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中组合内幕气源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20
1
作者 徐旺林 胡素云 +7 位作者 李宁熙 魏新善 高建荣 赵振宇 李相博 刘俊榜 张月巧 宋微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00-913,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马家沟组按照勘探程度划分为上、中、下3个组合,分别为马家沟组五段1—4小层(上组合)、马家沟组五段5—10小层(中组合)和马家沟组四段—马家沟组一段(下组合)。为探索中组合内幕天然气气源特征,开展了天然气组分、...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马家沟组按照勘探程度划分为上、中、下3个组合,分别为马家沟组五段1—4小层(上组合)、马家沟组五段5—10小层(中组合)和马家沟组四段—马家沟组一段(下组合)。为探索中组合内幕天然气气源特征,开展了天然气组分、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天然气成因识别及烃源岩评价等研究工作,并与研究区上古生界及奥陶系风化壳的天然气开展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奥陶系中组合内幕天然气在组分特征、同位素特征等方面与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及风化壳天然气存在差异;利用天然气组分数据,结合前人实验图版判识,认为奥陶系中组合内幕天然气中存在原油裂解气。②奥陶系中组合内幕发育沥青,是内幕烃源岩生成液态烃热裂解产物。③受潮坪环境沉积体系控制,中组合典型烃源岩层段(马家沟组五段6小层)可以划分为泥云坪环带、含膏盐缓坡、膏盐岩洼地3个相带。④马家沟组五段6小层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泥云坪环带,累积厚度可达8~20 m,有机碳含量最高达1.75%,R_o为1.9%~2.7%,处于热裂解生气阶段,具备规模供烃潜力。⑤泥云坪环带和含膏盐缓坡是有利勘探方向,乌审旗东部、靖边西北部和吴起—志丹地区是3个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膏盐岩 烃源岩 天然气同位素 原油裂解气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层序格架下的砂体成因类型、构型及分布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玥 郭彦如 +2 位作者 张延玲 刘俊榜 田鸣威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0-91,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沉积时期陆生植物繁盛,为天然气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油气的富集受控于岩性和岩相,因此深入探讨山西组砂体构型和砂体展布规律十分必要。为加快天然气的勘探步伐,以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野外露...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沉积时期陆生植物繁盛,为天然气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油气的富集受控于岩性和岩相,因此深入探讨山西组砂体构型和砂体展布规律十分必要。为加快天然气的勘探步伐,以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野外露头剖面、钻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山西组四级层序格架下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特征、构型及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山西组可划分为5个四级层序;砂体类型以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不同类型的河道砂体具有南北成带、东西分割的特征;砂体构型有垂向叠置型、垂向切叠型和独立型3种类型;四级层序PSQ3~1(相当于山2~3段和山2~2段下部)、PSQ3~2(相当于山2~2段上部)和PSQ4~1(相当于山1~2段)均是天然气勘探的主力层系;大保当、余兴庄、龙镇地区均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该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及其类似地区层序地层划分、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及有利区带优选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级层序 砂体成因类型 砂体构型 砂体分布规律 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下载PDF
利用油包裹体荧光光谱确定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致密油气成藏期次及其相对成熟度 被引量:8
3
作者 斯尚华 赵靖舟 +3 位作者 刘俊邦 张玉攀 吴伟涛 李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86,共9页
基于石油的荧光性,通过常规荧光光谱方法,对油包裹体的荧光光谱进行定量化描述,利用其主峰波长(λ_(max))、红绿熵(Q)及QF_(535)等属性参数,并根据λ_(max)与QF_(535)的相关关系特征,可以便捷而有效地开展油气充注期次的判识。齐家地区... 基于石油的荧光性,通过常规荧光光谱方法,对油包裹体的荧光光谱进行定量化描述,利用其主峰波长(λ_(max))、红绿熵(Q)及QF_(535)等属性参数,并根据λ_(max)与QF_(535)的相关关系特征,可以便捷而有效地开展油气充注期次的判识。齐家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高台子致密油储层中9块流体包裹体样品检测结果表明,高台子油层中发育发黄色、黄绿色、蓝绿色3种荧光颜色的油包裹体;高台子油层油包裹体λ_(max)与QF_(535)分布在3个区域,从黄色荧光区域→黄绿色荧光区域→蓝绿色荧光区域,QF_(535)值逐渐减小,反映了油包裹体中捕获原油的成熟度逐渐增高;并结合埋藏史、生烃史和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认为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在地质历史时期共经历了3幕油气充注,早期原油充注发生在白垩纪嫩江晚期79—77Ma期间,对应于第1幕充注;晚期原油充注发生在晚白垩世明水期69—65Ma期间,对应于第2幕和第3幕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裹体 荧光光谱 齐家地区 成藏期 致密油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Polyurea Elastomer with Flame Retardant, Insulation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Properties
4
作者 方今 DONG Yang +3 位作者 LU Shangkai liu junbang AI Lianghui 刘平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81-789,共9页
By using 6,6-((sulfonylbis(4,1-phenylene)bis(azanediyl))bis(thiophen-2-ylm-ethylene))bis6H-di-benzo[c,e][1,2]oxaphosphinine 6-oxide(DOPO-N)as phosphorus-nitrogen flame retardant,the polyurea(PUA)with flame retardant p... By using 6,6-((sulfonylbis(4,1-phenylene)bis(azanediyl))bis(thiophen-2-ylm-ethylene))bis6H-di-benzo[c,e][1,2]oxaphosphinine 6-oxide(DOPO-N)as phosphorus-nitrogen flame retardant,the polyurea(PUA)with flame retardant properties(PUA/DOPO-N)was prepared.In addition,organically modified montmorillonite(OMMT)and magnesium hydroxide(MH)were used as co-effectors respectively,and the flame retardant PUA(PUA/DOPO-N/OMMT and PUA/DOPO-N/MH)were also prepared.Thermal properties,flame retardant properties,flame retardant mechanism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UA/DOPO-N,PUA/DOPO-N/OMMT and PUA/DOPO-N/MH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rmogravimetric(TG)analysis,limiting oxygen index(LOI),UL 94,cone calorimeter test,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and tensile tes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I value of PUA/20%DOPO-N,PUA/18%DOPO-N/2%OMMT and PUA/15%DOPO-N/5%MH are 27.1%,27.7%,and 28.3%,respectively,and UL 94 V-0 rating is attained.Compared with PUA,the peak heat release rate(pk-HRR),total heat release(THR)and average effective heat combustion(av-EHC)of PUA/20%DOPO-N,PUA/18%DOPO-N/2%OMMT and PUA/15%DOPO-N/5%MH decrease significantly.SEM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sidual chars of PUA/20%DOPO-N,PUA/18%DOPO-N/2%OMMT and PUA/15%DOPO-N/5%MH are completer and more compact.The complex of DOPO-N/OMMT and DOPO-N/MH have synergistic flame retardancy.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UA can be improved by the addition of DOPO-N,DOPO-N/OMMT and DOPO-N/MH,respectively.The insulation performance test shows that the volume resistivity of PUA/20%DOPO-N is 6.25×10^(16)Ω.cm.Furthermore,by using modified boron nitride(MBN)as heat dissipating material,the complex of PUA/MBN was prepared,an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UA/MBN was investigated.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UA/8%MBN complex coating at room temperature is 0.166 W/(M·K),which is a 163%improvement over pure PU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UREA organic flame retardant inorganic flame retardant synergistic flame retardancy INSULATION thermal conductivity
下载PDF
油气领域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思考与建议
5
作者 闫林 李欣 +4 位作者 李小波 刘俊榜 王洪亮 李心浩 贾文清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5期35-42,共8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在垂直行业的规模应用实效显著,国内外均意识到人工智能标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标准工作。人工智能技术在油气领域的融合应用,整体按“单点智能技术—智能化技术系列—大模型”路径演进、扩展,...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在垂直行业的规模应用实效显著,国内外均意识到人工智能标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标准工作。人工智能技术在油气领域的融合应用,整体按“单点智能技术—智能化技术系列—大模型”路径演进、扩展,当前已实现多点技术突破,推进油气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凸显。建议采用“整体布局、分层细化、逐步完善”的方式,分基础骨干、重点方向、应用场景3个层次构建油气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明晰油气人工智能与其他专业界限、科学组建油气人工智能标准委员会,协同推进油气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快速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油气行业 标准化工作 体系
下载PDF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成熟探区油气勘探新领域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震 朱茂林 +3 位作者 李晋 刘惠民 王晓文 刘俊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1-893,共23页
经过50多年勘探开发,中国东部陆相油气田均已进入勘探中后期阶段,受石油地质认识局限性和勘探技术的限制,待发现目标日趋隐蔽,油气勘探难度日益增大。针对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深层低孔渗—致密砂岩储集层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深部砂砾岩... 经过50多年勘探开发,中国东部陆相油气田均已进入勘探中后期阶段,受石油地质认识局限性和勘探技术的限制,待发现目标日趋隐蔽,油气勘探难度日益增大。针对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深层低孔渗—致密砂岩储集层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深部砂砾岩储集体成因模式问题以及基岩风化壳形成和分布的复杂性问题,作者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总结,取得以下主要研究进展:(1)基于砂岩储集层物性演化动力学原理,提出了致密砂岩储集层动态评价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指出过去评价较低的深部凹陷带低孔渗—致密砂岩体仍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2)运用地震地层学方法,通过建立断陷盆地陡坡带斜向大型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指出斜向大型扇三角洲砂砾岩是断陷盆地深层有利的储集体,可以作为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3)根据基岩风化壳双层结构新模式,结合风化壳储集层改造—破坏—保存机理的动力学新模型,指出断陷盆地中低部位是最有利风化壳储集层发育带,断陷盆地缓坡内带(洼槽区)风化壳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新领域。文中提出的上述3大勘探新领域不仅是对断陷盆地油气成藏模式的补充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展现出中国东部断陷盆地深层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的巨大潜力,为深化东部成熟盆地油气勘探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致密砂岩 储集层动态评价 扇三角洲 风化壳储集层 勘探新领域
下载PDF
中深层地热田开发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郑元超 刘人和 +5 位作者 肖红平 曹倩 施亦做 方朝合 王社教 刘俊榜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4期75-84,共10页
地热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我国地热能直接利用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但中深层地热田开发利用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差距。当前全球地热初创公司快速增长,地热资源开发力度持续加大,... 地热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我国地热能直接利用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但中深层地热田开发利用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差距。当前全球地热初创公司快速增长,地热资源开发力度持续加大,地热能利用场景多样化,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稳步增长,开发利用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具体表现为4个方面:(1)中深层闭式换热系统设计技术逐渐成熟;(2)EGS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应用潜力巨大;(3)多国重视含水层储热在弥补能源供需不平衡上的作用,加快推进含水层储热场址选择、热回收率及风险分析等方面的研究;(4)回灌成为中深层水热型热储开发的通用做法,回灌数值模拟及方案设计、防腐蚀、防结垢、防堵塞等技术进步有效延长了地热田的生命周期。“双碳”背景下,我国应将关键技术研发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突破口,快速升级中深层地热田开发利用技术,有效提升地热项目经济性,实现地热利用规模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新质生产力 地热能 中深层闭式换热 含水层储热 回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