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的碎屑流流态化运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龙艳梅 宋章 +3 位作者 王玉峰 程谦恭 李坤 吴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流态化运动是高速远程滑坡的主要运动形式,是揭示高速远程滑坡运动机理的重要基础。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分析方法,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不同粒径组成条件下的颗粒流内部的速度分布、剪切变形及流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高速远程滑坡流态... 流态化运动是高速远程滑坡的主要运动形式,是揭示高速远程滑坡运动机理的重要基础。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分析方法,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不同粒径组成条件下的颗粒流内部的速度分布、剪切变形及流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高速远程滑坡流态化运动特征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碎屑流流态化运动特征与颗粒粒径呈显著的相关性,随着粒径的减小或细颗粒含量的增加,颗粒流底部相对于边界的滑动速度以及整体的运动速度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颗粒流内部剪切变形程度增加,颗粒的运动形式由“滑动”向“流动”转变;当颗粒粒径较小或细颗粒含量较高时,颗粒流内部剪切速率增大的趋势在颗粒流底部更加显著,反映了粒径减小有助于促进颗粒流内部剪切向底部的集中;在同一颗粒流的不同运动阶段及不同纵向深度,其流态特征具有显著差别,颗粒流前缘及尾部主要呈惯性态,颗粒间以碰撞作用为主,而主体部分则主要呈密集态,颗粒间以摩擦接触作用为主;在颗粒流表面及底部,颗粒间相互作用方式主要是碰撞作用,中间部分则以摩擦作用为主;对于不同粒径的颗粒流,随着粒径的增大或粗颗粒含量的增加,颗粒流内部颗粒的碰撞作用加强,颗粒流整体趋于向惯性态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流 流态化运动 剪切速率 流态 高速远程滑坡
下载PDF
不同类型种茎对鱼腥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叶霄 孙佩 +6 位作者 童文 龙燕梅 林伟 赵文吉 吴发明 曾静 杨晓 《农学学报》 2019年第8期26-31,共6页
为解决实际生产中因混用鱼腥草种茎而造成的收获产量不理想的问题,以绵阳江油‘大红’鱼腥草种茎为材料,通过不同播种前预处理以及不同年生种茎对鱼腥草生长及产量影响试验,探求不同类型的茎径分级、切段长度、年生数对鱼腥草出苗数、... 为解决实际生产中因混用鱼腥草种茎而造成的收获产量不理想的问题,以绵阳江油‘大红’鱼腥草种茎为材料,通过不同播种前预处理以及不同年生种茎对鱼腥草生长及产量影响试验,探求不同类型的茎径分级、切段长度、年生数对鱼腥草出苗数、株高、叶片数量、叶面积、小区产量、产出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5cm切段处理的鱼腥草出苗数最高,但后期生长乏力;15cm切段处理的鱼腥草在成熟期之前,在株高、叶片数量和叶面积上都具有显著优势;中种茎、10cm切段处理鱼腥草的地下茎产量相对其他处理条件具有显著优势;分段为10cm的不同茎径种茎,以粗种茎产出的粗种茎分布比例和比重最高;1年生种茎在出苗数与地下茎产量方面最具优势。从收获鱼腥草地上部分的角度,15cm切段长度为获得高产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从收获鱼腥草地下茎的角度,粗种茎、10cm切段长度为获得高产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从收获鱼腥草优良种质资源角度,采用粗种茎可以达到最佳效果;相对多年生种茎,采用鱼腥草当年生种茎做种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种茎 良种繁育 田间试验 产量
下载PDF
基于色匹配函数的卫星影像真彩色合成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夏米麒 丘仲锋 +4 位作者 胡晨悦 龙艳梅 赵冬至 廖廓 吴到懋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2-1106,共15页
色匹配函数通过构建地物反射光的光谱分布与颜色三刺激值的关系可将任意波段的信息映射到三原色基准值上,经过色彩空间的转换后重建多光谱遥感影像。针对大多数多光谱传感器在可见光内波段数量有限、波段通道较窄且波段间隔不均匀,直接... 色匹配函数通过构建地物反射光的光谱分布与颜色三刺激值的关系可将任意波段的信息映射到三原色基准值上,经过色彩空间的转换后重建多光谱遥感影像。针对大多数多光谱传感器在可见光内波段数量有限、波段通道较窄且波段间隔不均匀,直接在相邻波段间插值会使色匹配积分过程出现较大误差的问题,结合遥感数据的模拟和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以可见光范围内通道设置丰富的近岸高光谱水色成像仪(Hyperspectral Imager for the Coastal Ocean,HICO)经色匹配函数和色彩空间转换后得到的R、G、B三刺激值作为网络输出值,其波段重建后得到的目标传感器的模拟波段作为输入值,训练得到适用于Landsat-8 OLI、Terra MODIS、Himawari-8 AHI传感器的真彩色影像合成模型。计算均值、标准差、平均梯度和信息熵这4类客观评价参数,并结合对真彩色影像和直方图的主观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丰富和扩展有限的波段信息,提高影像的清晰度、色彩饱和度以及包含的信息量,校正了三波段合成影像存在的色偏,解决了在原始数据波段数受限的情况下通过简单插补波段带入色匹配函数进行积分计算产成误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匹配函数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波段重建 真彩色合成 多光谱
原文传递
人工生产僵蚕菌种质量检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孙佩 叶霄 +2 位作者 童文 龙燕梅 况再银 《农学学报》 2022年第5期47-53,76,共8页
本研究旨在保障人工养殖僵蚕成功,建立人工生产僵蚕菌种(球孢白僵菌孢子粉)的检验方法和质量评价指标。以不同来源僵蚕菌种为试材,用血球计数板对萌发后的孢子计数,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杂菌和球孢白僵菌落数。液固双相发酵制备的僵蚕菌... 本研究旨在保障人工养殖僵蚕成功,建立人工生产僵蚕菌种(球孢白僵菌孢子粉)的检验方法和质量评价指标。以不同来源僵蚕菌种为试材,用血球计数板对萌发后的孢子计数,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杂菌和球孢白僵菌落数。液固双相发酵制备的僵蚕菌种,萌发活孢数和平板活孢数均>10^(10)孢子/g,真菌杂菌数<10^(5) CFU/g,细菌杂菌数小于<10^(4) CFU/g;自然僵蚕菌种萌发活孢数和平板活孢数均<10^(10)孢子/g,真菌杂菌数>10^(5) CFU/g,细菌杂菌数>10^(8) CFU/g。建立的僵蚕菌种检验方法可行,液固双相发酵法制备的僵蚕菌种各项指标均优于自然僵蚕菌种,可在人工僵蚕基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蚕 液固双相发酵法 球孢白僵菌孢子 萌发孢子数 杂菌数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颗粒流厚度动态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越 李坤 +5 位作者 程谦恭 王玉峰 龙艳梅 姜润昱 宋章 刘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1-159,共9页
颗粒流厚度及其演化趋势是碎屑流物理模型试验中重点关注的要素。目前试验中颗粒流厚度的监测主要有传感器监测、机械原件测量、人工测读等方法。随着计算机跨学科的应用及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被... 颗粒流厚度及其演化趋势是碎屑流物理模型试验中重点关注的要素。目前试验中颗粒流厚度的监测主要有传感器监测、机械原件测量、人工测读等方法。随着计算机跨学科的应用及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被应用于工程地质领域。以颗粒流斜槽试验为依托,基于自适应中值滤波、图像二值化、图像腐蚀及种子填充等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高速相机所采集的颗粒流图像序列进行处理分析并编制了相关程序,实现了连续提取颗粒流运动过程中的厚度值。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方法提取的颗粒流厚度在颗粒流主体区段与实测厚度值相吻合,在颗粒流尾部由于颗粒离散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是由于部分三维空间中的颗粒在二维图像中呈现出重叠的形式,造成颗粒连续的假象。总体而言,通过该方法获取的颗粒流厚度值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精度,相比于其他方法具有效率高、获取参数多、采样频率高、扰动低等优势,可作为颗粒流试验中流态参数动态获取的常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流 厚度 斜槽试验 高速相机 数字图像处理 流动型滑坡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的侵染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况再银 童文 +4 位作者 孙佩 曾华兰 叶鹏盛 赵馨怡 龙艳梅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87-3197,共11页
球孢白僵菌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具有致病力强、侵染范围广、安全无污染等优点,其制剂可作为一种真菌类杀虫剂应用于农林业害虫的防治,也可用于人工生产中药材僵蚕。本文综述了球孢白僵菌的培养性状、侵染特性、应用生产和存在的问题,... 球孢白僵菌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具有致病力强、侵染范围广、安全无污染等优点,其制剂可作为一种真菌类杀虫剂应用于农林业害虫的防治,也可用于人工生产中药材僵蚕。本文综述了球孢白僵菌的培养性状、侵染特性、应用生产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为球孢白僵菌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侵染特性 生物防治 僵蚕
原文传递
药食两用植物佛手历史沿革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卿玲杉 曾静 +4 位作者 童文 孙佩 胡路生 吴发明 龙燕梅 《农学学报》 2020年第7期82-87,共6页
文章叙述了传统药食两用植物佛手在中国从宋朝到清朝的历史沿革、人工种植品种的划分和种植基地的变迁。同时通过相关文献查阅,总结了佛手栽培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佛手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笔者指出了在历史沿革中佛手、枸橼、香... 文章叙述了传统药食两用植物佛手在中国从宋朝到清朝的历史沿革、人工种植品种的划分和种植基地的变迁。同时通过相关文献查阅,总结了佛手栽培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佛手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笔者指出了在历史沿革中佛手、枸橼、香橼的区别和差异,认为它们实为同科同属不同种的3种植物。提出了在目前佛手主产区栽培品种之间的差异性与国家药典一致性的问题,建议在品种、产地、土壤、气候等不同条件的产区建立区域标准化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资源 繁育 栽培 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