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1
作者 肖华叶 梁斌苗 欧雪梅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5-90,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中的价值。方法按纳入标准共收集了61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病例,整理患者的基本情况、辅助检查资料、治疗与预后等基本信息,分析患者NLR水平对患者病情、治...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中的价值。方法按纳入标准共收集了61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病例,整理患者的基本情况、辅助检查资料、治疗与预后等基本信息,分析患者NLR水平对患者病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预后等方面的影响。结果入院时合并肺炎的患者NLR水平更高(P<0.05),且肺部炎症程度越重,NLR水平越高(P<0.05);入院时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NLR水平更高(P<0.05);住院期间使用呼吸机通气及静脉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的NLR水平高于未使用组(P<0.05);住院时间≥14 d的患者,其NLR水平较住院时间<14 d的患者高(P<0.05);住院期间死亡患者的NLR水平比存活组高(P<0.05),且随着NLR值的增高,住院病死率呈逐步增加趋势。相较于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NLR在二元回归分析中具有较高的预测死亡优势比。预测住院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得出NLR曲线下面积为0.727(比值比4.112,95%可信区间0.609-0.849,P=0.002),截点值为5.92,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51%。结论 NLR可作为评估慢阻肺急性加重病情严重度及预测预后的炎症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炎症指标 病情 结局
原文传递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恢复期再入院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冯小艺 李沁雪 +1 位作者 梁斌苗 欧雪梅 《国际呼吸杂志》 2022年第24期1895-1901,共7页
目的研究血嗜酸粒细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恢复期再入院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纳入2015年2月至2021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因"AECOPD"住院的患者496例,根据90 d内是... 目的研究血嗜酸粒细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恢复期再入院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纳入2015年2月至2021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因"AECOPD"住院的患者496例,根据90 d内是否再入院分为再入院组(112例)及未再入院组(384例),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患者恢复期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比较不同生物学标志物之间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未再入院患者相比,再入院患者年龄更大[74(13)岁比73(14)岁],出院时血嗜酸粒细胞比例(EOS%)[0.40%(1.80%)比1.00%(2.80%)]更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7.80(10.15)比5.89(8.48)]、白细胞计数[8.46(5.80)×109/L比7.96(5.54)×109/L]及B型钠尿肽[516.50(2231.00)ng/L比404.00(1118.00)ng/L]水平更高,住院时长[15(10)d比13(7)d]及带机率[52%(46.4%)比121%(31.5%)]更高[U值分别为18724.50、17731.50、16484.50、19369.00、16287.00、16584.00,χ^(2)=9.33,P值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35,95%CI:1.09~1.70)、NLR(OR=1.89,95%CI:1.23~2.93)是AECOPD患者3个月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而血EOS%(OR=0.57,95%CI:0.35~0.90)是AECOPD患者3个月内再入院的保护因素。血EOS%越低,出院后3个月内再发急性加重、因加重而再入院及死亡的风险均增高。血EOS%在AECOPD患者3个月内再入院风险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78,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71.4%)优于NLR及C反应蛋白。EOS%<2%组患者NLR、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更高,住院时间更长,带机率及使用激素的比例更高,更易合并肺炎、呼吸衰竭、真菌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P值均<0.05)。EOS%与NLR、白细胞介素6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92、-0.111,P值均<0.05)。结论AECOPD患者血EOS%与90 d内再发急性加重及再入院风险呈负相关,这与稳定期有所不同。血嗜酸粒细胞是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急性加重 血嗜酸粒细胞 再入院 炎症指标 C反应蛋白 病情 结局
原文传递
高空、高原、地下空间环境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周语嫣 梁斌苗 梁宗安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8-202,共5页
21世纪以来,持续增长的世界人口与日渐枯竭的地表资源使得人类可持续发展形势尤其严峻。世界各国逐渐聚焦地下空间的拓展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地球深部有着迥异于地表的环境特征,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以地表活动为主的人类,而旨在探索地下... 21世纪以来,持续增长的世界人口与日渐枯竭的地表资源使得人类可持续发展形势尤其严峻。世界各国逐渐聚焦地下空间的拓展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地球深部有着迥异于地表的环境特征,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以地表活动为主的人类,而旨在探索地下环境对生命体影响的深地医学(deep-underground medicine,DUM),将对地下空间及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重大意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呼吸功能 持续增长 人类可持续发展 地球深部 开发利用
原文传递
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并细胞免疫功能缺陷致支气管扩张、肝硬化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雨莎 袁梦鑫 +1 位作者 梁斌苗 欧雪梅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提高临床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1例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并细胞免疫功能缺陷致支气管扩张、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治疗进行报... 目的探讨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提高临床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1例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并细胞免疫功能缺陷致支气管扩张、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治疗进行报道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结果患者女性,52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0+年,间断双下肢水肿7年,加重3个月"入院。CT提示支气管扩张、肝硬化、门脉高压。免疫球蛋白提示IgA、IgG显著降低,细胞免疫提示CD4+T细胞计数降低。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拟诊为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合并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予丙种球蛋白20 g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文献复习共检索到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病例报道288篇,共8 000余例。除国外一篇对上千例患者分析外,其余多为散发报道或小样本报道。结论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在我国发病率较低,大多由于遗传因素引起,属于罕见病。当患者出现常见部位的反复感染或非常见及条件致病菌感染且治疗效果较差时,应提高警惕并及早治疗,有条件时可行家系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 细胞免疫缺陷 支气管扩张 肝硬化
原文传递
Kartagener综合征6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肖华叶 梁斌苗 欧雪梅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总结鼻窦炎-支气管扩张-内脏反位综合征(KS)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以减少KS的误诊、漏诊。方法回顾分析6例KS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数据,归纳临床特点、分析诊疗方法。结果6例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19~45岁,平均发病年龄(28.33&#... 目的总结鼻窦炎-支气管扩张-内脏反位综合征(KS)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以减少KS的误诊、漏诊。方法回顾分析6例KS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数据,归纳临床特点、分析诊疗方法。结果6例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19~45岁,平均发病年龄(28.33±13.24)岁,平均诊断年龄(32.66±12.83)岁。咳嗽、咳痰伴咯血、气促为主要临床症状。6例均有慢性鼻窦炎病史;6例合并肺炎,2例合并肺结核,2例合并呼吸衰竭,1例合并癫痫。CT提示6例均内脏反位,双肺下叶、左肺中上叶、右肺上叶呈现不同程度的支气管扩张。痰培养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肺功能检查提示以阻塞性为主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6例全部临床诊断为完全型KS,经过抗感染、改善纤毛运动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Kartagen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病,可根据"内脏转位、支气管扩张、慢性鼻窦炎"三联征进行临床诊断,该病治疗以抗感染、改善纤毛运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TAGENER综合征 遗传病 支气管扩张 内脏转位 临床特点
下载PDF
重症H1N1流感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段伊珊 陈雨莎 +1 位作者 梁斌苗 欧雪梅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0-314,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H1N1流感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结局指标,为早期诊断曲霉感染、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诊断为重症H1N1流感合并IPA患者64例,并选取同期年龄及性别... 目的分析重症H1N1流感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结局指标,为早期诊断曲霉感染、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诊断为重症H1N1流感合并IPA患者64例,并选取同期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单纯重症H1N1流感患者5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起病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微生物学资料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合并IPA使得重症H1N1流感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升高(51.6%比32.0%,P=0.036)。重症H1N1流感患者曲霉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以及CD4^(+)T细胞计数无关。相较于单纯重症H1N1流感患者,合并IPA组患者入院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125.0±88.8)比(86.1±80.1)mg/L,P=0.038]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148.7±154.2)比(81.7±110.2)μg/L,P=0.039]均显著升高。合并IPA组患者以发热(81.3%比64.0%,P=0.038)和呼吸困难(51.6%比24.0%,P=0.003)为主要起病症状,肺部影像学多表现为在磨玻璃影基础上出现以结节为主要特征的改变。结论重症H1N1流感患者是否合并IPA与患者基础情况无关,而是可能与病毒感染继发的肺部过度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型肺曲霉病 重症H1N1流感 预后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医学类课程TBL教学法应用的学生反馈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宇祺 吴洁菡 +2 位作者 龙秋月 张丽静 梁斌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4期41-45,共5页
目的探究团队为基础教学法(Team Based Learning,TBL)应用于医学类课程的实际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本科阶段诊断学和系统整合临床课程的教学为例,对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150名接受过TBL教学的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回收数据进行分析... 目的探究团队为基础教学法(Team Based Learning,TBL)应用于医学类课程的实际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本科阶段诊断学和系统整合临床课程的教学为例,对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150名接受过TBL教学的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回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总体来看,传统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TBL教学法则有利于延长记忆时间;学生个人能力,TBL小组同组同学的表现及TBL题目难度均会影响TBL教学法的实施效果;TBL教学法在一门课程中的占比不宜高于50%。结论在医学类课程的教学中,T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各有优势,应当结合应用;针对TBL教学法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需要学生、教师及教研组的三方努力进行完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为基础教学法(TBL) 医学教育 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影响因素 问卷调查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不同低密度区分级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戴璐 段伊珊 +2 位作者 袁梦鑫 欧雪梅 梁斌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低密度区(LAA)分级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进行影像分型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380例住院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并采集住院期间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治疗相关资料等信息,根据其高分辨... 目的探讨低密度区(LAA)分级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进行影像分型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380例住院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并采集住院期间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治疗相关资料等信息,根据其高分辨率CT(HRCT)的影像学表现,采用LAA分级方法分为支气管炎型及肺气肿型,通过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慢阻肺亚型间的差异及该分级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支气管炎型患者的体重指数水平更高,入院时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比、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均较肺气肿型高(P<0.05);肺气肿型患者中男性占比更高,吸烟指数更高,入院时胆红素水平更低,胱抑素C水平更高(P<0.05),使用呼吸机及全身糖皮质激素的比例也更高(P<0.05);LAA分级与是否使用呼吸机、是否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及胱抑素C水平存在正相关,与白细胞介素-6水平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而言,使用LAA分级方法对其HRCT进行影像学分型存在一定的准确性及临床实用性。LAA分级方法有助于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高分辨率CT 低密度区分级方法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容量与弥散能力评估
9
作者 段昊玙 梁斌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1-386,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GOLD等级、不同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ng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DLCO)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及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与过度充气参数残总比(the ratio of residual volume to total lung capacity,RV/TLC... 目的观察不同GOLD等级、不同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ng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DLCO)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及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与过度充气参数残总比(the ratio of residual volume to total lung capacity,RV/TLC)之间的关系。方法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肺功能指标。按GOLD等级进行分组,对各组之间的肺功能进行比较;以DLCO%pred 60%为临界值进行分组,对各组之间的肺功能进行比较。使用秩相关或直线相关对DLCO%pred与年龄、RV/TLC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纳入了431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随着GOLD等级的增加,患者的肺功能逐渐变差(P<0.05)。相较于DLCO%pred≥60%组,DLCO%pred<60%组患者的BMI更小(t=-5.642,P<0.001),肺功能更差(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BMI(r=0.352,P<0.00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vital capacity in percent predicted value,FVC%pred)(r=0.349,P<0.00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in percent predicted value,FEV1%pred)(r=0.414,P<0.001)、一秒率(the ratio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r=0.434,P<0.001)、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ak expiratory flow in percent predicted value,PEF%pred)(r=0.335,P<0.001)、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aximal mid expiratory flow in percent predicted value,MMEF%pred)(r=0.405,P<0.001)、深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nspiratory capacity in percent predicted value,IC%pred)(r=0.301,P<0.001)与DLCO%pred正相关;RV/TLC(r=-0.328,P<0.001)、GOLD等级(r=-0.430,P<0.001)与DLCO%pred负相关;然而年龄(r=-0.012,P=0.810)、性别(r=0.076,P=0.117)与DLCO%pred之间相关关系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GOLD等级的增加,DLCO%pred在下降,RV/TLC在增加,RV/TLC与DLCO%pred负相关。相较于常用于评价慢阻肺气流受限的指标FEV1,RV/TLC和DLCO%pred分别从患者的肺容量情况及弥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 过度充气 一氧化碳弥散量 残总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