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诱变处理对苜蓿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冯鹏 孙力 +9 位作者 申晓慧 李如来 李增杰 李志民 郑海燕 姜成 杨鹤 刘俊刚 郭伟 张英俊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3期122-128,共7页
为研究^(60)Co-γ射线、紫外线、零磁空间和EMS诱变处理对苜蓿SP1代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筛选最优诱变处理梯度,选育适合高寒地区种植的苜蓿新品系或品种。以‘公农1号’、‘Wega7F’、‘WL319HQ’、‘敖汉’4个苜蓿品种试... 为研究^(60)Co-γ射线、紫外线、零磁空间和EMS诱变处理对苜蓿SP1代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筛选最优诱变处理梯度,选育适合高寒地区种植的苜蓿新品系或品种。以‘公农1号’、‘Wega7F’、‘WL319HQ’、‘敖汉’4个苜蓿品种试验材料,设置^(60)Co-γ射线150、300、450 Gy射线强度,紫外线30、60、90 min照射时间,EMS 0.1%、0.2%、0.4%(v/v)溶液浓度,零磁空间处理180天;测定苜蓿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值以及净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公农1号’450 Gy^(60)Co-γ处理、紫外线处理时间为30 min和0.4%EMS处理下叶绿素a含量最高,均高于对照3.17 mg/g,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均低于对照。‘Wega7F’在紫外线60 min时间处理下,叶绿素b值明显增加,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公农1号’在450 Gy^(60)Co-γ辐射处理下叶绿素含量最高,a/b比值最小,其他3个品种在150 Gy处理下叶绿素含量最高,但a/b比值最小。各苜蓿品种不同诱变处理净光合速率大小依次为:60 min紫外线处理的‘Wega7F’>零磁空间处理的‘敖汉’>0.4%EMS处理的‘WL319HQ’>0.4%EMS处理下的‘公农1号’。150 Gy^(60)Co-γ射线、60 min紫外线、0.4%浓度EMS处理为苜蓿正向变异处理,有利于筛选有益诱变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变 苜蓿 叶绿素 光合作用 突变体
下载PDF
苜蓿抗寒突变体生理生化及性状指标分析
2
作者 李如来 冯鹏 +5 位作者 郑海燕 牛忠林 靳晓春 吴丽丽 蒋佰福 姜雪琪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5期122-126,共5页
为选育在黑龙江省可越冬的理想紫花苜蓿品种。以‘龙牧806’零磁空间诱变处理后二代群体中获得的lm1609、lm1625、lm1704三个抗寒突变体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发芽指标、越冬率、产量特性指标及根系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抗寒性能鉴定。3个突... 为选育在黑龙江省可越冬的理想紫花苜蓿品种。以‘龙牧806’零磁空间诱变处理后二代群体中获得的lm1609、lm1625、lm1704三个抗寒突变体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发芽指标、越冬率、产量特性指标及根系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抗寒性能鉴定。3个突变体发芽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发芽势、简化活力指数lm1609显著高于lm1625、lm1704,分别为82.05%、469.82(P<0.05);3个突变体的越冬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突变体和对照6月6日起始株高差异不显著,随着植株生长,7月6日和8月6日lm1609、lm1704显著高于lm1625和对照;突变体lm1609、lm1625、lm1704三者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对照(P<0.05);三个苜蓿突变体植株根系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显著高于对照,并且突变体lm1609 POD、SOD最高,分别达到304.85 OD470/(min·g)、208.41 U/g(P<0.05)。lm1609突变体具有较高的抗寒特性及产量特性,是为理想的抗寒突变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磁空间 紫花苜蓿 诱变突变体 抗寒性
下载PDF
不同除草剂用量的田间防效及对玉米安全性影响
3
作者 牛忠林 靳晓春 +4 位作者 吴丽丽 李如来 蒋佰福 王庆胜 王囡囡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382-384,共3页
为筛选玉米田高效安全的除草剂使用剂量及助剂增效效应,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选取乙草胺(81.5%乳油)、莠去津(38%悬浮剂)及2种除草剂助剂,每种除草剂组合设低、高2个浓度,每种助剂设低、中、高3种浓度,开展了田间土壤... 为筛选玉米田高效安全的除草剂使用剂量及助剂增效效应,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选取乙草胺(81.5%乳油)、莠去津(38%悬浮剂)及2种除草剂助剂,每种除草剂组合设低、高2个浓度,每种助剂设低、中、高3种浓度,开展了田间土壤喷施对玉米田间杂草的防效及对玉米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苗前除草对所有田间杂草均具有防除效果,降低除草剂用量田间杂草防除率也降低,通过添加助剂能够提高杂草防除率。总的来看,有效成分1 472 g·hm^(-2)乙草胺+11 482 g·hm^(-2)莠去津+225 mL·hm^(-2)助剂2号的防除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除草剂 防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合玉123选育及栽培技术
4
作者 吴丽丽 蒋佰福 +5 位作者 牛忠林 靳晓春 李如来 邱磊 王庆胜 李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117-120,124,共5页
为促进玉米新品种合玉123的推广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其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相关栽培技术。合玉12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以自交系合选04为母本,以自交系合选2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黑... 为促进玉米新品种合玉123的推广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其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相关栽培技术。合玉12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以自交系合选04为母本,以自交系合选2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黑龙江省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1119.8 kg·hm^(-2),较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8.1%;2020年参加黑龙江省联合体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910.9 kg·hm^(-2),较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7.1%。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21L0020。合玉123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抗病抗逆性强,适宜在≥10℃活动积温2400℃左右区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合玉123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不同诱变处理对紫花苜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申晓慧 冯鹏 +4 位作者 李如来 姜成 李增杰 李志民 王强 《农学学报》 2018年第10期70-75,共6页
为了比较研究不同诱变处理方式对紫花苜蓿诱变效果的影响。试验通过^(60)Co-γ射线、紫外线、甲基磺酸乙酯(EMS) 3种诱变处理对供试4种紫花苜蓿干种子进行诱变,以当代材料为研究对象,探讨诱变处理对苜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诱变处理后,... 为了比较研究不同诱变处理方式对紫花苜蓿诱变效果的影响。试验通过^(60)Co-γ射线、紫外线、甲基磺酸乙酯(EMS) 3种诱变处理对供试4种紫花苜蓿干种子进行诱变,以当代材料为研究对象,探讨诱变处理对苜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诱变处理后,3种抗氧化酶活性以增加趋势为主。其中对SOD的影响,^(60)Co-γ表现为促进作用,紫外线处理降低了SOD活性,EMS处理表现为低促髙抑作用;3种诱变处理对POD和CAT的影响为^(60)Co-γ辐射随处理剂量增加酶活性下降,紫外线处理则随着剂量增加酶活性增加,EMS处理则因品种不同而不同。诱变处理对苜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随剂量及品种变化而不同,对MDA含量影响不显著。不同诱变处理显著提高了苜蓿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其中150 Gy^(60)Co-γ、90 min紫外线和0.4%EMS处理对苜蓿生理活性具有明显提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射线 紫外线 EMS 紫花苜蓿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2
6
作者 邱磊 蒋佰福 +5 位作者 牛忠林 吴丽丽 靳晓春 李如来 朱宝国 高雪冬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20期78-79,83,共3页
本文介绍了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分析了影响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发生的因素,包括品种抗病性不足、天气因素、玉米连作、施肥不合理等,并提出了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化学防治、减少侵染源等防治措施,以期为黑龙江省玉... 本文介绍了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分析了影响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发生的因素,包括品种抗病性不足、天气因素、玉米连作、施肥不合理等,并提出了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化学防治、减少侵染源等防治措施,以期为黑龙江省玉米稳产高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发病症状 发病规律 影响因素 防治措施 黑龙江省
下载PDF
煤改气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卫东 李汝来 綦安训 《煤气与热力》 2019年第2期H0039-H0041,共3页
阐述供给侧、消费侧煤改气市场现状,分析煤改气的重点领域(散煤用户、工业制造业企业、燃煤电厂)及替代顺序。探讨煤改气存在的问题、实施策略、天然气利用方向与供需平衡。
关键词 天然气利用 煤改气市场 散煤替代
下载PDF
玉米果穗乳熟期水分运动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靳晓春 蒋佰福 +6 位作者 牛忠林 邱磊 吴丽丽 姚亮亮 李如来 夏永伟 于洋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6期13-18,共6页
旨在明确玉米果穗乳熟期穗轴、籽粒、苞叶、穗柄水分运动变化。以生育期一致、乳熟期籽粒脱水速率差异的品种‘先玉696’、‘合玉29’为供试材料,采用烘干减重法测定乳熟期穗轴、苞叶和籽粒含水量与不同时期变化量,吸湿法测定穗柄中水... 旨在明确玉米果穗乳熟期穗轴、籽粒、苞叶、穗柄水分运动变化。以生育期一致、乳熟期籽粒脱水速率差异的品种‘先玉696’、‘合玉29’为供试材料,采用烘干减重法测定乳熟期穗轴、苞叶和籽粒含水量与不同时期变化量,吸湿法测定穗柄中水分运动。结果显示不同脱水类型品种玉米穗轴、苞叶和籽粒展现出相同的趋势:苞叶>籽粒>穗轴,‘先玉696’快于‘合玉29’。脱水快品种‘先玉696’表现出随着生育期推移茎秆向果穗输水逐渐下降,苞叶含水量前期快速降低,籽粒含水量下降较快。脱水慢品种‘合玉29’茎秆向果穗输水量高于‘先玉696’并且输水量没有发生变化,苞叶水分降低缓慢,籽粒含水量下降缓慢。本研究也显示,籽粒脱水与苞叶、穗轴的脱水速率密切相关。籽粒生理成熟后自然脱水过程中水分并没有由果穗向茎秆转移,不同品种输水量和变化量不同(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乳熟期 果穗 含水量 脱水率
下载PDF
三江平原主栽红小豆品种田间生产性状及品质特性分析
9
作者 冯鹏 张哲 +9 位作者 孙力 申晓慧 李如来 李增杰 李志民 郑海燕 姜成 杨鹤 刘俊刚 郭伟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7期20-24,共5页
为鉴定和评价三江平原地区主栽红小豆品种田间生产特性及加工品质特性,以三江平原6个主栽红小豆品种‘宝清红’‘、农安红’‘、珍珠红’‘、天津红’‘、大红袍’‘、龙垦红2号’为试验材料,对其田间生产性状及品质特性指标进行测定分... 为鉴定和评价三江平原地区主栽红小豆品种田间生产特性及加工品质特性,以三江平原6个主栽红小豆品种‘宝清红’‘、农安红’‘、珍珠红’‘、天津红’‘、大红袍’‘、龙垦红2号’为试验材料,对其田间生产性状及品质特性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农安红’株高、主茎节数及分枝数均最大;6个红小豆品种中‘农安红’和‘天津红’单株荚数最高,且单荚粒数最多,分别为8.6和8.8个;‘珍珠红’颜色明度最高,最为鲜亮,但其百粒重最低,‘农安红’百粒重最高,达到19.16 g;‘农安红’和‘珍珠红’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农安红’蛋白质含量最高,‘宝清红’和‘农安红’支链淀粉含量最高,‘农安红’和‘珍珠红’淀粉粒径显著高于其他小豆品种,出沙率也最高,分别为69.60%、69.63%。4个抗氧化酶活性由大到小均为‘农安红’‘、宝清红’‘、珍珠红’‘、大红袍’‘、龙垦红2号’‘、天津红’。三江平原地区,‘农安红’和‘珍珠红’田间生产性状以及品质性状均表现较为突出,是该地区适宜种植的红小豆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豆 田间生产性状 品质特性 三江平原
下载PDF
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对苜蓿根系性状影响及抗寒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鹏 申晓慧 +8 位作者 李如来 张华 郑海燕 李志民 李增杰 姜成 孙力 郭伟 张英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66,共11页
为探讨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苜蓿越冬率及抗寒效应,选用龙牧806、公农1号、WL319HQ和敖汉4个苜蓿品种与草地羊茅同行3∶7混播,分析整个越冬期间单、混播根系形态学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情况,并通过隶属函数评价各混播组合的抗... 为探讨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苜蓿越冬率及抗寒效应,选用龙牧806、公农1号、WL319HQ和敖汉4个苜蓿品种与草地羊茅同行3∶7混播,分析整个越冬期间单、混播根系形态学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情况,并通过隶属函数评价各混播组合的抗寒性能。结果表明,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处理越冬率均高于其单播处理;随着外界环境低温的胁迫,同一苜蓿品种混播处理根颈直径、主根直径及侧根数均高于单播处理,但根颈入土深度、主根长度,单播处理高于混播处理;越冬前随自然温度的下降,苜蓿根颈直径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11月15日—4月30日整个越冬期根颈直径变化不明显;抗寒性高的品种根颈分枝较多。4个苜蓿品种单播及与无芒雀麦混播苜蓿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均随着气温下降其含量增加,翌年春随着气温回升而降低,其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在11月中旬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POD)则是随着温度变化在整个越冬期呈现先升后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通过越冬率调查和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判,得出供试材料抗寒性大小依次为公农1号+无芒雀麦>公农1号>WL319HQ+无芒雀麦>WL319HQ>龙牧806+无芒雀麦>龙牧806>敖汉+无芒雀麦>敖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无芒雀麦 混播 根系性状 抗寒性
原文传递
转CpFATB基因苜蓿后代抗寒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鹏 孙力 +6 位作者 申晓慧 李如来 郑海燕 李志民 李增杰 姜成 郭伟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9期31-36,共6页
为明确腊梅硫酯酶基因(Cp FATB)在苜蓿中的表达特点及生理功能,获得苜蓿抗寒育种的基因资源。本实验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将Cp FATB转入‘龙牧806’、‘WL319HQ’和‘肇东’3个苜蓿品种中,对其后代进行抗寒性鉴定。结果表明,3个苜蓿品种转... 为明确腊梅硫酯酶基因(Cp FATB)在苜蓿中的表达特点及生理功能,获得苜蓿抗寒育种的基因资源。本实验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将Cp FATB转入‘龙牧806’、‘WL319HQ’和‘肇东’3个苜蓿品种中,对其后代进行抗寒性鉴定。结果表明,3个苜蓿品种转Cp FATB基因SP3代(第三代基因修饰材料)种子发芽率、简化活力指数均高于各自对照,其中T‘龙牧806’最高,达到87.79%、208.19;转基因植株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显著低于其各自对照苜蓿品种,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各自对照苜蓿品种;转Cp FATB基因植株高度和分枝数与其各自对照差异不显著,而越冬率显著高于其各自对照品种,T‘龙牧806’越冬率最高,达到96.60%。转Cp FATB基因促进‘龙牧806’、‘WL319HQ’、‘肇东’苜蓿SP3代种子萌发;抑制苜蓿叶片叶绿素合成。越冬前促进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积累,增强POD、SOD活性,提高了翌年越冬率,说明外源Cp FATB基因有助于苜蓿抗寒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腊梅花硫酯酶基因 生理功能 越冬率 抗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