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PM_(2.5)污染特征及潜在贡献源区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俊 廖碧婷 +4 位作者 王春林 邓雪娇 沈子琦 汤静 蓝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基于NCEP/NCAR全球再分析气象资料和2015-2017年PM_(2.5)浓度,利用HYSPLIT模型研究不同气流轨迹对广州PM_(2.5)浓度的影响,以及污染输送路径和潜在源区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广州2015-2017年PM_(2.5)平均浓度为36.5μg/m^3,逐月平... 基于NCEP/NCAR全球再分析气象资料和2015-2017年PM_(2.5)浓度,利用HYSPLIT模型研究不同气流轨迹对广州PM_(2.5)浓度的影响,以及污染输送路径和潜在源区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广州2015-2017年PM_(2.5)平均浓度为36.5μg/m^3,逐月平均PM_(2.5)浓度1月份最高,为49.3μg/m^3,轻度污染及以上时次比例达15.66%,6月份最低,为20.8μg/m^3,无轻度及以上污染时次。(2)PM_(2.5)平均浓度在不同情景类型下的浓度高低顺序依次为:污染日>干季>清洁日>湿季,其中污染日的PM_(2.5)平均浓度是清洁日的近3倍,干季的PM_(2.5)平均浓度是湿季的1.4倍;不同情景类型下的PM_(2.5)浓度日变化特征基本都在白天时段低(16时最低),晚上时段高(21-22时最高),日变化幅度为污染日>干季>清洁日>湿季。(3)在干季,影响广州的气流轨迹路径主要有5类:东北路径、东南路径、西北路径、西南路径及偏西路径,其中第2类东南路径对广州PM_(2.5)平均浓度的贡献最高;而在湿季,影响广州的气流轨迹路径主要有4类:偏南路径、东南路径、偏北路径及西南路径,其中第3类偏北路径对广州PM_(2.5)浓度的贡献最高。(4)基于潜在源贡献因子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分析表明,广州PM_(2.5)浓度潜在源贡献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广州东部的东莞、惠州、深圳、肇庆、中山等周边地区,该研究可为确定广州污染潜在源贡献区以及区域联防联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聚类分析 传输路径 潜在贡献源区 广州
下载PDF
广州逐时臭氧污染气象条件指数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黄俊 廖碧婷 +2 位作者 王春林 刘文君 刘霞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75,共13页
利用2016—2020年近地面臭氧和气象逐时数据,基于相关性分析和概率统计方法,在分析臭氧敏感气象要素特征基础上,综合各气象因子对臭氧生成贡献大小,建立了广州逐时臭氧污染气象条件指数模型及等级标准,并进行了预报及检验.结果表明:(1)... 利用2016—2020年近地面臭氧和气象逐时数据,基于相关性分析和概率统计方法,在分析臭氧敏感气象要素特征基础上,综合各气象因子对臭氧生成贡献大小,建立了广州逐时臭氧污染气象条件指数模型及等级标准,并进行了预报及检验.结果表明:(1)高浓度臭氧主要发生在高温低湿情况下,臭氧浓度及臭氧超标率均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增加,当气温高于30℃时,臭氧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升高更为明显;臭氧浓度和超标率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其中,当40%≤RH<50%时,臭氧浓度及超标率最高;当风速在1~2 m·s^(-1)时,臭氧超标率最大.(2)对所建立的广州本地化的逐时臭氧污染气象条件指数模型和分级标准进行了检验评估,结果显示,臭氧污染气象条件指数等级越高,臭氧浓度和超标率也越大,说明该指数能够较好地表征臭氧污染天气的强弱.(3)基于欧洲中心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根据污染气象条件指数模型,对广州3种不同天气类型下的指数预报进行对比验证,预报效果较好,说明该指数对臭氧污染天气预报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气象条件指数(MCI) 气象要素 天气类型 预报 广州
原文传递
2011-2021年广州黄埔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景 夏丰 +3 位作者 蔡桓 廖碧婷 黄晓云 李黎微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3年第4期36-39,共4页
文章利用2011-2021年广州黄埔地区37个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降水资料,对该地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文章分析了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同时对短时强降水的年变化、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该地区中... 文章利用2011-2021年广州黄埔地区37个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降水资料,对该地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文章分析了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同时对短时强降水的年变化、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该地区中部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高、南北部发生频次低,每年5,6,8月为短时强降水频发时段,前汛期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后汛期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的结论。所得结论以期为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时空分布 广州黄埔 地形强迫
下载PDF
基于微波辐射计和气溶胶激光雷达的边界层高度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黄俊 廖碧婷 +3 位作者 沈子琦 张志坚 蓝静 王春林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0-192,共13页
分别基于微波辐射计温湿度廓线资料的气块法、位温法和比湿法,地面气象资料的罗氏法及气溶胶激光雷达数据的梯度法,计算得出广州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对比分析5种边界层高度结果及其与气象条件、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结合典型大气污染过... 分别基于微波辐射计温湿度廓线资料的气块法、位温法和比湿法,地面气象资料的罗氏法及气溶胶激光雷达数据的梯度法,计算得出广州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对比分析5种边界层高度结果及其与气象条件、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结合典型大气污染过程分析边界层高度对PM_(2.5)、O_(3)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利用位温法、气块法、罗氏法、比湿法和梯度法计算得出广州地区平均边界层高度分别为2207 m、1239 m、901 m、717 m和660 m,位温法显著高估了广州地区的边界层高度;(2)利用气块法得出的混合层高度日变化能够较好地表征白天大气边界层演变特征,利用气块法和比湿法得出的白天混合层高度与近地面O_(3)浓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5以上,在O_(3)污染防治中,应同时考虑边界层内垂直输送的影响;(3)利用梯度法得出的边界层高度在污染天气时与PM_(2.5)浓度的相关性较好,能较好地表现出大气污染情况,在PM_(2.5)污染天气过程分析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计 气溶胶激光雷达 边界层高度 O_(3)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