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部湾盆地流沙港组湖相烃源岩的差异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友川 兰蕾 +1 位作者 王柯 杨永才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51-1459,共9页
北部湾盆地是中国近海重要的富油盆地,油气发现主要集中于涠西南凹陷、乌石凹陷和福山凹陷,探明原油地质储量约为4.05×108t,但各个主要凹陷的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存在显著差异。北部湾盆地各凹陷的油气富集程度与其湖相烃源岩的差异... 北部湾盆地是中国近海重要的富油盆地,油气发现主要集中于涠西南凹陷、乌石凹陷和福山凹陷,探明原油地质储量约为4.05×108t,但各个主要凹陷的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存在显著差异。北部湾盆地各凹陷的油气富集程度与其湖相烃源岩的差异密切相关,从涠西南凹陷到乌石凹陷,再到迈陈凹陷和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烃源岩的品质总体下降,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降低,有机质类型从以腐泥型为主变成以混合型占优势,烃源岩的生烃潜力下降。分析表明,尽管北部湾盆地流沙港组烃源岩在形成期各凹陷普遍具有较高的古湖泊有机质生产力,但各凹陷的有机质来源仍然存在差异,有机质保存条件也存在差异,从涠西南凹陷到乌石凹陷,再到迈陈凹陷、福山凹陷和海中凹陷,湖相藻类来源的有机质减少,陆生高等植物来源的有机质增加,有机质保存条件具有变差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怪源岩 流沙港组 有机质生产力 有机质保存条件
原文传递
北部湾盆地主要凹陷油气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友川 王柯 兰蕾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共8页
北部湾盆地是中国近海重要的富油盆地之一,但其主要凹陷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和油气性质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利用丰富的烃源岩和油气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从区域上分析了北部湾盆地主要凹陷烃源岩和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首次对各凹... 北部湾盆地是中国近海重要的富油盆地之一,但其主要凹陷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和油气性质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利用丰富的烃源岩和油气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从区域上分析了北部湾盆地主要凹陷烃源岩和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首次对各凹陷油气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涠西南凹陷到乌石凹陷,再到迈陈和福山凹陷,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减少,已发现油气的气油比增大、原油密度降低,原油中反映藻类生源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含量降低,而反映高等植物生源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含量增加。分析认为,流二段优质烃源岩发育程度是控制该盆地主要凹陷油气富集程度的重要因素,而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是控制该盆地主要凹陷油气性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主要凹陷 油气差异性 优质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 成熟度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中19-6气田凝析油特征及油气关系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威 李友川 +2 位作者 兰蕾 傅宁 王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3-923,共11页
2018年中国东部最大整装凝析气田——渤中19-6气田的发现,一举打开了渤海湾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展现了油型盆地天然气勘探的巨大潜力。渤中凹陷发育多套不同成熟度的烃源岩,位于渤中凹陷西南部的渤中19-6气田凝析油与天然气并存... 2018年中国东部最大整装凝析气田——渤中19-6气田的发现,一举打开了渤海湾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展现了油型盆地天然气勘探的巨大潜力。渤中凹陷发育多套不同成熟度的烃源岩,位于渤中凹陷西南部的渤中19-6气田凝析油与天然气并存,近年来于该地区的天然气成因及形成条件多有研究,但是对于凝析油的形成则少有研究。本文以渤中19-6气田为例,探讨多套烃源岩发育的复杂油气区凝析油的成因及与天然气的关系。渤中19-6气田6个凝析油样品化学组成及其变化特征精细分析对比表明:该区凝析油以低碳数正构烷烃为主,含有较丰富的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等环烷烃和苯、甲苯等低碳数芳烃,金刚烷类化合物较发育,高碳数生物标志化合物含量较低,综合判断凝析油属于混合偏腐殖型高熟原油。结合该区凝析油与天然气对比结果认为,该区凝析油和天然气属于同一套烃源岩在同一阶段所生成的烃类化合物,两者相伴而生,均属于烃源岩原生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凹陷 天然气 凝析油 轻烃 气油对比
下载PDF
一组有效区分渤中凹陷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 被引量:14
4
作者 兰蕾 李友川 +3 位作者 王柯 姜雪 孙涛 王建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1,共7页
渤中凹陷是渤海湾盆地面积最大的二级构造单元,发育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沙河街组三段和东营组三段3套优质湖相烃源岩。准确识别东营组三段烃源岩贡献的原油,对于渤中凹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烃源岩和原油芳烃馏分... 渤中凹陷是渤海湾盆地面积最大的二级构造单元,发育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沙河街组三段和东营组三段3套优质湖相烃源岩。准确识别东营组三段烃源岩贡献的原油,对于渤中凹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烃源岩和原油芳烃馏分的色谱-质谱分析结果,提出了新的能够鉴别沙河街组三段和东营组三段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C2720R/C2820R三芳甾烷和C2820S/C2720R三芳甾烷。东营组三段烃源岩的判识标准为C2720R/C2820R三芳甾烷>1.1,C2820S/C2720R三芳甾烷≤1.2;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的判识标准为C2720R/C2820R三芳甾烷≤1.1,C2820S/C2720R三芳甾烷>1.2。据此,对渤中凹陷典型油田中原油的来源开展了判识,提出来自东营组三段烃源岩的原油具有近凹成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芳甾烷 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 油源对比 东营组三段 渤中凹陷
原文传递
中国海域煤型油气成因理论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功成 陈莹 +4 位作者 李增学 李友川 兰蕾 刘世翔 孙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3-565,共13页
对中国海区及邻域14个含煤盆地组成的巨型含煤盆地带的煤型油气进行了系统分析。该巨型含煤盆地带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早渐新世、晚渐新世和中新世—上新世等5个成煤期,发育了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潮坪-潟湖3种成煤环境。巨型含煤盆地... 对中国海区及邻域14个含煤盆地组成的巨型含煤盆地带的煤型油气进行了系统分析。该巨型含煤盆地带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早渐新世、晚渐新世和中新世—上新世等5个成煤期,发育了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潮坪-潟湖3种成煤环境。巨型含煤盆地带以煤型烃源岩为主,煤系与海相烃源岩具有“二元结构”发育模式。通过对烃源岩、凝析油、天然气样品的实验分析,发现该巨型含煤盆地带煤成烃具有“四阶段”生烃模式,并且煤型烃源岩生气极限Ro(镜质体反射率)可达到4.38%,极大地拓展了天然气生成范围。该巨型含煤盆地带煤型烃源岩形成了凹陷边缘煤系和凹陷内部陆源海相两种油气成藏模式,在这两种成藏模式控制下,形成了多个大型煤型油气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模式 二元结构 成煤环境 聚煤域 含煤盆地带 中国海区及邻域
下载PDF
论三角洲对南海海相油气田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邓运华 兰蕾 +3 位作者 李友川 刘世翔 唐武 陈莹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12,共12页
南海是全球重要的油气富集区之一,在新生界已发现约340个油气田,原油可采储量达17.6×10^8t,天然气可采储量为5.0×10^12m^3,油气主要富集于渐新世以来三角洲—海相沉积体系中,三角洲对南海含油气盆地成烃、成储和成藏具有重要... 南海是全球重要的油气富集区之一,在新生界已发现约340个油气田,原油可采储量达17.6×10^8t,天然气可采储量为5.0×10^12m^3,油气主要富集于渐新世以来三角洲—海相沉积体系中,三角洲对南海含油气盆地成烃、成储和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是南海含油气盆地的重要烃源岩,三角洲体系是煤系烃源岩发育的重要场所,河流—三角洲体系所携带的陆生高等植物有机质有利于陆源海相泥质烃源岩的发育。三角洲体系发育的碎屑岩储层厚度大、分布广、物性好,与海相泥岩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三角洲是南海油气富集的重要场所,三角洲对南海海相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三角洲 烃源岩 储层 油气分布 控制作用
原文传递
南海大气田天然气是煤型气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功成 李增学 +3 位作者 兰蕾 陈莹 李友川 刘世翔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23,共12页
中国南海海域天然气资源丰富,已发现数百个气田,是我国海域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领域。为了进一步明确南海海域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寻找更多的大气田,基于该区已发现的储量规模大于300×10^(8)m^(3)的37个大气田烃源岩样品,采用有机... 中国南海海域天然气资源丰富,已发现数百个气田,是我国海域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领域。为了进一步明确南海海域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寻找更多的大气田,基于该区已发现的储量规模大于300×10^(8)m^(3)的37个大气田烃源岩样品,采用有机地球化学的实验测试技术,系统开展了南海大气田形成的烃源岩条件和生烃模式研究,并预测了下一步大气田的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南海大气田天然气主要为煤型气,烃源岩主要为煤系烃源岩及陆源海相烃源岩,煤系烃源岩发育于河流入海口,陆源海相烃源岩发育于浅海;②煤系烃源岩形成于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潮坪-潟湖3大沉积体系,三角洲是其中主要的沉积体系,三角洲发育于凹陷缓坡,规模差异大,大型煤系三角洲发育的煤系烃源岩规模大;③陆源海相烃源岩发育规模受三角洲规模、古地形尤其是坡度等的控制,有机质类型以高等植物来源为主;④南海外陆架及陆坡区属于热盆地,源热共控是南海大型油气田形成的重要机制,其烃源岩具有生烃持续时间长、生烃高峰期晚、多阶段生烃的特征。结论认为,煤系烃源岩及陆源海相烃源岩发育区背景下的烃源岩高熟区是南海海域下一步寻找大气田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大气田 煤系烃源岩 陆源海相烃源岩 煤系三角洲 热演化程度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幔源CO_(2)对渤海海域秦皇岛29构造带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威 徐建永 +2 位作者 刘志峰 李友川 朱文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8-428,共11页
秦皇岛29构造带是渤海海域为数不多的典型高含CO_(2)气体的油气带,研究油气充注与高丰度CO_(2)气体运移、聚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油气勘探和CO_(2)气藏的发现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原油饱和烃和芳烃等地球化学实验分析结果以及流体包裹... 秦皇岛29构造带是渤海海域为数不多的典型高含CO_(2)气体的油气带,研究油气充注与高丰度CO_(2)气体运移、聚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油气勘探和CO_(2)气藏的发现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原油饱和烃和芳烃等地球化学实验分析结果以及流体包裹体岩石学特征等,系统开展了CO_(2)气体充注与秦皇岛29构造带油气成藏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研究并深入探讨了秦皇岛29构造带高含CO_(2)气体的油气藏形成机理。研究认为:①构造带油气主要赋存于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和东营组,油气来源于秦南凹陷沙一段和沙三段烃源岩,以沙一段为主;②构造带油气藏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事件,早期以原油充注为主,运移方向以横向为主,石油自北向南沿着砂体运移,由秦南凹陷运移至凸起带,晚期发生了岩浆热流体引起的气体瞬时充注事件,以垂向运移为主,富含烃类的超临界CO_(2)流体先沿着深大断裂向上运移,进入主力油层后,自南向北横向运移;③构造带油气藏气洗作用比较明显,形成了主力油气藏底部富集稠油和沥青、中部为轻质油、上部为凝析油,以及顶部以CO_(2)气体为主要气层的油气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气体 气洗作用 油气运移 充注成藏 秦南凹陷 渤海海域
下载PDF
渤海海域渤中凹陷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天然气来源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仝志刚 李友川 +1 位作者 何将启 姚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4-330,336,共8页
渤海海域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的发现为渤中凹陷寻找大气田带来了希望和信心,深入研究其天然气的来源和成因对今后渤海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对开放和密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结果分析,综合地球化学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渤海优质... 渤海海域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的发现为渤中凹陷寻找大气田带来了希望和信心,深入研究其天然气的来源和成因对今后渤海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对开放和密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结果分析,综合地球化学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渤海优质腐泥型湖相烃源岩[ω(TOC)=3.93%,I_(H)=727 mg/g(每克有机碳中干酪根热解烃量,下同)]干酪根热解累积生气的比例仅为10%,以排油为主;偏腐殖型湖相烃源岩热解生气比例也不大,I_(H)=100 mg/g时干酪根热解累积生气比例仅为30%,但由于干酪根的吸附作用,其中的残留烃在烃源岩中裂解成气,最后以排气为主。渤中19-6天然气为沙三段Ⅱ_(1)、Ⅱ_(2)和Ⅲ型混合烃源岩成熟到高成熟阶段的产物,是干酪根热解气与残留烃裂解气的混合物,且其供烃区为渤中凹陷西南的局部区域,供烃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烃源岩早期以排油为主,晚期(15 Ma以后)以排气为主,晚期排气量占总排气量的82%。下一步在渤中凹陷寻找大气田要选择供烃区烃源岩排烃气油比大、以排气为主的目标进行钻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排烃气油比 供烃区 渤中19-6凝析气田 渤中凹陷 渤海海域
下载PDF
判别分析油源对比方法及应用——以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姗姗 李友川 +2 位作者 杨树春 兰蕾 李建平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46,共12页
渤海湾盆地发育多套优质湖相烃源岩,不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油源对比难度大。针对常规油源对比方法无法有效区分不同湖相烃源岩的问题,以渤中凹陷为研究靶区,引入判别分析油源对比方法,利用108件烃源岩样品建立判别模型,判识了115... 渤海湾盆地发育多套优质湖相烃源岩,不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油源对比难度大。针对常规油源对比方法无法有效区分不同湖相烃源岩的问题,以渤中凹陷为研究靶区,引入判别分析油源对比方法,利用108件烃源岩样品建立判别模型,判识了115个原油样品的油源,并结合成藏条件对判别结果进行合理性探讨。研究表明,利用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出的C_(19)/C_(23)三环萜烷、C_(21)/C_(23)三环萜烷、ααα-C_(29)甾烷(20R)/C_(30)藿烷等17个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组合,可以在多维空间有效区分渤中凹陷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3套湖相烃源岩;判别分析油源对比模型初始验证正确率达92.6%,交叉验证正确率达83.3%,提高了油源对比可靠性。该油源对比方法不仅适用于渤中凹陷,也可推广应用至其他多源供烃的含油气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渤中凹陷 油源对比 判别分析 生物标志化合物 混源油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烃源岩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对生烃的影响
11
作者 李威 李友川 +1 位作者 郭刚 杨树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4,共8页
以渤中19-6气田为例,以烃源岩为研究对象,开展有机-无机相互关系研究,厘清渤中19-6构造带烃源岩特征及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对生烃成气的影响。30余口井泥岩样的有机地球化学、无机地球化学、古生物等分析结果表明,渤中19-6构造带及周缘次... 以渤中19-6气田为例,以烃源岩为研究对象,开展有机-无机相互关系研究,厘清渤中19-6构造带烃源岩特征及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对生烃成气的影响。30余口井泥岩样的有机地球化学、无机地球化学、古生物等分析结果表明,渤中19-6构造带及周缘次洼古生物以被子类和裸子类高等植物为主,形成了以腐殖型无定形体占绝对优势的Ⅱ2型烃源岩;渤中19-6构造带黏土矿中伊利石占绝对优势,在黏土矿表面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键作用富集了大量腐殖型无定形体并经加氢改造,后期在伊利石的影响下,烃源岩主要发生脱羧反应,热裂解形成大量短链烃类,产烃量大大增加,进而富集形成现今凝析油气广泛分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凹陷 烃源岩类型 伊利石 有机-无机相互作用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流二段不同类型烃源岩生排烃效率与成藏贡献对比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宏义 徐建永 +4 位作者 李友川 武爱俊 肖伶俐 张振宇 沈娇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30,共9页
北部湾盆地目前的油气储量发现主要集中在涠西南和乌石凹陷这两个勘探成熟区,钻井揭示其主力烃源岩为流二段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包括泥岩、页岩和油页岩等3种类型。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成熟区14口井的3种类型烃源岩的岩心、岩屑及13个... 北部湾盆地目前的油气储量发现主要集中在涠西南和乌石凹陷这两个勘探成熟区,钻井揭示其主力烃源岩为流二段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包括泥岩、页岩和油页岩等3种类型。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成熟区14口井的3种类型烃源岩的岩心、岩屑及13个典型油田的原油共计173个样品进行了系统采集和分析测试,利用生排烃热模拟实验和混源油人工配比实验等手段,开展了3种类型烃源岩的生排烃效率及其对13个典型油田的成藏贡献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流二段油页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生烃潜力明显优于泥岩和页岩,是该盆地最优质的烃源岩;3种类型烃源岩的生排烃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油页岩、页岩和泥岩,其中油页岩的生油效率和排油效率最高,分别是泥岩的5.2倍和3.4倍;流二段油页岩对该盆地成熟区13个典型油田的油源贡献率超过70%,是油气成藏的主力烃源岩,因此在新区勘探潜力评价中应高度重视油页岩的分布预测及资源潜力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勘探成熟区 流二段 泥岩 页岩 油页岩 生排烃效率 成藏贡献
下载PDF
南海南部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的两类分布模式 被引量:3
13
作者 兰蕾 李友川 王一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3-180,共8页
位于南海南部的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是南海中南部油气资源最为富集的两个盆地,可采储量相当,但含油气性和油气分布差异巨大。本文在油源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古气候、古植被、沉积演化与沉积相带差异,总结了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海... 位于南海南部的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是南海中南部油气资源最为富集的两个盆地,可采储量相当,但含油气性和油气分布差异巨大。本文在油源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古气候、古植被、沉积演化与沉积相带差异,总结了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的分布模式。研究认为,曾母盆地近岸一侧原油和文莱-沙巴盆地原油为煤系烃源岩来源,曾母盆地远岸一侧原油为陆源海相烃源岩来源。受古气候、古植被控制,煤系烃源岩具有较强生油能力,受沉积相带控制,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存在两种分布模式,分别为"三角洲煤系-陆源海相"烃源岩分布模式和"三角洲-浊积含煤"分布模式。烃源岩分布模式进而控制了油气分布,曾母盆地的原油集中分布于三角洲平原及近岸地区,而文莱-沙巴盆地煤系烃源岩分布受浊积岩分布控制而广泛分布,这可能是文莱-沙巴盆地满盆富油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烃源岩 分布模式 南海南部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友川 李宏义 兰蕾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6-625,共10页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和乌石凹陷流二段普遍发育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具有高的有机质丰度,油页岩的有机碳含量下限为3%,含油率介于3.5%~10%,达到中等和优质油页岩矿品级,同时属于优质烃源岩。全岩有机...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和乌石凹陷流二段普遍发育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具有高的有机质丰度,油页岩的有机碳含量下限为3%,含油率介于3.5%~10%,达到中等和优质油页岩矿品级,同时属于优质烃源岩。全岩有机显微组分、干酪根镜检和热解等分析表明,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藻类含量丰富,藻类是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腐泥型,部分为腐泥型,以湖相腐殖—腐泥型油页岩为主,部分为湖相腐泥型油页岩。流二段油页岩中镍和钼等微量元素含量普遍较高,镍和钼的含量与有机碳含量之间存在很好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流二段油页岩形成时期北部湾盆地具有富营养湖泊特征。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中还原硫含量高,普遍大于1%,流二段油页岩形成于还原的沉积环境,具有很好的有机质保存条件。高有机质生产力及湖侵体系域顶部和高位体系域底部的中深湖还原环境共同控制了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流二段 油页岩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中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冉子超 李美俊 +5 位作者 李友川 时阳 王宁 杨永才 卢晓林 肖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59-1069,共11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中富含新C_(15)倍半萜烷、特殊构型的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X、Y、Z和X1、Y1、Z1)及双杜松烷等指示陆源高等植物有机质输入的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常见的指示被子植物有机质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奥利烷。基于白...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中富含新C_(15)倍半萜烷、特殊构型的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X、Y、Z和X1、Y1、Z1)及双杜松烷等指示陆源高等植物有机质输入的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常见的指示被子植物有机质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奥利烷。基于白云凹陷13件原油样品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结果,对原油中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及其地球化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降A-奥利烷(Y1)和C_(27)四环萜烷(Z1)可能具有相同的生物来源;而根据相关化合物分子结构及各区域丰度相关性分析,判断出新C_(15)倍半萜烷、降A-奥利烷和C_(27)四环萜烷及双杜松烷可能具有不同的生源或演化过程。另外,不同区域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差异明显。这些生物标志化合物是研究区原油族群划分的良好指标。经分析,双杜松烷与新C_(15)倍半萜烷的分布受到沉积环境的影响较大,可能更富集于偏氧化的沉积环境;降A-奥利烷、C_(27)四环萜烷和奥利烷的分布主要受到生源的影响,而受沉积环境影响较小。白云东北、东区原油降A-奥利烷、C_(27)四环萜烷和奥利烷相对丰度明显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位于白云东部的东沙隆起和云荔低隆起可能是研究区陆源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新C 15倍半萜烷 三环萜烷 四环萜烷 双杜松烷 原油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源热共控”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油气的差异分布
16
作者 李友川 赵志刚 +1 位作者 兰蕾 杨树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4-32,共9页
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是南海南部重要的油气富集盆地,但两者的油气储量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曾母盆地天然气多于原油,文莱—沙巴盆地原油多于天然气,明确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对于上述两个盆地资源评价和勘探目标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是南海南部重要的油气富集盆地,但两者的油气储量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曾母盆地天然气多于原油,文莱—沙巴盆地原油多于天然气,明确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对于上述两个盆地资源评价和勘探目标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岩心和野外露头烃源岩样品的实验分析数据,对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烃源岩有机质组成、生烃特征、烃源岩分布规律及热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明确了两个盆地油气差异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烃源岩包括煤系烃源岩和陆源海相烃源岩,其中煤系烃源岩壳质组丰富,生油潜力明显大于陆源海相烃源岩;②曾母盆地表现为“三角洲相煤系+滨浅海—半深海相陆源海相烃源岩”的分布模式,文莱—沙巴盆地表现为“三角洲/浊积煤系—陆源海相烃源岩”的分布模式;③曾母盆地烃源岩主体处于高成熟—过成熟生气阶段,文莱—沙巴盆地烃源岩主体处于成熟生油阶段。结论认为,在“源”和“热”的共同作用下,曾母盆地原油主要分布在东巴林坚凹陷,其他地区以分布天然气为主,文莱—沙巴盆地则整体以分布原油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曾母盆地 文莱—沙巴盆地 烃源岩分布模式 热演化程度 油气差异
下载PDF
疏风降胃方对肺胃气逆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友传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1期1696-1699,共4页
目的:探讨疏风降胃方对肺胃气逆型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气道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CV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观察组给予疏风降胃... 目的:探讨疏风降胃方对肺胃气逆型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气道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CV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观察组给予疏风降胃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气道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EOS)、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ECP)、痰液黏蛋白5AC(mucin5AC,MUC5AC)]和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呼气流量峰值(forced expiratory peak, PEF)及FEV1/FVC]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5、EOS、ECP、MUC5AC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PEF、FEV1/FVC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降胃方治疗肺胃气逆型CVA,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也能有效缓解患者气道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肺胃气逆证 疏风降胃方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
下载PDF
河流-三角洲体系微相控烃及机理研究:以珠江口盆地恩平组煤系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燕 邓运华 李友川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5-1077,共13页
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是重要的油气来源,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单井点分析,对研究区的勘探程度和资料情况的依赖性大,而且认识滞后于勘探,很难在油气勘探和有利生烃洼陷的预测中发挥作用。对珠江口盆地恩平组煤系烃源岩进行系统研究... 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是重要的油气来源,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单井点分析,对研究区的勘探程度和资料情况的依赖性大,而且认识滞后于勘探,很难在油气勘探和有利生烃洼陷的预测中发挥作用。对珠江口盆地恩平组煤系烃源岩进行系统研究,揭示煤系烃源岩发育的特征和有利地质条件,并将沉积微相分析与烃源岩的地球化学指标(有机质丰度、生烃潜量、氢指数)相结合,提出微相控烃的特点及机理,建立了珠江口盆地恩平组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的发育模式。珠江口盆地恩平组沉积时期构造稳定,沉积、沉降速率近平衡;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并且河流和三角洲环境的广泛分布为煤系烃源岩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河流和三角洲环境发育的煤层均呈薄层状产出,纵向上发育层数多,横向连续性差;河流和三角洲环境发育的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均较高,生烃潜力和氢指数相近,有机质主要来自陆生高等植物。研究区煤系烃源岩非均质性很强,呈现明显的微相控烃的特点,由河道、分流河道向远离河道、分流河道的河漫沼泽、沼泽有机质丰度增高,有机质类型变好,河流的河漫沼泽和三角洲平原沼泽微相是最有利的沉积相带。各微相的古地形、水动力条件、氧化还原条件等古地理条件的不同是造成各微相烃源岩发育差异的重要原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研究区河流和三角洲环境各微相烃源岩发育差异及煤层展布特征的煤系烃源岩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三角洲体系 煤系烃源岩 煤层 沉积模式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渤海海域渤中19-6构造带油气纵向连续分布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威 李友川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4-83,共10页
渤海湾盆地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2018年中国东部最大的整装凝析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的发现,一举打开了该地区深层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展现了油型盆地天然气勘探的巨大潜力。本文利用气体同位素、金刚烷双质谱、饱和烃色... 渤海湾盆地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2018年中国东部最大的整装凝析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的发现,一举打开了该地区深层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展现了油型盆地天然气勘探的巨大潜力。本文利用气体同位素、金刚烷双质谱、饱和烃色谱-质谱、芳烃色谱-质谱等实验分析技术,深入分析了渤海海域渤中19-6构造带油气藏分布特征,并研究了该构造带“上油下气”纵向连续分布的形成机理。认为:渤中19-6凝析气田凝析油气成熟度均分布在Ro=1.50%左右,其中凝析油裂解程度较低,属于烃源岩在高成熟阶段生成的产物;烃源岩在成熟阶段生成的原生油气早期赋存于深层潜山圈闭中,后期由于受到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油藏被破坏,原油发生降解作用且向上逸散运移进入浅层圈闭中,形成渤中19-4油田;而烃源岩在高成熟阶段生成的凝析油气进入渤中19-6圈闭中,形成现今的渤中19-6凝析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渤中19-6构造带 油气纵向连续分布 形成机理 凝析油裂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