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蕉枯萎病防控和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
作者 孙雪丽 郝向阳 +2 位作者 王天池 赖钟雄 程春振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70-879,共10页
香蕉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和一些热带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病害的发生严重制约了香蕉产业的发展,其中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香蕉产业全球毁灭性真菌病害,目前仍无有效、彻底的根治措施。随着该病害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 香蕉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和一些热带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病害的发生严重制约了香蕉产业的发展,其中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香蕉产业全球毁灭性真菌病害,目前仍无有效、彻底的根治措施。随着该病害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蔓延,香蕉枯萎病的防控目前已成为香蕉生产和研究领域最为关注的热点。笔者重点对近年来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抗病育种以及香蕉抗病基因和枯萎病菌致病基因的挖掘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更加深入进行香蕉枯萎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枯萎病 病害防控 抗病育种
下载PDF
植物PAL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特征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2
作者 郝向阳 孙雪丽 +3 位作者 王天池 吕科良 赖钟雄 程春振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52-1461,共10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是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和限速酶。苯丙烷类代谢与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其产物如木质素、植保素、黄酮类物质等是植物抗逆防御反应所不可或缺的,因此PAL又常被用作衡量植物抗逆性...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是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和限速酶。苯丙烷类代谢与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其产物如木质素、植保素、黄酮类物质等是植物抗逆防御反应所不可或缺的,因此PAL又常被用作衡量植物抗逆性强弱的重要指标。本文就植物PAL基因和蛋白结构特征、分布情况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与抗逆性防御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研究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解氨酶 特征 生长发育 抗逆防御
下载PDF
摇青机械力对乌龙茶脂肪族类香气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周子维 游芳宁 +3 位作者 刘彬彬 邓婷婷 赖钟雄 孙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52-59,共8页
做青是乌龙茶香气品质形成的核心工艺,为明确做青过程中摇青机械力对茶叶脂肪族类香气形成的影响,以乌龙茶品种毛蟹(Camellia sinensis cv. Maoxie)的鲜叶、摇青叶及未摇青等时间摊放叶(简称摊放叶)为供试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 做青是乌龙茶香气品质形成的核心工艺,为明确做青过程中摇青机械力对茶叶脂肪族类香气形成的影响,以乌龙茶品种毛蟹(Camellia sinensis cv. Maoxie)的鲜叶、摇青叶及未摇青等时间摊放叶(简称摊放叶)为供试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脂肪族香气前体物质亚油酸、亚麻酸及愈伤酸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摇青机械力能显著降低鲜叶中的亚麻酸及亚油酸含量(P<0.05),摊放处理仅能显著降低鲜叶中亚油酸的含量(P<0.05),摊放叶中愈伤酸的含量虽然较鲜叶有所降低,但仍旧显著高于摇青叶(P<0.05)。通过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脂肪族类香气物质,结果表明,摇青叶的C6醛类相对含量明显降低,C6醇类和叶醇酯类衍生物相对含量增多;而摊放叶中C6醛类、C6醇类和叶醇酯类的衍生物相对含量均远低于摇青叶。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表明,LOX1、ADH基因在摇青叶中表达量最高,LOX2、LOX3、HPL基因在摊放叶中表达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叶态中LOX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C6醛类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与C6醇、叶醇酯类衍生物含量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ADH基因表达水平与叶醇酯类衍生物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而LOX2、HPL基因表达水平与脂肪族类香气含量间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LOX1、ADH基因在做青过程中的上调表达可能与乌龙茶花果香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摇青机械力 脂肪族类香气 脂氧合酶代谢途径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苋菜AtGAI基因密码子偏好性与进化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赵春丽 彭丽云 +5 位作者 王晓 陈家兰 王乐 陈何 赖钟雄 刘生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22,共13页
为明确苋菜AtGAI基因密码子的使用特性,采用CodonW、SPSS软件及EMBOSS在线程序分析苋菜AtGAI基因密码子的偏好性,通过中性绘图、ENc绘图和偏倚分析GAI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苋菜AtGAI基因的有效密码子数(ENc)、... 为明确苋菜AtGAI基因密码子的使用特性,采用CodonW、SPSS软件及EMBOSS在线程序分析苋菜AtGAI基因密码子的偏好性,通过中性绘图、ENc绘图和偏倚分析GAI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苋菜AtGAI基因的有效密码子数(ENc)、密码子适应指数(CAI)和GC含量分别为50.75、0.195和41.91%,表明其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偏好使用A/T结尾的密码子;2)CDS序列及RSCU聚类分析表明,苋菜AtGAI基因与双子叶植物中石竹目含甜菜色素的植物偏好性最相近;3)密码子碱基成分和相关性分析发现,GAI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碱基突变的影响;4)密码子使用频率比较分析发现,酵母真核表达系统更适合苋菜AtGAI异源表达,模式植物拟南芥、烟草、番茄和甜菜均可做为苋菜AtGAI基因的遗传转化受体,其中甜菜是其最理想的遗传转化受体。突变压力是GAI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主要因素,苋菜AtGAI基因外源表达和遗传转化时需要根据宿主基因偏好性进行密码子优化和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苋菜 AtGAI基因 密码子偏好性 进化分析 遗传转化受体
原文传递
兰科植物FNR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蓉 谢析颖 +6 位作者 王雪晶 苏立遥 林玉玲 郭容芳 陈裕坤 赖钟雄 徐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7-1145,共9页
为揭示兰科植物FNR基因的特性和密码子偏好性,采用DNAMAN、Codon W和SPSS软件及EMBOSS、SWISS-MODEL在线网站对17种兰科植物的FNR基因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区域及蛋白质三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兰科植物FNR基因普遍具有在A/T(U)与... 为揭示兰科植物FNR基因的特性和密码子偏好性,采用DNAMAN、Codon W和SPSS软件及EMBOSS、SWISS-MODEL在线网站对17种兰科植物的FNR基因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区域及蛋白质三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兰科植物FNR基因普遍具有在A/T(U)与G/C之间较弱的密码子偏好性;密码子的末位在A和T(U)之间存在显著的T(U)偏好性,在C和G之间存在显著的C偏好性;NADP结合域比非结合域有较小的密码子偏好性;基于CDS和氨基酸聚类结果比基于RSCU聚类更接近于植物的进化分类;自然选择的作用是导致兰科植物FNR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FNR基因 密码子偏好性
下载PDF
外源生长素类物质和6-BA对苋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生财 郭昊 +4 位作者 王晓 赵春丽 彭丽云 张梓浩 赖钟雄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2-96,共5页
以花叶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IAA、NAA、2,4-D和6-BA对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0.5mg/L IAA和6-BA、0.1mg/L的NAA和0.01mg/L 2,4-D有利于种子发芽,发芽率和发芽势效果明显,0.5mg/L浓度的... 以花叶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IAA、NAA、2,4-D和6-BA对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0.5mg/L IAA和6-BA、0.1mg/L的NAA和0.01mg/L 2,4-D有利于种子发芽,发芽率和发芽势效果明显,0.5mg/L浓度的IAA、NAA、6-BA和0.1mg/L浓度的2,4-D对于幼苗生长发育促进效果明显,高浓度的4种激素处理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苋菜 外源物质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6种不同香型白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傅海峰 林琼珍 +7 位作者 朱晨 唐雅弦 李小桢 陈兰 周承哲 欧阳明秋 赖钟雄 郭玉琼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97,共7页
采用顶空进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青草香型、花香型、毫香型、粽叶香型、枣香型和药香型6种香型白茶的香气成分。利用聚类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6种不同香型白茶的香气成分差异。结果表明,6种不同香型白茶共检测出48种... 采用顶空进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青草香型、花香型、毫香型、粽叶香型、枣香型和药香型6种香型白茶的香气成分。利用聚类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6种不同香型白茶的香气成分差异。结果表明,6种不同香型白茶共检测出48种香气成分。其中,青草香型白茶以芳樟醇、1-戊烯-3-醇、己醛、顺-3-己烯醇和2-甲基丁醛等为主要特征成分;花香型白茶以芳樟醇、1-戊烯-3-醇、己醛、2-甲基丁醛和香叶醇等为主要特征成分;毫香型白茶以芳樟醇、1-戊烯-3-醇、2-甲基丁醛、己醛和香叶醇等为主要特征成分;粽叶香型白茶以1-戊烯-3-醇、2-甲基丁醛、己醛、芳樟醇和2-乙基呋喃等为主要特征成分;枣香型白茶以1-戊烯-3-醇、2-甲基丁醛、己醛、芳樟醇和顺-3-己烯醇等为主要特征成分;药香型白茶以1-戊烯-3-醇、2-甲基丁醛、芳樟醇、己醛和2-乙基呋喃等为主要特征成分。聚类分析将6种香型白茶分为两大类型,青草香型、毫香型和花香型聚为一类,而粽叶香型、枣香型和药香型聚为另一类。其中1-戊烯-3-醇和芳樟醇是区分6种不同白茶香型的重要香气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香型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下载PDF
不同光质光周期对樱桃萝卜生长发育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冰星 王晓倩 +4 位作者 刘涛 王苏苏 Gefu WANG-PRUSKI 赖钟雄 郭容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7-86,共10页
光质和光周期可以调节植物生长过程中肉质根等地下贮藏器官的形成。该试验以‘昆优2号’樱桃萝卜为试验材料,以白光(W)为对照,研究8R2B、5R5B、2R8B红蓝光配比光质(红蓝光比例分别为8∶2、5∶5、2∶8)与8L/16D、12L/12D、16L/8D光周期(... 光质和光周期可以调节植物生长过程中肉质根等地下贮藏器官的形成。该试验以‘昆优2号’樱桃萝卜为试验材料,以白光(W)为对照,研究8R2B、5R5B、2R8B红蓝光配比光质(红蓝光比例分别为8∶2、5∶5、2∶8)与8L/16D、12L/12D、16L/8D光周期(光照/黑暗分别为8 h/16 h、12 h/12 h、16 h/8 h)组合对樱桃萝卜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合樱桃萝卜生长的光质光周期组合。结果表明:长光照(16L/8D)W、8R2B处理对樱桃萝卜叶片生长、肉质根大小、根冠比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长光照W有利于樱桃萝卜更快形成膨大的肉质根;长光照W、8R2B处理下的樱桃萝卜肉质根多酚含量、抗氧化能力差异不大;长光照W利于樱桃萝卜肉质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积累,长光照8R2B有利于肉质根可溶性蛋白积累。研究发现,适当的光质和光周期组合可显著促进樱桃萝卜叶片生长、肉质根膨大以及根中营养物质的积累,从而获得良好的长势和营养品质,并以长光照(16L/8D即光照/黑暗为16 h/8 h)白光组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萝卜 光质 光周期 抗氧化能力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下载PDF
苋菜AmMYB2基因密码子偏好性与进化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彭丽云 王云 +4 位作者 孙雪丽 赵春丽 王晓 赖钟雄 刘生财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9-686,共8页
为了解苋菜AmMYB2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与不同物种中调控色素相关的R2R3-MYB基因的同源关系及异源表达受体,利用Codon W与EMBOSS程序及Excel、SPSS、Origin等软件,分析苋菜与其他物种中调控色素代谢的R2R3-MYB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 为了解苋菜AmMYB2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与不同物种中调控色素相关的R2R3-MYB基因的同源关系及异源表达受体,利用Codon W与EMBOSS程序及Excel、SPSS、Origin等软件,分析苋菜与其他物种中调控色素代谢的R2R3-MYB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比较苋菜AmMYB2基因与模式生物的密码子使用频率.结果显示:苋菜AmMYB2基因中,所有密码子的GC、GC1、GC2、GC3含量均低于50%,偏好性较强的密码子有17个(RSCU> 1),偏好性最强的有7个(RSCU> 2),其中以A/T结尾的密码子有19个,表明苋菜AmMYB2基因的密码子偏好以A/T结尾,一些氨基酸对密码子的使用具有较强的偏好性;苋菜AmMYB2基因密码子的有效密码子数(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s,ENC)值为49.63,苋菜AmMYB2基因的密码子在ENC绘图中的基因位点更接近期望曲线,说明在进化过程中苋菜AmMYB2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受突变压力的影响较大;苋菜基因与甜菜色素代谢相关的R2R3-MYB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参数相近,同源关系较近物种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具有相似性;从密码子使用频率上分析得出,酵母菌表达系统更适合苋菜AmMYB2基因的异源表达,模式植物拟南芥、烟草、番茄均可作为苋菜AmMYB2基因的遗传转化受体,同苋菜代谢途径相似的甜菜也可以作为苋菜AmMYB2基因的瞬时表达受体.本研究可为苋菜AmMYB2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苋菜 AmMYB2基因 密码子偏好性 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苋菜AtGAI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春丽 王晓 +3 位作者 潘君飞 彭丽云 赖钟雄 刘生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9-209,共11页
为研究苋菜赤霉素不敏感基因(AtGAI)对赤霉素的响应,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大红’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 L.‘Dahong’)中克隆得到一个GAI基因,命名为AtGAI(GenBank登录号为MK049175)。结果表明:(1)苋菜AtGAI基因含一个1 818b... 为研究苋菜赤霉素不敏感基因(AtGAI)对赤霉素的响应,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大红’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 L.‘Dahong’)中克隆得到一个GAI基因,命名为AtGAI(GenBank登录号为MK049175)。结果表明:(1)苋菜AtGAI基因含一个1 818bp开放阅读框,编码605个氨基酸。(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苋菜AtGAI含2个保守结构域DELLA和GRAS,有GAI家族特有序列特征。(3)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苋菜AtGAI蛋白与籽粒苋GAI蛋白亲缘关系最近。(4)显微观察及色素含量分析表明,甜菜色素主要分布于子叶和下胚轴的表皮及维管束鞘周围的薄壁细胞中,GA_3浓度与甜菜色素含量呈负相关。(5)qRT-PCR分析结果表明,GA_3抑制AtGAI、AmMYB1、AmaDODA和AmCYP76AD1基因在子叶和下胚轴中的表达。研究表明,GA_3可能通过影响AtGAI基因的表达来调控苋菜甜菜色素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苋菜 AtGAI基因 赤霉素 甜菜色素 表达分析
下载PDF
CRISPR/Cas9介导的植物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时欢 林玉玲 +2 位作者 赖钟雄 杜宜殷 黄鹏林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0-650,共11页
植物在生长与发育过程中,常遭遇物理、化学或生物性逆境,运用基因编辑技术(Genome editing)有机会了解并克服这些威胁.串联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Clustered regulator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 植物在生长与发育过程中,常遭遇物理、化学或生物性逆境,运用基因编辑技术(Genome editing)有机会了解并克服这些威胁.串联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Clustered regulator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基因定点编辑技术,不仅在基因组解析上是阐明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在植物育种上更为划时代的重大突破.CRISPR系统与细菌抵御外源遗传物质入侵的免疫系统有关,目前,应用最多的是Ⅱ型的CRISPR/Cas9,只需核酸酶Cas9和成熟的crRNA:tracrRNA(CRISPR-derived RNA:trans-activating RNA)复合体就可对特定外源DNA序列进行剪切,该技术已经在拟南芥、烟草、大豆、番茄、马铃薯、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矮牵牛、香蕉、甜橙、苹果、毛白杨及地钱等植物中实现了成功编辑,证明了此基因编辑技术的可行性,并达到植物抗逆境、延缓果实成熟、增加杀草剂耐受性、抗病等效果.Cas9和gRNA的启动子与gRNA的靶标数目对基因编辑效率有所影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sgRNA 植物 基因编辑 碱基突变 编辑效率
原文传递
萎凋处理对乌龙茶风味品质形成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晨 张舒婷 +5 位作者 周承哲 石碧滢 黄琳洁 林玉玲 赖钟雄 郭玉琼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327,共25页
乌龙茶是一种高香型半发酵茶,因其具有的花果香和鲜醇浓厚口感而广受消费者青睐。在乌龙茶加工过程中,萎凋是促进乌龙茶风味品质形成的第一道工序。然而,乌龙茶萎凋过程中影响风味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利用转录组测序对乌龙茶... 乌龙茶是一种高香型半发酵茶,因其具有的花果香和鲜醇浓厚口感而广受消费者青睐。在乌龙茶加工过程中,萎凋是促进乌龙茶风味品质形成的第一道工序。然而,乌龙茶萎凋过程中影响风味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利用转录组测序对乌龙茶鲜叶、室内萎凋叶和日光萎凋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3个样品中共鉴定出10793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类黄酮合成、萜类化合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剪接体通路。从这4个富集通路中筛选出12个差异表达基因和4个差异剪接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检测基因在萎凋处理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与转录组数据集中的结果一致。对上述富集通路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日光萎凋处理后类黄酮合成基因的转录抑制、萜类化合物合成基因的转录增强、茉莉酸信号转导和可变剪接机制共同参与调控了日光萎凋叶中高花果香和低苦涩味的风味品质形成。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日光萎凋处理在乌龙茶风味品质形成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萎凋 风味品质 转录组
原文传递
蕹菜耐受长时间高温后的miRNA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杏茹 李文静 +4 位作者 陈冰星 刘涛 尚维 赖钟雄 郭容芳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6-498,共13页
miRNA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的一类长度为20~24 nt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蕹菜(Ipomoea aquatica)可以耐受长时间高温,而其miRNA还未被鉴定,其在耐受长时间高温后的作用还未知。以蕹菜耐... miRNA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的一类长度为20~24 nt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蕹菜(Ipomoea aquatica)可以耐受长时间高温,而其miRNA还未被鉴定,其在耐受长时间高温后的作用还未知。以蕹菜耐热性强的品种‘泰国三叉’和耐热性差的品种‘柳叶’为材料,经42℃高温处理15d后分别构建两个高质量sRNA库,经检测两个库中碱基质量值大于或等于30的序列数量均超过17.3Mb,且‘泰国三叉’中24nt的序列数量远远高于‘柳叶’。与蕹菜转录组比对分析后,分别得到1 363 258和1 629 209条序列,两个库共有的序列仅有1 047 133条(11.36%),说明耐热性不同的蕹菜中s RNA有很大差别。共鉴定出蕹菜中存在71个miRNA,其中差异表达的有22个,通过TargetFinder预测其靶基因,共得到233个靶基因。进一步以耐热性强的品种‘本地三叉’和耐热性弱的品种‘竹叶’为材料研究其在长时间高温后miR160、miR166、miR172、miR393和miR3627前体的差异表达量,结果表明,高温后两品种中pre-miR160-2的表达都显著上调,但是不耐热的‘竹叶’中上调的倍数更多;mi R166在耐热性强的‘本地三叉’中表达量下降,在耐热性较差的‘竹叶’中表达量显著上升;miR172可以被长时间高温诱导,但在耐热性不同的两个品种蕹菜中并没有差异;miR3627的表达量在耐热蕹菜‘本地三叉’中下降,在不耐热蕹菜‘竹叶’中没有明显变化。miRNA前体表达模式的差异说明其在蕹菜耐受长时间高温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蕹菜 长时间高温 miR160 miR166 miR393
原文传递
不同温度对苋菜光合特性及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郑友峰 陈家兰 +5 位作者 肖昉 安子贤 李宜轩 赖钟雄 牟建梅 刘生财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57,共8页
以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 Linn.)品种‘苏苋1号’(‘Suxian No.1’)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温度〔25℃(对照)、20℃、15℃和10℃〕处理下苋菜株高以及叶片中甜菜色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并探究了温度对苋菜光合... 以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 Linn.)品种‘苏苋1号’(‘Suxian No.1’)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温度〔25℃(对照)、20℃、15℃和10℃〕处理下苋菜株高以及叶片中甜菜色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并探究了温度对苋菜光合特性及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3和6 d的苋菜株高以及叶片中甜菜色素和叶绿素含量随着温度降低呈现降低的趋势,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实际光量子产额〔Y(Ⅱ)〕、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和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总体呈现波动降低的趋势,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呈现波动升高的趋势;其中,15℃和10℃处理下苋菜的株高以及叶片中甜菜色素和叶绿素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10℃处理下叶片的F_(v)/F_(m)、Y(Ⅱ)、rETR、qN和Y(NPQ)值总体极显著低于对照,Y(NO)值则极显著高于对照。qRT-PCR结果显示:总体上看,苋菜叶片AtrPPCK、AtrPEPC、AtrMDH、AtrNADP-MDH、AtrNAD-ME、AtrNADP-ME和AtrPPD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多数温度下处理3和6 d与对照有显著差异;温度较低(10℃)会抑制除了AtrPPCK基因外的其他基因的表达,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基因相对表达量略有回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温度与处理3和6 d苋菜的株高以及叶片中甜菜色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多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低温会降低苋菜的叶绿素含量,破坏光合系统,抑制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甜菜色素含量,抑制苋菜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苋菜 温度 甜菜色素含量 光合特性 光合作用相关基因
下载PDF
非洲菊4个POD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郝向阳 孙雪丽 +4 位作者 刘范 项蕾蕾 王天池 赖钟雄 程春振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77-1786,共10页
以‘玲珑’非洲菊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4个POD基因,分别命名为GjPOD4、GjPOD5、GjPOD7和GjPOD4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H708528、MH708531、MH708529和MH708530)。对这4个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分析在SA、干旱、低温胁迫和... 以‘玲珑’非洲菊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4个POD基因,分别命名为GjPOD4、GjPOD5、GjPOD7和GjPOD4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H708528、MH708531、MH708529和MH708530)。对这4个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分析在SA、干旱、低温胁迫和非洲菊根腐病病原菌胁迫下4个POD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POD活性的变化特征,为揭示非洲菊POD基因的功能以及抗性育种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所克隆的4个POD基因的cDNA长度为966~1 005bp,编码321~334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它们编码的蛋白均属于植物亚铁红素依赖Ⅲ型POD,含有保守结构域及Motif,含有信号肽、跨膜螺旋结构和磷酸化位点。(2)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GjPOD4和GjPOD7与拟南芥AtPRX52、GjPOD5与AtPRX47、GjPOD42与AtPRX42亲缘关系较近。(3)SA、干旱、低温胁迫和非洲菊根腐病病原菌处理均可显著或极显著影响4个基因的表达以及POD活性,但GjPOD4与其他3个GjPOD基因的表达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4)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不同器官中,GjPOD42的表达与POD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在隐地疫霉处理下,4个POD基因表达均极显著上调且与POD活性呈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所克隆的4个POD基因在非洲菊抗逆防御过程中,尤其是在响应隐地疫霉侵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GjPOD4与其他3个GjPOD存在一定的功能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 非洲菊 基因表达 酶活性 抗逆防御
下载PDF
温度对苋菜幼苗中甜菜色素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春丽 陈家兰 +5 位作者 王乐 陈何 郑友峰 肖昉 赖钟雄 刘生财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84-1489,共6页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探究温度对苋菜幼苗生长发育及甜菜色素合成的影响,以‘大红’苋菜7 d幼苗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处理下苋菜幼苗形态、甜菜色素含量和甜菜色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结果显示:...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探究温度对苋菜幼苗生长发育及甜菜色素合成的影响,以‘大红’苋菜7 d幼苗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处理下苋菜幼苗形态、甜菜色素含量和甜菜色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结果显示:(1)形态观察发现,高温(35℃、40℃)和低温(15℃、20℃)都会使苋菜幼苗生长势变弱、植株红色变淡,且处理时间越久变化程度越明显,其最适温度范围在25-30℃之间.(2)甜菜色素含量测定结果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甜菜色素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处理时间越久变化趋势越明显,25℃时甜菜色素含量最高,但30℃和25℃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qPCR分析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AtGAI、AmMYB1、AmCYP76AD1、AmaDODA基因相对表达量大致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处理时间越久变化趋势越明显.上述结果表明苋菜幼苗生长及甜菜色素合成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且温度可能通过调控AtGAI基因的表达来调控AmMYB1基因和甜菜色素合成基因AmCYP76AD1、AmaDODA的表达,进而影响苋菜幼苗生长发育及甜菜色素合成,结果可为苋菜栽培中的环境调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苋菜 甜菜色素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MeJA对苋菜悬浮细胞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累积及其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生财 潘君飞 +3 位作者 王晓 赵春丽 赖钟雄 张梓浩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8-1175,共8页
茉莉酸甲酯(MeJA)对植物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解MeJA对苋菜细胞中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影响,以苋菜悬浮细胞为材料,检测不同浓度MeJA和添加时间处理对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累积的影响,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 茉莉酸甲酯(MeJA)对植物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解MeJA对苋菜细胞中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影响,以苋菜悬浮细胞为材料,检测不同浓度MeJA和添加时间处理对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累积的影响,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与其累积的关系.结果显示,200μmol/L MeJA处理下,苋菜悬浮细胞干重、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产量均达到最大,在悬浮细胞培养的第4天添加200μmol/L时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和产量达到最大;与对照(MeJA 0μmol/L)相比,不同浓度MeJA处理下,PAL、F3H、CHI、CHS基因表达量均极显著上调,与类黄酮含量具有正相关性,PDS、PSY和ZDS基因也极显著上调表达,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具有正相关性;随着MeJA添加时间的延迟,PAL、F3H、CHS和CHI基因的表达模式与类黄酮含量无明显相关性,PDS和PSY表达模式基本一致,且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ZDS基因则出现下调表达.本研究表明MeJA浓度和添加时间对苋菜悬浮细胞中类黄酮和类胡萝卜合成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可为进一步探讨MeJA诱导苋菜悬浮细胞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合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苋菜 悬浮细胞 MEJA 类黄酮 类胡萝卜素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基于LOX-HPL途径的武夷肉桂加工中香气物质的形成与调控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子维 刘宝顺 +4 位作者 武清扬 毕婉君 倪子鑫 赖钟雄 孙云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武夷肉桂是以福建省级茶树良种肉桂(Camellia sinensis cv.Rougui)鲜叶为原料制成的乌龙茶,具有"岩骨花香"的品质特征,深受消费者青睐。除茶树鲜叶外,武夷肉桂的品质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工工艺,但生产加工过程中以绿叶挥发... 武夷肉桂是以福建省级茶树良种肉桂(Camellia sinensis cv.Rougui)鲜叶为原料制成的乌龙茶,具有"岩骨花香"的品质特征,深受消费者青睐。除茶树鲜叶外,武夷肉桂的品质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工工艺,但生产加工过程中以绿叶挥发物(Green Leaf Volatiles,GLVs)和果酯类为代表的脂肪族类香气成分代谢机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以武夷肉桂的鲜叶、晒青叶及做青过程叶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EM)结合气相色谱与高通量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TOF-MS)对加工过程样中的脂肪族类香气成分检测发现:脂肪族醛类在做青过程中显著降低,而大量的脂肪族醇类和酯类显著积累,其中叶醇酯类和己烯醇、酯类分别对静置失水和机械损伤存在响应;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加工过程样中LOX-HPL途径中关键酶活力,结果表明,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LOX)、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及乙醇酰基转移酶(Alcohol acyltransferases,AAT)的活力分别在第三次摇青叶(3T)、第四次摇青后叶(4T)及第五次摇青后叶(5T)中达到最大值;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结果表明,CsLOX2、CsLOX5基因主要在做青初始阶段(2T、3T)相对表达量较高,而随着工艺过程的推进,CsADH2-1、CsAAT基因在做青后期(4T、5T)开始上调表达;通过Pearson系数评估武夷肉桂加工过程中的脂肪族类香气、酶活力和基因表达量间的相关性,发现正己醇、戊酸叶醇酯、己酸己酯、丁酸甲基叶醇酯、柳酸叶醇酯等大量具有天然花果香的脂肪族醇类和酯类与CsADH2-1基因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CsAAT基因与CsLOX2、CsLOX5基因在加工过程中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r=0.762,r=0.732)。LOX-HPL途径关键基因的共表达,驱动了脂肪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氧合酶 途径 武夷岩茶 加工过程 香气 酶活力 基因
下载PDF
刺葡萄愈伤组织UFGT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赖呈纯 潘红 +4 位作者 黄贤贵 范丽华 赖钟雄 段长青 刘文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77-1685,共9页
为从细胞水平上揭示刺葡萄3-O-类黄酮葡萄糖基转移酶(UFGT)基因调控花青素合成的功能,以刺葡萄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根据刺葡萄愈伤组织转录组UFGT序列片段,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得到VdUFGT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特性分... 为从细胞水平上揭示刺葡萄3-O-类黄酮葡萄糖基转移酶(UFGT)基因调控花青素合成的功能,以刺葡萄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根据刺葡萄愈伤组织转录组UFGT序列片段,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得到VdUFGT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特性分析。结果表明,VdUFGT基因cDNA和DNA开放阅读框(ORF)分别为1 371 bp和1 448 bp,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编码456个氨基酸,为带负电荷的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具有一个UDPGT结构域,是UDPGT超家族成员,包含UDP-黄酮糖基转移酶特征区域。由UFGT同源基因编码蛋白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植物进化的关系相一致,6个葡萄属植物聚为一支。RT-qPCR分析表明,刺葡萄红色愈伤组织VdUFGT转录水平极显著高于白色愈伤组织,培养25 d的2个细胞培养物差异可达79倍;在刺葡萄愈伤组织连续培养过程中,红色愈伤组织中Vd UFGT转录水平变化幅度较大,在愈伤组织快速生长中期和衰老初期分别出现峰值,而刺葡萄白色愈伤组织VdUFGT转录水平与红色愈伤组织相比变化幅度不大,且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说明VdUFGT对刺葡萄红色愈伤组织细胞培养物中的花青素生物合成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这种调控作用主要发生在刺葡萄愈伤组织细胞快速生长中期和细胞衰老初期。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VdUFGT调控刺葡萄细胞花青素合成的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葡萄 愈伤组织 3-O-类黄酮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UFGT)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刺葡萄愈伤组织褪黑素生物合成基因SNAT2、COMT3的克隆及其对光质的响应
20
作者 贺丽媛 赖恭梯 +5 位作者 李思雨 许恒 林俊璇 郭奥琳 赖钟雄 赖呈纯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9-578,共10页
5-羟色胺-N-乙酰基转移酶(serotonin N-acetyltransferase,SNAT)和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caffeic acid O-methyltransferase,COMT)是植物褪黑素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对褪黑素的生物合成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以刺葡萄愈伤组织为材料,分别克隆获... 5-羟色胺-N-乙酰基转移酶(serotonin N-acetyltransferase,SNAT)和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caffeic acid O-methyltransferase,COMT)是植物褪黑素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对褪黑素的生物合成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以刺葡萄愈伤组织为材料,分别克隆获得了VdSNAT2和VdCOMT3,对其生物信息学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进行预测,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光质处理下刺葡萄愈伤组织中褪黑素含量与VdSNAT2和VdCOMT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VdSNAT2和VdCOMT3基因ORF分别为549 bp和1158 bp,分别编码182和385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前者为亲水蛋白,后者为疏水蛋白,亚细胞均定位于叶绿体;蛋白保守基序和进化树分析表明,刺葡萄VdSNAT2和VdCOMT3蛋白与葡萄的SNAT2和COMT3具有相同的保守基序,且两者进化相似、亲缘关系近.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发现,VdSNAT2和VdCOMT3启动子序列中均有大量光响应等多种生物/非生物响应元件.qRT-PCR分析表明,光质显著影响VdSNAT2和VdCOMT3基因的表达,其中红光对刺葡萄愈伤组织中VdSNAT2和VdCOMT3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与褪黑素含量具有正相关性,同时VdSNAT2和VdCOMT3基因对褪黑素的生物合成调控具有协同作用.本研究表明光质可以影响VdSNAT2和VdCOMT3基因的表达,从而定向调控刺葡萄愈伤组织褪黑素的生物合成.(图9表1参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葡萄 愈伤组织 褪黑素 光质 5-羟色胺-N-乙酰基转移酶 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