖蒲挥发油过程中油水分配规律 被引量:22
1
作者 邰佳 邹俊波 +7 位作者 史亚军 郭东艳 张小飞 梁玉琳 王瑜 杨明 贾晓斌 石心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66,共8页
目的揭示石菖蒲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挥发油提取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挥发油去"乳化"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菖蒲挥发油,每30分钟收集提取液并分离芳香水和挥发油部分。结... 目的揭示石菖蒲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挥发油提取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挥发油去"乳化"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菖蒲挥发油,每30分钟收集提取液并分离芳香水和挥发油部分。结果实验共测得56个挥发性成分,其中β-细辛醚、甲基丁香酚、顺式-甲基异丁香酚、γ-细辛醚为主要特征成分,水中特有成分41个,油中特有成分4个,油水共有成分11个。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中特有成分与水中主要成分的溶出/扩散呈正相关,而与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呈负相关。水中特有成分在水中溶解度较高。雷达特征图谱及主成分(PCA)结果表明,水中特有成分的水溶解度和沸点极高,油水共有成分的蒸气压最高,油中特有成分的极性表面积和沸点较高。水溶性、沸点、极性表面积、蒸气压等是影响成分分布的主要理化性质。结论石菖蒲挥发性成分因理化性质不同,在芳香水部分和挥发油部分分布差异较大,水中特有成分可能是挥发油提取过程中产生"乳化"现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挥发油 乳化 水蒸气蒸馏法 GC-MS 提取动力学 Β-细辛醚 γ-细辛醚 甲基丁香酚 顺式-甲基异丁香酚
原文传递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黄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动力学考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邹俊波 张小飞 +7 位作者 史亚军 郭东艳 程江雪 崔春利 邰佳 梁玉琳 王瑜 王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75-1180,共6页
目的:揭示姜黄挥发性成分在提取过程中的成分溶出规律,探讨“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黄挥发油,每30min收集冷凝液,分离挥发油部分和芳香水部分,二者均以正二十二烷为内标物进行GC-MS分析并相对定量。绘制挥发油... 目的:揭示姜黄挥发性成分在提取过程中的成分溶出规律,探讨“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黄挥发油,每30min收集冷凝液,分离挥发油部分和芳香水部分,二者均以正二十二烷为内标物进行GC-MS分析并相对定量。绘制挥发油提取特征热力图,明确成分在挥发油或芳香水中的分布及主要特征成分溶出曲线;通过分析水中特有成分与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关系,总结出水中特有成分对挥发油主要成分的溶出影响,从化学成分角度探讨导致挥发油提取过程中产生“乳化”现象的原因。结果:GC-MS共解析挥发性成分71个,其中主要成分为芳姜黄酮、姜黄新酮、姜黄酮等。芳香水溶液中特有成分有39个,挥发油特有成分有9个,油水共有成分有23个。水中特有成分与芳香水中主要成分芳姜黄酮呈正相关关系,姜黄新酮、姜黄酮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作用趋势。结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黄挥发油的过程中,部分成分特异性的在芳香水、挥发油体系中分布,芳香水中特有成分增加了挥发油主要成分在水体系中的含量,可能是导致挥发油提取过程中产生“乳化”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蒸气蒸馏法 姜黄挥发油 乳化 GC-MS 提取动力学
原文传递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不同乳制品常见食源性致病菌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文文 宋惠月 +5 位作者 梁玉林 刘秀 尹建军 宋全厚 丁梦璇 周鹏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46-551,共6页
目的验证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试剂和仪器在不同乳制品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不同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运用LAMP建立便捷、快速、高效地检测方法,并以实验室储... 目的验证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试剂和仪器在不同乳制品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不同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运用LAMP建立便捷、快速、高效地检测方法,并以实验室储备菌株及人工污染乳制品样品评价LAMP检测引物试剂和仪器在快速筛查中的适用性。结果选用的引物试剂仅对目标菌株核酸产生扩增,其余菌株无扩增,扩增检测灵敏度均达101fg/μL。用国家标准法和LAMP方法同时检测婴幼儿奶粉、奶酪样品,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对发酵奶样品进行检测时大肠杆菌O157:H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呈现出良好的检测结果。检测总耗时不超过30 min。结论采用的GenieⅡ实时荧光检测仪操作简单,便携轻便,可实时监测不同乳制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沙门氏菌污染,特异性强、敏感度高,适合企业批量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扩增 乳制品 食源性致病菌 实时荧光 现场快速检测
下载PDF
基于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 被引量:10
4
作者 梁玉林 刘秀 +2 位作者 周振森 周鹏飞 尹建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7-223,共7页
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as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技术是以RNA为检测模板的扩增反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保守nuc基因设计多组引物,通过对引物筛选和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金黄色... 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as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技术是以RNA为检测模板的扩增反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保守nuc基因设计多组引物,通过对引物筛选和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实时荧光RT-LAMP方法。利用该方法对菌株特异性、纯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灵敏度和人工污染脱脂乳样品灵敏度进行检测。等温65℃条件下,30 min内完成RT-LAMP反应。该方法具有较强的菌株特异性,对纯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灵敏度检测限为20 fg/μL,在人工污染脱脂乳样品的检测中,灵敏度达到230 CFU/g。建立的实时荧光RT-LAMP方法可以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现场快速检测提供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 金黄色葡萄球菌 靶基因 反转录 活菌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和疱液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被引量:9
5
作者 莫小辉 林飞燕 +7 位作者 杨连娟 梁豫琳 章楚光 余茜 吴飞 李瑾 郭怡 谭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的: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外周血在带状疱疹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初诊的带状疱疹患者的外周血和疱液标本,通过PCR的检测外周血细胞和疱液中带状疱疹病毒,并通过免疫荧光、免疫病理进行验证。结果:PCR检测结果显示,30... 目的: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外周血在带状疱疹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初诊的带状疱疹患者的外周血和疱液标本,通过PCR的检测外周血细胞和疱液中带状疱疹病毒,并通过免疫荧光、免疫病理进行验证。结果:PCR检测结果显示,30例患者外周血和疱液中带状疱疹病毒的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结论:PCR能检测外周血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用于带状疱疹的实验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化 免疫荧光
下载PDF
基于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沙门氏菌 被引量:9
6
作者 梁玉林 刘秀 +2 位作者 周振森 周鹏飞 尹建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93-2300,共8页
【背景】沙门氏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全球每年沙门氏菌中毒事件居细菌性中毒事件首位。【目的】建立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transcriptase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技术特异性检测沙门氏... 【背景】沙门氏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全球每年沙门氏菌中毒事件居细菌性中毒事件首位。【目的】建立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transcriptase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技术特异性检测沙门氏菌。【方法】针对沙门氏菌特异保守invA基因设计多组引物,通过对引物筛选和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沙门氏菌的实时荧光RT-LAMP方法。利用沙门氏菌及其人工污染脱脂乳样品,研究了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并与RT-PCR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方法的灵敏度进行比较。【结果】等温65°C条件下30min内可完成RT-LAMP反应。利用该方法检测5株沙门氏菌均为阳性,其余21种检测菌株为阴性。在人工污染脱脂乳样品的检测中,灵敏度达到60 CFU/g,比RT-PCR方法高100倍。【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RT-LAMP方法将为沙门氏菌现场快速检测提供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录-环介导 等温扩增 沙门氏菌 检测 脱脂乳
原文传递
加速氧化环境中小茴香挥发油的稳定性考察及其抗氧化剂筛选 被引量:8
7
作者 邰佳 邹俊波 +8 位作者 史亚军 郭东艳 张小飞 王瑜 梁玉琳 李婧琳 程江雪 杨明 王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08-115,共8页
目的:筛选小茴香挥发油成分变化最剧烈的加速氧化环境,并筛选其最佳抗氧化剂种类及浓度,为小茴香挥发油稳定性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以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和过氧化值(POV)为评价指标,运... 目的:筛选小茴香挥发油成分变化最剧烈的加速氧化环境,并筛选其最佳抗氧化剂种类及浓度,为小茴香挥发油稳定性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以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和过氧化值(POV)为评价指标,运用响应面法考察偶氮脒类引发剂V50(AAPH)和亚铁离子(Fe2+)的质量浓度、温度对小茴香挥发油成分及氧化产物的影响,筛选挥发油成分变化最剧烈的氧化环境,利用单因素试验优选抗氧化剂种类及浓度。结果:小茴香挥发油成分变化最剧烈的氧化条件为温度42. 5℃,AAPH质量浓度1 g·L-1,Fe2+质量浓度20. 85 mg·L-1;浓度为0. 2 mol·L-1和0. 8 mol·L-1的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均可有效改善小茴香挥发油的稳定性。结论:在加速氧化环境下,小茴香挥发油萜类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但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可有效改善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茴香 挥发油 稳定性 抗氧化剂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 过氧化值
原文传递
姜黄挥发油热稳定性研究及其抗氧化剂筛选 被引量:8
8
作者 邰佳 邹俊波 +8 位作者 史亚军 郭东艳 张小飞 王瑜 梁玉琳 程江雪 杨明 王芳 罗昱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237-1244,共8页
目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探索姜黄挥发油的热稳定性,并分别考察7种抗氧化剂对姜黄挥发油热稳定性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黄挥发油,并分别于不同温度下加热,GC-MS分析成分变化,绘制热图,提取特征成分,筛... 目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探索姜黄挥发油的热稳定性,并分别考察7种抗氧化剂对姜黄挥发油热稳定性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黄挥发油,并分别于不同温度下加热,GC-MS分析成分变化,绘制热图,提取特征成分,筛选使其化学成分变化最剧烈的加热温度。姜黄挥发油分别于100 ℃,加热不同时间,绘制热图及特征成分变化率图,筛选使其化学成分变化最剧烈的加热时间。各取7种不同抗氧化剂分别加入姜黄挥发油中,于使其化学成分变化最剧烈的时间及温度下加热,分析其成分变化规律,优选改善挥发油热稳定性最佳的抗氧化剂。结果姜黄挥发油在加热温度为100 ℃,时间为8 h的条件下最不稳定。生育酚、没食子酸辛酯、丁香酚、麝香草酚、没食子酸丙酯、香芹酚对姜黄挥发油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情况。麝香草酚对氧化组中α-姜黄酮的上升趋势抑制作用最为恰当,生育酚对芳姜黄烯的上升趋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姜黄挥发油有明显的热不稳定性,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其挥发性成分发生很大变化。通过加入抗氧化剂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热稳定性 抗氧化剂 水蒸气蒸馏法
原文传递
疫情影响下的广播媒体变化趋势——2020年上半年中国广播市场浅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梁毓琳 赵景仁 《中国广播》 2020年第7期12-16,共5页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的广播收听市场发生了明显变化,广播媒体触达听众同比下滑,广播广告投放量也出现明显缩减。但广播融媒体在这次疫情期间的信息传播、舆论导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广播也通过融媒体运作在困境中发现新机遇,全...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的广播收听市场发生了明显变化,广播媒体触达听众同比下滑,广播广告投放量也出现明显缩减。但广播融媒体在这次疫情期间的信息传播、舆论导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广播也通过融媒体运作在困境中发现新机遇,全国多家电台纷纷试水直播带货,结合自身媒介特点尝试新玩法,更加注重本地营销资源整合,为适应后疫情时代的广播经营努力争取良好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 后疫情 车载收听 融媒体 直播带货
下载PDF
小茴香挥发油热稳定性研究及其抗氧化剂筛选 被引量:6
10
作者 邰佳 邹俊波 +8 位作者 史亚军 张小飞 王瑜 梁玉琳 李婧琳 王晶 程江雪 赵重博 王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379-5383,共5页
目的:探索小茴香挥发油成分热稳定性变化规律,并优选最佳抗氧化剂种类。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小茴香挥发油加热前后化学成分,筛选使挥发油成分变化最剧烈的加热温度及时间。另取7种不同... 目的:探索小茴香挥发油成分热稳定性变化规律,并优选最佳抗氧化剂种类。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小茴香挥发油加热前后化学成分,筛选使挥发油成分变化最剧烈的加热温度及时间。另取7种不同抗氧化剂,于筛选的温度及时间下干预小茴香挥发油,优选对小茴香挥发油稳定性改善最明显的抗氧化剂种类。结果:本次实验共测得小茴香挥发油成分46个,热图结合特征成分变化率图结果显示加热温度为100℃且加热时间为8h时小茴香挥发油成分变化最剧烈,麝香草酚改善小茴香挥发油稳定性效果最佳。结论:小茴香挥发油成分受温度影响变化明显。抗氧化剂可有效抑制小茴香挥发油热氧化趋势,为挥发油氧化稳定性改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茴香 挥发油 热稳定性 抗氧化剂 气相色谱-质谱
原文传递
红花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透膜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瑜 史亚军 +6 位作者 邹俊波 张小飞 邰佳 梁玉琳 周晓 杨艳君 王瑞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4084-4090,共7页
目的优化红花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并研究其透膜性能。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以红花提取物与磷脂形成的磷脂复合物的复合率为指标,优化制备工艺。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方法进行表征。采用改良Fr... 目的优化红花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并研究其透膜性能。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以红花提取物与磷脂形成的磷脂复合物的复合率为指标,优化制备工艺。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方法进行表征。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评价红花提取物及不同药脂比的磷脂复合物的体外透膜性能。结果红花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以甲醇为复合溶剂,红花提取物的质量浓度为5.0mg/m L,与磷脂质量比为1∶1,反应时间为1.5h,反应温度为55℃。透膜实验结果显示,红花提取物及药脂比分别为2、1、0.5的磷脂复合物24h累积渗透量(Q24)分别为(15.07±1.24)、(15.61±0.92)、(21.94±1.54)、(21.05±1.39)μg/cm2。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红花提取物磷脂复合物能明显改善其透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羟基红花黄色素A 响应曲面优化 磷脂复合物 透膜 响应曲面分析法 累积渗透量
原文传递
降香挥发油类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过程中油水分配规律解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卫昊 邹俊波 +9 位作者 张小飞 邰佳 郭东艳 王瑜 梁玉琳 程江雪 赵重博 王晶 潘旭杰 史亚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784-3793,共10页
目的揭示降香挥发油水蒸气蒸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降香饮片挥发油,每30 min收集1次提取液,分离芳香水部分和挥发油部分,通过GC-MS分析不同时段提取液的化学成分。结果实验共得136种... 目的揭示降香挥发油水蒸气蒸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降香饮片挥发油,每30 min收集1次提取液,分离芳香水部分和挥发油部分,通过GC-MS分析不同时段提取液的化学成分。结果实验共得13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反式-橙花叔醇、(E)-β-famesene、α-farnesene为主要特征成分;水中特有成分22种、油中特有成分共计13种、油水共有成分有101种。水中特有成分与芳香水主要特征成分的溶出/扩散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呈负相关。水中特有成分的水溶解度最大,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PC1(熔点、表面张力、极性曲面、折射率呈负相关成分)、PC2(极化率、相对分子质量、沸点呈正相关成分、水溶解度呈负相关成分)是导致成分分布差异的主成分。结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降香挥发油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受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部分成分特异性地在芳香水、挥发油体系分布,水中特有成分增加了主要成分在芳香水中的含量,可能是导致挥发油提取过程易产生"乳化"现象进而导致挥发油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 挥发油 挥发性成分 GC-MS 双内标法 分布规律 水蒸气蒸馏法 反式-橙花叔醇 (E)-β-fameseneα-farnesene 溶出 扩散 溶解度 主成分分析 熔点 表面张力 极性曲面 折射率 极化率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乳化
原文传递
基于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大肠杆菌O157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玉林 刘秀 +2 位作者 周鹏飞 周振森 尹建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65,共7页
建立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as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RT-LAMP)方法特异性检测大肠杆菌O157。针对大肠杆菌O157的特异性保守rfb E基因设计多组引物,通过对引物筛选和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大肠杆... 建立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as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RT-LAMP)方法特异性检测大肠杆菌O157。针对大肠杆菌O157的特异性保守rfb E基因设计多组引物,通过对引物筛选和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大肠杆菌O157的实时荧光RT-LAMP方法。利用大肠杆菌O157及其人工污染脱脂乳样品,研究了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与r RT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方法的灵敏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等温65℃条件下,30 min内能完成RT-LAMP扩增反应。所建立的实时荧光RT-LAMP方法特异性强,除了2株大肠杆菌O157以外其余菌株均未产生特异性扩增反应。同时该方法灵敏度高,对人工污染脱脂乳样品检测灵敏度能达到20 CFU/g,比r RT-PCR方法高10倍。建立的实时荧光RT-LAMP方法将为大肠杆菌O157现场快速检测提供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 大肠杆菌O157 检测 脱脂乳
下载PDF
基于UWB技术的施工人员目标检测与跟踪定位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永胜 梁雨林 +2 位作者 康朋 周茂 陈进 《电子设计工程》 2020年第3期23-26,31,共5页
文中针对电力系统变电站施工过程中人员记录难度大,管理成本高,存在设备损失风险及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UWB技术的变电站施工人员目标检测与跟踪定位系统。该系统采用UWB技术,根据现场的使用需求,采用感知层、平台层和应用层... 文中针对电力系统变电站施工过程中人员记录难度大,管理成本高,存在设备损失风险及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UWB技术的变电站施工人员目标检测与跟踪定位系统。该系统采用UWB技术,根据现场的使用需求,采用感知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三层递进式架构体系,基于扁平化的软件设计方案建立三级操作菜单,同时基于WebService和SOCKET通信接口技术,完成软件和硬件系统之间的信息处理。系统实现了对变电站现场施工人员的检测和跟踪定位,对提高现场施工效率,保障施工人员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跟踪定位 UWB技术 扁平化设计 通信接口
下载PDF
偏振光测量之理论溯源及数据处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钰林 邢燕霞 《大学物理》 2023年第10期31-37,共7页
偏振光有椭圆偏振、线偏振和圆偏振之分,但偏振实验测得的光强分布并非直线型或椭圆型,所谓“线偏不线,椭偏不椭”.这种直觉和实验的错位,给初涉光学的本科生带来无尽的困扰.本文从偏振的物理本质出发,追溯偏振的基础理论,用偏振的数学... 偏振光有椭圆偏振、线偏振和圆偏振之分,但偏振实验测得的光强分布并非直线型或椭圆型,所谓“线偏不线,椭偏不椭”.这种直觉和实验的错位,给初涉光学的本科生带来无尽的困扰.本文从偏振的物理本质出发,追溯偏振的基础理论,用偏振的数学表现定义线偏振和椭圆偏振,用严谨的理论推导预测各种偏振的实验指征.最后再从实验数据出发,利用理论公式还原偏振光的线性和椭圆性,通过理论-实验、实验-理论的双循环模式构建理论和实验互通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光 光矢量 光强 能量守恒
下载PDF
误诊为Hailey-Hailey病的毛囊角化病
16
作者 杜倩 徐明圆 +3 位作者 吴南辉 梁豫琳 白云 刘业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21-423,共3页
报告1例误诊为Hailey-Hailey病的毛囊角化病。患者女,31岁。乳房下红褐色丘疹19年,肛周红斑、糜烂4年。曾于外院多次诊断为湿疹、Hailey-Hailey病,因病情反复,近期有加重,遂至该院就诊。皮肤科检查:双侧乳房下多发红褐色丘疹,部分融合... 报告1例误诊为Hailey-Hailey病的毛囊角化病。患者女,31岁。乳房下红褐色丘疹19年,肛周红斑、糜烂4年。曾于外院多次诊断为湿疹、Hailey-Hailey病,因病情反复,近期有加重,遂至该院就诊。皮肤科检查:双侧乳房下多发红褐色丘疹,部分融合成斑块,肛周暗红色肥厚性斑块,伴皲裂,局部轻度糜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部分糜烂,疣状增生,基底层上可见裂隙及棘层松解细胞,大量红染的角化不良细胞。基因检测:ATP2A2基因突变。结合患者基因检测结果,最终诊断为毛囊角化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皮肤病 毛囊角化病 Hailey-Hailey病 基因检测
下载PDF
杭州地区育龄妇女和新生儿TORCH的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梁宇 马琳娜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274-1275,1278,共3页
目的探讨TORCH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弓形虫IgM/IgG抗体(TOX-IgM/IgG)、抗风疹病毒IgM/IgG抗体(RV-IgM/IgG)、抗巨细胞病毒IgM/IgG抗体(CMV-IgM/IgG),检测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目的探讨TORCH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弓形虫IgM/IgG抗体(TOX-IgM/IgG)、抗风疹病毒IgM/IgG抗体(RV-IgM/IgG)、抗巨细胞病毒IgM/IgG抗体(CMV-IgM/IgG),检测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IgM/IgG抗体(HSVⅠ/Ⅱ-IgM/IgG),分析感染率。结果与育龄妇女相比,新生儿的TOX、RV、CMV的IgM抗体阳性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的RV-IgG阳性率低于育龄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4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RCH的筛查对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RCH感染 育龄妇女 新生儿
原文传递
老年结核病患者社会工作干预效果评定量表的构建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斌 谈迪心 +9 位作者 李檬妤 李绪辉 张丹丹 蔡晓楠 唐聪 严亚琼 张国良 余松林 梁勋厂 许奕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889-2893,共5页
目的构建我国老年结核病患者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及自我健康管理干预效果评定的核心指标体系与量表,为老年结核病患者社会工作干预的评定提供可靠工具。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小组讨论法等初步拟定备选条目池,再利用两轮德尔菲咨询定性与定... 目的构建我国老年结核病患者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及自我健康管理干预效果评定的核心指标体系与量表,为老年结核病患者社会工作干预的评定提供可靠工具。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小组讨论法等初步拟定备选条目池,再利用两轮德尔菲咨询定性与定量评价以筛选和完善指标形成初级的评定表。2016年4—5月在武汉市百步亭社区通过系统抽样的方法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核病登记管理系统中随机选出社区老年结核病患者32例进行预调查。通过预试验证实量表的结构、层次设计及内涵而形成最终老年结核病患者社会工作干预效果评定量表,包括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94个三级指标。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分别为73.3%和100.0%;德尔菲法评价后,最终专家意见集中程度条目获得性评分(Mj0)为(8.412±0.624),条目重要性评分(Mj)为(8.674±0.715),变异系数(CV)为(0.187±0.090),重要性评分满分比(Kj)为(0.542±0.160);权威系数(Cr)为(0.898±0.049);协调系数(W)=0.561,χ2=549.292,P<0.001,所有指标达到入选标准。共调查32例社区老年结核病患者,回收率为100.0%,合格率为100.0%。完成每份量表所花费时间为24~40 min,平均(32.6±7.2)min。只在态度和行为维度中微调外再无变动。结论利用德尔菲法所研制的老年结核病患者社会工作干预效果评定量表专家积极性、权威性及支持度均较高,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性均达到了科学要求,所得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老年人 社会工作 德尔菲技术
下载PDF
长输管道输油鲁尔泵内部流场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谯林峰 莫丽 +1 位作者 毛良杰 梁玉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2期14206-14212,共7页
“西油东送”油气集输系统中的鲁尔泵输油机组在某些工况下会发生剧烈的湍流流动,影响了输油管路的输送效率。为了探究输油鲁尔泵的叶轮-导流器动静干涉特征,保证其稳定运行,采用基于SST k-ω(k为湍动能,ω为耗散率)湍流模型对鲁尔泵内... “西油东送”油气集输系统中的鲁尔泵输油机组在某些工况下会发生剧烈的湍流流动,影响了输油管路的输送效率。为了探究输油鲁尔泵的叶轮-导流器动静干涉特征,保证其稳定运行,采用基于SST k-ω(k为湍动能,ω为耗散率)湍流模型对鲁尔泵内部非定常流场进行数值分析,在不同流量工况下探讨了鲁尔泵内的压力分布规律和各过流部件的内部流场特性。结果表明:流体静压呈现从叶轮中心随叶片方向不断增大的趋势,在叶轮出口达到最大值。导流器中静压分布较为均匀,在叶片根部存在低压区,对此处的焊接结构造成了不利影响。需对导流器结构优化从而延长部件寿命。流体绝对速度从叶轮中心随流道不断提升,在叶轮出口达到最大值。在低流量工况时,叶轮中速度梯度过大,并且导流器中出现了大量湍流区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冲击损失与水力损失,在实际工作中,工作流量的设置不应过度偏移额定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泵 流场特性 水力性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不同订正方法下CFSR再分析数据在天山西部山区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瑞 穆振侠 +3 位作者 彭亮 周育琳 尹梓渊 汤瑞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2-352,共11页
以天山西部山区喀什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基于1990-2000年的水文气象站点实测资料、2005年喀什河流域遥测降水数据及各时间段对应的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数据,通过实测站与其最近CFSR站多年月平均降水的比值,C... 以天山西部山区喀什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基于1990-2000年的水文气象站点实测资料、2005年喀什河流域遥测降水数据及各时间段对应的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数据,通过实测站与其最近CFSR站多年月平均降水的比值,CFSR站点处2005年的年降水量与同期遥测年降水量的比值,以及基于实测站点降水数据和各CFSR站点与实测站点最近的CFSR站点的空间关系3种方法对CFSR降水数据进行订正。借助VIC模型,分析不同订正方法下研究区径流的模拟效果。降水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FSR降水数据能够较好地在时间和空间上反应喀什河流域内月降水的变化情况。径流模拟结果表明,(1)CFSR降水数据的不同订正方法对径流结果影响较为明显;(2)基于实测站点降水数据以及各CFSR站点与实测站点最近的CFSR站点的空间关系订正的所有CFSR降水,在径流模拟中表现最好,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模型效率系数均在0.80以上,多年径流相对误差在15.0%以内。该订正方法不仅考虑了降水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还考虑其在地理空间维度的变化,较其它两种方法在径流模拟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R降水数据 降水订正方法 VIC模型 稀缺资料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