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排MSCT检查对结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萌 廖新华 +1 位作者 吕铁升 王奇龙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7期131-132,150,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对结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陕西省友谊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治疗的共8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比较64排MSCT... 目的旨在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对结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陕西省友谊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治疗的共8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比较64排MSCT检查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结果 64排MSCT检查对结直肠癌T分期的总诊断准确率为96.51%(83/86),与病理诊断比较无差异(χ^2=3.053,P=0.081);8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有93.02%(80/86)表现为肠壁增厚,平均厚度为(8.36±1.08)mm,且在肠道增厚患者中以环形或者是不均匀形的环形增厚为主,增厚肠壁表面凹凸不平,进一步增强示动脉期肠交界处增厚管壁呈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轻度持续强化。其次结直肠癌患者在MSCT可有74.42%(64/86)表现为肠腔狭窄,62.79%(54/86)存在浆膜浸润,而仅有30.23%(26/86)表现为肠旁结节征和20.93%(18/86)表现为肠壁分层。结论 MSCT检查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前T分期诊断率与病理诊断相类似,可作为评估结直肠癌患者T分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多层螺旋CT 结直肠癌 术前T分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腹腔镜下迷走神经肝支保护降低远端胃癌根治术后胆囊结石发生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廖新华 车向明 +1 位作者 贾宗良 樊林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8年第10期770-773,共4页
目的:评价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实施迷走神经肝支保护以降低术后胆囊结石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81例胃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迷走神经保护组(研究组)与非迷走神经保护组(对照组),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加迷走神经保护或单纯... 目的:评价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实施迷走神经肝支保护以降低术后胆囊结石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81例胃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迷走神经保护组(研究组)与非迷走神经保护组(对照组),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加迷走神经保护或单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随访两年,了解是否发生胆囊结石。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91.3±42.8) mL vs.(108.5±54.9) mL,P=0.151]、手术时间[(202.1±48.6) min vs.(184.5±54.1) min,P=0.175]、淋巴结清扫数量[(22.7±10.1) vs.(22.3±9.26),P=0.88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20%vs. 15%,P=0.3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胆囊结石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4.92%vs. 20%,P=0.038)。结论:腹腔镜下迷走神经肝支保护是安全的,可保证手术的根治程度,同时降低术后胆囊结石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检查 迷走神经肝支保护 胆囊结石病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术中应用腹横筋膜阻滞与镇痛泵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6
3
作者 廖新华 车向明 +2 位作者 贾宗良 曹智平 樊林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8年第8期578-580,共3页
目的:比较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骶前吻合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连续选取42例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骶前吻合术... 目的:比较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骶前吻合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连续选取42例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骶前吻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AP组与PCIA组,每组21例。记录两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肿瘤分期、术后近期并发症(14 d内)、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首次下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AP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50.0±12.7) h vs.(60.2±13.3) h]优于PCIA组。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TAP组疼痛评分较PCIA组低0.444(95%CI:-0.816~-0.73,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骶前吻合术中采用TAP阻滞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与PCIA相比减少了对肠道的抑制作用,加速了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平面阻滞 患者静脉自控镇痛 直肠肿瘤 直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竹材索道集材运输装备动力机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雷永杰 周建波 +5 位作者 傅万四 冯海韵 王凡雨 张立忠 廖新华 兰勤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3年第11期53-58,共6页
针对竹林场集材运输作业机械化程度低、成本高、运输效率低下等问题,设计一种竹材索道集材运输装备,主要包括移动底盘系统、卷扬动力系统、索道-跑车运输系统、林间牵引集材系统。阐述装备的运行原理,重点对卷扬动力系统的动力机构进行... 针对竹林场集材运输作业机械化程度低、成本高、运输效率低下等问题,设计一种竹材索道集材运输装备,主要包括移动底盘系统、卷扬动力系统、索道-跑车运输系统、林间牵引集材系统。阐述装备的运行原理,重点对卷扬动力系统的动力机构进行设计与分析。通过SolidWorks对卷扬机进行三维建模,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承载卷筒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到在卷扬机工作过程中卷筒受最大工作载荷时应力应变云图,验证卷扬动力机构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道运输 动力设计 卷扬机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头侧优先混合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新选择 被引量:13
5
作者 寸晓红 卢婧 +5 位作者 廖新华 仇广林 李徐奇 贾宗良 车向明 樊林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头侧优先混合入路(头侧-尾侧-中间)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全系膜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以期为手术入路提供新的选择。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采用头侧优先混合入路施术的39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研究组),并与同期接受... 目的:探讨采用头侧优先混合入路(头侧-尾侧-中间)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全系膜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以期为手术入路提供新的选择。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采用头侧优先混合入路施术的39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研究组),并与同期接受传统中间入路的44例患者(对照组)进行短期疗效分析。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标本肿瘤直径、淋巴结清扫数量、中转开腹率、吻合口并发症与术后并发症(切口、肺、泌尿系感染、肠梗阻、出血等)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完全结肠系膜切除的理论,头侧优先混合入路在手术难点处理、提高手术安全性与质量控制、教学推广普及方面具有优势,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新的入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头侧优先混合入路
下载PDF
直肠癌新辅助放疗和吻合口漏相关性及其对策 被引量:9
6
作者 樊林 廖新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9-334,共6页
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以及腹腔镜技术的应用,直肠癌手术日益规范并取得长足进步,直肠癌预后明显改善。我国中晚期直肠癌病人所占比例较高,随着多学科治疗的发展综合治疗手段被广泛采用,尤其是术前新辅助... 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以及腹腔镜技术的应用,直肠癌手术日益规范并取得长足进步,直肠癌预后明显改善。我国中晚期直肠癌病人所占比例较高,随着多学科治疗的发展综合治疗手段被广泛采用,尤其是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可有效降低肿瘤的分期,为手术创造条件,提高保肛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很好地改善部分病人的生活质量。但是保肛的同时,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漏仍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导致病人死亡。术前新辅助放疗在是否增加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上仍有争议,两者的相关性研究尚无明确结论,放疗后组织的改变,不同放疗策略对吻合口的影响,以及对预防吻合口漏方法等均与吻合口漏具有相关性。吻合口漏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术前放疗是其中一个危险因素。这使得吻合口漏的预防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放疗方式和手术时间间隔,还要从术前,术中及术后多个方面精细管理和个体化治疗,才能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放疗 吻合口漏
原文传递
2013-2015年新疆地区职业暴露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廖新华 苟永慧 程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4-446,共3页
目的探讨2013-2015年新疆地区职业暴露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及试管凝集试验(SAT)对新疆地区从事养殖、屠宰、挤奶、贩卖、畜牧等职业暴露高危人群进行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结果 5 608名职... 目的探讨2013-2015年新疆地区职业暴露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及试管凝集试验(SAT)对新疆地区从事养殖、屠宰、挤奶、贩卖、畜牧等职业暴露高危人群进行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结果 5 608名职业暴露高危人群血清学检测RB-PT阳性率为1.52%;确诊布鲁氏菌病新发病例55例,感染者12例,平均发病率为0.98%。不同年份新疆地区职业暴露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血清学RB-PT阳性率及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705和9.512,P均<0.05);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6,P>0.05)。布鲁氏菌病主要发生在每年的1-4月份,新发病例主要分布在牛羊养殖、屠宰、挤奶集中的街道,从事牛羊养殖、屠宰、挤奶者占总病例数的89.09%,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是该病常见临床表现。结论新疆地区职业暴露高危人群存在布鲁氏菌病感染,因此应加强对当地职业暴露高危人群的布鲁氏菌病健康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做好畜类的检验检疫工作,从而控制布鲁氏菌病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职业暴露 高危人群 血清学检测
原文传递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公路改造维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廖新华 《西部交通科技》 2017年第10期42-45,共4页
文章通过马歇尔击实试验,将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应用于公路项目旧沥青路面回收试验,提出了沥青混合料路面再生技术的特点和施工方法,并结合具体项目现场情况,阐述了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的实用性。
关键词 沥青路面 试验研究 质量控制 效益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