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壤退化与修复长期研究促进东南丘陵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孙波 梁音 +5 位作者 徐仁扣 彭新华 王兴祥 周静 李忠佩 赵学强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46-757,共12页
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区面临侵蚀、酸化、肥力衰减、重金属污染、季节性干旱等退化问题,造成红壤生态系统退化和土地生产力下降,制约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985年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建站以来,系统开展了红壤生态系统的长期观测和生态学... 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区面临侵蚀、酸化、肥力衰减、重金属污染、季节性干旱等退化问题,造成红壤生态系统退化和土地生产力下降,制约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985年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建站以来,系统开展了红壤生态系统的长期观测和生态学基础研究,以及红壤退化与修复、耕地地力演变与提升、红壤养分循环与高效利用、红壤污染与治理、红壤生态农业模式与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广。在红壤发生方面,发现现代脱硅富铝化过程仍在继续,小流域土壤自然酸化速率较低;针对红壤农业利用中的加速酸化,研发了抑制质子产生和提升土壤抗酸化能力的新方法,挖掘了红壤区新的耐铝植物资源,揭示了植物耐铝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建立了红壤区土壤侵蚀多尺度监测方法,编制了土壤可蚀性因子分布图,查明了红壤侵蚀演变和崩岗发育机制,建立了侵蚀红壤的开发性治理模式;探明了红壤区季节性干旱发生规律,揭示了红壤孔隙形成机制以及不同尺度的水文通量,研发了农田水分高精度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了低丘红壤区高效节水农业模式;建立了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和稀土元素迁移预测模型,提出了红壤和水稻土安全阈值,集成了红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模式;查明了南方红壤地力和养分平衡的演变状况,揭示了红壤碳氮转化生物网络的驱动机制,提出红壤大团聚体生物培肥技术;创建了江西省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发展了红壤小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红壤区耕地质量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新一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耕地退化 大团聚体培肥 生态修复 土壤污染治理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原文传递
长期施用磷肥水稻土微生物量磷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差异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凯 刘佳 +6 位作者 陈晓芬 李委涛 江春玉 吴萌 樊剑波 李忠佩 刘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11-1418,共8页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动态变化与差异,揭示其变化特征与土壤磷素供应的关系。【方法】以长期试验小区为平台,设置对照(CK)、氮钾肥(NK)、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等4个不同施肥处理,在水...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动态变化与差异,揭示其变化特征与土壤磷素供应的关系。【方法】以长期试验小区为平台,设置对照(CK)、氮钾肥(NK)、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等4个不同施肥处理,在水稻的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完熟期分别采集0—20 cm土层土壤,测定土壤全磷、有效磷、微生物量磷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不施磷肥处理(CK、NK)相比,施磷肥处理(NP、NPK)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增幅分别达88%—118%和337%—903%。不同施肥处理对微生物量磷具有显著影响,除分蘖期外,施磷肥处理(NP、NPK)微生物量磷含量显著高于不施磷肥处理(CK、NK),提高了103%—250%;微生物量磷的季节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灌浆期达到最高。酸性磷酸酶活性以NK处理灌浆期最高,比CK高38%;同时,该处理微生物量磷的周转率最大,每个生育期内可循环1.31次。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磷与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显著正相关。【结论】微生物量磷随不同施肥处理和水稻生育时期变化规律明显,与土壤磷有效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磷肥 微生物量磷 水稻土 季节变化
下载PDF
装配式框架结构新型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10
3
作者 谷伟 张馨心 +1 位作者 李忠培 张延年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61,共5页
针对目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工艺复杂、质量控制难等问题,提出一种构造简单,安装方便的新型节点连接形式。通过对5个足尺寸模型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得到了各试件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延性系数等抗震性能参数。... 针对目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工艺复杂、质量控制难等问题,提出一种构造简单,安装方便的新型节点连接形式。通过对5个足尺寸模型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得到了各试件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延性系数等抗震性能参数。结果表明:新型节点试件从加载到破坏均经历了弹性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和破坏阶段,破坏区域主要发生在后浇区域与预制节点梁结合处,节点核心区没有明显破坏,符合强节点抗震设计理念;滞回曲线在试件屈服前呈梭形,屈服后产生捏缩现象而趋于S形,试件耗能能力与全现浇式节点大致相同,能量耗能系数随混凝土强度等级、配筋率提高而变大,延性系数平均值为6.51,钢筋钩挂连接处工作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框架结构 新型梁柱节点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滞回曲线
原文传递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钩挂式中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谷伟 张馨心 +2 位作者 李中培 张延年 阮雪琴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3-37,13,共6页
节点连接形式是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研究的重点,提出一种钩挂式连接节点,设计制作5个中柱节点试件,开展拟静力试验研究,分析了试件破坏形态、承载能力、滞回曲线、延性系数和关键部位钢筋和混凝土应变。结果表明,钩挂式节点试件破坏位... 节点连接形式是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研究的重点,提出一种钩挂式连接节点,设计制作5个中柱节点试件,开展拟静力试验研究,分析了试件破坏形态、承载能力、滞回曲线、延性系数和关键部位钢筋和混凝土应变。结果表明,钩挂式节点试件破坏位置发生在预制节点边梁与混凝土后浇区接缝处,此处是节点薄弱部位,节点核心区基本完好,符合强节点抗震设计理念;节点试件滞回曲线较为饱满,骨架曲线走势基本一致,延性系数较高,表明节点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延性性能;钢筋钩挂连接处应变数值随荷载增加而增大,钢筋应变速率大体呈均匀变化趋势,表明节点工作性能良好,能有效传递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结构 混凝土框架 钩挂式节点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自锚式协作体系桥“先斜拉后协作法”施工方案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中培 顾民杰 +1 位作者 阮雪琴 李松波 《低温建筑技术》 2020年第5期126-129,共4页
结合拟建的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探讨并分析了新颖的"先斜拉后协作法"施工方案。主梁施工可大致分为四个施工阶段,其中主梁中跨悬臂吊装和体系转换阶段是"先斜拉后协作法"施工方案的核心和重难点。通过建立... 结合拟建的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探讨并分析了新颖的"先斜拉后协作法"施工方案。主梁施工可大致分为四个施工阶段,其中主梁中跨悬臂吊装和体系转换阶段是"先斜拉后协作法"施工方案的核心和重难点。通过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塔梁关键截面的应力和变形。计算初步表明"先斜拉后协作法"施工方案具有安全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 先斜拉后协作法 探讨
下载PDF
自锚式协作体系桥体系转换研究
6
作者 李中培 于正义 +1 位作者 雷彩虹 马春燕 《低温建筑技术》 2021年第5期72-75,共4页
为促进自锚式协作体系桥体系转换阶段顺利施工,基于无应力状态控制法,研究并提出了具体体系转换方案。通过计算分析可知结构在施工中处于安全范围,且能够精确达到一次设计成桥状态。研究表明无应力状态控制法应用于自锚式协作体系桥体... 为促进自锚式协作体系桥体系转换阶段顺利施工,基于无应力状态控制法,研究并提出了具体体系转换方案。通过计算分析可知结构在施工中处于安全范围,且能够精确达到一次设计成桥状态。研究表明无应力状态控制法应用于自锚式协作体系桥体系转换方案中可使施工可行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 体系转换 无应力状态控制法 仿真分析
下载PDF
不同肥力红壤水稻土根际团聚体组成和碳氮分布动态 被引量:39
7
作者 江春玉 刘萍 +2 位作者 刘明 吴萌 李忠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8-149,共12页
研究水稻种植期间表层土壤团聚体数量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变化,对揭示人为耕作的影响、认知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两种不同肥力的红壤性水稻土进行田间根袋试验,分别于水稻插秧前、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采样,分析... 研究水稻种植期间表层土壤团聚体数量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变化,对揭示人为耕作的影响、认知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两种不同肥力的红壤性水稻土进行田间根袋试验,分别于水稻插秧前、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采样,分析了水稻生长过程中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以及有机碳、全氮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低肥力土壤团聚体以>0.25 mm大团聚体为主(56.2%~64.0%),0.25~1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最高;除1~2 mm粒级外,水稻生育期内根际土壤各粒级团聚体含量均有显著变化;取样时期、根际作用与取样时期的交互效应对0.25~1 mm和0.053~0.25 mm粒级含量有显著影响。高肥力土壤中以<0.25 mm微团聚体为主(59.8%~72.0%),0.053~0.25 mm粒级团聚体比例最高,取样时期显著影响>0.25 mm大团聚体含量,根际作用与取样时期的交互效应对>2 mm粒级含量有极显著影响。与非根际相比,根际土壤大团聚体的破坏率较低,平均重量直径(MWD)较高,种植水稻有助于提高根际土壤的稳定性。两种肥力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1~2 mm粒级最高,0.053~0.25 mm粒级最低,大团聚体中显著高于微团聚体。根际土壤中,水稻成熟期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插秧前无显著差异,而分蘖期和孕穗期有明显波动;水稻的生长降低了大团聚体中的全氮含量,对高肥力土壤的影响更为显著。总体而言,低肥力土壤中,根际作用主要影响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取样时期影响团聚体碳氮含量;高肥力土壤中,团聚体组成和碳氮分布受根际作用和取样时期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水稻土 团聚体 生育期 有机碳 全氮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3
8
作者 刘佳 陈晓芬 +5 位作者 刘明 吴萌 王伯仁 蔡泽江 张桃林 李忠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8-478,共11页
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对旱地红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的冬小麦—夏玉米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施化学氮磷钾肥(NPK)和化学氮磷钾+有机肥配施(NPKM)4个处理,于试验开展25年(2015年)... 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对旱地红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的冬小麦—夏玉米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施化学氮磷钾肥(NPK)和化学氮磷钾+有机肥配施(NPKM)4个处理,于试验开展25年(2015年)小麦收获后采集各处理0~20 cm的土壤样品,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群落进行测定,并深入揭示影响旱地红壤细菌群落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长期不同施肥显著改变了旱地红壤的化学性质,N和NPK处理的土壤pH显著降低至4.02和4.15,而NPKM处理的土壤pH显著上升至5.99。NPK和NPKM处理均显著改善土壤肥力,但后者效果明显优于前者,而N处理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微弱。(2)长期不同施肥改变了旱地红壤优势菌的相对丰度,非度量多维度分析(NMDS)和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不同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发生显著变化。(3)与CK相比,N处理的4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Chao1指数、系统发育多样性和香农指数)显著降低了21.4%~49.4%,而NPKM处理显著增加了7.0%~66.9%,NPK处理也会使系统发育多样性和香农指数显著降低10.3%和13.0%。(4)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pH是决定优势菌相对丰度及4种多样性指数的首要因素,多元回归树分析(MRT)探明土壤pH共解释了83.1%的细菌群落变异,不同处理间细菌群落转变均由土壤pH驱动。(5)STAMP分析发现,N、NPK和NPKM处理与CK分别有11、14和8个显著差异细菌属。综上所述,长期施肥后旱地红壤细菌群落主要受土壤pH的影响,而土壤肥力的作用相对较弱,长期施用化学氮肥造成的红壤酸化的负面效应已远超肥力改善的正面效应。因此,旱地红壤施肥应以防治土壤酸化为前提,长期化肥有机肥配施是一项适宜的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旱地红壤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土壤PH
下载PDF
红壤性水稻土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晓芬 刘明 +3 位作者 江春玉 吴萌 贾仲君 李忠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8-1127,共10页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温度(15℃、25℃和35℃)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不同粒级团聚体(>2mm、1~2mm、0.25~1mm、0.053~0.25mm和<0.053mm)中有机碳矿化特征,分析团聚体有机碳矿化对全土有机碳矿化的贡献并探讨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的...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温度(15℃、25℃和35℃)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不同粒级团聚体(>2mm、1~2mm、0.25~1mm、0.053~0.25mm和<0.053mm)中有机碳矿化特征,分析团聚体有机碳矿化对全土有机碳矿化的贡献并探讨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0.25mm大团聚体较<0.25mm微团聚体含有更多的有机碳和全氮,碳氮比随团聚体粒级减小而降低。全土和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矿化速率在培养的前7d快速下降,之后缓慢降低并在培养后期趋于稳定。25℃和35℃培养时,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在>1mm团聚体中最高,在0.053~0.25mm团聚体中最低,且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2mm和0.25~1mm团聚体对全土有机碳矿化的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34.6%和28.8%。培养温度的升高显著提高了全土和团聚体的有机碳矿化速率、累积矿化量和矿化率。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系数为1.38~2.00,与有机碳、全氮和碳氮比均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0.25mm大团聚体在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矿化中发挥主导作用,升温促进了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的矿化,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与有机质的数量和质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红壤性水稻土 团聚体 有机碳矿化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特征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晓芬 刘明 +2 位作者 江春玉 吴萌 李忠佩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3325-3334,共10页
【目的】在已有团聚体碳氮分布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施肥处理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特征,并分析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因素,为揭示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期定位施肥红壤性... 【目的】在已有团聚体碳氮分布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施肥处理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特征,并分析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因素,为揭示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期定位施肥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包括9个处理:不施肥(CK)、有机质循环(C)、氮肥(N)、氮肥+有机质循环(NC)、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有机质循环(NPKC)、氮钾肥(NK)和氮磷钾肥+1/2秸秆回田(NPKS)。运用湿筛法得到>2 mm、1—2 mm、0.25—1 mm、0.053—0.25 mm和<0.053 mm 5个粒级团聚体,观测团聚体和全土有机碳矿化动态变化,测定团聚体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转化酶活性。【结果】全土和>1 mm团聚体有机碳矿化速率在培养前期快速下降,之后逐渐降低至稳定状态,而<1 mm粒级尤其是0.053—0.25 mm团聚体,有机碳矿化速率在培养前期降低幅度减小并更早达到稳定状态。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在>2 mm和1—2 mm团聚体中最高,在0.053—0.25 mm团聚体中最低。与对照相比,施磷肥处理(NP和NPK)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平均提高17.0%—62.1%,施有机肥处理(C、NC和NPKC)则平均提高25.0%—80.5%。>2 mm和0.25—1 mm团聚体对全土有机碳矿化的贡献最大,分别为21.0%—42.5%和20.6%—32.7%。>0.25 mm大团聚体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转化酶活性均高于<0.25 mm微团聚体。施磷肥处理各粒级团聚体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较对照平均高73.4%—92.0%,施有机肥处理平均高60.8%—99.6%。磷肥和有机肥的施用显著提高>0.25 mm大团聚体转化酶活性,其中NC处理大团聚体转化酶活性最高,较对照提高46.0%—135.0%。团聚体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有机碳、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及转化酶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有机碳的相关性最大。【结论】大团聚体在土壤有机碳矿化中发挥主导作用;有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矿化 微生物生物量碳 转化酶 红壤性水稻土 长期施肥
下载PDF
基于FUNGuild的镰刀菌根腐病发病烟株根际真菌群落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朋发 杨龙 +3 位作者 李桂龙 徐后娟 王玉军 李忠佩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3-68,共6页
为了解镰刀菌根腐病发病烟株与未发病烟株在根际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上的差异,联合应用高通量测序和FUNGuild技术研究了镰刀菌根腐病发病烟株与未发病烟株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群落,结果表明:(1)镰刀菌根腐病发病烟株根际真菌群落的Shannon... 为了解镰刀菌根腐病发病烟株与未发病烟株在根际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上的差异,联合应用高通量测序和FUNGuild技术研究了镰刀菌根腐病发病烟株与未发病烟株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群落,结果表明:(1)镰刀菌根腐病发病烟株根际真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为4.14,而未发病烟株则高达4.71,未发病烟株根际真菌群落多样性显著高于发病烟株,镰刀菌根腐病发病烟株与未发病烟株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群落在组成上有显著差异;(2)镰刀菌根腐病发病烟株根际真菌以病理营养型为主,占54.64%,而未发病烟株根际真菌则以腐生营养型为主,占46.10%;(3)镰刀菌根腐病发病烟株根际的病原菌相对丰度为30.73%,显著高于未发病烟株的1.12%,镰刀菌在病原菌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地位。高通量测序与FUNGuild联用可对土传病害感病烟株的根际优势病原真菌群落进行准确鉴定,可为烟草病害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镰刀菌根腐病 根际 真菌 功能 FUNGuild
下载PDF
不同培养温度下长期施肥红壤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晓芬 吴萌 +2 位作者 江春玉 刘明 李忠佩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64-870,共7页
以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红壤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布置不同温度下(15、25和35℃)的室内培养试验,研究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及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并分析土壤有机碳矿化与土壤理化性质和不同形态碳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培养前期(0~... 以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红壤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布置不同温度下(15、25和35℃)的室内培养试验,研究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及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并分析土壤有机碳矿化与土壤理化性质和不同形态碳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培养前期(0~7 d),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快速下降,之后逐渐降低并最终趋于稳定。温度升高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累积矿化量和矿化率。磷肥和有机肥的施用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系数Q10为1.31~1.75,施肥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Q10与有机碳、全量和速效氮磷、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和胡敏酸碳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种培养温度下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均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碳和全氮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25℃和35℃培养时,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微生物生物量碳、胡敏酸碳和富里酸碳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长期施肥 红壤水稻土 有机碳矿化
下载PDF
腐殖酸对低浓度百菌清的缓释增效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魏世平 吴萌 +4 位作者 李桂龙 江春玉 刘明 陈瑞蕊 李忠佩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2,共8页
【目的】明确腐殖酸对低浓度(5 mg·L^(-1))百菌清(chlorothalonil)的缓释增效作用,为减少农药使用量、延长农药药效提供新的科学思路,为选择新的农药增效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腐殖酸(50 mg·L^(-1))添加至低浓度百菌清中... 【目的】明确腐殖酸对低浓度(5 mg·L^(-1))百菌清(chlorothalonil)的缓释增效作用,为减少农药使用量、延长农药药效提供新的科学思路,为选择新的农药增效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腐殖酸(50 mg·L^(-1))添加至低浓度百菌清中,进行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的体外平板及液体培养,通过菌丝体生长试验及血球计数板、等温微量热技术,测定相应的抑菌率(inhibition rate,IR)、孢子体数量以及生长代谢过程中的热量排放。【结果】将对照抑菌率设定为0,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较百菌清处理的IR显著提高了10.29%(P<0.05),相对增效达到25.33%。液体摇菌培养过程中,摇菌培养的第3天,百菌清处理与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的孢子数无显著差异;摇菌培养第7天,百菌清处理的孢子数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1);摇菌培养的第14天,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的孢子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而百菌清处理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腐殖酸延长了低浓度百菌清对尖镰孢孢子数增加的抑制效应。各处理的热功率-时间曲线图显示,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热量排放曲线在监测的72 h内未检测到热排放峰;而单独添加百菌清的处理在试验的后期重新出现热排放峰;单独添加腐殖酸处理的热排放曲线与对照曲线接近。对热功率-时间曲线相关参数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百菌清处理的Pmax(最大热功率)显著低于对照和腐殖酸处理(P<0.05),而Tmax(最大热功率时间)显著高于对照和腐殖酸处理(P<0.05);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的Pmax、Q(整体发热量)、k(生长速率常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表明该处理病原菌的生长代谢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即病原菌生长代谢受到抑制的程度最大;腐殖酸处理与对照曲线各参数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病原菌的生长代谢活性没有受到抑制,同时说明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中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百菌清 等温微量热 缓释增效作用
下载PDF
两种典型水稻土中秸秆碳转化的微生物过程 被引量:9
14
作者 仇存璞 陈晓芬 +5 位作者 刘明 李委涛 吴萌 江春玉 冯有智 李忠佩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268-2279,共12页
【目的】研究土壤中秸秆腐解速率、腐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参与秸秆腐解的功能微生物群落组成,为揭示土壤有机质转化和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国亚热带两种典型水稻土——常熟乌栅土和鹰潭红壤性水稻土... 【目的】研究土壤中秸秆腐解速率、腐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参与秸秆腐解的功能微生物群落组成,为揭示土壤有机质转化和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国亚热带两种典型水稻土——常熟乌栅土和鹰潭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添加秸秆(CK)和添加13C标记的水稻秸秆(RS)处理,厌氧恒温培养38 d,在培养过程中定期测定气体释放量,研究秸秆矿化速率的动态变化;采集土壤样品,利用13C-PLFA-SIP技术分析参与秸秆降解的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结果】培养前12 d,秸秆降解缓慢,此时秸秆对土壤有机质(SOM)产生正激发效应;培养12-18 d秸秆快速降解,18 d后趋缓。培养结束时,秸秆碳在红壤性水稻土和乌栅土中的矿化率分别为24%和33%。秸秆碳对CO2和CH4贡献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培养末期分别为53%-60%和54%-57%。添加秸秆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微生物活性,乌栅土微生物活性高于红壤性水稻土。16:0(一般细菌)是参与秸秆分解主要类群,i16:0和i15:0(G+细菌)和18:1ω9c(真菌)也是参与秸秆分解的重要微生物类群。随培养时间增加,G+细菌和放线菌的相对丰度增加,G-细菌呈降低趋势。红壤性水稻土和乌栅土PLFAs中标记利用秸秆碳的PLFAs的比例分别为27%-32%和18%-24%。真菌和一般细菌对秸秆碳的利用效率较高,而土壤原有有机质(SOM)矿化主要与G-和放线菌相关联。添加秸秆造成乌栅土和红壤性水稻土两种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呈现明显差异,但分解利用外源秸秆碳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而分解利用SOM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差异。【结论】秸秆厌氧降解过程中秸秆碳的矿化滞后于土壤自身SOM;不同本底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是影响秸秆碳矿化速率的重要因素;添加秸秆后不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是参与SOM降解的微生物差异,土壤原S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降解 13C-PLFA-SIP 水稻土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近40年余江县高产水稻土有机碳及养分含量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委涛 刘明 +6 位作者 李朋发 李桂龙 江春玉 吴萌 仇存璞 董元华 李忠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37-942,共6页
土壤有机碳及养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研究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对提升地力、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参照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2年采样背景资料,通过田间采样分析及对比研究,探讨江西省余江县高产水稻土有机碳、养分... 土壤有机碳及养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研究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对提升地力、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参照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2年采样背景资料,通过田间采样分析及对比研究,探讨江西省余江县高产水稻土有机碳、养分、pH及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状况及其近40年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余江县域内上表层水稻土(0~10 cm)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是(27.3±1.3)g·kg^(–1)、(2.9±0.2)g·kg^(–1)、(40.5±3.8)mg·kg^(–1)、(148±7.9)mg·kg^(–1),土壤肥力处于较高水平。与1980年背景资料对比发现,有机碳和土壤养分均有显著提升;尤其自2002年以来,近15年0~10cm层次水稻土有机碳、全氮及速效钾的增幅分别达35%、40%和34%,但有效磷含量变化并不显著,而在10~20 cm层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了56%。与2002年采样结果相比,0~10 cm、10~20 cm和20~40 cm pH显著降低,而CEC显著增加。长期植稻过程中施用化肥,尤以近15年来,土壤有机碳、养分及CEC显著提高,但同时造成土壤pH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有机碳 氮磷钾 PH 土层
下载PDF
不同来源腐植酸红外光谱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魏世平 吴萌 李忠佩 《腐植酸》 2018年第1期20-25,共6页
选择来源不同的4种材料(褐煤、腐熟秸秆、泥炭、底泥),提取出其中的腐植酸(HA)并进行纯化,通过对HA碳氮含量的测定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分析来研究其化学结构的差异。结果显示:在4种HA中,泥炭HA含碳量显著大于其他材料HA;腐... 选择来源不同的4种材料(褐煤、腐熟秸秆、泥炭、底泥),提取出其中的腐植酸(HA)并进行纯化,通过对HA碳氮含量的测定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分析来研究其化学结构的差异。结果显示:在4种HA中,泥炭HA含碳量显著大于其他材料HA;腐熟秸秆HA和底泥HA的含氮量显著大于褐煤HA和泥炭HA,并且底泥的HA含氮量是泥炭HA的5倍;泥炭HA和褐煤HA的碳氮比显著高于腐熟秸秆HA和底泥HA,其中泥炭HA的碳氮比约为腐熟秸秆HA的6倍。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褐煤HA在1710 cm^(-1)处羧酸羰基C=O伸展的吸收峰相对强度最大;腐熟秸秆HA检测到了4处独有的吸收峰,分别为酰胺C=O伸展的1660 cm^(-1)处、芳香族C=C伸展的1510 cm^(-1)处、脂肪族C-H变形的1455 cm^(-1)处以及醇和醚基团C-O伸展的1125 cm^(-1)处;底泥HA在表征芳香醚和苯酚的C-O伸展的1240 cm^(-1)处吸收峰最大;泥炭HA在1600 cm^(-1)处芳香族C=C骨架振动最强。以上结果表明,4种不同来源的HA在元素组成和官能团含量上差异较大,利于研究不同材料HA化学结构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含氧官能团
原文传递
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花生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共存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桂龙 李朋发 +1 位作者 吴萌 李忠佩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8-507,共10页
为评估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花生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施肥(CK)、施化学氮磷钾肥(NPK)和化学氮磷钾肥+有机肥配施(NPKM)对花生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构和共存网络的影响。结果表明:NPKM处理下花生根际土养分状况明显... 为评估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花生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施肥(CK)、施化学氮磷钾肥(NPK)和化学氮磷钾肥+有机肥配施(NPKM)对花生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构和共存网络的影响。结果表明:NPKM处理下花生根际土养分状况明显改善,特别是有效磷的含量,较CK和NPK处理分别提高了5.31倍~12.16倍和3.24倍~6.50倍;而NPK处理下花生根际土养分状况并没有明显提升;SourceTracker分析显示,NPKM处理下根际细菌群落中只有2.1%~5.5%的物种来源于有机肥自身,但其花生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在生育期前期要明显高于CK和NPK处理,而CK和NPK处理下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不大;限制性主成分分析(CAP)显示,施肥措施和生育期均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NPKM处理下花生根际土中富集了属于根瘤菌目(Rhizobiales)、梭菌目(Clostridiales)和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这一类根际促生菌,根际细菌共存网络结构更加复杂,且网络中重要连接点的比例要也明显高于CK和NPK处理网络。可见,化肥配施有机肥有助于构建一个健康稳定的根际细菌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配施有机肥 根际微生物 细菌共存网络
下载PDF
建筑废料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融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冬霞 谷伟 +2 位作者 阮雪琴 李松波 李中培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0-163,共4页
选用建筑废料作为再生粗骨料,并制备出各种再生骨料含量的再生混凝土。随后,以混凝土经冻融循环后的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超声波脉冲速度和抗拉强度来表征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融耐久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融耐久性... 选用建筑废料作为再生粗骨料,并制备出各种再生骨料含量的再生混凝土。随后,以混凝土经冻融循环后的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超声波脉冲速度和抗拉强度来表征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融耐久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融耐久性能会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大呈缓慢降低的趋势。此外,当再生粗骨料掺量为天然粗骨料3.0%时,得到的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融耐久性最好。上述试验结果为再生混凝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试验基础与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废料 再生粗骨料 再生混凝土 冻融循环 耐久性
下载PDF
腐殖酸对花生连作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世平 吴萌 +5 位作者 李朋发 刘佳 李桂龙 刘凯 刘明 李忠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6-856,共11页
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是当前农业、生态和环境领域中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来自藓类泥炭和风化煤的腐殖酸添加至两个花生种植年限的土壤中(1年和6年),进行室内恒温培养。对土壤真菌进... 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是当前农业、生态和环境领域中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来自藓类泥炭和风化煤的腐殖酸添加至两个花生种植年限的土壤中(1年和6年),进行室内恒温培养。对土壤真菌进行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测序,运用非参数多因素方差分析(PerMANOVA)、相关性分析等方法阐释腐殖酸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的添加显著影响了培养94 d以后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而添加量对4个培养时间点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均可产生显著影响;同时腐殖酸显著改变了部分真菌属的相对丰度。腐殖酸对土壤真菌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显著改变了土壤中真菌功能营养型的组成。其中,随着腐殖酸添加量的增加,土壤植物病原菌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腐殖酸添加量与致病菌镰刀属(Fusarium spp.)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 spp.)的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拮抗菌青霉属(Penicillium spp.)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特定腐殖酸在适当添加量下可显著改变花生地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营养型组成,尤其是降低了土壤中植物病原菌的相对丰度,但影响程度因花生种植年限的长短而异。本研究结果为腐殖酸生态功能应用拓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土壤真菌群落 Illumina测序 植物病原菌 种植年限
下载PDF
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市政建筑领域的应用
20
作者 张雪丽 李中培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78,共4页
综述了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制备研究进展及其在市政建筑领域中的应用。选用过量的甲酸溶液与N,N-二甲基环己胺,并使用极性溶剂配制的封闭凝胶类催化剂制备聚氨酯泡沫材料可以使泡孔更加稳定细腻。将聚氨酯泡沫材料在环氧树脂三防漆及助剂... 综述了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制备研究进展及其在市政建筑领域中的应用。选用过量的甲酸溶液与N,N-二甲基环己胺,并使用极性溶剂配制的封闭凝胶类催化剂制备聚氨酯泡沫材料可以使泡孔更加稳定细腻。将聚氨酯泡沫材料在环氧树脂三防漆及助剂混合溶液中浸泡后除去多余的溶剂,经压缩、洗涤、干燥,得到多孔垫层,固定于路面与超疏水涂层之间,可以改善超疏水涂层的路用性能。采用溶液反应法将聚乙烯亚胺修饰到聚氨酯泡沫表面,然后加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制备聚乙烯亚胺功能化的聚氨酯泡沫吸附材料,可用于市政和工业污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泡沫材料 市政 污水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