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0份国外小麦品种(系)的苗期和成株期抗叶锈病鉴定 被引量:8
1
作者 郑慧敏 温晓蕾 +6 位作者 郝晨阳 张培培 GEBREWAHID Takele Weldu 闫晓翠 刘大群 张学勇 李在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55-1467,共13页
小麦叶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培育持久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方法。本研究用19个不同毒力的叶锈菌小种苗期接种70份国外引进小麦品种(系)及36个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载体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同时在2016—2017年度分别于... 小麦叶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培育持久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方法。本研究用19个不同毒力的叶锈菌小种苗期接种70份国外引进小麦品种(系)及36个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载体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同时在2016—2017年度分别于河北保定和河南周口对70份国外引进品种进行田间抗叶锈性鉴定。为进一步检测材料中所携带的苗期和成株抗叶锈病基因,利用12个与已知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检测,综合基因推导、系谱分析和分子标记检测的结果,在33份材料中鉴定出15个抗叶锈病基因,包括Lr1、Lr2a、Lr26、Lr3ka、Lr11、Lr17、Lr30、Lr10、Lr14a、Lr2b、Lr13、Lr15、Lr21、Lr44和Lr45,田间鉴定筛选出39份品种表现慢锈性。苗期和田间表现表明,国外品种中含有丰富的对我国叶锈菌小种有效的苗期和成株期抗叶锈病基因,可作为小麦抗叶锈病抗源在抗病育种中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引进小麦 叶锈病 基因鉴定 慢锈性
下载PDF
40份国内小麦品种抗叶锈性鉴定 被引量:3
2
作者 朱瑜 康占海 +5 位作者 师令智 董素芬 陶晡 刘大群 李星 李亚宁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2-983,共12页
为分析40份国内小麦材料所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本研究采用16个叶锈菌生理小种对其进行基因推导,推测待测材料抗叶锈病基因组成,并利用11个与己知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特异性分子标记进行验证。进一步选取5个高毒力小种制成混合菌种,在保... 为分析40份国内小麦材料所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本研究采用16个叶锈菌生理小种对其进行基因推导,推测待测材料抗叶锈病基因组成,并利用11个与己知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特异性分子标记进行验证。进一步选取5个高毒力小种制成混合菌种,在保定试验田进行成株期接菌,筛选可能含有成株慢锈基因的小麦品种。综合系谱分析、基因推导、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在待测小麦品种中检测出6个已知抗叶锈病基因(Lr1、Lr11、Lr20、Lr26、Lr30、Lr37)。其中运黑14207等10个品种含有Lr1,禾美988和百农207含有Lr11,豫麦49和百农207含有Lr20,万丰269等23个品种含有Lr26,运黑14207和郑麦103含有Lr30,漯6073等4个品种含有Lr37,并且有的品种含有未知抗叶锈病基因。田间成株期抗性鉴定筛选出漯6073等7个品种具有慢锈性。本研究明确了部分品种的基因构成,发掘了优良抗源材料,可用于抗病育种及基因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病 基因推导 分子标记 慢锈性
下载PDF
食品基碳量子点的制备、生物活性及其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韩天奇 任大勇 +4 位作者 牛海月 张程程 刘大群 忻晓庭 章检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13-121,共9页
碳量子点是一种尺寸小于10nm的新型碳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学特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用于合成碳量子点的食品主要来自果蔬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肉及肉制品和水产品及其制品等。一步水热合成法是制备食品基碳量子点最常... 碳量子点是一种尺寸小于10nm的新型碳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学特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用于合成碳量子点的食品主要来自果蔬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肉及肉制品和水产品及其制品等。一步水热合成法是制备食品基碳量子点最常用的方法。因此,食品基碳量子点相比于化学材料合成的碳量子点具有易于合成、价格低廉、绿色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势。并且食品基碳量子点表面通常带有丰富的官能团与杂元素,赋予了碳量子点更优异的抗癌、抗氧化和抗菌等功能活性。目前在生物医学、功能性材料、食品检测等领域广泛应用。近年来,由于食品基碳量子点优异的抗氧化、抗菌和光学活性已被添加到食品包装系统中,增强食品包装紫外屏蔽、抗氧化和抗菌等性能。本文综述了以食品为原料的碳量子点制备方法和原料来源,探讨了食品基碳量子点的优势及其生物活性,以及添加食品基碳量子点的活性包装在果蔬等食品保鲜中的应用,为食品碳量子点的绿色制备及其在活性包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基碳量子点 制备 生物活性 食品包装
下载PDF
外源诱导及共培养对植物乳杆菌J23合成细菌素Lac-B23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韩天奇 刘伊索 +6 位作者 任大勇 牛海月 张程程 刘大群 忻晓婷 易华西 章检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4-112,共9页
目的 研究外源诱导物及共培养对植物乳杆菌J23合成细菌素Lac-B23的影响,提高细菌素产量。方法 利用双层琼脂牛津杯扩散法测定细菌素活性,通过单因素实验、自诱导和共培养验证实验探究外源诱导物及共培养对细菌素J23产量的影响。结果 当... 目的 研究外源诱导物及共培养对植物乳杆菌J23合成细菌素Lac-B23的影响,提高细菌素产量。方法 利用双层琼脂牛津杯扩散法测定细菌素活性,通过单因素实验、自诱导和共培养验证实验探究外源诱导物及共培养对细菌素J23产量的影响。结果 当初始pH为7、37℃培养12 h,细菌素Lac-B23的产量达到最大值,为2560 AU/mL。甘油和丙酮酸基本不影响细菌素Lac-B23的合成;但酪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和亮氨酸则能促进细菌素Lac-B23的产量。此外,自我诱导研究发现植物乳杆菌J23发酵培养基中含有可以诱导细菌素Lac-B23合成的信号分子。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乳杆菌J23与单增生李斯特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时可以提高细菌素Lac-B23的产量。然而,诱导菌的灭活菌体和无细胞上清液并不能提高细菌Lac-B23的产量。结论 环境诱导因素对细菌素的合成有较大影响。初始pH、发酵温度、培养时间、酪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和亮氨酸可以作为诱导因子,提高细菌素Lac-B23的产量。此外,共培养诱导分子没有分泌到培养基中,可能需要活的诱导细菌来诱导细菌素Lac-B22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诱导 共培养 植物乳杆菌 细菌素 产量
下载PDF
基于厌氧环境的低盐雪菜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大群 张程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25-230,234,共7页
为研究厌氧环境对低盐雪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分别对低盐、高盐和CO_2、N_2低盐厌氧环境处理的雪菜中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组不同的腌制雪菜中共分析出46、40、46和44种挥发性... 为研究厌氧环境对低盐雪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分别对低盐、高盐和CO_2、N_2低盐厌氧环境处理的雪菜中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组不同的腌制雪菜中共分析出46、40、46和44种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91.12%、79.29%、84.17%和88.09%,主要包括酯类、醛醇类、酸类、烷烃及其杂环类物质,一起共同构成了雪菜的整体风味。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为低盐、高盐和低盐CO_2厌氧处理3组雪菜中最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分别占雪菜中酯类物质的72.75%、81.50%和43.29%。低盐量N_2处理组中并未检出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且醛醇类化合物比其他3组的含量高。雪菜挥发性化合物种类主成分分析(PCA)表明,雪菜挥发性物质中,酯类、醇类、酸类和醛类化合物与不同盐量与保存方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菜 厌氧环境 低盐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玫瑰黄链霉菌活性代谢产物诱导烟草灰霉病抗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海涛 王娇 +1 位作者 刘大群 李亚宁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60-1567,共8页
【目的】解析温室条件下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活性代谢产物Roflamycoin和Men-myco-A(简称R&M)诱导烟草灰霉病抗性的作用机制,为利用R&M绿色防控烟草灰霉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80 mg/L R&M注射4~5叶期本生烟草... 【目的】解析温室条件下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活性代谢产物Roflamycoin和Men-myco-A(简称R&M)诱导烟草灰霉病抗性的作用机制,为利用R&M绿色防控烟草灰霉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80 mg/L R&M注射4~5叶期本生烟草叶片后过敏反应(HR)染色验证及100 mg/L R&M注射4~5叶期本生烟草叶片后抗病标志基因hsr203J的表达验证R&M的诱抗作用;采用相关试剂盒检测烟草处理(分别为80 mg/L R&M喷雾处理和清水处理)后非药剂接触烟叶内过氧化氢酶(CAT)和脂氧合酶(LOX)的活性变化,以及防御相关物质过氧化氢(H_(2)O_(2))的含量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烟草处理(处理1,用80 mg/L R&M溶液灌根处理4~5叶期本生烟草2 d后,于上部第3片叶采用灰霉菌孢子悬浮液摩擦接种;处理2,清水灌根处理4~5叶期本生烟草2 d后,于上部第3片叶采用清水摩擦接种)后烟草叶片木质素合成基因PAL及病程相关蛋白(PR)基因PR1、PR5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80 mg/L R&M诱导处理后,烟叶中CAT活性2 d后逐步提高;LOX活性第3 d后显著提高(P<0.05,下同),第7 d达最高值;H_(2)O_(2)含量在第1 d迅速增加后降低;PA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24 h后显著上调,为清水对照的25.37倍;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PR5相对表达量分别在24和72 h达最高值,分别为清水对照的11.23和11.17倍。【结论】R&M通过提高烟叶中相关防御酶活性、协调活性氧水平及增强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提高烟草植株的抗病性。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 93-63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R&M具有作为植物病害诱抗剂的潜力,有望应用于植物灰霉病等重要病害的绿色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 Roflamycoin Men-myco-A 烟草灰霉病 诱导抗病性 PR基因
下载PDF
5株生防真菌对孢囊线虫的杀线活性测定 被引量:1
7
作者 武玉环 彭焕 +3 位作者 葛逢勇 彭德良 刘大群 李亚宁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0-226,共7页
为了丰富防治线虫的真菌资源,测定了实验室分离保存的5株生防真菌粉红粘帚霉JGZ、淡紫紫孢菌Y2和BL2、哈茨木霉菌L4和球孢白僵菌BJ对甜菜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杀线虫活性。结果表明,淡紫紫孢菌Y2和哈茨木霉菌L4的孢... 为了丰富防治线虫的真菌资源,测定了实验室分离保存的5株生防真菌粉红粘帚霉JGZ、淡紫紫孢菌Y2和BL2、哈茨木霉菌L4和球孢白僵菌BJ对甜菜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杀线虫活性。结果表明,淡紫紫孢菌Y2和哈茨木霉菌L4的孢囊寄生率为100%,随着作用时间增长,孢囊壁消解破裂。5株真菌发酵液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线虫的校正死亡率降低。哈茨木霉菌L4的5倍发酵稀释液对甜菜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75%、95.95%和96.35%;淡紫紫孢菌Y2的5倍发酵稀释液对甜菜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37%、95.74%和97.77%,两者差异不显著。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L4和淡紫紫孢菌Y2发酵液作用大豆孢囊线虫30 d,孢囊减退率分别为43.67%和41.87%,根长和茎粗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哈茨木霉菌L4处理地上鲜重和地下鲜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合孢囊寄生率、发酵液杀线活性、孢囊减退率和促生作用综合评价,哈茨木霉菌L4生防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粘帚霉 淡紫紫孢菌 哈茨木霉菌 球孢白僵菌 孢囊线虫 杀线活性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开发的一个小麦叶锈菌特异分子标记 被引量:1
8
作者 武文月 王丽珊 +5 位作者 郭鹏 王菲 王逍冬 刘大群 王海燕 孟庆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21-1229,共9页
小麦叶锈菌毒性变异频繁,新的毒性小种不断出现,往往导致小麦抗叶锈病品种在推广种植几年后的抗性丧失。因此,开发用于田间小麦叶锈病的诊断与预测预报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具有重要意义。在前期已经完成小麦叶锈菌PHNT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 小麦叶锈菌毒性变异频繁,新的毒性小种不断出现,往往导致小麦抗叶锈病品种在推广种植几年后的抗性丧失。因此,开发用于田间小麦叶锈病的诊断与预测预报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具有重要意义。在前期已经完成小麦叶锈菌PHNT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本研究拟在数据库中挑选候选效应蛋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明确其在叶锈菌侵染小麦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模式,根据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出候选效应蛋白,再根据编码候选效应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小麦叶锈菌PHNT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旨在开发小麦叶锈菌特异性分子标记。结果在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24个候选效应蛋白,qPCR检测明确其中17个具有明显的表达差异。PCR扩增结果表明,基于候选效应蛋白基因PTTG-05290设计的引物在小麦叶锈菌PHNT中获得一条920 bp的条带,且在检测的25种叶锈菌生理小种中均稳定存在,而在小麦条锈菌、菜豆锈菌、枣树锈菌、柳树锈菌、苹果树锈菌及芦苇锈菌6种锈菌中不能获得有效扩增,表明该引物在小麦叶锈菌中具有特异性。qPCR结果表明,PTTG-05290在叶锈菌侵染小麦4 d时达到表达高峰,表达量为0 d的218倍,而0.5 d时便大量检测到该基因。因此,PTTG-05290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小麦叶锈菌的田间早期检测及预测预报,对小麦抗叶锈病品种在田间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菌 效应蛋白 特异性分子标记 PCR 检测
下载PDF
我国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赵娜 杜秀明 +3 位作者 李令蕊 杨文香 闫红飞 刘大群 《河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54-58,共5页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由禾谷镰刀菌引起,近年来在我国发生逐渐加重,对小麦生产和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我国的发生情况、病原菌种类、品种抗性鉴定与开发、病害防控与流行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由禾谷镰刀菌引起,近年来在我国发生逐渐加重,对小麦生产和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我国的发生情况、病原菌种类、品种抗性鉴定与开发、病害防控与流行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小麦F-box/Kelch类基因TaFKOR23的抗逆相关表达模式及分子互作蛋白鉴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魏春茹 孟钰玉 +5 位作者 范润侨 赵梦伊 于秀梅 赵伟全 康振生 刘大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5-705,共11页
为了解F-box成员在小麦中响应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表达情况及作用机制,本研究自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15中克隆了F-box基因TaFKOR23,该基因编码一个由4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N端具有F-box结构域,中间带有2个明显的Kelch结构域,... 为了解F-box成员在小麦中响应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表达情况及作用机制,本研究自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15中克隆了F-box基因TaFKOR23,该基因编码一个由4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N端具有F-box结构域,中间带有2个明显的Kelch结构域,属于F-box/Kelch类型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aFKOR23与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 Coss.)和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L.)P.Beauv.)中的F-box/Kelch-repeat protein OR23同源性均较高。利用qRTPCR对接种亲和及非亲和叶锈菌、激素处理、非生物逆境胁迫后TcLr15植株中该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aFKOR23基因表达受叶锈菌侵染而略升高,但在亲和与非亲和组合间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受脱落酸(ABA)、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JA)3种激素处理后,该基因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表达趋势,且表达量于处理后12 h达到最高,MeJA对该基因的诱导表达程度略高于SA和ABA;盐胁迫处理后,除了12 h外,TaFKOR23整体呈现上升的表达趋势,最高表达峰出现在处理后48 h;TaFKOR23受聚乙二醇(PEG)处理的影响较小;该基因在旗叶中的表达量远高于其他部位。利用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并验证与该基因编码蛋白互作的上游靶蛋白。经文库筛选得到11类可能与TaFKOR23互作的靶蛋白,进一步回转验证及β-半乳糖苷酶检测结果表明TaFKOR23与小麦S-期激酶相关蛋白(TaSkp1)、SEC1家族运输蛋白SLY1(TaSLY1)和几丁质酶2(TaChitinase 2)均存在相互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小麦中Kelch类F-box基因的功能及代谢网络奠定了基础,并拓宽了对植物中Kelch类F-box基因的功能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F-box/Kelch TaFKOR23 表达模式 蛋白互作
下载PDF
不同农用抗生素诱导烟草灰霉病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安康 韩兴 +3 位作者 刘海涛 王娇 李亚宁 刘大群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25-828,共4页
[目的]探明常用农用抗生素在诱导植物抗病性方面的作用。[方法]选用申嗪霉素、武夷菌素、阿维菌素、多抗霉素、井冈霉素、中生菌素、春雷霉素7种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农用抗生素,通过温室条件下在烟草植株上喷雾、离体叶片接种灰霉病菌的方... [目的]探明常用农用抗生素在诱导植物抗病性方面的作用。[方法]选用申嗪霉素、武夷菌素、阿维菌素、多抗霉素、井冈霉素、中生菌素、春雷霉素7种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农用抗生素,通过温室条件下在烟草植株上喷雾、离体叶片接种灰霉病菌的方法,进行这些抗生素诱抗烟草灰霉病效果的检测。[结果]申嗪霉素质量浓度40 mg/L药后4 d、多抗霉素质量浓度5 mg/L药后4 d、春雷霉素质量浓度80 mg/L药后3 d时,对灰霉病的诱抗效果最好,离体叶片上的病斑直径均显著低于对照。同时通过烟草过敏性坏死反应试验,证实了40 mg/L申嗪霉素、5 mg/L多抗霉素、80 mg/L春雷霉素可以引起烟草过敏性坏死反应。[结论]申嗪霉素、多抗霉素、春雷霉素这3种抗生素的诱抗效果较好,其他药剂只表现出了短暂的诱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嗪霉素 多抗霉素 春雷霉素 灰霉病 诱导抗病性
原文传递
63个小麦高代品系的叶锈病抗性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瑞 王佳荣 +4 位作者 张静 高璞 张培培 李在峰 刘大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8-690,共13页
小麦叶锈病严重危害我国小麦生产安全,培育持久性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叶锈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本试验通过已知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结合基因推导、系谱分析和成株期抗病鉴定对63个小麦高代品系进行抗叶锈病鉴定,进而推导其... 小麦叶锈病严重危害我国小麦生产安全,培育持久性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叶锈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本试验通过已知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结合基因推导、系谱分析和成株期抗病鉴定对63个小麦高代品系进行抗叶锈病鉴定,进而推导其所含的抗病基因。在苗期,对63个小麦高代品系材料和36个含有已知抗病基因的载体品种,比较了接种17个具有不同毒性的叶锈菌生理小种的抗病反应,并利用10个已知抗叶锈病基因连锁分子标记检测供试材料。2018-2019年度分别在河南周口和河北保定对63份小麦高代品系进行病害严重度调查,筛选具有成株抗叶锈病的品系。结果表明,在63个品系中,含有Lr26、Lr45、Lr17和Lr1的品系分别有18个、14个、11个和10个。此外,含有Lr10、Lr11和Lr46的品系分别有2个,含有Lr2a、Lr2b、Lr15和Lr37的品系各有1个。17个品系在田间表现为成株期慢叶锈病抗性。上述含有抗叶锈病基因的品系为抗叶锈病品种改良提供了重要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病 抗病基因 基因推导 分子标记
下载PDF
31个小麦品种(系)抗叶锈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安哲 卢占芳 +5 位作者 张涛 李建嫄 刘鹏 张瑞丰 杨文香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3,共7页
为明确31个小麦品种(系)的抗叶锈性,选用12个小麦叶锈菌菌系在苗期对测试品种(系)进行抗叶锈基因推导,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成株抗叶锈性鉴定。结果表明:‘藁麦8911’、‘B466’、‘949-14-3’、‘小偃166’、‘陕优225’、‘陕515’、‘A11... 为明确31个小麦品种(系)的抗叶锈性,选用12个小麦叶锈菌菌系在苗期对测试品种(系)进行抗叶锈基因推导,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成株抗叶锈性鉴定。结果表明:‘藁麦8911’、‘B466’、‘949-14-3’、‘小偃166’、‘陕优225’、‘陕515’、‘A111’、‘ZB3’、‘92R137’、‘陕农981’、‘ZB5’、‘ZB9’、‘9925’和‘西农335’这14个品种(系)中可能含有Lr1、Lr2a、Lr11、Lr17、Lr18、Lr25、Lr30、Lr3bg和Lr50等9个已知苗期抗叶锈基因或未知的抗叶锈病基因;‘周麦18’、‘贵15(异白)’、‘兴育7号’、‘区23’、‘GF-19’、‘ZA4’、‘陕538’、‘L6001-2’、‘4163’和‘浚麦35’这10个品种(系)含有与供试已知基因不同的抗性基因;‘周优102’、‘豫教0388’、‘L201’、‘贵农775’、‘113’、‘贵农13’和‘小偃22’这7个品种(系)中不含有供试的近等(单)基因系含有的已知抗叶锈病基因。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表明:‘周优102’、‘藁麦8911’、‘贵15异白’、‘L201’、‘贵农775’、‘陕优225’、‘113’、‘4163’、‘ZB3’、‘92R137’、‘贵农13’、‘陕农981’、‘陕538’、‘ZB5’、‘ZB9’、‘小偃22’、‘9925’、‘L6001-2’和‘西农335’表现出较好的成株期抗性。本研究中19个具有良好成株抗叶锈性材料可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病 叶锈菌 抗病性 慢锈性 基因推导
下载PDF
182份黄淮海麦区小麦品种(系)苗期抗叶锈病基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颖 赵娜 +2 位作者 赵雪芳 闫红飞 刘大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13-1222,共10页
利用KHST、FHKT和FHJT②3个小麦叶锈菌混合菌株对182份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抗叶锈鉴定,对筛选出的抗性品种利用15个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基因推导,结合与20个抗叶锈基因连锁的25个分子标记进行抗叶锈基因分析。182份小麦品种(系)中,1... 利用KHST、FHKT和FHJT②3个小麦叶锈菌混合菌株对182份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抗叶锈鉴定,对筛选出的抗性品种利用15个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基因推导,结合与20个抗叶锈基因连锁的25个分子标记进行抗叶锈基因分析。182份小麦品种(系)中,14个品种(泰科麦5303、驻麦305、豫圣麦118、存麦18号、轩麦6号、农丰川、丹麦118、郑麦103、郑麦119、赛德麦5号、郑麦369、许科918、豫麦668和AF116-120)表现抗性,其余品种(系)均表现高感;基因推导结果显示,驻麦305、存麦18号、农丰川、郑麦119、赛德麦5号、郑麦369、许科918含有抗叶锈基因Lr33+34;郑麦103含有抗叶锈基因Lr10和Lr33+34;AF116-120含有抗叶锈基因Lr10、Lr16、Lr20和Lr33+34;泰科麦5303、豫圣麦118、丹麦118和豫麦668可能含有其他抗叶锈基因;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农川丰、轩麦6号、郑麦103和许科918含有抗叶锈基因Lr1和Lr26;泰科麦5303、豫圣麦118、郑麦119和郑麦369含有抗叶锈基因Lr1;驻麦305、存麦18号和豫麦668含有抗叶锈基因Lr26;AF116-120含有抗叶锈基因Lr1和Lr2c;丹麦118含有抗叶锈基因Lr26和Lr37。所检测小麦品种含抗叶锈基因丰富度低,缺乏有效抗叶锈基因。182份黄淮海麦区小麦品种对小麦叶锈菌的抗病性及抗性品种中抗性基因组成的分析,可以为该地区小麦品种推广、合理布局及叶锈病防治与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病 抗叶锈基因 基因推导 分子检测
下载PDF
小麦TaPP2-A13基因的表达响应逆境胁迫并与SCF复合体接头蛋白TaSKP1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钰玉 魏春茹 +6 位作者 范润侨 于秀梅 王逍冬 赵伟全 魏新燕 康振生 刘大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4-236,共13页
为探究韧皮部蛋白2(Phloem protein 2,PP2)基因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响应逆境胁迫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本文以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15为材料获得一个小麦韧皮部蛋白2基因TaPP2-A13。该基因编码一个由298个氨基酸组成的亲水性... 为探究韧皮部蛋白2(Phloem protein 2,PP2)基因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响应逆境胁迫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本文以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15为材料获得一个小麦韧皮部蛋白2基因TaPP2-A13。该基因编码一个由298个氨基酸组成的亲水性蛋白质,相对分子量为33.18 kD,等电点为6.36。其N端为F-box结构域,C端具有典型的PP2结构域,属于F-box/PP2(FBP)亚家族成员。TaPP2-A13与禾本科植物中PP2-A13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表达模式分析表明,TaPP2-A13的表达受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侵染的诱导,且感病组合中表达更强。用脱落酸(ABA)、水杨酸(SA)和甲基茉莉酸(MeJA)处理后,TaPP2-A13总体呈现上调表达趋势。利用聚乙二醇(PEG)和H2O2处理后,小麦TaPP2-A13显著下调表达,而NaCl处理后TaPP2-A13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表达趋势。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TaPP2-A13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均有分布。以构建的重组载体BD-TaPP2-A13为诱饵筛选酵母文库,获得11种可能与TaPP2-A13互作的蛋白,酵母双杂交(Yeast 2 Hybrid,Y2H)确定其中的5种蛋白TaPP2C5、TaSLY1、TaCHI、TaRbcS和TaSKP1分别与TaPP2-A13存在相互作用。进一步利用BiFC和Co-IP确认TaSKP1与TaPP2-A13两种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推测TaPP2-A13可能为SCF复合体成员。本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TaPP2-A13蛋白的功能,并探究其调控网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皮部蛋白2 小麦叶锈病 非生物逆境 激素 表达模式 蛋白互作
下载PDF
四川省17个主栽小麦品种中Lr26和Lr19检测
16
作者 高璞 周悦 +5 位作者 郭聪 赵卿颖 张培培 刘贺星 李在峰 刘大群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5-279,共5页
小麦叶锈病是一种重要的小麦病害.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我国在小麦抗病育种工作中引入了1BL/1RS易位系,已知小麦抗病基因Lr26、Pm8、Yr9和Sr31均位于1BL/1RS易位系上。
关键词 小麦品种 1BL/1RS易位系 四川省 检测 抗病品种 小麦叶锈病 防治方法 小麦病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