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ite 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矿区修复研究态势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健明 蒋福祯 +2 位作者 卢素锦 祁凯斌 李正鹏 《青海农林科技》 2022年第4期32-39,共8页
为探究矿区修复领域的学术热点及研究趋势,通过检索CNKI和WOS数据库2000-2021年关于矿区修复文献,以检索的2335篇文献为数据源,利用Cite Space软件,从国家合作、关键词突现、关键词共现和研究历程时空聚类等方面分析矿区修复的研究热点... 为探究矿区修复领域的学术热点及研究趋势,通过检索CNKI和WOS数据库2000-2021年关于矿区修复文献,以检索的2335篇文献为数据源,利用Cite Space软件,从国家合作、关键词突现、关键词共现和研究历程时空聚类等方面分析矿区修复的研究热点态势、研究前沿及趋势。结果显示:研究热点包括生态修复、重金属、植物修复、土壤修复、修复技术等。该研究结果可为促进矿区修复的开展和改善矿区修复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修复 研究热点 研究趋势 文献综述 Cite Space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人工植物群落多样性对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王雨欣 卢素锦 +1 位作者 杨青 尹鑫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906,共8页
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关系的研究主要关注地上生物量和地上植物特征,但占比更大且理应承载更多群落功能的地下部分却较少被研究,其机理也较少被探讨。本研究选用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鹅绒委陵菜(Potent... 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关系的研究主要关注地上生物量和地上植物特征,但占比更大且理应承载更多群落功能的地下部分却较少被研究,其机理也较少被探讨。本研究选用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构建了多样性梯度为1~5、重复4次且周期为1年的盆栽试验,探讨了地上与地下的多样性-生物量关系。结果表明:物种增加使净多样性效应显著增强(P<0.001),使群落获得更高的地下和总生物量。净多样性效应的次要来源特征依赖性互补效应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01),根冠比和平均根径的变化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非特征依赖性互补效应和优势度效应的作用却十分有限。因此,根冠比和平均根径带来的选择效应的变化是正向植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关键驱动因素,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群落生物量 净多样性效应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人工克隆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增辉 卢素锦 +2 位作者 王雨欣 张春辉 尹鑫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38,共12页
克隆植物具有独特的竞争和繁殖方式,这可能会使其构建的群落呈现不一样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但是本议题却极少被研究。本研究利用垂穗披碱草、花苜蓿和鹅绒委陵菜构建了一个生物多样性试验,并将单播和混播重复3次,且将垂穗披... 克隆植物具有独特的竞争和繁殖方式,这可能会使其构建的群落呈现不一样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但是本议题却极少被研究。本研究利用垂穗披碱草、花苜蓿和鹅绒委陵菜构建了一个生物多样性试验,并将单播和混播重复3次,且将垂穗披碱草作为所有混播的固定物种,以此跨越两个生长季测试生物多样性对生产力的影响。本研究发现,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之间并没有线性正相关关系,但是大多数混播的净多样性效应(NE)都是显著的,且NE主要来源于非特征依赖性互补效应(TICE)。较强的TICE主要来自地上垂直空间的互补性利用;其次来自底层物种鹅绒委陵菜光吸收能力的增强。沿着时间和物种丰富度梯度,垂穗披碱草的优势度增强,鹅绒委陵菜的优势度下降,致使特征依赖型互补效应(TDCE)和优势度效应(DE)随之增强,但是它们对NE的贡献有限。另外,以上3种效应均随时间增强。总之,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克隆植物群落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多样性-生产力关系模式,并且这种多样性效应主要来自地上垂直空间的互补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生产力关系 克隆植物 净多样性效应 非特征依赖性互补效应 植物性状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长江源区土壤水分影响的预测
4
作者 李健明 鄯仁欠姐 +6 位作者 杨颖 祁雪姣 哈妍晖 王雨欣 何奕 李悦姣 卢素锦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5-784,共10页
采用线性回归法对长江源区2011—2021年土壤水分含量年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法对长江源区2011—2021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与土壤水分含量变化间的相关性分析,并采用CMIP5全球气候模型的3种情景(RCP2.6、RCP4.5、RCP8.5)下耦合... 采用线性回归法对长江源区2011—2021年土壤水分含量年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法对长江源区2011—2021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与土壤水分含量变化间的相关性分析,并采用CMIP5全球气候模型的3种情景(RCP2.6、RCP4.5、RCP8.5)下耦合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水文模型,预测长江源区未来(2022—2100年)土壤水分年际、年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长江源区2011—2021年土壤水分整体呈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与土壤水分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 3种RCPs气候情景下,21世纪末期(2081—2090年)土壤水分含量较21世纪中期(2041—2050年)减少,4—9月土壤水分占全年土壤水分占比较21世纪中期降低.土壤水分年际间波动较大,在50%~500%之间变动,土壤水分年内分布不均匀,1—5月土壤水分增加,6—12月土壤水分递减,1—2月土壤水分变化趋势相对平稳,年内各月份土壤水分含量差别较大.在3种RCPs气候情景下,长江源区未来土壤水分存在明显减少趋势,应加强长江源区土壤水系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气候变化 土壤水分 CMIP5 RCPs SWAT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