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寨卡病毒的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方法比较公布的寨卡病毒核酸序列,在保守区域NS5设计引物,用重组质粒建立标准曲线分析建立的qPCR方法的扩增效率和线性范围,用6个寨卡病毒分离株及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黄热病毒、乙...目的建立寨卡病毒的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方法比较公布的寨卡病毒核酸序列,在保守区域NS5设计引物,用重组质粒建立标准曲线分析建立的qPCR方法的扩增效率和线性范围,用6个寨卡病毒分离株及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黄热病毒、乙脑病毒等其他黄病毒核酸进行灵敏性和特异性分析,并与3对已公布的寨卡病毒引物进行比较。结果针对寨卡病毒NS5基因设计了1对引物并建立了SYBR Green q PCR方法,以重组质粒为模板的扩增效率为89.3%,在2.0×10^1~2.0×10^8拷贝/μ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可检测到100拷贝/反应。以ZIKV GD01株核酸为模板时,该方法可稳定检测到3.48×10^-4ng/μl RNA,与两对已公布的引物敏感性相同,比另1对引物敏感性高10倍。5个模板浓度梯度各3次重复检测的变异系数为0.06%~0.62%。该方法可以检出6株非洲型和亚洲型寨卡病毒,且与其他4种黄病毒无交叉反应。结论建立了寨卡病毒SYBR Green 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为口岸提供了技术手段和技术支撑。展开更多
为了探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及施氮量对土壤耕性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于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连续3个小麦生长季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设3种耕作方式,分别为连续3年旋耕秸秆不还田、连续3年旋耕秸秆还田和前2年旋耕秸秆还田...为了探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及施氮量对土壤耕性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于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连续3个小麦生长季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设3种耕作方式,分别为连续3年旋耕秸秆不还田、连续3年旋耕秸秆还田和前2年旋耕秸秆还田第3年深耕秸秆还田,每种耕作方式下均设4个施氮水平,施氮量依次为165、225、300和360 kg hm^(-2)。与旋耕相比,深耕促进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且增施氮肥能提高秸秆腐解速度,从而提高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秸秆不还田条件下,连续旋耕降低了0~3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结果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降低,且增施氮肥不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秸秆还田条件下,连续旋耕提高了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土壤容重随之减小,孔隙度增加;秸秆还田条件下,连续2年旋耕1年深耕比连续旋耕增加了10~3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容重,增加了0~20 cm土层的总孔隙度和10~30 cm土层的毛管孔隙度。连续3年旋耕造成冬小麦减产,尤其是秸秆不还田处理,第3年产量较第1年下降5.0%~8.7%;旋耕秸秆还田较旋耕不还田平均增产7.3%~8.9%,但在第3年产量下滑;而旋耕还田后适时深耕还田比连续旋耕还田平均增加有效穗数14.5%,增加穗粒数5.7%,产量平均提高7.6%。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增施氮肥有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但225、300和360 kg hm^(-2)氮肥水平的产量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宜采取秸秆还田、2年旋耕1年深耕、配施纯氮225 kg hm-2的种植模式。展开更多
提出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可行解调节方法。在配电网进行无功控制分区的基础上,定义了配电网分区负载率,然后设计考虑电压自动控制系统AVC站配协调控制的无功平衡优化调节方法。具体包含:配电网无功补偿分区平衡优化调节方法和...提出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可行解调节方法。在配电网进行无功控制分区的基础上,定义了配电网分区负载率,然后设计考虑电压自动控制系统AVC站配协调控制的无功平衡优化调节方法。具体包含:配电网无功补偿分区平衡优化调节方法和变电站AVC站配协调调节方法,并且在调节过程中前者优先于后者。对于前者模型采用免疫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对于后者采用直接法进行计算。所提方法通过对配变低压侧无功补偿柜、分布式电源进行无功补偿分区平衡和变电站AVC的电压协调控制,调节出无功分区平衡、各个节点电压满足合格要求、有功网损较低的潮流可行解。成都某实际10 k V 55节点配电网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CHADACv评分和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检测,对应用造影剂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评价,探讨CHADACv评分和KIM-1对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拟行PCI冠心病患者200例,均行CHADACv评分,根据CHADACv评分0分、1~3分和>3分分为三组.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1天和术后48 h KIM-1、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肌酐(Scr)检测.结果与CHADACv评分为0分和1~3分组相比,CHADACv评分>3分组KIM-1水平显著升高[(1563±463)pg/mg.Cr比(386±164)pg/mg.Cr,P<0.01;(1563±463)pg/mg·Cr比(862±378)pg/mg·Cr,P<0.05],而CysC随CHADACv评分增高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研究发现CHADACv评分与KIM-1水平呈正相关(r=0.46,P<0.05),血清肌酐水平与CHADACv评分显著相关(r=0.42,P<0.05),血清CysC水平与CHADACv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0.16,P>0.05).结论CHADACv评分与KIM-1检测能够反映冠心病患者应用造影剂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且造影剂肾病与CHADACv评分和KIM-1水平呈正相关.
文摘目的建立寨卡病毒的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方法比较公布的寨卡病毒核酸序列,在保守区域NS5设计引物,用重组质粒建立标准曲线分析建立的qPCR方法的扩增效率和线性范围,用6个寨卡病毒分离株及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黄热病毒、乙脑病毒等其他黄病毒核酸进行灵敏性和特异性分析,并与3对已公布的寨卡病毒引物进行比较。结果针对寨卡病毒NS5基因设计了1对引物并建立了SYBR Green q PCR方法,以重组质粒为模板的扩增效率为89.3%,在2.0×10^1~2.0×10^8拷贝/μ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可检测到100拷贝/反应。以ZIKV GD01株核酸为模板时,该方法可稳定检测到3.48×10^-4ng/μl RNA,与两对已公布的引物敏感性相同,比另1对引物敏感性高10倍。5个模板浓度梯度各3次重复检测的变异系数为0.06%~0.62%。该方法可以检出6株非洲型和亚洲型寨卡病毒,且与其他4种黄病毒无交叉反应。结论建立了寨卡病毒SYBR Green 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为口岸提供了技术手段和技术支撑。
文摘为了探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及施氮量对土壤耕性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于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连续3个小麦生长季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设3种耕作方式,分别为连续3年旋耕秸秆不还田、连续3年旋耕秸秆还田和前2年旋耕秸秆还田第3年深耕秸秆还田,每种耕作方式下均设4个施氮水平,施氮量依次为165、225、300和360 kg hm^(-2)。与旋耕相比,深耕促进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且增施氮肥能提高秸秆腐解速度,从而提高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秸秆不还田条件下,连续旋耕降低了0~3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结果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降低,且增施氮肥不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秸秆还田条件下,连续旋耕提高了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土壤容重随之减小,孔隙度增加;秸秆还田条件下,连续2年旋耕1年深耕比连续旋耕增加了10~3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容重,增加了0~20 cm土层的总孔隙度和10~30 cm土层的毛管孔隙度。连续3年旋耕造成冬小麦减产,尤其是秸秆不还田处理,第3年产量较第1年下降5.0%~8.7%;旋耕秸秆还田较旋耕不还田平均增产7.3%~8.9%,但在第3年产量下滑;而旋耕还田后适时深耕还田比连续旋耕还田平均增加有效穗数14.5%,增加穗粒数5.7%,产量平均提高7.6%。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增施氮肥有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但225、300和360 kg hm^(-2)氮肥水平的产量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宜采取秸秆还田、2年旋耕1年深耕、配施纯氮225 kg hm-2的种植模式。
文摘提出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可行解调节方法。在配电网进行无功控制分区的基础上,定义了配电网分区负载率,然后设计考虑电压自动控制系统AVC站配协调控制的无功平衡优化调节方法。具体包含:配电网无功补偿分区平衡优化调节方法和变电站AVC站配协调调节方法,并且在调节过程中前者优先于后者。对于前者模型采用免疫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对于后者采用直接法进行计算。所提方法通过对配变低压侧无功补偿柜、分布式电源进行无功补偿分区平衡和变电站AVC的电压协调控制,调节出无功分区平衡、各个节点电压满足合格要求、有功网损较低的潮流可行解。成都某实际10 k V 55节点配电网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