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DT)结合髂静脉支架对Co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近远期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Cockett综合征伴DVT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CDT联合支架治疗,...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DT)结合髂静脉支架对Co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近远期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Cockett综合征伴DVT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CDT联合支架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的CDT治疗,对比两组近远期疗效、血管损伤程度及炎症因子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518,P=0.604)。所有患者随访36~40个月,无支架断裂、移位、塌陷、解体或穿破血管现象。观察组再阻塞率低于对照组(11.1% vs. 37.8%,P<0.05)、一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88.9% vs. 62.2%,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Villalta评分、VCSS评分低于对照组,CIVI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管损伤程度评分、血清TNF-α、IL-10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再阻塞患者血管损伤程度评分、血清TNF-α、IL-10水平明显高于无再阻塞患者(P<0.05),对照组再阻塞与无再阻塞患者血管损伤程度评分、血清TNF-α、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伴DVT近期疗效与单独的CDT相似,但远期疗效优于单独的CDT。CDT联合支架植入治疗后发生再阻塞,可能与支架植入刺激炎症因子释放和导致血管损伤有关。展开更多
为确保国内首例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穿越铁路咽喉区道岔群工程顺利实施,通过工程类比、数值计算与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基于列车通过速度与道床形式,提出道岔区道床与轨道变形控制标准(≤1 mm / d),在道岔区纵横抬梁无条件...为确保国内首例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穿越铁路咽喉区道岔群工程顺利实施,通过工程类比、数值计算与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基于列车通过速度与道床形式,提出道岔区道床与轨道变形控制标准(≤1 mm / d),在道岔区纵横抬梁无条件实施的情况下,提出超长大管棚超前预支护、既有人行通道加固与跟踪注浆以及盾构保压与天窗期分段掘进等一系列主动控制措施。实践结果表明: 1)顶进工艺、钻头刚度与导向控制是密实砂卵石地层高精度超长大管棚施工工艺的关键技术;2)对既有铁路下方人行通道加固,可起到纵向大刚度挑梁的作用,在通道两侧设置的袖阀管跟踪注浆,可有效补偿盾构掘进引起的地层损失与施工扰动位移;3)在土舱压力与掘削面稳定得到保障时,天窗期盾构分段掘进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DT)结合髂静脉支架对Co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近远期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Cockett综合征伴DVT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CDT联合支架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的CDT治疗,对比两组近远期疗效、血管损伤程度及炎症因子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518,P=0.604)。所有患者随访36~40个月,无支架断裂、移位、塌陷、解体或穿破血管现象。观察组再阻塞率低于对照组(11.1% vs. 37.8%,P<0.05)、一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88.9% vs. 62.2%,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Villalta评分、VCSS评分低于对照组,CIVI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管损伤程度评分、血清TNF-α、IL-10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再阻塞患者血管损伤程度评分、血清TNF-α、IL-10水平明显高于无再阻塞患者(P<0.05),对照组再阻塞与无再阻塞患者血管损伤程度评分、血清TNF-α、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伴DVT近期疗效与单独的CDT相似,但远期疗效优于单独的CDT。CDT联合支架植入治疗后发生再阻塞,可能与支架植入刺激炎症因子释放和导致血管损伤有关。
文摘为确保国内首例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穿越铁路咽喉区道岔群工程顺利实施,通过工程类比、数值计算与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基于列车通过速度与道床形式,提出道岔区道床与轨道变形控制标准(≤1 mm / d),在道岔区纵横抬梁无条件实施的情况下,提出超长大管棚超前预支护、既有人行通道加固与跟踪注浆以及盾构保压与天窗期分段掘进等一系列主动控制措施。实践结果表明: 1)顶进工艺、钻头刚度与导向控制是密实砂卵石地层高精度超长大管棚施工工艺的关键技术;2)对既有铁路下方人行通道加固,可起到纵向大刚度挑梁的作用,在通道两侧设置的袖阀管跟踪注浆,可有效补偿盾构掘进引起的地层损失与施工扰动位移;3)在土舱压力与掘削面稳定得到保障时,天窗期盾构分段掘进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