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辅助Masquelet膜诱导技术治疗跟骨骨缺损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来福 卢承印 +3 位作者 王孝辉 郭绍勇 张海龙 吕亚庆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507-511,共5页
目的总结3D打印结合Masquelet膜诱导技术在治疗跟骨骨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4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采用3D打印结合Masquelet膜诱导技术治疗的跟骨骨缺损患者4例,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22~52岁,平均36.0岁;... 目的总结3D打印结合Masquelet膜诱导技术在治疗跟骨骨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4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采用3D打印结合Masquelet膜诱导技术治疗的跟骨骨缺损患者4例,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22~52岁,平均36.0岁;道路交通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挤压伤1例。CT扫描重建双侧跟骨,根据镜像技术构建骨缺损区,利用3-Matic软件设计跟骨塑型器模具,3D打印模具。术中利用模具将骨水泥塑型并填充骨缺损,第二阶段手术取出骨水泥,植入自体骨修复骨缺损。观察患者骨料愈合情况,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评价足部和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0个月。利用3D打印的模具将骨水泥塑型,术中发现与跟骨断端匹配度高,无需再次调整,一期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第二阶段手术发现,形成的诱导膜完整,大小适当;术中骨水泥取出顺利。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0个月。末次随访时无疼痛,可完全负重行走。Maryland足部评分88~98分,平均94.0分,其中优3例、良1例;AOFAS评分86~98分,平均92.8分,优3例,良1例。结论 3D打印骨水泥塑型器制作个性化骨水泥与骨缺损匹配度高,形成大小可控的诱导膜,骨水泥取出方便,保证诱导膜质量,对于跟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缺损 3D打印 Masquelet膜诱导技术
下载PDF
高频超声引导下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来福 吕亚庆 +3 位作者 卢承印 王孝辉 郭绍勇 张海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目的分析在高频超声引导下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2017年9月在高频超声引导下利用弹性髓内钉治疗的30例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18~58岁,平均31.4岁。第5掌... 目的分析在高频超声引导下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2017年9月在高频超声引导下利用弹性髓内钉治疗的30例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18~58岁,平均31.4岁。第5掌骨头干角(55.6±11.3)°。受伤至手术时间12 h~8 d,平均2.4 d。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复位、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后测量患侧第5掌骨头干角并与健侧比较;末次随访时测量健患侧第5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指功能活动度(TAM)评价标准评价功能。结果手术时间22~40 min,平均32.4 min;术中均透视1次;超声图像及X线透视显示骨折复位良好,无需再次调整。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肌腱粘连、局部麻木情况发生。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1.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8周,平均5.6周。患侧第5掌骨头干角为(13.2±1.4)°,较术前显著改善(t=−20.02,P=0.00);与健侧(12.6±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P=0.06)。末次随访时,患侧第5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为(89.4±2.4)°,与健侧(90.3±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P=0.13);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TAM评价标准,所有患指均为优。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疗效确切,术中能从不同角度动态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减少电离辐射和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第5掌骨颈骨折 微创手术 髓内钉
原文传递
A comparative study and evaluation of sulfamethoxazole adsorption onto organo-montmorillonites 被引量:7
3
作者 laifu lu Manglai Gao +2 位作者 Zheng Gu Senfeng Yang Yuening Li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2535-2545,共11页
Three organo-montmorillonites were prepared using surfactants, and their adsorption behaviors toward sulfamethoxazole(SMX) were investigated. The surfactants used were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MAB), 3-(N... Three organo-montmorillonites were prepared using surfactants, and their adsorption behaviors toward sulfamethoxazole(SMX) were investigated. The surfactants used were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MAB), 3-(N,N-dimethylhexadecylammonio) propane sulfonate(HDAPS) and 1,3-bis(hexadecyldimethylammonio)-propane dibromide(BHDAP). The properties of the organo-montmorillon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N2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 measurem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layer spacing of montmorillonite was increased and the surface area as well as the morphology were changed. Batch adsorptio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surfactant loading amount had a great effect on the adsorption of SMX.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p H dependent and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obtained at p H 3 for HDAPS-Mt, while CTMAB-Mt and BHDAP-Mt showed a high removal efficiency at 3–11.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increased with the initial SMX concentration and contact time bu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olution ionic strength.Kinetic data were best described by the pseudo second-order model. Equilibrium data were best represented by the Langmuir model, and the Freundlich constant(n) indicated a favorable adsorption process.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SMX was 235.29 mg/g for CTMAB-Mt, 155.28 mg/g for HDAPS-Mt and 242.72 mg/g for BHDAP-Mt.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to evaluate the spontaneity and endothermic or exothermic nature.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was found to be dominated by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while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played a secondary r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O-MONTMORILLONITE ADSORPTION SULFAMETHOXAZOLE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Zwitterionic surfactant Gemini surfactant
原文传递
当归四逆汤加减方在断指再植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来福 郭绍勇 +1 位作者 卢承印 王孝辉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第4期432-434,共3页
目的研究当归四逆汤加减方在断指再植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筛选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8例符合条件的断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在断指再植术后常规给予抗凝、抗痉挛、抗感染,烤灯等治疗;观... 目的研究当归四逆汤加减方在断指再植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筛选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8例符合条件的断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在断指再植术后常规给予抗凝、抗痉挛、抗感染,烤灯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当归四逆汤加减方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3 d、7 d、14 d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肿胀程度的差异,术后14 d血管危象发生率及再植手指存活率。结果观察组在术后3 d、7 d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在术后7 d、14 d的肿胀程度优于对照组。在术后14 d观察组的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1),再植手指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减方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患指肿胀程度,降低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再植手指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四逆汤 中药 血管危象 断指 再植
下载PDF
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探究骨碎补治疗骨折类疾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来福 卢承印 +1 位作者 王孝辉 武爱玲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3期179-186,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骨碎补中有效成分治疗骨折类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1)从TCMSP数据库中搜索中药骨碎补的有效活性成分,以OB≥30%和DL≥0.18为筛选条件,得到骨碎补中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基因;(2)分别在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骨碎补中有效成分治疗骨折类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1)从TCMSP数据库中搜索中药骨碎补的有效活性成分,以OB≥30%和DL≥0.18为筛选条件,得到骨碎补中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基因;(2)分别在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中筛选骨折对应靶基因;(3)取骨碎补靶基因和骨折靶基因的交集,得到骨碎补-骨折共同靶基因并构建中药调控网络;(4)利用软件Cytoscape构建"骨碎补-活性成分-靶基因-骨折"调控网络;(5)利用string软件构建PPI网络,并找出核心基因;(6)对骨碎补-骨折共同靶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骨碎补作用于骨折的有效活性成分有14个,骨碎补-骨折共同靶基因55个,共同靶基因组成73种功能富集以及101条网络通路。结论:研究结果显示骨碎补在治疗骨折类疾病时,通过多成分、多靶基因、多通路的共同作用显效,为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 骨折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特制接骨丸对Masquelet技术中诱导膜成骨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来福 郭绍勇 +1 位作者 卢承印 王孝辉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2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特制接骨丸对Masquelet技术形成的诱导膜中VEGF、BMP-2、TGF-β1成骨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雄性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4组,每组12只。建立大鼠胫骨骨缺损模型,缺损处植... 目的:观察特制接骨丸对Masquelet技术形成的诱导膜中VEGF、BMP-2、TGF-β1成骨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雄性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4组,每组12只。建立大鼠胫骨骨缺损模型,缺损处植入抗生素骨水泥,术后给予不同浓度的特制接骨丸灌胃。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给药4周,取出诱导膜,测量VEGF、BMP-2、TGF-β1的表达。结果:高、中、低剂量组成骨因子表达均高于空白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表达最明显、中剂量组次之、低剂量组再次之,且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制接骨丸对Masquelet技术中VEGF、BMP-2、TGF-β1成骨因子的表达具有明显上调作用,且对表达的影响与给药浓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制接骨丸 Masquelet技术 诱导膜 成骨因子
下载PDF
仙女山断裂与三峡库首诱发地震和滑坡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金来福 王世梅 +2 位作者 张业明 鲁芃 郭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8-62,共5页
仙女山活动断裂诱发地震及其对滑坡的控制是三峡库首区重大地质问题。野外地层剖面记录表明,仙女山活动断裂经历了两次强烈抬升,为滑坡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依据地震与滑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关性分析,仙女山断裂可能对新滩滑坡的产生具... 仙女山活动断裂诱发地震及其对滑坡的控制是三峡库首区重大地质问题。野外地层剖面记录表明,仙女山活动断裂经历了两次强烈抬升,为滑坡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依据地震与滑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关性分析,仙女山断裂可能对新滩滑坡的产生具有控制作用;引入摩尔-库仑准则对仙女山断裂活动性进行分析后认为,库水位涨落引起断裂三维应力状态变化,且诱发地震在高低两极水位和蓄水回落阶段高发。该研究可为揭示仙女山活动断裂与地震和滑坡的相关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水位涨落 诱发地震 滑坡 三峡库首区 仙女山活动断裂
下载PDF
超声技术结合平乐正骨外洗药治疗闭合性掌指骨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来福 王孝辉 +1 位作者 吕亚庆 黄素萍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第11期121-123,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技术配合平乐正骨外洗药治疗闭合性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5例闭合性掌指骨骨折患者,其中女24例,男21例,年龄18~60岁,中位数32岁,采用超声引导技术对掌指骨骨折通过手法复位牵引托板固定16例、闭合复位髓内针(... 目的:观察超声技术配合平乐正骨外洗药治疗闭合性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5例闭合性掌指骨骨折患者,其中女24例,男21例,年龄18~60岁,中位数32岁,采用超声引导技术对掌指骨骨折通过手法复位牵引托板固定16例、闭合复位髓内针(克氏针)固定29例。在术后4周拆除夹板后,用平乐正骨外洗药方熏洗,每天2~3次,时间2~3周,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手指主被动康复锻炼。结果: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时间为6~12个月,中位数为8个月。随访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为6~12周,中位数为8周。患肢肿痛、功能受限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0例,良3例,中1例,差1例。结论:平乐正骨外洗药可结合超声技术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有效减轻患者肿痛,改善手部肢体僵硬等症状,加速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耐受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掌骨 指骨 超声 外洗药
下载PDF
石膏固定结合三七接骨丸治疗新鲜稳定型腕舟骨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9
作者 张来福 卢承印 王孝辉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4期78-80,共3页
目的:研究三七接骨丸结合石膏或支具外固定治疗新鲜稳定型(A1,A2)腕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35例符合条件的腕舟骨骨折患者,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18~60岁,平均(32.8±9.4)岁。Herbert分型为A型,采... 目的:研究三七接骨丸结合石膏或支具外固定治疗新鲜稳定型(A1,A2)腕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35例符合条件的腕舟骨骨折患者,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18~60岁,平均(32.8±9.4)岁。Herbert分型为A型,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口服三七接骨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比较双手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5~8周,平均(6.0±0.9)周。恢复工作或日常学习时间为7~10周,平均(8.3±0.9)周。治疗后1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患侧根据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优27例、良5例、差3例,总有效率为91.4%。结论:三七接骨丸结合石膏或支具固定是治疗新鲜稳定型腕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舟骨 骨折 三七接骨丸 外固定 中医药
下载PDF
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及诊断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虹 张来福 +2 位作者 姜敏 田赟 白鹭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3-165,共3页
为了对输变电设备故障进行正确诊断,对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进行研究和开发,建立了基于在线监测技术的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并通过一年中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综合分析,详细介绍了利用在线监测的输变电设备故障诊断方法的操... 为了对输变电设备故障进行正确诊断,对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进行研究和开发,建立了基于在线监测技术的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并通过一年中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综合分析,详细介绍了利用在线监测的输变电设备故障诊断方法的操作流程和执行程序,体现了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的强大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变电设备 在线监测 状态诊断 运行分析
下载PDF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对比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淇允 李无阴 +3 位作者 张颖 田涛涛 张来福 卢敏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2014-2023,共10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对比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常用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linical trials.gov、PubMed)中收录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对比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常用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linical trials.gov、PubMed)中收录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相关文献。由3名研究员将检索出的文献按照本研究所设定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估(参照Newcastle-Ottawa Scale及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最后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愈合时间、Harris评分、疗效优良率、术后并发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包含中文文献18篇,英文文献1篇。患者共1751例,其中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的患者889例,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患者8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SMD=-1.95,95%CI(-2.58,-1.32),P<0.00001]、切口长度[MD=-5.06,95%CI(-6.06,-4.06),P<0.00001]、术中出血量[MD=-57.54,95%CI(-77.18,-37.91),P<0.00001]、完全负重时间[SMD=-1.46,95%CI(-1.81,-1.11),P<0.00001]、愈合时间[SMD=-1.05,95%CI(-1.46,-0.64),P<0.00001]、Harris评分[MD=3.65,95%CI(1.53,5.77),P=0.0007];疗效优良率[OR=2.86,95%CI(2.02,4.06),P<0.00001]、术后并发症[OR=0.23,95%CI(0.16,0.34),P<0.00001]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愈合时间、疗效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的漏斗图两侧均不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耗时更短、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和愈合时间更短;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更高、术后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