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萨克斯坦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影响因素识别 被引量:16
1
作者 朱薇 周宏飞 +1 位作者 李兰海 闫英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4-263,共10页
水土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2个指标建立了哈萨克斯坦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将层次分析法、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结合,分析了哈萨克斯坦2001-2017年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 水土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2个指标建立了哈萨克斯坦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将层次分析法、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结合,分析了哈萨克斯坦2001-2017年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用障碍度法定量识别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1-2017年,哈萨克斯坦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整体呈波动缓慢上升趋势,水土资源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评价指数缓慢上升,生态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评价指数明显下降。②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在地区间差异显著,高承载力区主要集中在北部、中部和东部地区,低承载力区在南部和西部地区。北哈萨克斯坦州、科斯塔奈州和阿克莫拉州的承载力高,呈逐年增大趋势,阿特劳州和南哈萨克斯坦州的承载力较低,且呈减小趋势。③承载力在2001-2009年主要受垦殖率、单位耕地面积农业产值及农业灌溉率的影响,在2010-2017年主要受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人口密度及单位土地污水负荷的影响,生态环境因素逐渐成为承载力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水土资源 承载力 模糊综合评价法 哈萨克斯坦
原文传递
1966—2015年天山南北坡空气湿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迪桃 黄法融 +1 位作者 李倩 李兰海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2-572,共11页
利用天山地区近50年(1966—2015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研究了天山南北坡相对湿度(RH)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天山南北坡RH对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风速、参考蒸散量、日照时数的敏感性,并探讨了引起RH变化的主导... 利用天山地区近50年(1966—2015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研究了天山南北坡相对湿度(RH)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天山南北坡RH对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风速、参考蒸散量、日照时数的敏感性,并探讨了引起RH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整个天山地区RH变化有略微上升的趋势但不显著,北坡RH总体呈下降趋势,南坡RH总体呈上升趋势。(2) RH空间分布呈自北向南递减趋势,南北坡全年及春季以下降趋势为主,而夏、秋、冬三季均以上升趋势为主,且南坡变化趋势的显著性高于北坡。(3) RH对风速、气温、日照时数及参考蒸散量均为负敏感,对降水量为正敏感。北坡RH对各气象因子的敏感程度依次为日照时数>参考蒸散量>风速>气温>降水量,南坡敏感程度依次为日照时数>风速>参考蒸散量>气温>降水量。空间分布上,仅降水量敏感系数高值区位于北坡伊犁河谷,其余要素敏感系数高值区均位于南坡。(4)参考蒸散量是影响天山地区RH变化的主导因子,整个天山地区参考蒸散发贡献率较高,日照时数贡献率高值区集中于北坡伊犁河谷,风速、降水量、气温贡献率高值区均集中于南坡克孜勒苏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南北坡 相对湿度(RH) 差异 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开都河水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孙桂燕 刘翔 李兰海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9-265,共7页
为了解开都河水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沿河选取了15个采样点,对各采样点的水温、pH、电导率(EC)、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ORP)、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氯离子(Cl-)和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等9项河水理化指标进行了测... 为了解开都河水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沿河选取了15个采样点,对各采样点的水温、pH、电导率(EC)、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ORP)、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氯离子(Cl-)和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等9项河水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开都河水体整体水质较佳,自净能力较强,但仍有一定的差异;空间上,中上游水理化性质较好,但上游水体活力较差,因此,应加强上游水源的保护;黄水沟水文站与其他观测点相比水质较差,可能是因为汇入此处的各支流水质较差。主成分分析表明,pH、EC、DO、ORP、Cl-、NH_4^+-N和BOD5主要影响中上游河水理化性质,下游水质则主要受NO_3^--N的影响。聚类分析将河流分为中上游与下游2类,下游的高人口密度及污染物的不断积累,是造成下游水质差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水 理化性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空间分布 开都河 新疆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中亚水土热资源匹配度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闫雪 孟德坤 +3 位作者 陈迪桃 李倩 杨涛 李兰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94-806,共13页
水土热资源匹配程度与生态系统的稳定及其可持续性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引入与人类福祉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利用基于遥感数据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指标法构建了中亚地区水土热资源匹配度指数,采用趋势分析和Hurst指数方法,分... 水土热资源匹配程度与生态系统的稳定及其可持续性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引入与人类福祉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利用基于遥感数据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指标法构建了中亚地区水土热资源匹配度指数,采用趋势分析和Hurst指数方法,分析了中亚水土热资源匹配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与气候因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亚地区水土热资源匹配度总体偏低(9.3),且在不同生物群区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表现为高山森林区>高山草甸区>典型草原区>荒漠草原区>湖区>荒漠区。2000-2015年间,中亚地区各生物群区的水土热资源匹配度与区域总体水土热资源匹配度均表现为波动下降,但变幅小、持续性较差。气温和降水在空间分布上的巨大差异性及错位性是中亚水土热资源匹配度总体偏低的主要原因,降水对中亚水土热资源匹配度的影响强于气温,中亚水土热资源匹配度与水分利用效率之间也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热资源匹配度 生态系统服务 气象因子 水分利用效率 中亚地区
原文传递
巩乃斯河谷地带地表土壤水分和电导率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冯挺 黄法融 +1 位作者 郝建盛 李兰海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57-1468,共12页
土壤水分和土壤电导率是影响植被生长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方法测量土壤水分和土壤电导率成本高,导致当前缺少基于实测资料的这两种土壤变量在山区流域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研究。本研究利用地表土壤水分和电导率实测数据,应用统计学方... 土壤水分和土壤电导率是影响植被生长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方法测量土壤水分和土壤电导率成本高,导致当前缺少基于实测资料的这两种土壤变量在山区流域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研究。本研究利用地表土壤水分和电导率实测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天山西部巩乃斯河谷地带不同空间尺度下秋季地表土壤水分和地表土壤电导率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巩乃斯河谷,流域尺度地表土壤水分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P<0.01)增加,增加速率为每公里10%,但在阿拉图拜小流域,地表土壤水分随海拔的升高先上升后降低;流域尺度平均地表土壤电导率为17.51 mS·m^(-1),表层土壤整体上不存在盐碱化,但2000~2500 m海拔范围内部分点的电导率大于35 mS·m^(-1),为轻度盐渍化;坡地尺度下,不同坡向地表土壤水分和电导率均存在较大差异,阴坡地表土壤水分(均值:44.22%)>阳坡(均值:22.83%),阳坡地表土壤电导率(均值:8.33 mS·m^(-1))>阴坡(均值:4.58 mS·m^(-1));(2)随空间尺度增大,影响土壤特性的环境要素更加复杂,地表土壤水分与地表土壤电导率关系逐渐变弱;(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土壤水分依次为:草地(均值37.19%)>耕地(均值37.04%)>林地(均值34.67%),地表土壤电导率依次为:耕地(均值17.36 mS·m^(-1))>草地(均值14.95 mS·m^(-1))>林地(均值13.81 mS·m^(-1))。在海拔、坡向、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下,巩乃斯河谷地带地表土壤电导率和土壤水分均呈中度变异。本研究有益于巩乃斯河流域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土壤水分 地表土壤电导率 空间分布 巩乃斯河流域
原文传递
不同基因型玉米磷素分配及子粒植酸磷积累的研究
6
作者 马杰 黄亚群 +4 位作者 李兰海 卞芬茹 白磊 高利伟 马文奇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8,共7页
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磷素分配及子粒植酸磷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种玉米各营养器官磷素分配与子粒植酸磷浓度及其积累量存在基因型差异,郑单958和浚单20相对植酸磷浓度低,分别为1.57、1.59 g/kg。子粒中植酸磷占总磷的比例平均值... 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磷素分配及子粒植酸磷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种玉米各营养器官磷素分配与子粒植酸磷浓度及其积累量存在基因型差异,郑单958和浚单20相对植酸磷浓度低,分别为1.57、1.59 g/kg。子粒中植酸磷占总磷的比例平均值为56%,其中,永玉2号最高,约为62%;浚单20和郑单958较低,约为49%。不同基因型玉米各部位磷浓度、积累量与子粒植酸磷浓度完熟期存在相关性,其上部叶、下部叶、苞叶、穗轴、子粒的磷浓度和茎秆、上部叶、下部叶、苞叶、穗轴、子粒的磷积累量与子粒的植酸磷积累量均达显著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植酸磷 磷分配和积累
原文传递
秸秆生物炭及秸秆对大豆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倩 李登科 +4 位作者 王永斌 李宗兰 李海伟 杜珊珊 沈禹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591-597,共7页
为了明确不同秸秆利用方式对作物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秸秆直接添加和秸秆生物炭添加对大豆生长状况、根际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生物炭添加(MB和WB)能有效提高大豆盛花期地下生物... 为了明确不同秸秆利用方式对作物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秸秆直接添加和秸秆生物炭添加对大豆生长状况、根际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生物炭添加(MB和WB)能有效提高大豆盛花期地下生物量.秸秆直接添加(M和W)能显著增加大豆花期根际土壤有机碳的含量,玉米秸秆直接添加处理(M)下的有机碳含量最高,为21.15 mg/g.大豆成熟期,秸秆生物炭添加处理(MB和WB)下土壤有机碳含量较空白处理(CK)显著增加,玉米秸秆添加处理(M)下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小麦秸秆添加处理(W).不同秸秆利用方式下大豆根际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随时间延长而增加,MB和WB处理较M和W处理能显著提高成熟期大豆根际土壤AWCD值.因此,可利用秸秆生物炭添加改善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碳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秸秆 生物炭 大豆生长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不同灭菌方法对烟草和拟南芥种子萌发及无菌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晶华 马亚丽 兰海燕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83-1691,共9页
【目的】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及时获得大量健壮的无菌苗是后续实验的基础。研究种子的灭菌处理方法对种子萌发及随后的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烟草和拟南芥种子为材料,通过比较次氯酸钠(Na Cl O)灭菌后用无水乙醇或/和灭菌水单独或... 【目的】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及时获得大量健壮的无菌苗是后续实验的基础。研究种子的灭菌处理方法对种子萌发及随后的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烟草和拟南芥种子为材料,通过比较次氯酸钠(Na Cl O)灭菌后用无水乙醇或/和灭菌水单独或交替处理的效果,研究其对拟南芥粘液质种子和烟草无粘液质种子的萌发和无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无水乙醇对烟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萌发率、幼苗根长和株高等均显著降低;无水乙醇短时间处理能促进拟南芥萌发、幼苗生长及叶片数的增多,而无水乙醇长时间处理只能促进拟南芥主根的伸长。结合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状况,10%Na Cl O处理4 min后用灭菌水润洗对烟草种子灭菌效果最好;10%Na Cl O处理4 min后,先无水乙醇润洗2次,再灭菌水润洗3次对拟南芥种子灭菌效果最好。【结论】烟草和拟南芥均属于小种子类型,但二者最佳灭菌方法显著不同,为两种转基因模式植物烟草和拟南芥种子的灭菌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拟南芥 灭菌方法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外源性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染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凤艳 屈艺 +4 位作者 张莉 黄兰 刘海婷 李姣 母得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96-1301,共6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72只新生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空质粒组、HIBD组和TERT组。用改良Rice法制备新生大鼠HIBD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空质...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72只新生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空质粒组、HIBD组和TERT组。用改良Rice法制备新生大鼠HIBD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空质粒组和TERT组分别于术后0.5 h,经侧脑室注射pc DNA3.1空质粒或TERT真核表达质粒pc DNA3.1-TERT。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TERT、凋亡诱导因子(AIF)和活化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CC3)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HIBD组、空质粒组和TERT组大脑皮层中TERT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空质粒组和HIBD组相比,TERT组TER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空质粒组和HIBD组AIF和CC3蛋白表达、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增加(P<0.01);与空质粒组和HIBD组相比,TERT组AIF和CC3蛋白表达、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 TERT可抑制缺氧缺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在新生大鼠HIBD中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端粒酶逆转录酶 细胞凋亡 新生大鼠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吴茱萸汤中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1
10
作者 姬海南 杜新亮 +5 位作者 孟晶 戴丽 王朋倩 李文兰 隋峰 霍海如 《中南药学》 CAS 2017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建立吴茱萸汤中吴茱萸碱、吴茱萸内酯、吴茱萸次碱、6-姜酚、芦丁5种活性成分含量同时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COSMOSIL 5 C18-MS-II(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乙腈(0.1%磷酸A)-水溶液(0.1%磷酸B),梯度洗脱,流速... 目的建立吴茱萸汤中吴茱萸碱、吴茱萸内酯、吴茱萸次碱、6-姜酚、芦丁5种活性成分含量同时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COSMOSIL 5 C18-MS-II(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乙腈(0.1%磷酸A)-水溶液(0.1%磷酸B),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吴茱萸碱、吴茱萸内酯、吴茱萸次碱、6-姜酚、芦丁分别在0.0098~0.196、0.205~4.10、0.0026~0.052、0.039~0.78、0.017~0.34μg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8、0.9999、0.9997、0.9996、0.9998,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2%、98.8%、96.4%、99.9%、95.2%。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吴茱萸汤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汤 活性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