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园城市研究与建设方法论 被引量:93
1
作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15,共6页
依据人居文明发展线索,阐明公园城市作为人居文明发展历史的必然性。从中国数千年人居环境发展和现代人居环境科学中寻找公园城市研究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来源。从所创立的人居环境认识论展开,提出公园城市人居环境认识论的生命观、时空... 依据人居文明发展线索,阐明公园城市作为人居文明发展历史的必然性。从中国数千年人居环境发展和现代人居环境科学中寻找公园城市研究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来源。从所创立的人居环境认识论展开,提出公园城市人居环境认识论的生命观、时空观、分析与综合观;提出建设公园城市的目标与价值体系,给出了公园城市的9项综合目标与价值评价标准ECH9,论证了公园城市人居环境理论框架与国家发展战略5个统筹的同构关系,指出了实现公园城市提升多重城市"三力"的可能性。探讨建设公园城市的方法路径,倡导城、人、境、业的"三位一体"结构与实现路径,提出了一种以生态文化中心区ECD取代传统城市CBD、RBD的公园城市中心区空间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居文明 人居环境科学 风景园林学 公园城市理论与实践 方法论
下载PDF
城市街道小气候舒适性研究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35
2
作者 刘滨谊 彭旭路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7-62,共6页
通过搜索舒适性研究的中外文献,梳理了研究的数量、学科、热点,以城市街道为研究对象,从街道空间对小气候要素的影响、舒适感受评价、街道空间与舒适感受的相互作用3个方面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空间要素是风景园林小气候尺... 通过搜索舒适性研究的中外文献,梳理了研究的数量、学科、热点,以城市街道为研究对象,从街道空间对小气候要素的影响、舒适感受评价、街道空间与舒适感受的相互作用3个方面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空间要素是风景园林小气候尺度影响舒适感受的重要因素,热舒适为目前主要的舒适性研究主题。提出风景园林小气候舒适性研究,以城市街道为例,需要建立整合空间要素、小气候要素、人的感受的具有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的舒适性评价体系,为未来城市宜居环境规划建设提供舒适性设计经验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街道 舒适性评价 小气候
下载PDF
基于游客和居民不同视角的江南古镇景观地域特征感知研究——以同里古镇为例 被引量:30
3
作者 张琳 杨珂 +1 位作者 刘滨谊 刘苏燕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6,共7页
江南古镇是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不仅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的背景下,全面认识古镇景观的地域特征价值是实现其保护和发展的基础。以地域景观保护较好、旅游发展较成熟的同里古镇为例,采用问卷调研... 江南古镇是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不仅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的背景下,全面认识古镇景观的地域特征价值是实现其保护和发展的基础。以地域景观保护较好、旅游发展较成熟的同里古镇为例,采用问卷调研、照片识别、深度访谈和游览路径跟踪等方式,分别对游客和当地居民对同里古镇景观地域特征的感知度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对古镇物质景观的地域性(如建筑、街巷、景观)和非物质景观的地域性(生产生活、文化风俗、地方美食)感知度都较高。但同时,居民和游客对古镇景观地域特征的认知也存在一定差异,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旅游的发展使同里古镇的景观空间和地域特征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古镇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和互动性不足,导致古镇景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没有得到全面展现和有效传播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在居民日常生活与游客观光活动双向交织的背景下,如何进行古镇景观地域特征保护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江南古镇 居民与游客 地域特征 景观感受
下载PDF
基于数据实测与CFD模拟的住区风环境景观适应性策略--以同济大学彰武路宿舍区为例 被引量:30
4
作者 刘滨谊 司润泽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28,共5页
以改善提升住区风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同济大学彰武路宿舍区的风环境数据实测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拟,提出适应风环境的绿地布局优化策略。根据住区规划布局,选取涡流区、迎风区、风影区、角流区、穿流区5处典型点位... 以改善提升住区风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同济大学彰武路宿舍区的风环境数据实测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拟,提出适应风环境的绿地布局优化策略。根据住区规划布局,选取涡流区、迎风区、风影区、角流区、穿流区5处典型点位,记录距地1.5m处的平均风速、瞬时风速、风向等指标。利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住区近地风环境开展无植栽状态下的数值模拟,并与实测数据做比较,探讨景观布局对住区近地风环境的影响幅度。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绿地布局优化策略,运用CFD软件进行模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住区 风环境 CFD 适应性 绿地布局
下载PDF
乡村人居环境风貌评价与优化 被引量:26
5
作者 刘滨谊 陈鹏 《中国城市林业》 2020年第6期1-8,共8页
文章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与应用的角度出发,以人居风貌生态、心态、形态三态理论为指导,细化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的三态标准,筛选提取出三元9类27项评价指标;基于YA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应用GIS和Fragstats等技术平台,引入模糊数学理论,实现... 文章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与应用的角度出发,以人居风貌生态、心态、形态三态理论为指导,细化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的三态标准,筛选提取出三元9类27项评价指标;基于YA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应用GIS和Fragstats等技术平台,引入模糊数学理论,实现乡村风貌的综合量化评价,并提出当代乡村人居环境风貌优化策略,以期丰富和完善人居环境乡村评价理论体系,在国土空间人居环境优化提质中为乡村风貌优化提质及实践管理提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科学 乡村风貌评价 模糊数学 GIS
下载PDF
乡村产业发展与景观演变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滨谊 陈鹏 邵钰涵 《中国城市林业》 2019年第6期7-12,共6页
乡村景观是自然进程和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结果,乡村特有的产业是乡村景观区别于其他人居环境景观类型的根本原因,关注乡村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更替可以很好地解释乡村景观的延续与更迭,研究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可以为乡村景观演变的趋势... 乡村景观是自然进程和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结果,乡村特有的产业是乡村景观区别于其他人居环境景观类型的根本原因,关注乡村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更替可以很好地解释乡村景观的延续与更迭,研究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可以为乡村景观演变的趋势提供依据。文章以江苏省乡村发展为例,梳理从农业文明时期到工业文明时期再到后工业文明时期的三大乡村产业发展进程,发掘每一时期中最具代表性的产业结构与生产方式;结合相应时期的乡村景观特征,探究产业发展与景观特征之间的互动关系与演进规律,为未来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可持续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乡村产业 产业发展 景观演变
下载PDF
中国“风景”观溯源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滨谊 赵彦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6-50,共5页
研究中国"风景"(Feng Jing)观起源,从字形、辞源、内涵、本质、功能等方面切入,发掘"风""景""景风""风景"的产生演化,发现中国"风景"观起源于对客观世界的综合认识,自始... 研究中国"风景"(Feng Jing)观起源,从字形、辞源、内涵、本质、功能等方面切入,发掘"风""景""景风""风景"的产生演化,发现中国"风景"观起源于对客观世界的综合认识,自始至终探究的是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从最初的人居环境生存到渐成习俗的文化结构意旨符号,其产生源自对"风"(Feng)和"景"(Jing)2种自然要素的科学认知,在经历了由"生命理想""政治理想"到"审美理想"3个逐级递进的目标阶段后逐步融为一体。中国古人以"风""景""风景"3类符号为载体,将宇宙(天)、地球(地)、生物(人)三者联为一体而综合思考,这种对于万物的综合世界观是中国历经数千年延续至今的思想基因和优秀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观
下载PDF
公园城市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践验证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滨谊 陈威 +1 位作者 刘珂秀 杨轶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13,共8页
基于人居环境科学,以“人、境、业、城、制”五元素的理想及其哲学观为线索,分析了公园城市理想的价值观、目标追求及其作为公园城市评价标准和指标的根据缘由。以淄博全域公园城市建设规划项目为实践验证,依据城市现有条件反馈调整,提... 基于人居环境科学,以“人、境、业、城、制”五元素的理想及其哲学观为线索,分析了公园城市理想的价值观、目标追求及其作为公园城市评价标准和指标的根据缘由。以淄博全域公园城市建设规划项目为实践验证,依据城市现有条件反馈调整,提出构建包含5项评价基准、15项评价标准、45项评价指标的公园城市评价体系。从城市现状研判、公园城市规划目标量化对标到规划方案编制依据,再到公园城市建设实施的责任传导落实,贯穿于创建公园城市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发挥了引领、推动、管控公园城市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园城市 人居环境 价值观 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 评价体系
下载PDF
上海创智天地广场热舒适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1
9
作者 魏冬雪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2,共8页
主要通过上海创智天地广场夏秋冬三季小气候实测与问卷调查,探讨广场空间形态、热环境和使用者心理感知之间的关系,10个测试日共获得问卷870份。结果表明:1)SVF与广场热环境关系紧密,夏季需要更小的SVF,冬季需要更大的SVF;2)热中性与热... 主要通过上海创智天地广场夏秋冬三季小气候实测与问卷调查,探讨广场空间形态、热环境和使用者心理感知之间的关系,10个测试日共获得问卷870份。结果表明:1)SVF与广场热环境关系紧密,夏季需要更小的SVF,冬季需要更大的SVF;2)热中性与热舒适范围随季节发生变化,热感觉、热舒适与空气温度、PET显著相关,就相关系数而言,热感觉更高;3)人们的热感觉和热认知较为一致的是广场夏季热环境更为严峻;4)空间开阔是人们在秋冬两季来广场的主要原因,它影响了人们对广场各区的热认知;5)创智广场的热中性范围低于国歌广场,空间形态与行为活动的耦合可能影响了人们的热中性范围。本研究成果可为上海高密度环境广场热环境设计及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广场 小气候 热感知 空间形态
下载PDF
城市积极老龄化的探索——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社区花园对上海社区养老的启示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静 刘滨谊 沈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4,共6页
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分析和归纳了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城市社区花园应对老龄化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区花园对中国的适用性。针对上海已经出现社区花园的背景,研究了适合上海养老模式的“积极老龄化”创新路径,提... 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分析和归纳了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城市社区花园应对老龄化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区花园对中国的适用性。针对上海已经出现社区花园的背景,研究了适合上海养老模式的“积极老龄化”创新路径,提出上海可以在社区更新改造过程中整合生产性景观和园艺疗法,先期营造中等规模、开放式布局和场地活力高的社区花园。同时指出未来需要多学科的融合才能使社区养老做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积极老龄化 社区养老 城市农业 社区花园
下载PDF
“极端化”与“集和化”——人居环境发展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14,共10页
围绕人居环境生命体的存在与生长,思考其支撑关系和发展的动力,发现存在着“极端化”与“集和化”2种思想路线,指出近现代人居环境发展不尽人意的根源是“极端化”。溯源中国传统风景观,指出“集和化”为主导的人居环境本体观、世界观... 围绕人居环境生命体的存在与生长,思考其支撑关系和发展的动力,发现存在着“极端化”与“集和化”2种思想路线,指出近现代人居环境发展不尽人意的根源是“极端化”。溯源中国传统风景观,指出“集和化”为主导的人居环境本体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及其发展之路,阐释了“集和化”对于未来世界人居发展的意义。以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5个统筹、人居环境发展的“3+2”结构,以及建设公园城市的理论框架为例,阐述了从“极端化”走向“集和化”,从二元论走向二元论与三元论结合的时代发展需求,提出了建构新千年“集和化”哲学体系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可持续发展 “极端化” “集和化” 集和化城市 二元论 三元论
下载PDF
风景园林科学研究与实践的三种思维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滨谊 《南方建筑》 2016年第4期60-63,共4页
围绕风景园林学科研究与实践的思维特征,文章从风景园林学科范畴总结提出其科学、艺术、工程的三位一体属性;从风景园林的自然、人文、营造的时间进程,分析提出风景园林学科前瞻超越式的时间思维;从风景园林空间规划设计的特征,把诸多... 围绕风景园林学科研究与实践的思维特征,文章从风景园林学科范畴总结提出其科学、艺术、工程的三位一体属性;从风景园林的自然、人文、营造的时间进程,分析提出风景园林学科前瞻超越式的时间思维;从风景园林空间规划设计的特征,把诸多问题事件、甚至是貌似毫不相关的问题事件,置入同一空间予以"同时"思考,总结提出风景园林学科立体交叉式的空间思维;指出与大多数理工学科自成一体、回路闭合的逻辑思维的不同点,提出并分析了风景园林的非闭合发散式的逻辑思维及其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学 时间思维 空间思维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下载PDF
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使命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3,共8页
围绕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使命,阐述党的二十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和生态文明“生态化”“集和化”“体系化”的三大趋势意义,提出构建生态文明人与自然新型关系的命题。以史为鉴,阐述中国风景园林始终以人类为本、以... 围绕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使命,阐述党的二十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和生态文明“生态化”“集和化”“体系化”的三大趋势意义,提出构建生态文明人与自然新型关系的命题。以史为鉴,阐述中国风景园林始终以人类为本、以自然为根、以生态为脉、向着“集和化”迈进,主导了中国人居环境数千年的哲学、价值观和实践,成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人类生态文明进步的主力和先锋。与古为新,概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风景园林学科的划时代发展:自主的现代性转变及开拓创新、自主的知识理论实践体系构建、举足轻重的国际影响,以及为新中国人居环境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等。前瞻超越,面对学科的未来使命,探讨了中国风景园林学科顺应三大趋势发展的未来,提出了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安身立命的根本、学科知识组成特性、学科的核心体系,构建了感知行三位一体的学科发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文明 风景园林学科 生态化 集和化 体系化
下载PDF
原野旷奥感应健康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滨谊 梁竞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13,共8页
以寻找自然原野在风景园林推动人类健康中的源头与基本作用,以及基于原野旷奥空间、建立风景感应健康世界的"元素周期表"为目标,尝试以风景旷奥空间感受及其测度为主线,探寻自然原始空间环境的健康与疗愈作用。追溯分析了&qu... 以寻找自然原野在风景园林推动人类健康中的源头与基本作用,以及基于原野旷奥空间、建立风景感应健康世界的"元素周期表"为目标,尝试以风景旷奥空间感受及其测度为主线,探寻自然原始空间环境的健康与疗愈作用。追溯分析了"景分内外""景分旷奥""主客合一"的中国风景源头;回顾了风景旷奥理论的研究进程,从空间环境促进生命健康出发,探讨了风景旷奥的健康作用,提出并分析了空旷型、奥秘型和复合型3种原野的旷奥感受特征及其在生理、心理和精神3个层面上对于人类健康的作用,揭示了原野旷奥感应对于人类健康与疗愈的积极作用和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原野 风景旷奥度 人类健康
下载PDF
上海南京东路热舒适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滨谊 彭旭路 《风景园林》 2019年第4期83-88,共6页
为探析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街道的空间因子对小气候与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及相互作用规律,通过对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中典型的风景园林空间按顶面遮蔽方式分为4种空间类型下的12个测点进行冬夏两季小气候实测及热舒适问卷调查,分析不同顶面遮... 为探析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街道的空间因子对小气候与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及相互作用规律,通过对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中典型的风景园林空间按顶面遮蔽方式分为4种空间类型下的12个测点进行冬夏两季小气候实测及热舒适问卷调查,分析不同顶面遮蔽对风景园林小气候风湿热的影响差异,并结合热舒适评价指标的计算和使用者热舒适问卷,评价不同顶面遮蔽空间下人体热舒适感受。结果显示:1)根据热舒适问卷,建筑遮蔽区位于街道北侧的悬挑区在冬季最舒适,夏季最舒适的是树荫全遮蔽区;2)通过改善空间遮蔽程度与类型,根据风向与距街道十字交叉口的距离合理进行街道设计可以对街道中的太阳辐射与风环境产生显著影响,从而改善街道热舒适;3)采用生理等效温度(PET)指标计算的热中性范围冬季是16.90~28.95℃,夏季是9.05~22.57℃;4)PET评价在高温季节低估了风速对热舒适的影响,提出了基于问卷的热舒适预测方程。可为未来城市街道的舒适性规划建设提供经验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小气候 热舒适 南京东路
下载PDF
悬铃木行道树夏季垂直降温效应测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滨谊 彭旭路 《中国城市林业》 2018年第5期11-16,共6页
在上海地区的夏季典型高温日,通过垂直实测空气温湿度的实验方法,对悬铃木行道树进行垂直方向的有遮荫与无遮荫对比实测,以了解植物的遮荫与蒸腾作用对垂直方向的空气温湿度分层影响机制。实验发现:无遮荫垂直方向的温湿度日变化受太阳... 在上海地区的夏季典型高温日,通过垂直实测空气温湿度的实验方法,对悬铃木行道树进行垂直方向的有遮荫与无遮荫对比实测,以了解植物的遮荫与蒸腾作用对垂直方向的空气温湿度分层影响机制。实验发现:无遮荫垂直方向的温湿度日变化受太阳辐射与空气流动影响,没有与高度相关的明显变化规律;悬铃木行道树垂直温湿度日变化受树冠层的遮荫与蒸腾作用影响,从下垫面到树冠表面的各高度分层中,日最高温度位于树冠表面,且使垂直方向上的温差加大,树冠表面和林荫下人活动层的垂直温差最高达到10℃,同时因为蒸腾作用对周围环境产生的降温使与树冠表面同高度水平方向的无遮荫测点温差达到5. 1℃。研究结果为研究植物改善室外小气候舒适性在垂直分层高度的空间作用规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降温 悬铃木 行道树 小气候 风景园林
下载PDF
结“亭”组景的旷奥理论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滨谊 赵彦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23,共7页
回顾唐亭"袭古增妙""结亭组景"的先锋实践,总结其模式,再认识柳宗元旷奥思想中"游之适"的内涵、要素、目标与价值追求,从"形适"与"意适"2个层面,提炼概括出时空节奏体验的"环-... 回顾唐亭"袭古增妙""结亭组景"的先锋实践,总结其模式,再认识柳宗元旷奥思想中"游之适"的内涵、要素、目标与价值追求,从"形适"与"意适"2个层面,提炼概括出时空节奏体验的"环-中"旷奥原型--"凌阻峭"与"抵丘垤"的2类空间感受。研究发现:秉承"游所之往""风景求中"的价值取向,借助空间形态与序列组织调节游-息节奏、实现意境塑造,正是风景旷奥思想的"初心"。在与后来的造园组景、直至今天的绿水青山美之间,旷奥追求虽有间断但初心未变,对此"亭"功不可没。"亭"作为园林组景基本要素逐渐转化为中国园林典型的文化意象符号,作为实现风景旷奥初心的"结亭组景",逐渐成为中国风景园林建筑的主题母语,开启了中国风景园林感受序列的新天地。进一步以上海松江方塔园与湖北2019园博园灵犀园为例分析探讨了旷奥理论结"亭"组景结合现代条件的运用思路与方法,以期不忘初心,与古为新,弘扬优秀的中华风景园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旷奥 组景 风景园林感应
下载PDF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浙江传统村落与自然景观耦合的地方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琳 苗晏凯 +1 位作者 朱莉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26,共7页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乡村规划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而传统村落是乡村规划中传承自然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需从生态文明和地方性的视角进行科学规划。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例,运用ArcGIS等...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乡村规划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而传统村落是乡村规划中传承自然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需从生态文明和地方性的视角进行科学规划。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例,运用ArcGIS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及与山、水、林、田、海等自然要素的关联特征,从聚落与自然的格局关系视角,发现了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数量与自然要素丰度双聚集、山形水势结构清晰、自然要素叠加关系明显等地方性空间特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传统村落全域全要素的保护理念和以地方性为依据的“重点连片、次类带状、单一点状”的分类规划路径,探索集中连片保护理念下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自然风貌特色的规划方法,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土空间治理 传统村落 地方性 景观格局
下载PDF
公园游步道设计提升健步功效的研究——以南京鱼嘴湿地公园游步道设计为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南 魏维轩 刘滨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8-53,共6页
以设计提升公园游步道健步功效为目标,研究包括:1)Meta分析合理健步量,提出推荐优化公园游步道一周健步量组合方案:每周5~7d、中强度、200~300min,以3.5km慢走、1/1.5/4km快走、3.5/4km慢跑为模数单元;2)根据所识别的游步道景观要素与... 以设计提升公园游步道健步功效为目标,研究包括:1)Meta分析合理健步量,提出推荐优化公园游步道一周健步量组合方案:每周5~7d、中强度、200~300min,以3.5km慢走、1/1.5/4km快走、3.5/4km慢跑为模数单元;2)根据所识别的游步道景观要素与健步功效关系,提出连续度、缓弹度、平整度、美感度4个主客观结合的评价标准及其指标;3)据此评价游步道的各类健步功效,结果显示塑胶跑道主路最能提升慢跑功效;东西侧游园主路、平行跑道的南侧木栈道连续度较强、缓弹度较好、美感度较高,最能提升慢跑、快走类健步功效;夹江岸边的大部分木栈道因连续度较强、美感度较高,能提升快走、慢走功效;其余路径更能提升慢走功效,但部分转折过多、砂砾铺装的道路,健步功效不显著;4)基于公园游步道一周健步量组合方案与健步功效评价结果构建最佳健步功效游步道递归模型,根据"组合距离模数原则""运动路径连接原则"和"安全舒适多样原则",模型运算与人工筛选结合,优选出最能提升健步功效的鱼嘴公园游步道一周健步路径组合,经试验证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园游步道设计 健步活动 合理健步量 健步功效评价 最佳健步功效递归模型
下载PDF
“景观记忆”在城市文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珂秀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5-39,共5页
以文化遗产景观“记忆”为线索,探讨文化遗产景观保护的设计应用与方法。提出阐述了文化景观“记忆三元素”及其在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中的关键作用:1)人类活动的文化历史记忆;2)自然生态的环境变迁记忆;3)景观营造的文化景观实体空间风貌... 以文化遗产景观“记忆”为线索,探讨文化遗产景观保护的设计应用与方法。提出阐述了文化景观“记忆三元素”及其在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中的关键作用:1)人类活动的文化历史记忆;2)自然生态的环境变迁记忆;3)景观营造的文化景观实体空间风貌记忆。基于现代景观的开放性和参与性,以2个文化景观遗产设计实践为案例,从人的景观感受出发,分析探讨了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与记忆的因果关系,阐述了“记忆三元素”作为人、场所和城市之间互动的一种联系,而成为三者交流的共同“语言”,及其三元耦合、主客互动关系。基本结论:“记忆”是一种物质文化资源和社会文化实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历史、现实和未来脉络;“记忆”强化了人与场所之间的互动、场所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以及人类文明历史的延续;基于记忆的城市文化遗产景观设计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景观 景观记忆 城市意象 设计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