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肠道内环境调整的火麻仁润下作用的现代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李寒冰 吴宿慧 +4 位作者 张颜语 齐月娟 吕宁 李根林 马敬倬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3334-3342,共9页
目的通过研究火麻仁水提液对便秘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短链脂肪酸(SCFAs)水平以及结肠炎症的病理变化,探讨火麻仁润肠通便作用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火麻仁水提液组、阳性对照... 目的通过研究火麻仁水提液对便秘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短链脂肪酸(SCFAs)水平以及结肠炎症的病理变化,探讨火麻仁润肠通便作用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火麻仁水提液组、阳性对照(优乐多益生元)组,给药处理28 d。采用复方地芬诺酯制备便秘致肠道菌群紊乱的大鼠模型。采用细菌平板计数法检测新鲜粪便中细菌变化,PCR-DGGE检测盲肠内菌群结构变化;气相色谱法测定盲肠中SCFAs水平;对结肠进行HE病理染色观察并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新鲜粪便中大肠杆菌及双歧杆菌有增多趋势,乳酸杆菌减少(P<0.01);盲肠内细菌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升高,丁酸梭菌属、乳酸杆菌属减少;肠道内乙酸、丁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结肠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火麻仁水提液调整盲肠中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升高乳酸杆菌、丁酸梭菌、Blautia、颤杆菌等水平,降低梭菌属IV群等水平;降低乙酸、丁酸水平(P<0.05);降低结肠病理评分,改善病理损伤(P<0.05)。结论火麻仁水提液能够缓解模型大鼠的便秘状态并修复结肠炎性损伤,其作用途径与调整肠道微生态有关,即促进失调的肠道菌群恢复平衡,同时通过影响肠道内SCFAs水平而改变肠道内的酸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仁水提液 便秘 肠道内环境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原文传递
基于中医药文化基因传承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妍 李根林 +4 位作者 李宁 李姗 刘文礼 高爱社 王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52期48-49,共2页
中医药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在中医药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激活被“抑制表达”的中医药文化基因,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发挥中医药传统文... 中医药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在中医药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激活被“抑制表达”的中医药文化基因,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发挥中医药传统文化强大的育人功效和优势,创新高校德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医药文化 建设研究
下载PDF
火麻仁油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肠道功能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根林 郭晨阳 +2 位作者 吴宿慧 李寒冰 孙静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3509-3517,共9页
目的探讨火麻仁油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方法将72只昆明小鼠分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金双歧组)、火麻仁油(分别为12.0、6.0、3.0 mL/kg)组,雌雄各半。对照组每天颈背部sc生理盐水,其他5组sc 1%D-半乳糖水溶... 目的探讨火麻仁油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方法将72只昆明小鼠分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金双歧组)、火麻仁油(分别为12.0、6.0、3.0 mL/kg)组,雌雄各半。对照组每天颈背部sc生理盐水,其他5组sc 1%D-半乳糖水溶液造模,给药体积为10 mL/kg;1 h后对照组ig生理盐水,其他各给药组ig不同剂量的药物,给药体积为20 m L/kg,连续ig 42 d,给药结束后,观察体质量变化;留取回盲部近端肠管组织及盲肠、结肠内粪便。通过革兰氏染色分别检测革兰阳性杆菌(G^+b)、阴性杆菌(G^-b)、阳性球菌(G^+c)、阴性球菌(G^-c)菌群数量;称取盲肠质量计算盲肠系数,并通过HE染色观察回肠黏膜变化;测定结肠粪便pH值;气相色谱法检测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的含量。结果火麻仁油可以上调杆菌的比值,降低球菌的比值,降低盲肠系数及结肠pH值;显著改善模型动物的结肠病理变化,使黏膜上皮完整,腺体排列整齐,杯状细胞丰富,绒毛丰富;能显著升高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的含量(P<0.01),显著降低异戊酸的含量(P<0.05)。结论所测高、中、低3个质量浓度的火麻仁油均可优化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模型的肠道菌群结构,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可为火麻仁的临床应用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仁油 衰老 肠道微生态 短链脂肪酸 革兰氏染色 乙酸 丙酸 丁酸 异丁酸 异戊酸
原文传递
火麻仁植物甾醇含量测定及肠道菌培养对甾醇干预的剂量响应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根林 吕宁 +2 位作者 吴宿慧 李寒冰 齐月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1-198,共8页
本文主要建立一种火麻仁提取物中植物甾醇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火麻仁植物甾醇对人源肠道菌的调节作用,以及甾醇对肠道菌调节作用的量效关系。首先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火麻仁提取物中植物甾醇的含量,三批不同方法处理的样品... 本文主要建立一种火麻仁提取物中植物甾醇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火麻仁植物甾醇对人源肠道菌的调节作用,以及甾醇对肠道菌调节作用的量效关系。首先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火麻仁提取物中植物甾醇的含量,三批不同方法处理的样品中植物甾醇含量分别为16.16%、45.52%和46.76%,对比得到最佳样品制备方法,经方法学考察优化了检测条件,结果表明本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植物甾醇的含量测定。进而采用人源肠道菌与火麻仁甾醇提取物共温孵培养的方法,检测肠道菌生长对甾醇干预的剂量响应,采用SPSS Statistics 19.0对火麻仁植物甾醇干预人源肠道菌及双歧杆菌生长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与空白组相比火麻仁植物甾醇在0.08516~0.3407 mg/m L浓度范围时,人源肠道菌中杆菌生长对甾醇剂量响应明显,二者呈现正相关(r>0.99),同时液体培养的双歧杆菌也有相同的剂量响应。结果说明火麻仁甾醇提取物在体外能够促进人源肠道菌的阳性杆菌及独立分离的双歧杆菌生长,提示火麻仁中植物甾醇具有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仁甾醇 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法 人源肠道菌群 量效关系
下载PDF
火麻仁油对便秘大鼠肠道炎性反应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寒冰 吴宿慧 +4 位作者 李根林 张颜语 吕宁 齐月娟 靳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599-3602,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火麻仁油对便秘大鼠排便情况及结肠炎性反应的变化,结合TLRs信号通路表达,探讨火麻仁油对便秘致肠道炎性反应的影响及作用途径。方法:采用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火麻仁油组、阳性对照组。造便秘模型,28... 目的:通过研究火麻仁油对便秘大鼠排便情况及结肠炎性反应的变化,结合TLRs信号通路表达,探讨火麻仁油对便秘致肠道炎性反应的影响及作用途径。方法:采用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火麻仁油组、阳性对照组。造便秘模型,28d给药结束时对结肠进行病理评分;ELISA法测定血清中TLR4、NF-κB、IL-6、IFN-α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明显便秘症状,结肠病理性炎性反应表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火麻仁油改善便秘症状,降低病理评分,修复病理损伤;改善CHPI评分(P<0.05,P<0.01)。结论:火麻仁油能够缓解便秘状态并减轻肠道炎性损伤,其作用可能与调节TLR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仁油 便秘 肠道炎性反应 TLRs通路
原文传递
中医药干预癌症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纪柯伊 李根林 +1 位作者 吴宿慧 李寒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4,136,共9页
免疫逃逸是指恶性肿瘤细胞通过免疫编辑过程后具备浸润、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并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最终促进恶性肿瘤病情发生发展的过程。除其他因素外,免疫细胞还积极影响肿瘤发展的每一步,决定了癌细胞在受威胁的微环境中生... 免疫逃逸是指恶性肿瘤细胞通过免疫编辑过程后具备浸润、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并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最终促进恶性肿瘤病情发生发展的过程。除其他因素外,免疫细胞还积极影响肿瘤发展的每一步,决定了癌细胞在受威胁的微环境中生存的机会。一旦发现第一个癌细胞,抗肿瘤免疫机制就会被激活,并在原发肿瘤形成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然而,免疫功能受损时,肿瘤细胞就会通过逃避或者阻挠免疫反应的机制来促进自身的增殖,就会导致肿瘤的持续性发展。而中医药干预癌症免疫逃逸机制需以“扶正”为基本原则,补益正气以治其本,增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力,阻止癌症免疫逃逸,从而抑制癌症的发展。根据现有文献分析可知,目前通过免疫逃逸治疗癌症多用补益类药物,这可能是因为机体免疫调节功能与中医“扶正”观点相符合。因此,研究癌症免疫逃逸机制不仅能够提高治疗癌症的效率,而且通过对中医药的开发利用,能够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逃逸 癌症 中医药
下载PDF
火麻仁与人源肠道菌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吴宿慧 李寒冰 +3 位作者 吕宁 齐月娟 李根林 刘世举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89-1197,共9页
目的探索传统润下药火麻仁Fructus Cannabis与人源肠道菌相互作用的特点。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火麻仁水煎液中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进行含量测定,采用固体与液体的体外厌氧培养方式,结合16Sr RNA技术分析火麻仁... 目的探索传统润下药火麻仁Fructus Cannabis与人源肠道菌相互作用的特点。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火麻仁水煎液中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进行含量测定,采用固体与液体的体外厌氧培养方式,结合16Sr RNA技术分析火麻仁水煎液对人源肠道菌生长情况的影响,并采用HPLC法测定人源肠道菌对火麻仁水煎液中亚油酸与亚麻酸代谢的影响,同时对可能出现的新产物共轭亚麻酸及共轭亚油酸进行测定。结果火麻仁水煎液显著促进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生长,表现为大肠志贺杆菌Escherichia-shigella显著增多(P<0.01)、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显著减少(P<0.01),故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生长受到了抑制,而火麻仁水煎液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经人源肠道菌代谢后含量均降低,且有代谢产物共轭亚油酸和共轭亚麻酸的生成。结论火麻仁水煎液与人源肠道菌相互作用明显,药物能改变菌群结构,菌群能代谢药物成分,这种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部分还原了药物口服途经肠道部位的物质代谢反应,为探明火麻仁在临床治疗中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仁 肠道菌群 亚麻酸 亚油酸 共轭亚油酸 共轭亚麻酸
原文传递
人参与大鼠及人源肠道菌相互作用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寒冰 董贝贝 +4 位作者 吴宿慧 阎茹玉 李根林 吕宁 何家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113-3118,共6页
目的:探究人参与人及大鼠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特点及差异。方法:UPLC法测定人参水煎液与人、大鼠肠道菌群在厌氧条件下共培养24h前后皂苷Rg1、Re、Rb1、Rd的含量变化及代谢产物原人参二醇(PPD)、原人参三醇(PPT)的含量,同时宏基因测序分... 目的:探究人参与人及大鼠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特点及差异。方法:UPLC法测定人参水煎液与人、大鼠肠道菌群在厌氧条件下共培养24h前后皂苷Rg1、Re、Rb1、Rd的含量变化及代谢产物原人参二醇(PPD)、原人参三醇(PPT)的含量,同时宏基因测序分析人、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结果:人参中含有原人参三醇型皂苷Rg11.8132mg/g、Re 1.2944mg/g,原人参二醇型皂苷Rb11.5706mg/g、Rd 0.1426mg/g。与人源肠道菌共培养后,Re含量升高,其他皂苷含量降低,在共培养液中检测到代谢产物PPD(0.0340mg/g)和PPT(0.0143mg/g)的存在。与大鼠肠道菌共培养后,原人参二醇型、原人参三醇型皂苷含量均有轻微降低,有少量PPT(0.0110mg/g)的生成,但无PPD生成。另外,大鼠肠道菌群结构比人源结构多样性丰富,与人参共培养后,人源肠道菌中大肠杆菌属含量显著增多,大鼠肠道菌中芽孢杆菌数目减少,乳酸杆菌属水平显著增多。结论:在体外条件下,人参水煎液中人参皂苷会被人肠道菌群降解生成代谢产物PPD和PPT,但是大鼠中仅有PPT生成,存在种属差异。且人参对人源及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调整特点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人参 人参皂苷 代谢差异
原文传递
基于UPLC法测定离体大鼠及人源肠道菌对三七中人参皂苷代谢的差异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根林 齐月娟 +3 位作者 李寒冰 吕宁 姜文轩 吴宿慧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03-1210,1146,共9页
为探究人与大鼠肠道菌群对三七水煎液中三醇型人参皂苷Rg1、Re及二醇型人参皂苷Rb1、Rd体外代谢的差异性及发现其代谢产物原人参二醇PPD与原人参三醇PPT,实验利用UPLC方法测定三七水煎液分别与人、大鼠肠道菌群在厌氧条件下共培养24h后... 为探究人与大鼠肠道菌群对三七水煎液中三醇型人参皂苷Rg1、Re及二醇型人参皂苷Rb1、Rd体外代谢的差异性及发现其代谢产物原人参二醇PPD与原人参三醇PPT,实验利用UPLC方法测定三七水煎液分别与人、大鼠肠道菌群在厌氧条件下共培养24h后的孵育液中4种皂苷的含量及代谢产物PPD与PPT的含量。结果表明三七中含有三醇型人参皂苷Rg19.4500mg/g、Re1.8872mg/g,二醇型人参皂苷Rb18.5816mg/g、Rd1.9456mg/g。与人源肠道菌共培养后,三七中含有的二醇型、三醇型人参皂苷含量显著降低,重要的是,在培养液中检测到代谢产物PPD和PPT的存在,含量分别为0.2136mg/g及0.0344mg/g,与大鼠肠道菌共培养后,三七中含有的二醇型皂苷含量有轻微降低,而三醇型皂苷含量未见明显变化,但有少量PPT(0.0184mg/g)的生成。由此可见:在体外条件下,三七水煎液中人参皂苷会被人肠道菌群降解生成代谢产物PPD和PPT,而大鼠肠道菌群的降解产物却仅有PPT生成,二者存在种属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三七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B1 人参皂苷RE
下载PDF
中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配伍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争 吴宿慧 +2 位作者 李寒冰 李根林 徐江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6期11145-11156,共12页
糖尿病在中国是高发病,属于中医的“消渴”范畴,目前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的配伍及治疗机制未得到阐明。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用药规律及作... 糖尿病在中国是高发病,属于中医的“消渴”范畴,目前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的配伍及治疗机制未得到阐明。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符合要求的文献,分析临床上中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结合系统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中药联合二甲双胍的相互作用及治疗糖尿的潜在作用机制,并进一步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数据挖掘分析表明,在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用药中,黄芪、茯苓、山药、丹参、葛根、白术常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共检索到常用中药中的有效成分96种,中药成分、二甲双胍及糖尿病三者交集靶点共204种,AKT1、MAPK3、MAPK1、RELA、TP53为核心靶点,主要涉及胰岛素抵抗、内分泌等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中药成分:华良姜素、Garcinone-B、葛根素、异鼠李素、木犀草素与核心靶点对接结合能低,对接模式稳定。中药与二甲双胍联用具有减少不良反应、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共同作用于胰岛素抵抗、内分泌抵抗等糖尿病发病机制,共同发挥治疗糖尿病作用,中西医联合用药具有增效减毒的特点,可为中西医联合用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中药 二甲双胍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神经元-胶质细胞共生体系对神经营养因子活性影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蕾 李根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9-392,共4页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理特点是感光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进行性丧失。神经营养因子对其保护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保护通路影响感光细胞...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理特点是感光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进行性丧失。神经营养因子对其保护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保护通路影响感光细胞活性。而神经元-胶质细胞共生体系介导的对感光细胞活性的间接保护作用更为重要。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营养因子治疗相关眼病取得了部分进展,这将为延缓视网膜色素变性病情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神经元-胶质细胞共生体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诗词文化引导下的中药教学初探--以人参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宿慧 郭璐璐 +1 位作者 李根林 李寒冰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40期117-120,共4页
当前,在中药教学中不乏化学、物理、生物、信息等现代科学理论,这些也易于为当代青年学生所接受与理解。但不可否认,如何有效地传承中医药文化,一直以来是教学中寻求突破的难点。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诗词文化更... 当前,在中药教学中不乏化学、物理、生物、信息等现代科学理论,这些也易于为当代青年学生所接受与理解。但不可否认,如何有效地传承中医药文化,一直以来是教学中寻求突破的难点。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诗词文化更是深深浸入中华儿女骨髓中的基本文化素养,是体现学生素养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将中医药文化与诗词文化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以诗词引导中药“人参”的课堂及课下教学收集素材予以总结,以便同行参考及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高等教育 中医药文化 诗词文化 人参
下载PDF
乌梁素海网围养殖鱼类的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俊 杨艳平 +2 位作者 乌兰 李根林 赵云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20年第4期309-314,共6页
为探讨不投饵网围养殖鱼类对乌梁素海水生态的影响,于2016年4月-2018年10月对占水面积为55.33 km2(8.3万亩)的乌梁素海网围养殖区的放养模式、养殖产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在网围养殖区设置了3个采样点研究放养鱼类对沉水植物(水草)过度生... 为探讨不投饵网围养殖鱼类对乌梁素海水生态的影响,于2016年4月-2018年10月对占水面积为55.33 km2(8.3万亩)的乌梁素海网围养殖区的放养模式、养殖产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在网围养殖区设置了3个采样点研究放养鱼类对沉水植物(水草)过度生长的控制效果并对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表明:(1)2016年-2018年,网围区共放养规格为0.75~1.25 kg/尾的2龄草鱼种75万尾,重量60万kg,放养密度108.4 kg/hm2;放养规格为0.6~1 kg/尾的2龄鲢、鳙鱼种150万尾,重量96万kg,放养密度173.5 kg/hm2;鲢、鳙放养比例为40∶60。放养平均规格为0.05 kg/尾的中科3号鲫鱼10万尾,重量5000 kg;放养平均规格为0.5 kg/尾的黄河鲤1万尾,重量5000 kg;放养平均规格为10000只/kg的河蟹1.5亿只,重量1.5万kg,放养密度18072只/hm2;(2)2017年-2018年,共捕捞出水各种水生动物达266.5万kg;其中草鱼70万kg,占比26.3%;鲢、鳙140万kg,占比52.5%;鲤、鲫20万kg(含野生),占比7.5%;兰州鲇4万kg(野生),占比1.5%;河蟹22.5万kg,占比8.4%;秀丽白虾10万kg(野生)占比3.8%;综合鱼产量481.6 kg/hm2;(3)网围养殖区外现存沉水植物平均生物量6.8 kg/m2,网围养殖区内沉水植物平均生物量仅有0.74 kg/m2,放养鱼类有效的控制了水草生物量,大幅降低了围养区的沼泽化进程;(4)对2016年-2018年网围区水体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COD、BOD5等水化学指标浓度进行了监测,网围区水体溶解氧含量在各个时期均达到Ⅰ类水质,氨氮含量在各个时期均达到Ⅱ类水质,总氮含量在夏、秋季达到了Ⅴ类水质,春季为劣Ⅴ类,总磷含量在各个时期均达到Ⅲ类水质,BOD5含量在各个时期均达到Ⅵ类水质,COD含量在各个时期均为劣Ⅴ类水质。说明乌梁素海通过网围生态养殖,湖区水质整体得到改善,但存在COD含量超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网围养殖 生态效应
下载PDF
石菖蒲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杨鹤年 吴宿慧 +1 位作者 李寒冰 李根林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213-1219,共7页
石菖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开窍药类中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闭证神昏类的方剂中。鉴于石菖蒲的确切临床疗效以及新的药理活性和有效成分的不断发现,近年来被国内外广泛关注,成为热点研究的中药品种之一。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石菖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开窍药类中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闭证神昏类的方剂中。鉴于石菖蒲的确切临床疗效以及新的药理活性和有效成分的不断发现,近年来被国内外广泛关注,成为热点研究的中药品种之一。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对石菖蒲的传统理化鉴别、挥发油总含量测定等做出规定,尚难以体现和直接关联石菖蒲的多重临床疗效和多重复杂成分的特点。当前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提出为符合中药特色的质量标准建立指明了发展方向与研究思路,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石菖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Q-marker的定义:从基于有效、特有、传递与溯源、可测和处方配伍的“五要素”对石菖蒲的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文献综述结果发现,石菖蒲的挥发性成分尤以细辛醚类成分为代表可作为石菖蒲的Q-marker,为其完整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评价 质量标志物
原文传递
肉桂醛对MPTP诱导的亚急性帕金森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宿慧 史亚瑾 +3 位作者 安迎凤 赵丹丹 李寒冰 李根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6485-6493,共9页
为了研究肉桂醛(cinnamaldehyde,CA)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盐酸盐(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亚急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72只雄性C57BL/6小鼠随... 为了研究肉桂醛(cinnamaldehyde,CA)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盐酸盐(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亚急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72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多芭组(0.1 mg·g^(-1)),肉桂醛低、中、高剂量组(0.15、0.3、0.6 mg·g^(-1)),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MPTP(0.03 mg·g^(-1)),连续5 d,复制亚急性PD小鼠模型,造模同时治疗组灌胃给予药物共19 d。第0、12、19天进行旷场、爬杆及转棒实验,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并取脑,测定小鼠脏器指数,HE染色测CA对黑质(substantia nigra,SN)细胞数目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测SN内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α-突触核蛋白(synuclein,α-Syn)表达水平,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法测SN内TH、α-Sy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注射MPTP后,小鼠出现弓背竖毛、尾僵直、行动迟缓、震颤等异常行为表现,跨格次数、站立次数减少,尿便次数增多,爬杆时间延长,停留转棒时间缩短,SN区出现明显的神经元受损,可见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结构排列紊乱,部分胞体皱缩,体积变小,TH平均灰度降低,α-Syn平均灰度增加,表明PD模型复制成功。CA干预治疗后,对PD模型动物有明显疗效,跨格次数、站立次数增加,尿便次数减少,爬杆时间缩短,停留转棒时间延长,SN区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可见较少数量的固缩细胞,明显减轻SN内TH的减少和α-Syn的过表达,从而减轻MPTP所致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以0.3 mg·g^(-1)剂量为最佳,可为CA新产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肉桂醛 黑质 Α-突触核蛋白 运动障碍
原文传递
肉桂醛对利血平致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改善作用的初步研究
16
作者 焦盼盼 董贝贝 +3 位作者 吴宿慧 闫红敏 李寒冰 李根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8-1326,共9页
为研究肉桂醛对利血平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美多芭)组以及肉桂醛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每隔1 d上午腹腔注射利血平1... 为研究肉桂醛对利血平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美多芭)组以及肉桂醛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每隔1 d上午腹腔注射利血平1次(0.1 mg·kg-1),同时每天下午灌胃肉桂醛和美多芭溶液。实验过程中进行旷场实验、转棒实验及口腔咀嚼运动评估。实验结束时取脑并固定,地高辛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多巴胺受体D1(dopamine receptor D1,DRD1)的阳性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脑中多巴胺(dopamine,DA)、3,4-二羟基苯乙酸(3,4-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DOPAC)等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注射利血平后,模型组大鼠毛色变黄变脏,拒捕行为减弱,体质量减少,自发活动行为与探索行为减少,协调运动能力下降,口腔咀嚼次数增多,认知能力下降,中脑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区DRD1阳性表达面积占比下降,TH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α-Syn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肉桂醛干预后,对PD模型动物有明显疗效,大鼠自发运动行为、在棒停留时间、运动时间及运动距离、站立次数增加,口腔咀嚼次数减少;黑质中DRD1阳性表达面积占比增多,α-Syn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TH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且脑中DA、DOPAC和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HVA)神经递质水平上调。该研究可为临床治疗及预防PD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醛 帕金森病 利血平 多巴胺受体D1 酪氨酸羟化酶 Α-突触核蛋白
原文传递
CT检查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曾鸣 胡建兵 李根林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分析CT检查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发生相关并发症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由影像科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给予影像学诊断。将临床最终诊断结... 目的分析CT检查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发生相关并发症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由影像科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给予影像学诊断。将临床最终诊断结果视为诊断金标准,计算CT、MRI诊断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临床诊断结果:髋关节周围感染33例,无菌性松动26例,骨溶解17例,假瘤及假体周围骨折10例。CT检查在诊断髋关节周围感染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均低于MRI检查,诊断无菌性松动方面的准确率低于MRI检查(P<0.05);其他并发症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与MRI诊断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髋关节周围感染CT检查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缺损、中断的骨皮质轮廓,硬化缘表现不明显。无菌性松动CT检查主要表现为假体周围均匀透亮线影子,范围>2 mm。骨溶解CT检查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囊样透亮区,单发、多发均较为常见,部分形成硬化边。假瘤CT检查主要表现为假体周围软组织影,形状多为类圆形,部分患者可见点片状金属影。假体骨折CT检查主要表现为骨皮质中断,断端轻微移位。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在CT检查图像上具有特异性表现,临床诊断准确率较为理想,仅在无菌性松动以及骨溶解诊断方面表现不佳,总体诊断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沙利度胺对Aβ_(1-42)致AD模型小鼠的海马蛋白质组学影响
18
作者 吴宿慧 张晗 +4 位作者 张宇航 牛婷媛 李寒冰 高剑峰 李根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5-325,共11页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改变和海马组织蛋白质组的影响,筛选沙利度胺防治AD的差异蛋白及调控途径,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沙利度胺高、低剂...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改变和海马组织蛋白质组的影响,筛选沙利度胺防治AD的差异蛋白及调控途径,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沙利度胺高、低剂量组。每日灌胃给药,共持续21 d。给药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尼氏染色考察小鼠海马的病理组织学形态,ELISA法检测小鼠脑内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的活性,应用Label-free蛋白组学筛选各组海马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结果水迷宫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减少,且穿越平台次数明显提高(P<0.05)。沙利度胺给药治疗可改善海马区神经元形态结构,并可提高AD小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Ⅳ、Ⅴ的活性(P<0.05);共鉴定出4378个差异性蛋白质,对AD小鼠海马组织中580个蛋白表达有明显调节作用(P<0.05),可能共同参与调节神经变性途径-多种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通路发生改变。结论沙利度胺对Aβ_(1-42)诱导的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有效改善,有线粒体保护功能,对由AD引起的差异蛋白质表达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 线粒体 差异蛋白 蛋白组学 生物学信息分析
下载PDF
牛磺酸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陶天畅 李根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牛磺酸是一种特殊的非蛋白氨基酸,可以促进视网膜的分化和发育,具有影响一氧化氮活性、降低自由基含量、抗脂质过氧化反应、调节Ca2+浓度及拮抗谷氨酸兴奋毒性等生物学特性。鉴于牛磺酸上述特性,对视网膜光损伤、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 牛磺酸是一种特殊的非蛋白氨基酸,可以促进视网膜的分化和发育,具有影响一氧化氮活性、降低自由基含量、抗脂质过氧化反应、调节Ca2+浓度及拮抗谷氨酸兴奋毒性等生物学特性。鉴于牛磺酸上述特性,对视网膜光损伤、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疾病行牛磺酸治疗可作为一种方法和途径,本文就牛磺酸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视网膜疾病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生物学特性 视网膜疾病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血清脂肪代谢的异常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闫博婧 王蕾 +1 位作者 吴志中 李根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对比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primary retinitis pigmentosa,PRP)、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bietti crystalline dystrophy,BCD)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HFA... 目的对比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primary retinitis pigmentosa,PRP)、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bietti crystalline dystrophy,BCD)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HFABP)含量的变化,为探索其发病机理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临床诊断标准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门诊PRP患者80例,BCD患者50例,与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比较,按盲法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血清中FFA及HFABP浓度检查。分析PRP、BCD患者体内FFA和HFAB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别。结果 PRP患者血清FFA、HFABP浓度分别为(0. 547±0. 214) mmol·L^(-1)、(3. 594±0. 791) mmol·L^(-1); BCD患者血清FFA、HFABP浓度分别为(0. 529±0. 108) mmol·L^(-1)、(4. 237±1. 258) mmol·L^(-1);正常对照组的FFA、HFABP浓度分别为(0. 386±0. 251) mmol·L^(-1)、(5. 261±1. 471) mmol·L^(-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种退行性视网膜疾病的FFA浓度显著升高(均为P <0. 05),而HFABP浓度显著降低(均为P <0. 05)。结论 PRP及BCD患者血清FFA及HFABP浓度存在异常变化,提示了其可能与退行性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对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 游离脂肪酸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