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地贪夜蛾对杀虫剂的抗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9
1
作者 王芹芹 崔丽 +3 位作者 王立 梁沛 袁会珠 芮昌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1-408,共8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于2019年1月在中国云南省首次被发现后,已迅速向广西、贵州、广东及湖南等地蔓延。草地贪夜蛾寄主广泛,常用化学防治药剂为有机磷类、氨基...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于2019年1月在中国云南省首次被发现后,已迅速向广西、贵州、广东及湖南等地蔓延。草地贪夜蛾寄主广泛,常用化学防治药剂为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田间抗性监测数据显示,其对上述3类常用药剂已达中至高等抗性水平。此外,已有研究证明氯菊酯抗性草地贪夜蛾对二嗪类杀虫剂茚虫威无交互抗性;同时已有关于草地贪夜蛾对氟苯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田间和室内抗性的报道,表明其对上述2种药剂存在极高的交互抗性风险。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机理主要涉及表皮穿透性降低、解毒作用增强和靶标敏感性下降等几方面,其中代谢解毒作用增强和靶标敏感性下降是导致草地贪夜蛾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文章综述了草地贪夜蛾对传统杀虫剂和新型作用机制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抗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对当前中国的草地贪夜蛾田间防治及抗性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杀虫剂 抗药性 抗性机理 氯虫苯甲酰胺 氟苯虫酰胺 茚虫威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现状及化学防治策略 被引量:77
2
作者 李永平 张帅 +5 位作者 王晓军 解晓平 梁沛 张雷 谷少华 高希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19,共6页
本文就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如何进行化学防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针对国内外草地贪夜蛾发生的现状,从抗药性程度及交互抗性、种群遗传、抗药性机制以及化学防治的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化学防治要尽量... 本文就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如何进行化学防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针对国内外草地贪夜蛾发生的现状,从抗药性程度及交互抗性、种群遗传、抗药性机制以及化学防治的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化学防治要尽量做到药剂品种、时间和空间的配合;掌握好药剂防治的两个窗口期,一是害虫本身敏感的窗口期即从孵化到3龄初,二是孵化后到钻蛀前;分阶段选择适宜药剂类型用于化学防治。除了考虑杀虫剂作用机制类别外,作用方式也要考虑。卵高峰期施用具有触杀活性的药剂配合具有杀卵活性的药剂添加具有渗透功能的助剂,孵化高峰期施用触杀药剂配合胃毒药剂,后期大龄幼虫可以考虑胃毒药剂为主的化学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杀虫剂 抗药性 化学防治
下载PDF
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生态学和防治研究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47
3
作者 梁沛 谷少华 +1 位作者 张雷 高希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4-638,共15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2018年12月入侵我国以来,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为有效控制其为害,经过短短一年的共同努力,我国植保工作者在草地贪夜蛾的分类和生物型鉴定,为害作物种类、抗寒能力及扩散规律调查,潜在地理...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2018年12月入侵我国以来,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为有效控制其为害,经过短短一年的共同努力,我国植保工作者在草地贪夜蛾的分类和生物型鉴定,为害作物种类、抗寒能力及扩散规律调查,潜在地理分布和迁飞路线预测,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方面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发表研究论文250多篇。明确了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主要为玉米型,为害作物达15种,具有东、西两条迁飞路线,在全国各省区均可分布为害;鉴定出草地贪夜蛾天敌31种,筛选出一批防效良好的杀虫剂。本文在总结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应进一步加强草地贪夜蛾的智能识别和自动监测技术研究,加快优势天敌和转Bt抗虫玉米的产业化,加强草地贪夜蛾抗药性水平及抗性基因频率动态监测,并尽快研发高效性诱剂和食诱剂等产品,同时加强草地贪夜蛾重要生命过程的调控机制及其对化学杀虫剂和不同类型Bt杀虫蛋白产生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为实现草地贪夜蛾的可持续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生物学 扩散规律 迁飞路线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下载PDF
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新认识 被引量:41
4
作者 谢玉玲 曲云伟 +5 位作者 杨占峰 梁培 钟日晨 王其伟 夏加明 李必成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3-1003,共21页
白云鄂博是世界第一大稀土元素矿床,其稀土元素资源量占世界目前已知稀土元素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白云鄂博自1927年发现至今已有92年,对其的开发和研究历史悠久,在赋矿碳酸岩的成因、成矿年代、稀土矿物... 白云鄂博是世界第一大稀土元素矿床,其稀土元素资源量占世界目前已知稀土元素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白云鄂博自1927年发现至今已有92年,对其的开发和研究历史悠久,在赋矿碳酸岩的成因、成矿年代、稀土矿物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碳酸岩型稀土元素成矿理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矿床经历了成矿后复杂的构造变形和热液蚀变,致使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复杂,学界对其成因和成矿过程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对成矿碳酸岩的岩浆演化、稀土元素迁移与富集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薄弱。笔者最新研究表明,矿区过去被认为是下白云鄂博群的H1、H2、H9岩石单元并非沉积变质岩或变质火山岩,而应为岩浆侵入成因,矿区其他岩石单元(H3~H7)的成因也值得商榷。H9岩石单元中的黑云母岩(前人称为黑云母板岩)和富含黑云母的碳酸岩(前人称为暗色板岩)为成矿碳酸岩的一部分,是碳酸岩不同岩相带的表现。黑云母岩和富黑云母碳酸岩相对于含矿碳酸岩具有相对低的稀土元素含量和轻、重稀土元素比值,表明岩浆演化可能对稀土元素的富集和分异具有重要贡献。矿区主要岩石单元成因的新认识不仅为矿床成因、成矿背景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也为研究区域构造演化、正确厘定矿区构造式样和指导矿区深部和外围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碳酸岩型稀土元素矿床 研究进展 新认识 白云鄂博
下载PDF
ICU重症感染患者发生多黏菌素B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妍 陈显成 +5 位作者 郭晓芳 曹科 朱章华 张北源 梁培 虞文魁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6-720,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泛耐药革兰阴性菌(XDR-GNB)感染患者使用多黏菌素B治疗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多黏菌素B治疗3 d以...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泛耐药革兰阴性菌(XDR-GNB)感染患者使用多黏菌素B治疗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多黏菌素B治疗3 d以上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AKI依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标准诊断。比较AKI组与非AKI组基线、治疗期间及预后相关指标,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和重要的临床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有72例患者接受多黏菌素B治疗>3 d,最终49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32例发生多黏菌素B相关性AKI,发生率为44.4%。AKI组与非AKI组基线资料均衡,且预后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死亡或自动出院(例):14比6,好转出院(例):18比11,χ^2=0.329,P=0.566〕。多黏菌素B相关性AKI发生于用药后1~14 d,平均(6.8±3.8)d。32例AKI患者中,2例好转出院后肾功能失访,18例肾功能恢复,12例未恢复;肾功能未恢复者预后明显差于肾功能恢复者〔死亡或自动出院(例):12比2,好转出院(例):0比16,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AKI组多黏菌素B日剂量高于非AKI组(mg:151.6±23.7比132.4±30.3);日剂量≥150 m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严重低蛋白血症(白蛋白≤25 g/L)的例数均显著多于非AKI组(例:29比10,18比4,9比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黏菌素B日剂量≥150 m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多黏菌素B相关性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37.466,95%可信区间(95%CI)为2.676~524.586,P=0.007;OR=22.960,95%CI为1.710~308.235,P=0.018〕。结论发生多黏菌素B相关性AKI者较未发生者更多合并严重低蛋白血症,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多黏菌素B日治疗剂量更高;多黏菌素B日剂量≥150 m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为多黏菌素B相关性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B 急性肾损伤 感染 泛耐药革兰阴性菌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研究进展:2018年-2022年 被引量:19
6
作者 陆宴辉 刘杨 +9 位作者 杨现明 荆玉谱 胡高 栾军波 郭兆将 马罡 闫硕 梁沛 刘杰 肖海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166,共22页
近5年来,我国在害虫变态发育与生殖调控、害虫滞育调控、害虫迁飞、害虫与共生微生物互作、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害虫与寄主植物的化学通讯、害虫对植物抗虫性的适应、害虫对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响应、害虫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农业害... 近5年来,我国在害虫变态发育与生殖调控、害虫滞育调控、害虫迁飞、害虫与共生微生物互作、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害虫与寄主植物的化学通讯、害虫对植物抗虫性的适应、害虫对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响应、害虫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农业害虫发生新规律新机制解析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同时推进了抗虫作物、RNA农药、行为调控和生态调控等害虫防控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提出迁飞性草地贪夜蛾分区治理、多食性盲蝽区域防控、地下害虫韭蛆绿色防控和抗性麦蚜精准化学防控等害虫绿色防控新模式新体系。根据国内外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科技发展趋势和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我国需进一步重视农业昆虫交叉学科前沿和新兴技术领域,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强化害虫防控基础理论创新,创制智能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创新集成区域绿色防控和跨区协同治理技术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植保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害虫 灾变规律 监测预警 综合防治 绿色防控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多头山铁-铜矿区花岗岩类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及意义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维峰 陈华勇 +5 位作者 江宏君 陆万俭 梁培 许超 严学录 杨俊弢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71-1191,共21页
多头山矿床是东天山阿奇山?雅满苏成矿带铁铜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床成因与区内岩浆岩有紧密联系。矿区出露的侵入岩主要有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及英安玢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及英安玢岩... 多头山矿床是东天山阿奇山?雅满苏成矿带铁铜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床成因与区内岩浆岩有紧密联系。矿区出露的侵入岩主要有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及英安玢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及英安玢岩的年龄分别为316.3±8.1 Ma、318.3±3.0 Ma和197.2±3.5 Ma。花岗斑岩A/CNK介于0.82~1.01之间,显示偏铝质特征,为Ⅰ型花岗岩;同时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U、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显示弧岩浆特征。钠质蚀变导致了花岗斑岩显示出富Na、贫K、Rb、Ca、Sr的特征。钠化花岗斑岩Nb/Ta为12.4~16.0,具有较高的ε_(Nd)(t)(5.76~6.24)值和较低的I_(Sr)值(0.70353~0.70532),与安第斯中生代岩基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结合样品中出现古老锆石的捕掳晶,表明其源区为新生的下地壳,混合有少量幔源物质,并伴随有地壳混染。二长花岗岩与钠化花岗斑岩具有相近的形成年龄和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如Nb/Ta比值(14.2),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同为准铝质(A/CNK=0.97)弧岩浆,暗示它们可能具有相似的源区。而早侏罗世的英安玢岩具有高Sr(552×10^(-6))含量和较高的Sr/Y(73.6)比值,显示出钙碱性埃达克岩的特征,同时样品具有较高的K_2O(3.27%)含量、Mg~#指数(55),表明其来源于拆沉下地壳的熔融并混有少量幔源岩浆。综合区域研究资料、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我们认为多头山所在的阿奇山?雅满苏成矿带可能是晚古生代洋壳向南俯冲至中天山地块之下形成的大陆边缘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成因 I型花岗岩 埃达克岩 晚古生代 中生代 东天山
下载PDF
核心素养导向的基于思维导图的分析化学教学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13
8
作者 龚静鸣 张文华 +7 位作者 李芳 徐晖 周燕平 梁沛 熊博 高婷娟 原弘 万坚 《大学化学》 CAS 2019年第6期26-32,共7页
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发有效地对各知识点进行关联,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进而改变学生单纯依靠“机械式”记忆的学习方法,锤炼其对知识点的凝练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观... 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发有效地对各知识点进行关联,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进而改变学生单纯依靠“机械式”记忆的学习方法,锤炼其对知识点的凝练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观导向的以培养具有良好分析化学素养,具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 分析化学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相对敏感基线的建立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欢欢 吕圣兰 +5 位作者 赵瑞 梁沛 张帅 高希武 张雷 谷少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27-1432,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常用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系统性监测提供依据。【方法】从玉米田采集草地贪夜蛾在室内不接触任何杀虫剂连续饲养5~7代,采用浸叶法和点滴法测定了草...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常用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系统性监测提供依据。【方法】从玉米田采集草地贪夜蛾在室内不接触任何杀虫剂连续饲养5~7代,采用浸叶法和点滴法测定了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以及采用饲料药膜法测定了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对6大类共7种常用杀虫剂(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茚虫威、四氯虫酰胺、虱螨脲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并据此建立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对这7种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结果】浸叶法测得上述7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LC_(50)值在0.054~12.131 mg/L之间;点滴法测得上述6种药剂(不含虱螨脲)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LD_(50)值在0.355~4.707μg/g之间;饲料药膜法测得上述7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LC_(50)值在0.003~0.238μg/cm^(2)之间。【结论】采用3种生测方法建立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监测和化学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杀虫剂 浸叶法 点滴法 饲料药膜法 敏感基线
下载PDF
我国棉蚜对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抗性水平监测与交互抗性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仁 梁平卓 +6 位作者 程沈航 薛慧 郭天凤 吕楠楠 梁沛 解晓平 高希武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4-1113,共10页
为了解我国不同地区棉蚜Aphis gossypii对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的抗性现状,对代表性棉区棉蚜田间种群进行抗药性监测,同时通过构建具有R81T及V62I单突变和R81T-V62I共同突变的棉蚜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nA... 为了解我国不同地区棉蚜Aphis gossypii对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的抗性现状,对代表性棉区棉蚜田间种群进行抗药性监测,同时通过构建具有R81T及V62I单突变和R81T-V62I共同突变的棉蚜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nAChR)蛋白模型,与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进行分子对接,分析这些突变在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抗性中的作用,并分析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之间是否存在交互抗性。结果显示,不同地区棉蚜对吡虫啉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74.70~56409.18,对氟啶虫胺腈产生了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7.35~44.63,说明不同地区的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敏感度高于吡虫啉,且吡虫啉抗性和氟啶虫胺腈抗性间不存在相关性。R81T、V62I单突变和R81T-V62I共同突变导致吡虫啉与棉蚜nAChR的亲和力降低,对氟啶虫胺腈与棉蚜nAChR的结合无明显影响。R81T及V62I单突变和R81T-V62I共同突变导致棉蚜对吡虫啉产生靶标抗性,但是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无明显影响,这些突变不会导致吡虫啉与氟啶虫胺腈产生靶标突变的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吡虫啉 氟啶虫胺腈 R81T突变 V62I突变
原文传递
重症感染患者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68例次监测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梁培 郭晓芳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5期553-556,共4页
目的通过监测重症感染患者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变化,为重症患者合理使用替考拉宁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并监测替考拉宁血清谷浓度的重症患者41例,分析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的分布情... 目的通过监测重症感染患者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变化,为重症患者合理使用替考拉宁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并监测替考拉宁血清谷浓度的重症患者41例,分析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的分布情况、影响因素及临床疗效。结果 41例患者共计68例次替考拉宁谷浓度检测结果,其中仅30.89%(21/68)达到目标范围(10~60 mg/L),而未达标(<10 mg/L)达69.11%(47/68);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除肌酐清除率外(P=0.039),年龄、性别、体重、APACHE2评分、白蛋白及血肌酐对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考拉宁谷浓度达标者与未达标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6,P=0.302)。结论替考拉宁在重症患者中血药谷浓度达标率低,个体差异大,肌酐清除率对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影响较大,建议通过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替考拉宁 血药谷浓度
下载PDF
主要农业害虫对茚虫威的抗性现状及其治理策略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吕楠楠 梁沛 高希武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88-1201,共14页
茚虫威属于噁二嗪类杀虫剂,与大多数杀虫剂不同的是其进入害虫体内需要经活化代谢转变成N-去甲氧羰基代谢物(decarbomethoxylated metabolite,DCJW)后不可逆地阻断钠通道,进而发挥杀虫活性。茚虫威由于其作用机制不同于常见的使钠离子... 茚虫威属于噁二嗪类杀虫剂,与大多数杀虫剂不同的是其进入害虫体内需要经活化代谢转变成N-去甲氧羰基代谢物(decarbomethoxylated metabolite,DCJW)后不可逆地阻断钠通道,进而发挥杀虫活性。茚虫威由于其作用机制不同于常见的使钠离子通道延迟关闭的菊酯类药剂而被广泛用于鳞翅目和一些同翅目、鞘翅目害虫的防治。抗药性是任何杀虫药剂使用后面临的问题,茚虫威也不例外,许多害虫对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昆虫对茚虫威产生抗性的机制包括酯酶活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和P450活性的增加以及分子靶标F1845Y、V1848I、L1014P的突变,这些对茚虫威抗性机制的研究基本都是基于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开展的,需要进一步验证其对抗性研究的贡献度。针对我国田间害虫种群对茚虫威的抗性现状,及时实施对茚虫威有效的抗性治理是迫切的。对于茚虫威的抗性治理除了传统的杀虫药剂轮用、混用外,需要利用其作用机制特点开展抗性治理策略研究。一是充分利用其活化代谢的特点,开展组合药剂的研究应用;二是菊酯类药剂和茚虫威的作用机制均与钠离子通道有关,但是前者是使钠离子通道关闭延迟,而后者是阻断钠离子通道,开展相关基础研究,使菊酯类药剂与茚虫威合理地用于抗性治理中。本文综述了茚虫威的抗性现状、抗性机制与交互抗性、茚虫威的抗性风险评价,针对茚虫威的抗性特点提出了抗性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茚虫威 活化代谢 抗性现状 抗性机制 交互抗性 抗性风险 抗性治理策略
原文传递
我国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靶标基因ace-1的基因型和突变频率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妍 龚丽凤 +5 位作者 王欢欢 李曦 孙歌 谷少华 梁沛 高希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4-581,共8页
【目的】对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靶标基因ace-1的基因型进行分子检测,明确抗性基因频率,进而指导田间科学用药。【方法】采集中国12省份的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幼虫样本,提取单头样本的... 【目的】对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靶标基因ace-1的基因型进行分子检测,明确抗性基因频率,进而指导田间科学用药。【方法】采集中国12省份的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幼虫样本,提取单头样本的基因组DNA,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ace-1基因片段。根据碱基、氨基酸序列比对和测序峰图分析,明确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抗性相关的3个氨基酸突变位点A201S, G227A和F290V的基因型和抗性基因频率。【结果】通过DNA检测分析中国12省份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589头个体ace-1基因的基因型和突变频率发现,在A201S位点检测到137头个体为抗性杂合基因型,抗性基因频率为11.6%,未发现抗性纯合基因型个体;G227A位点589头个体均为敏感纯合基因型;F290V位点的抗性基因频率最高,达到57.1%,携带抗性基因的个体数量达到523头(占样本总数的88.8%)。【结论】结果表明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种群携带高频率的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抗性基因。田间防治建议不用或少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同时进一步加强田间抗性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ace-1 基因型 抗性基因频率 有机磷杀虫剂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抗药性
下载PDF
基于改进AWNN的风电功率超短期多步预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卢继平 曾燕婷 +3 位作者 喻华 梁沛 庄祎 葛锦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6-173,共8页
为提高风电功率超短期多步预测精度,针对梯度修正学习算法采用随机初始化网络参数训练自适应小波神经网络(AWNN)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将粒子群(PSO)算法和差分进化(DE)算法相结合,提出利用IPSO-DE算法优化AWNN的初始化网络参数,得到改... 为提高风电功率超短期多步预测精度,针对梯度修正学习算法采用随机初始化网络参数训练自适应小波神经网络(AWNN)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将粒子群(PSO)算法和差分进化(DE)算法相结合,提出利用IPSO-DE算法优化AWNN的初始化网络参数,得到改进AWNN模型(IAWNN)并将其用于风电功率超短期多步预测。仿真结果表明:IPSO-DE算法优化AWNN初始化网络参数的性能优于IPSO算法、DE算法和梯度修正学习算法,所提改进模型的多步预测性能优于AWNN模型、持续法(PM)模型和BP神经网络(BPNN)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功率 预测 改进模型 自适应小波神经网络
下载PDF
化学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毒力的生物测定方法比较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吕圣兰 王有兵 +3 位作者 谷少华 梁沛 张雷 高希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0-596,共7页
【目的】明确评估不同类型化学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毒力的重复性最好且最方便的生物测定方法。【方法】在室内分别采用点滴法、饲料混药法和叶片药膜法比较了不同类型的7种化学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酰甲... 【目的】明确评估不同类型化学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毒力的重复性最好且最方便的生物测定方法。【方法】在室内分别采用点滴法、饲料混药法和叶片药膜法比较了不同类型的7种化学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酰甲胺磷、高效氯氟氰菊酯、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和虱螨脲)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以点滴法进行测定,7种化学杀虫剂中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毒力最大的是甲维盐,处理后24 h的LD50为0.375μg/g;毒力最小的是虱螨脲,处理后72 h的LD50为261.107μg/g。以饲料混药法进行测定,乙基多杀菌素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毒力最大,乙酰甲胺磷的毒力最低,处理后24 h的LC50分别为0.061和9 426.217μg/g。以叶片药膜法进行测定,毒力最大的是甲维盐,最小的是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后24 h的LC50分别为0.062和471.343 mg/L。对3种生物测定方法的数据进行分析,点滴法的χ^2值最小,P值最大;同时,相比于饲料混药法,点滴法和叶片药膜法测定中草地贪夜蛾种群遗传一致性较好。【结论】除虱螨脲外,测定的其余6种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酰甲胺磷、高效氯氟氰菊酯、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最适用的生物测定方法是点滴法。相比于饲料混药法和叶片药膜法,点滴法不仅能较准确地反映种群整体在遗传学上的纯度,同时在生物测定结果的重复性上也是最好的。虱螨脲推荐使用的生物测定方法是以胃毒为主的饲料混药法和叶片药膜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杀虫剂 毒力 点滴法 饲料混药法 叶片药膜法
下载PDF
虫螨腈与Bt混配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及虫螨腈在西兰花上的残留消解动态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翠翠 陈安琪 +8 位作者 董文阳 杨恒力 王文卓 朱斌 史雪岩 梁沛 刘丰茂 束长龙 张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2-929,共8页
研究明确虫螨腈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混配使用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和虫螨腈在西兰花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可以为在西兰花害虫防治中减少虫螨腈的用量提供依据。采用手动喷雾法进行了虫螨腈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 研究明确虫螨腈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混配使用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和虫螨腈在西兰花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可以为在西兰花害虫防治中减少虫螨腈的用量提供依据。采用手动喷雾法进行了虫螨腈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了西兰花上虫螨腈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显示,10%虫螨腈悬浮剂与32000 IU/mg Bt可湿性粉剂分别按50%推荐剂量混配施用,施药后1、3和7 d对小菜蛾的防效分别为58.11%、65.21%和58.80%,与推荐剂量虫螨腈单剂的防效没有显著差异,但均显著超过了50%推荐剂量虫螨腈单剂及50%推荐剂量Bt单剂的防效,施药后3 d也显著超过了推荐剂量Bt单剂的防效。此外,10%虫螨腈悬浮剂与32000 IU/mg Bt可湿性粉剂分别按50%推荐剂量混配施用后,虫螨腈在西兰花上的残留消解动态,与施用50%推荐剂量虫螨腈单剂后的残留消解动态接近,但虫螨腈在西兰花中的残留量均显著低于施用推荐剂量虫螨腈单剂的残留量。10%虫螨腈悬浮剂与32000 IU/mg Bt可湿性粉剂分别按50%推荐剂量混配施用后,虫螨腈在西兰花上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或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为4.2 d,施药后7 d的残留量为0.072 mg/kg,低于虫螨腈在西兰花的最大残留限量(MRL)0.50 mg/kg(参考澳大利亚的MRL标准),施药后14 d低于定量限(0.050 mg/kg)。研究结果表明,10%虫螨腈悬浮剂与32000 IU/mg Bt可湿性粉剂分别按50%推荐剂量混配使用,可以达到减药防治小菜蛾的同时降低虫螨腈在西兰花上残留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螨腈 苏云金芽孢杆菌 混配 小菜蛾 防治效果 西兰花 残留 消解动态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快速检测茶叶中百草枯与敌百虫农药残留 被引量:9
17
作者 覃重阳 张媛媛 +6 位作者 邓薪睿 姜蔼玲 张德 吴卓群 曹敏慧 梁培 余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4439-4446,共8页
目的基于花状银衬底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对不同茶类中的敌百虫与百草枯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测。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对不同浓度的百草枯和敌百虫农药标准溶液进行光谱采集和峰位归属,... 目的基于花状银衬底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对不同茶类中的敌百虫与百草枯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测。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对不同浓度的百草枯和敌百虫农药标准溶液进行光谱采集和峰位归属,再对不同茶类茶汤中的梯度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建立峰强与农药残留浓度的线性关系。结果843 cm^(-1)的拉曼特征峰可作为百草枯的识别峰,在绿茶、红茶、黑茶茶汤中百草枯的检出限为1.86×10^(-2)mg/kg,在乌龙茶茶汤中的检出限为1.86×10^(-1)mg/kg,灵敏度均满足国家规定的茶叶中百草枯最大农药残留限量(0.2 mg/kg)对检测方法的要求;在敌百虫的检测中,茶汤中咖啡碱的SERS峰强受敌百虫浓度影响,其峰强随敌百虫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呈现出显著的负线性相关性,因此可用茶叶中咖啡碱的拉曼特征峰作为敌百虫浓度的间接识别依据,所建立的回归模型显示,敌百虫在绿茶、红茶、乌龙茶茶汤中的最低检出限为2.57×10^(-2)mg/kg;在黑茶茶汤中的检出限为2.57×10^(-1) mg/kg,均可达到国家茶叶中敌百虫最大残留限量(2 mg/kg)对检测方法的要求。结论使用SERS技术可实现不同茶类茶汤中的百草枯与敌百虫农药残留的简易、准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百草枯 敌百虫 快速检测
下载PDF
京郊西兰花小菜蛾的田间防治药剂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慧慧 陈安琪 +6 位作者 单提升 许国升 王翠翠 史雪岩 梁沛 束长龙 张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2-265,共4页
为评价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苏云金杆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等5种杀虫剂对小菜蛾的田间药效,本文采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对小菜蛾在药后1~7 ... 为评价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苏云金杆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等5种杀虫剂对小菜蛾的田间药效,本文采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对小菜蛾在药后1~7 d的防效较好;32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32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与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分别按50%推荐用量组成的1∶1的混配剂,药后1 d的防效仅在60%左右,速效性较差,但是药后3~7 d的防效较好。其中,混配剂药后3 d的防效高达90.7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在药后1~7 d的防效均较差。因此,在西兰花生产上可使用减量的溴氰虫酰胺与苏云金杆菌混配剂进行小菜蛾的防治,以达到农药减量增效防治小菜蛾的目的;在小菜蛾暴发时,可使用溴氰虫酰胺或乙基多杀菌素,以达到迅速防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 小菜蛾 杀虫剂 田间药效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袁琳 梁培 +2 位作者 夏洪韬 邹小蓉 冯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7期1357-1361,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在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35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A、B、C三组各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在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35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A、B、C三组各45例,各组均实施常规麻醉,而后A组、B组、C组分别给予0.04μg/kg·h的舒芬太尼及不同低剂量(A组:低剂量0.06μg/kg·h,B组:中剂量0.08μg/kg·h,C组:高剂量0.1μg/kg·h)的右美托咪定。对比各组患者入组前(T_0)、术后1 d(T_1)、术后2 d(T_2)的呼吸循环指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及麻醉恢复室(PACU)评分。结果:各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呼吸频率(RR)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B、C两组T1和T2时的SBP、DBP及HR均明显低于A组,且C组又低于B组(P<0.05)。各组T_1和T_2时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T0,且T2又高于T1(P<0.05);B、C两组T_1和T_2时的CRP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且C组又低于B组,而IL-10水平明显高于A组,且C组又高于B组(P<0.05)。各组间在T_0、T_1和T_2时的MMSE评分以及PACU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镇痛效果较好,且对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用药方式较为安全,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肺癌根治术 炎性细胞因子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替加环素用于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的AUC值与疗效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罗雪梅 徐颖 +1 位作者 梁培 葛卫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进行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替加环素的AUC值与疗效间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46名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并行替加环素治疗的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加环素谷浓度(C_0)、峰浓度(C_1)以及中浓度(C_2),计算曲线下面... 目的:进行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替加环素的AUC值与疗效间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46名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并行替加环素治疗的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加环素谷浓度(C_0)、峰浓度(C_1)以及中浓度(C_2),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替加环素AUC值与患者临床疗效相关性研究。结果:患者AUC值个体差异较大,多元线性回归后,无因素与AUC值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AUC值高于目标值12.8μg·h·mL^(-1)时,患者炎症指标、临床疗效均表现更好,且随着细菌耐药性增加,有效患者需要达到的AUC均值也在升高。结论:对替加环素治疗的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行治疗药物监测能更好的施行个体化给药,提高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药时曲线下面积 鲍曼不动杆菌 肺部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