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美国天文学的“十年计划”
- 1
-
-
作者
李·比林斯
王瞬(翻译)
-
机构
不详
-
出处
《环球科学》
2022年第3期68-71,共4页
-
文摘
从今往后大约20年内,天文学家都将身处一段“革命性的发现时代”。他们将使用新一代的地面和太空望远镜,研究星系从诞生伊始至生命终结的演化过程,探寻黑洞最初的起源,一瞥宇宙最年轻时的景象,收集绕转其他“太阳”的类地行星的突破性影像。
-
关键词
太空望远镜
类地行星
生命终结
天文学
黑洞
演化过程
星系
影像
-
分类号
P15
[天文地球—天文学]
-
-
题名埋在山下的引力波探测器
- 2
-
-
作者
李·比林斯
刘玉孝(翻译)
张玉鹏(翻译)
-
机构
《科学美国人》
不详
-
出处
《环球科学》
2019年第23期62-67,共6页
-
文摘
在管线内被不锈钢管道包裹着的两个三千米长的真空室之一,周围是浸满水的岩石。管道沿着日本池山山下一条潮湿的隧道铺设。管内装配了-个复杂的激光和反射镜系统,用来探测来自宇宙的引力波。2019年年底,第一个完全在地下建造的引力波探测器一一日本的KAGRA--将会投入使用。
-
关键词
不锈钢管道
引力波
真空室
反射镜
-
分类号
U4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
-
题名在太空中建造望远镜
- 3
-
-
作者
李·比林斯
张宏宝(翻译)
-
机构
《科学美国人》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
-
出处
《环球科学》
2019年第17期46-51,共6页
-
文摘
NASA组织了一项名叫“太空组装望远镜”(iSAT)的研究。这项研究评估了在太空组装望远镜的优势与劣势。文章讨论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多次推迟发射带来的挫败感,还讨论了在太空中组装该望远镜的可行性及教训。
-
关键词
太空望远镜
建造
NASA
组装
发射带
-
分类号
TH751
[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
-
题名物理学 重新构想未来
- 4
-
-
作者
李·比林斯
林清(翻译)
-
机构
不详
-
出处
《环球科学》
2020年第5期21-21,共1页
-
文摘
40年前,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的经典系列节目《宇宙》(Cosmos)首次亮相。已故天文学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在节目中担任解说人)与妻子安·德鲁扬(Ann Druyan)和史蒂文·索特(Steven Soter)共同制作了这档节目。节目内容涉及宇宙中生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观点非常具有洞察力。
-
关键词
系列节目
公共广播
节目内容
史蒂文
现状和未来
物理学
卡尔·萨根
洞察力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太空垃圾考古学
- 5
-
-
作者
李 比林斯
董子晨曦(翻译)
-
机构
不详
-
出处
《环球科学》
2019年第21期21-21,共1页
-
文摘
说起“考古学”,大家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往往是在残破的文明废墟中搜寻,而与太空火箭或高科技飞船无关。然而,人类已经开展了60多年的太空探索。这些行为在地球轨道、太阳系中留下了无数的飞行器或者其他部件。这些设备也为当前和未来的人类留下了回溯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遗产。
-
关键词
太空探索
地球轨道
其他部件
考古学
高科技
太阳系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沃特金斯眼中的“重返月球”
- 6
-
-
作者
李·比林斯
施怿(翻译)
-
机构
不详
-
出处
《环球科学》
2021年第5期20-20,共1页
-
文摘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计划重返月球——但是,与半个世纪前的“阿波罗”计划不同,NASA的“阿耳忒弥斯”计划不仅希望将人类送上去,还要在那里实现持续时间更长的太空旅行。该计划准备在月球南极登陆,甚至有可能在那里建立基地并定居。“阿耳忒弥斯”计划最早将于2024年进行首次载人着陆。
-
关键词
太空旅行
阿耳忒弥斯
沃特金斯
持续时间
阿波罗
NASA
着陆
载人
-
分类号
V1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