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地区下侏罗统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国欣 易士威 +4 位作者 林世国 高阳 李明鹏 李德江 王昌勇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06-1517,共12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地区下侏罗统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已有勘探成果表明研究区内储层特征差异性较大,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亟需研究。主要根据野外露头观测及岩心观察,对库车坳陷东部地区下侏罗统沉积相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铸体薄片、扫...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地区下侏罗统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已有勘探成果表明研究区内储层特征差异性较大,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亟需研究。主要根据野外露头观测及岩心观察,对库车坳陷东部地区下侏罗统沉积相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镜质体反射率(R_O)、孔隙度及渗透率等分析测试成果,对下侏罗统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及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库车坳陷东部地区下侏罗统主要发育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局部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储层成分成熟度较低,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砂岩,残余原生粒间孔及次生溶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储层总体呈自东向西逐渐变差的趋势;储层先后经历多期成岩作用的影响,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伤害最大,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则对储层有明显改善作用;储层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晚成岩阶段,可划分为溶蚀—原生粒间孔隙相、溶蚀破裂相、碳酸盐致密胶结相及致密压实相4种成岩相,溶蚀—原生粒间孔隙相储层最好,次为溶蚀破裂相储层;储层物性同时受到物源、沉积相及成岩作用的影响和控制,主河道发育区原始粒间孔隙较为发育,而较低的花岗岩岩屑和塑性岩屑含量则有利于粒间孔隙的保存和次生溶孔的形成,研究区东部和中部储层物性相对最好,应作为勘探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侏罗系 阿合组 阳霞组 库车坳陷
原文传递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海英 王丽娟 +1 位作者 袁仕国 罗和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82-89,共8页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评价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及PubMed数据库,筛选采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评价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及PubMed数据库,筛选采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各研究的总有效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RCT文献,涉及2279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194例,对照组108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总有效率、VA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电针疗法。但因纳入研究样本量偏少、文献质量低,这一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RCT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肩周炎 临床疗效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A^*算法的无人搜救全局路径规划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世国 苏卫华 +2 位作者 郭鹏飞 张世月 谢鹏发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0年第12期16-20,共5页
目的:研究一种改进双向A*算法来减少搜救无人机规划的路径长度和规划路径所需的时间,缩短搜救无人机到达灾害现场的时间,进而提升搜救工作效率。方法:首先对三维城市环境地图进行预处理,在障碍物周围的区域加入缓冲区;然后使用双向A^*算... 目的:研究一种改进双向A*算法来减少搜救无人机规划的路径长度和规划路径所需的时间,缩短搜救无人机到达灾害现场的时间,进而提升搜救工作效率。方法:首先对三维城市环境地图进行预处理,在障碍物周围的区域加入缓冲区;然后使用双向A^*算法,在起点和终点同步进行搜索,同时改进真实代价函数和估价函数;最后对双向A^*算法生成的路径进行进一步平滑处理。使用MATLAB软件对改进双向A^*算法和传统A^*算法在不同大小的三维城市环境地图上进行仿真实验,并对规划得到的路径长度、运行时间和转向次数进行对比。结果:与传统A^*算法相比较,改进双向A^*算法运行的时间减少了44%、路径长度减少了5.4%、转向次数减少了51%。结论:改进双向A^*算法与传统A^*算法相比,在三维城市环境地图下能有效提高搜救无人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救无人机 路径规划 A^*算法 改进A^*算法 双向搜索 轨迹优化
下载PDF
湖北省荆州市201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宿主动物调查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天 黄继贵 +5 位作者 郝海波 李斌 刘漫 刘力 夏世国 毛安禄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09-612,共4页
目的了解2017年湖北省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宿主动物分布及其携带汉坦病毒情况,为HFRS的监测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7年荆州市HFRS疫情资料,在疫情高发县(市、区)开展宿主动物调查。采... 目的了解2017年湖北省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宿主动物分布及其携带汉坦病毒情况,为HFRS的监测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7年荆州市HFRS疫情资料,在疫情高发县(市、区)开展宿主动物调查。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率的比较。结果 2017年荆州市共报告HFRS病例124例,发病率为2.17/10万。发病率居前3位的县(市、区)依次分别为江陵县(6.94/10万)、监利县(3.03/10万)和洪湖市(2.59/10万),发病高峰为5-6月和11-12月,发病人群主要是青壮年男性农民。宿主动物调查显示,平均鼠密度为5.28%,鼠带病毒率为12.44%,带病毒鼠指数为0.08。室内平均鼠密度为5.73%,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未检出汉坦病毒;野外平均鼠密度为5.13%,鼠带病毒率为17.02%,带病毒鼠指数为0.09。总体来看,野外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但监利县为褐家鼠,在未收虾稻田中捕获。结论 2017年荆州市HFRS人间及鼠间疫情形势严峻,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褐家鼠迁移至野外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特征 宿主动物 汉坦病毒
原文传递
几种常用针具局部松解部位骨骼肌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及病理变化 被引量:13
5
作者 景亚军 张磊 +3 位作者 张少群 廖立青 袁仕国 李义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5-541,共7页
背景:局部软组织松解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康复治疗,并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然而局部软组织松解作为一种侵入性、有创性治疗方法,鲜有研究探讨和观察松解治疗后局部组织病理变化过程及转归。目的:观察几种临床常用针... 背景:局部软组织松解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康复治疗,并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然而局部软组织松解作为一种侵入性、有创性治疗方法,鲜有研究探讨和观察松解治疗后局部组织病理变化过程及转归。目的:观察几种临床常用针具局部肌肉松解后松解部位肌组织的修复过程及其病理变化。方法:选用松筋针、银质针、长圆针、小针刀、刃针及铍针分别刺入大鼠腓肠肌肌腹中部0.5-1.0 cm,局部松解两三次。分别于干预后第3,7,14,21,30天处死大鼠,取针刺部组织多聚甲醛固定后进行苏木精-伊红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局部肌肉的组织形态与病理变化;采用Cell Sens-Entry1.15软件采集图像并进行微血管密度及成纤维细胞计数;采用Image Pro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Ⅰ型胶原纤维的积分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1)苏木精-伊红染色:干预后第3天,可见有不同程度的肌纤维溶解、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干预后第7天,炎性细胞减少,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肉芽组织增生;干预后第14天,局部胶原堆积伴肉芽组织大量形成;干预后第21天,胶原减少,肉芽组织机化;干预后第30天,局部组织瘢痕化;(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干预后各时期松解局部均可见Ⅰ型胶原纤维。干预后同一时间,同类针具不同直径间微血管密度、成纤维细胞计数及积分吸光度值均为先增后减趋势,其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同类型针具直径越大其损伤效应越大;(3)结果证实,实验中几种新型针具局部肌肉松解对腓肠肌组织有一定的损伤效应,松解干预后局部组织炎性变,肉芽组织机化最终导致局部组织瘢痕化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具 骨骼肌 局部松解 病理 组织形态 瘢痕 损伤 腓肠肌 组织构建
下载PDF
强化药物方案辅助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于清浩 李仕国 +2 位作者 李辉 包富丽 雷博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630-634,共5页
目的探讨艾瑞昔布联合七叶皂苷钠辅助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选取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0例)、B组(60例)及C组(60例),均行... 目的探讨艾瑞昔布联合七叶皂苷钠辅助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选取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0例)、B组(60例)及C组(60例),均行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其中A组术后采用艾瑞昔布治疗,B组术后采用七叶皂苷钠治疗,C组术后采用艾瑞昔布+七叶皂苷钠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大略湖麦克马斯特骨性关节炎(WOMAC)量表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LKSS)量表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GQOLI-74)量表评分;关节液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C组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A组、B组(P<0.05);C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WOMAC评分及、LKSS评分及GQOLI-74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B组和治疗前(P<0.05);C组治疗后关节液MMP-2、MMP-13及TIMP-1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B组和治疗前(P<0.05);同时C组治疗后血清IL-1、IL-1β及NO水平均显著优于A组、B组和治疗前(P<0.05)。结论艾瑞昔布联合七叶皂苷钠辅助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肢体活动功能,并有助于提高生存质量;而这一疗效优势形成与其对于炎性细胞因子、MMP-2、MMP-13及TIMP-1更佳调节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艾瑞昔布 七叶皂苷钠 关节镜清理术 疗效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肺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肌肉功能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军华 刘春燕 +5 位作者 喻小菊 牟敏 杨丹 张仕国 蔡懿 陈志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6期68-73,共6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出院后自行肺功能锻炼对肌肉功能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本院呼吸内科就诊的68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出院后自行肺功能锻炼对肌肉功能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本院呼吸内科就诊的68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锻炼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锻炼组患者自行肺功能锻炼。治疗3个月后复查并比较两组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呼吸肌肌力、60°/s和180°/s角速度时肘屈伸和膝屈伸的峰力矩及BODE指数。结果治疗3个月后,锻炼组患者BODE指数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BODE指数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锻炼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_1)、FEV_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呼吸肌最大吸气压和最大呼气压、肘屈伸及膝屈伸峰力矩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锻炼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p H较常规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COPD患者出院后自行肺功能锻炼可有效恢复呼吸肌和肌肉功能,提高肺功能和活动能力,缓解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锻炼 肌肉功能 肺功能
下载PDF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临床应用30年疗效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耿文磊 胡海波 +11 位作者 蒋世良 徐仲英 张戈军 郑宏 赵世华 金敬琳 李世国 吕建华 徐亮 刘琼 万俊义 潘湘斌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57-161,共5页
目的分析总结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PV)单中心临床应用30年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 1986年4月至2016年4月阜外医院共完成1229例PBPV,对其中临床资料完整的655例患者进行了6个月及以上的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0.5~11.... 目的分析总结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PV)单中心临床应用30年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 1986年4月至2016年4月阜外医院共完成1229例PBPV,对其中临床资料完整的655例患者进行了6个月及以上的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0.5~11.5年,平均(2.6±1.3)年,主要随访包括电话随访及门诊随访(以复查超声心动图为主)。结果 1229例患者术后即刻导管测量的跨瓣压差(PG)由术前(74.40±29.64)mmHg下降至(25.05±8.62)mmHg,下降明显(P<0.001),最后1次随访时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平均PG维持在(21.91±17.22)mm Hg。PBPV成功率达到98.5%(1211/1229),发生术中及围术期死亡3例(死亡率0.2%),其他严重并发症(包括三尖瓣腱索断裂、肺动脉瓣重度反流)发生率为0.4%(5/1229)。超声心动图随访中3.1%(20/655)肺动脉瓣反流程度较术后24 h有所增加,再狭窄发生率为1.1%(7/655)。结论 30年的临床应用经验表明PBPV作为一种主要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的介入技术,其总体近、中、远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一项瓣膜病微创治疗时代的主流技术继续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 肺动脉瓣狭窄 球囊成形术
下载PDF
粉煤灰和固硫灰填充天然橡胶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9
9
作者 魏雅娟 王群英 +3 位作者 李小江 陈仕国 张军 骆仲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6-270,共5页
选用粒径分布相同、理化性质不同的普通粉煤灰(PC ash)和循环流化床固硫灰(CFB ash)填充天然橡胶,并研究了对天然橡胶混炼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PC灰或者CFB灰补强的天然橡胶混炼胶的100%定伸应力、永久变形和硬度得到提升。填充量... 选用粒径分布相同、理化性质不同的普通粉煤灰(PC ash)和循环流化床固硫灰(CFB ash)填充天然橡胶,并研究了对天然橡胶混炼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PC灰或者CFB灰补强的天然橡胶混炼胶的100%定伸应力、永久变形和硬度得到提升。填充量相同条件下,表面疏松多孔的絮状CFB灰补强效果明显优于密实球形玻璃体PC灰。这是由于CFB灰的表面疏松多孔,与天然橡胶存在更多的交联点;CFB灰中存在的部分可燃物起到类似炭黑的补强作用。经硅烷偶联剂活化后的粉煤灰具有更好的补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固硫灰 微观形貌 天然橡胶 补强性能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大小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二维及三维CT血管造影测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宋会军 刘琼 +6 位作者 金敬琳 宋宜萤 李世国 闫朝武 徐亮 万俊义 徐仲英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第6期318-323,共6页
目的比较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二维CT血管造影(2D-CTA)及三维CT横断序列辅助(3D-CTAS)技术测量房间隔缺损(ASD)大小的准确性及相关性,探讨二维与三维测量偏倚产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成功行介入治疗的... 目的比较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二维CT血管造影(2D-CTA)及三维CT横断序列辅助(3D-CTAS)技术测量房间隔缺损(ASD)大小的准确性及相关性,探讨二维与三维测量偏倚产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成功行介入治疗的不合并房间隔瘤的单发继发孔型ASD患者,患者于封堵前和封堵后第2天均行心电门控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别利用2D-TTE、2D-CTA和3D-CTAS技术测量ASD的最大横径(a)和上下径(b),并利用转换公式推算各技术测得的ASD直径[等效圆直径(ED)=短径+2×(长径–短径)/3]。在术后复查CTA图像上测量封堵器腰部直径(DCT-POD),以此作为ASD直径的参考标准,并据此将患者分为A组(DCT-POD<20 mm)及B组(DCT-POD≥20 mm)。将上述相应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72例(平均年龄46岁,范围18~72岁)患者,其中A组22例,B组50例。对于ASD直径,2D-TTE、2D-CTA和3D-CTAS测得的ED(ED-TTE、ED-CTA和ED-CTAS)与DCT-POD均有良好的相关性(r=0.93、r=0.97及r=0.98),ED-TTE和ED-CTA均明显小于DCT-POD[(–5.09±3.45)mm,P<0.05;(–1.74±2.26)mm,P<0.05],ED-CTAS与DCT-POD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3±1.89)mm,P=0.56]。横径a:2D-TTE与3D-CTAS测量值在A组中[(–1.83±2.37)mm,P<0.001]及B组中[(–2.64±4.69)mm,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其差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1)。上下径b:2D-TTE与3D-CTAS测量值在A组中[(–2.23±2.30)mm,P<0.001]及B组中[(–7.31±5.22)mm,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其差值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2D-CTA与3D-CTAS测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8±1.34)mm,P=0.341],B组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4±4.36)mm,P<0.001],且其差值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3D-CTAS测量ASD大小与金标准没有明显差异,其优于二维测量技术的关键是能准确测量ASD上下径并消除其薄弱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脏CT 经胸超声心动图 间隔封堵器
下载PDF
Pure red cell aplasia due to parvovirus B19 infec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被引量:8
11
作者 Ting-Bo liang Dong-lin li Jun Yu Xue-li Bai liang liang shi-guo Xu Wei-lin Wang Yan Shen Min Zhang Shu-Sen Zhe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3期2007-2010,共4页
Pure red cell aplasia (PRCA) due to parvovirus B19 (PVB19) infectiori after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has been rarely reported and most of the cases were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Few have been described afte... Pure red cell aplasia (PRCA) due to parvovirus B19 (PVB19) infectiori after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has been rarely reported and most of the cases were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Few have been described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Moreover, 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 management of this easily recurring disease is available at present. We describe the first case of a Chinese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 with PVB19-induced PRCA during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The patient suffered from progressive anemia with the lowest hemoglobin level of 21 g/L. Bone marrow biopsy showed selectively inhibited erythropoiesis with giant pronormoblasts. Detection of PVB19-DNA in serum with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revealed a high level of viral load. After 2 courses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 therapy, bone marrow erythropoiesis recovered with his hemoglobin level increased to 123 g/L. He had a lowlevel PVB19 load for a 5-too follow-up period without recurrence of PRCA, and finally the virus was cleared. Our case indicates that clearance of PVB19 by IVIG in transplant recipients might be delayed after recovery of an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re red cell aplasia Parvovirus B19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RECURRENCE LIVERTRANSPLANTATION
下载PDF
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建华 周仕国 +2 位作者 林世水 刘国铭 陈昱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521-524,共4页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8例,其中30例采用PVP手术治疗为PVP组,38例采用...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8例,其中30例采用PVP手术治疗为PVP组,38例采用PKP手术治疗为PKP组。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和骨水泥灌注量;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记录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椎体前缘百分比以及末次随访时进行Macnab疗效评价。结果:①PVP组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显著少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显著高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骨水泥灌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的Cobb角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百分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KP组的Cobb角显著低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百分比显著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Macnab疗效等级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手术和PKP手术均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的优势在于手术时间短和透视次数少,PKP的优势在于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和稳定性,较少发生骨水泥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coronary artery fistula in children 被引量:6
13
作者 XU liang XU Zhong-ying JIANG shi-liang ZHENG Hong ZHAO shi-hua liNG Jian ZHANG Ge-jun WU Wen-hui li shi-guo HU Hai-b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7期822-826,共5页
Background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coronary artery fistula (CAF) has emerged as a successful alternative to surgery. We described our experiences in 10 children patients who were accepted for transcatheter closure ... Background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coronary artery fistula (CAF) has emerged as a successful alternative to surgery. We described our experiences in 10 children patients who were accepted for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CAF. Methods Ten children were 3-10 years old (seven males) with CAF who underwent percutaneous transcatheter closure between October 1995 and April 2008. Sites of origin of these fistulas were: right coronary artery in seven,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in two, and left circumflex coronary artery in one patient. Drainage sites of these fistulas were: right atrium in seven, right ventricle in two and left ventricle in one patient. All of these fistulas were congenital and had only one orificium fistula.Results A Cook coil was used in four patients and an Amplatzer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occluder was used in six patients. Checking the angiogram after the procedure revealed complete occlusion in nine patients (90%) and minimal residual flow in one (10%) patient. Technical success was achieved in all patients. Follow-up studies at short term showed complete abolition of shunt in all patients with no evidence of recanalization leading to recurrence of shunt. Conclusions Transcatheter therapy using either Cook coil or Amplatzer PDA occluder is suggested to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of occlusion. The midterm outcome of the intervention for CAF is satisfac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rtery fistula transcatheter occlusion Cook coil Amplatzer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occluder
原文传递
莲必治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玉梅 庚俐莉 +4 位作者 舒姣洁 张芸 徐显楠 臧士国 刘昊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9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莲必治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肺炎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联合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钠他唑... 目的探讨莲必治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肺炎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联合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莲必治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用药效果及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憋喘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用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用药基础上联合莲必治注射液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炎症指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肺炎 莲必治注射液 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 炎症指标
下载PDF
苹果树病虫害智能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海 李谊骏 +1 位作者 陈诗果 杨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5期10639-10645,共7页
为提高苹果的产量和质量,防止病虫害对果实质量的影响,设计了一款基于机器视觉的苹果树病虫害智能识别系统。该系统采用交互式分割(GrabCut)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然后使用高斯拉普拉斯算子和拉普拉斯高斯(Laplacian-of-Gaussian,LOG)算... 为提高苹果的产量和质量,防止病虫害对果实质量的影响,设计了一款基于机器视觉的苹果树病虫害智能识别系统。该系统采用交互式分割(GrabCut)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然后使用高斯拉普拉斯算子和拉普拉斯高斯(Laplacian-of-Gaussian,LOG)算法将苹果叶片中的病斑提取出来,最后将提取出的图像送入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DNN)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处理,能够实时、方便地识别出苹果树叶病害中较为常见、发病率高的花叶病,锈病,灰斑病,斑点落叶病以及褐斑病。经测试,该系统对苹果树5种常见病虫害识别率精度高达91.17%。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提升苹果树病虫害防治,优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特征的区域方法(regions with CNN features,R-CNN)、YOLO(you only look once)等单一病虫害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图像分割 斑点检测 DNN神经网络 苹果树病虫害
下载PDF
机器学习视角下风味分子研究及其在茉莉花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庞杰 李小林 +3 位作者 王芹 张钦华 黄世国 孙意岚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2,共9页
旨在探讨机器学习在风味分子研究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其在茉莉花茶风味分析中的实践。风味分子的研究是理解和优化食品、特别是茶类饮品味道和品质的基础。机器学习技术的引入为风味分子的识别和分析打开了新的视野。概述了风味分子的基... 旨在探讨机器学习在风味分子研究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其在茉莉花茶风味分析中的实践。风味分子的研究是理解和优化食品、特别是茶类饮品味道和品质的基础。机器学习技术的引入为风味分子的识别和分析打开了新的视野。概述了风味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详细讨论了机器学习在解析分子结构与风味特性关系、茉莉花茶品质预测与控制、风味分析、预测与优化、智能化加工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研究展望,以期为提升茉莉花茶的品质和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分子 机器学习 茉莉花茶 品质预测与控制 风味优化 智能化加工 研究展望
下载PDF
Use of covered Cheatham-Platinum stent as the primary modality in the treatment for native 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被引量:4
17
作者 CHANG Zong-ping JIANG shi-liang +11 位作者 XU Zhong-ying ZHANG Ge-jun HUANG lian-jun ZHAO shi-hua liNG Jian ZHENG Hong JIN Jing-lin WU Wen-hui HU Hai-bo li shi-guo YU Ji-hong YAN Chao-w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005-1009,共5页
Background Bare stent im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for native and recurrent 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CoA) has become established as an alternative to surgery and balloon angioplasty. However, this modality still e... Background Bare stent im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for native and recurrent 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CoA) has become established as an alternative to surgery and balloon angioplasty. However, this modality still encounters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procedure and/or follow-up. The covered Cheatham-Platinum (CP) stent commonly used to be chosen as a rescue treatment in these pati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use of covered CP stent as the primary modality in the treatment for native CoA. Methods Twenty-five covered CP stents and 2 bare CP stents were implanted in 25 patients with native CoA. All patien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invited for follow-up examinations. Results The peak systolic gradient across the les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a median value of 67.5 mmHg (quartile range, 19.3 mmHg) to 2 mmHg (quartile range, 4.0 mmHg) (P 〈0.0001). Stenotic segment diameter increased from a median value of 5.0 mm (quartile range, 1.5 mm) to 17.9 mm (quartile range, 2.5 mm) (P 〈0.0001). The median ratio of diameter of the coarctation postprocedure to preprocedure was 4.2 (quartile range, 1.6). All of the CP stents were placed in the suitable position without any acute complications. During a follow-up period of up to 72 months, no complications were encountered. Most of the patients (21/25) were normotensive, apart from four patients requiring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during the follow-up. Conclusion The implantation of covered CP stent as the primary modality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for native CoA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rtic coarctation STENT CATHETERIZATION
原文传递
《应用电化学》本科教学中Seminar教学模式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艳丽 张世国 彭鸣 《广州化工》 CAS 2021年第2期121-122,共2页
从当前《应用电化学》的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教学中引入Seminar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增加... 从当前《应用电化学》的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教学中引入Seminar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增加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教学效果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学 SEMINAR 应用电化学 教学设计
下载PDF
富氧条件下Fe-Mn/Beta选择性催化丙烯还原氮氧化物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皞 李梦雨 +3 位作者 赵辉爽 伍士国 叶必朝 苏亚欣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1-761,共11页
以Beta分子筛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Fe-Mn/Beta催化剂,并对其在富氧条件下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原位漫反... 以Beta分子筛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Fe-Mn/Beta催化剂,并对其在富氧条件下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situDRIFTS)等研究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Mn组分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C3H6-SCR反应活性和反应中间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Mn物种可以显著提高Fe-Mn/Beta催化剂的低温催化活性,1.5Fe1.0Mn/Beta催化剂NO还原效率350℃最高可达99.4%,在250-400℃反应温度下显示出很高的反应活性和N2选择性。原位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分子筛离子交换位上孤立的铁离子是丙烯选择性氧化的主要活性位,分散良好的MnO2物种不能提高催化剂对丙烯的活化能力,但有助于促进形成NO2吸附物种,从而提升了Fe-Mn/Beta催化剂的低温C3H6-SCR性能。经高温水热老化处理后,Fe-Mn/Beta催化剂脱硝活性明显下降,这与孤立的Fe^3+离子迁移形成FexOy团聚物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NO 丙烯 水热老化
下载PDF
山东地区儿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伴甲状腺发育不全TUBB1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春晖 刘文淼 +3 位作者 李苗苗 邹卉 刘世国 王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72-976,共5页
目的探讨山东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伴甲状腺发育不全(TD)患儿TUBB1基因突变的类型和特点。方法对山东地区289例确诊CH伴TD患儿进行TUBB1基因全编码区突变研究。提取患儿外周血全基因组DNA,PCR扩增TUBB1基因全编码区,对扩增产... 目的探讨山东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伴甲状腺发育不全(TD)患儿TUBB1基因突变的类型和特点。方法对山东地区289例确诊CH伴TD患儿进行TUBB1基因全编码区突变研究。提取患儿外周血全基因组DNA,PCR扩增TUBB1基因全编码区,对扩增产物进行Sanger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289例CH伴TD患儿中发现4例(1.4%)TUBB1基因存在c.952C > T(p.R318W)杂合变异,导致TUBB1蛋白第318位色氨酸变成精氨酸,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该变异评级为"可能致病的"。结论在山东地区CH伴TD患儿中发现了新的TUBB1基因变异,提示TUBB1基因可能是CH伴TD的候选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甲状腺发育不全 TUBB1 基因突变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