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分离纯化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稂翠玲 孙斌 +2 位作者 雷红召 马玉春 董长宪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61-64,共4页
目的:寻找更高效的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培养方法,为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提供基础的科研保证。方法:选取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手术标本,采用组织块贴壁法与酶消化法结合进行原代培养;二代细胞进行流式分选,取CD31阳性的细胞继续培养。分别... 目的:寻找更高效的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培养方法,为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提供基础的科研保证。方法:选取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手术标本,采用组织块贴壁法与酶消化法结合进行原代培养;二代细胞进行流式分选,取CD31阳性的细胞继续培养。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表面标记物免疫荧光鉴定、细胞表面标记物流式鉴定。结果:培养48~72h清晰可见组织块周围细胞游出,细胞核清晰,细胞呈长梭形及多边形,2周左右部分可形成"血管腔样"结构,20d可铺满平传代;细胞流式测定CD31阳性率达98.4%,VWF与CD31双阳率90.3%,免疫荧光染色CD31、VWF均呈阳性表达。结论:组织块与消化结合法经流式分选后可获得高纯度的内皮细胞,为下一步研究婴幼儿血管瘤增生消退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细胞培养 流式分选 组织块与酶消化法 血管瘤内皮细胞
下载PDF
吡蚜酮对白背飞虱的发育、繁殖和药剂敏感性的亚致死效应(英文) 被引量:5
2
作者 龙贵云 刘磊磊 +3 位作者 杨洪 王召 金道超 周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0-798,共9页
【目的】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是我国重要的水稻害虫。本研究旨在确定亚致死浓度吡蚜酮对白背飞虱发育和繁殖及亚致死浓度处理后白背飞虱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变化的影响。【方法】用生命表法研究了亚致死浓度吡蚜... 【目的】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是我国重要的水稻害虫。本研究旨在确定亚致死浓度吡蚜酮对白背飞虱发育和繁殖及亚致死浓度处理后白背飞虱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变化的影响。【方法】用生命表法研究了亚致死浓度吡蚜酮处理对白背飞虱F0及F1代发育历期、存活率、羽化率和寿命的亚致死效应;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亚致死浓度吡蚜酮处理后白背飞虱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结果】经LC_(10)和LC_(25)吡蚜酮处理后,白背飞虱F0代3-5龄若虫历期比对照(8.25 d)分别延长了1.98 d和4.25 d,寿命分别比对照(14.54 d)缩短了0.49和1.73 d,3-5龄若虫存活率(分别为85.00%和68.50%)和羽化率(分别为75.89%和67.78%)比对照(分别为92.00%和85.90%)下降,其中LC_(25)处理组与对照比差异显著。LC_(10)和LC_(25)吡蚜酮处理的白背飞虱F1代羽化率(分别为76.97%和68.94%)、交尾率(分别为77.79%和66.44%)和卵孵化率(分别为73.19%和68.67%)比对照(分别为88.22%,86.67%和87.26%)显著降低,但只有LC_(25)处理组的F1代发育历期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LC_(10)和LC_(25)吡蚜酮处理后的F1代单雌产卵量比对照(147.80粒/雌)显著下降(分别为112.36和88.34粒/雌),种群相对适合度比对照(1.00)也明显下降(分别为0.41和0.20)。经吡蚜酮LC_(10)和LC_(25)处理后,测定白背飞虱对噻虫嗪,毒死蜱和噻嗪酮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这3种杀虫剂的LC50在LC_(10)处理组中分别为2.16,40.87和3.12 mg/L,在LC_(25)处理组中分别为4.93,17.96和8.39 mg/L。噻虫嗪、毒死蜱、噻嗪酮的相对毒力指数(RTI)结果显示,LC_(10)和LC_(25)处理后的白背飞虱对这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均降低。【结论】吡蚜酮处理后,白背飞虱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均降低。吡蚜酮亚致死浓度处理能降低白背飞虱的繁殖力,抑制种群增长,亚致死浓度处理后的白背飞虱种群对噻虫嗪、毒死蜱和噻嗪酮的敏感性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吡蚜酮 亚致死效应 适合度 种群趋势指数 药剂敏感性
下载PDF
老年急性中毒患者临床特点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吴一旭 王蕾 +7 位作者 吴章 洪广亮 赵光举 李萌芳 李冬 吴斌 邱俏檬 卢中秋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为提高老年中毒患者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7月至2015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77例老年急性中毒患者。根据患者治疗结果分为死亡组(31例)...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为提高老年中毒患者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7月至2015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77例老年急性中毒患者。根据患者治疗结果分为死亡组(31例)和存活组(146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77例患者死亡31例(17.5%),存活146(82.5%)例,其中102例(57.6%)有慢性基础疾病。死亡组农药中毒28例,农药中毒病死率为23.5%。60~69岁组死亡率12.8%(11/86),70~79岁组20.0%(13/65),80~89岁组26.9%(7/26)。主要中毒原因为有意口服中毒(100例,56.5%)。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148例,83.6%)。死亡组和存活组的PSS评分和APACHE-II评分分别为2.97±0.18、2.27±0.81和19.8±2.8、12.8±5.3。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农药中毒、消化道中毒、有意口服中毒所占比例、PSS评分、APACHE-II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物种类(农药与非农药)、PSS评分、APACHE-II评分是老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急性中毒患者多数存在一种或多种慢性基础病,有意经消化道摄入、农药中毒较常见,总体病死率较非老年中毒病死率明显升高。毒物种类、PSS评分、APACHE-II评分是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中毒 死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澳洲青苹’果实形态及品质特征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马国飞 张磊 +2 位作者 王静 李红英 赵兔祥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7-122,共6页
为了掌握不同产地‘澳洲青苹’的果实形态及品质特征,从而为‘澳洲青苹’生态区划研究奠定基础,分别从11个产地采集了‘澳洲青苹’果实样品,并就其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周形物、糖酸比、维生素C... 为了掌握不同产地‘澳洲青苹’的果实形态及品质特征,从而为‘澳洲青苹’生态区划研究奠定基础,分别从11个产地采集了‘澳洲青苹’果实样品,并就其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周形物、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和出汁率等形态与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澳洲青苹’的果实形态和品质特征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果实横径、纵径和果形指数间的差异均相对较小,各产地‘澳洲青苹’的果形指数普遍在0.8~0.9之间,其果实接近于圆形或近圆形;而其单果质量和果肉硬度间的差异均较大,其中,单果质量以辽宁绥中产地的为最大(221.0g);果肉硬度和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均以甘肃清水县产地的为最高,分别为10.8kg·cm-2和12.95%;可滴定酸含量,宁夏银川产地的最高(O.9%),山东栖霞市产地的最低(0.63%);V,含量,甘肃清水县产地的最高(达157.1mg·g-1),陕西眉县产地的最低(115.1mg·g-1):各产地的‘澳洲青苹’其出汁率间的差异相对较小,其出汁率在68.9%~76.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青苹 果实形态 品质特征 比较分析
下载PDF
微波法热处理制备CaO-Mg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雪峰 魏海燕 +6 位作者 欧阳顺利 李保卫 贾晓林 邓磊波 李红霞 赵鸣 张明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27-2231,2239,共6页
以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钙和氧化镁为主要原料,分别采用微波辐射和传统电加热制备了一系列CaOMgO-Al_2O_3-SiO_2(CMAS)系微晶玻璃材料,对比两种方法的热处理制度对微晶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微波非热效应的影响。利用... 以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钙和氧化镁为主要原料,分别采用微波辐射和传统电加热制备了一系列CaOMgO-Al_2O_3-SiO_2(CMAS)系微晶玻璃材料,对比两种方法的热处理制度对微晶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微波非热效应的影响。利用DTA、XRD、SEM和综合力学性能仪等手段,研究了两种对该系微晶玻璃显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微晶玻璃主晶相均为辉石相,力学性能也基本相当。与传统热处理方法相比,微波法可在更短时间内制备出性能较好的微晶玻璃材料,微波非热效应有助于降低其晶化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微波法 熔融法 微波非热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