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0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技术的隧道沉降监测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侯公羽 李子祥 +5 位作者 胡涛 周天赐 肖海林 王凯迪 胡锦欣 朱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48-3158,共11页
隧道沉降是评估隧道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通过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可以获得被测部位的应变分布情况,但不能直观地反映出隧道各个部位的沉降量大小。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光纤应变的隧道沉降反演模型,将光纤应变曲线和隧道沉降曲线... 隧道沉降是评估隧道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通过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可以获得被测部位的应变分布情况,但不能直观地反映出隧道各个部位的沉降量大小。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光纤应变的隧道沉降反演模型,将光纤应变曲线和隧道沉降曲线联系起来,并通过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室内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通过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07标暗挖区间分布式光纤监测项目,对隧道临时支护的破除阶段进行了监测,获得了不同工况下隧道拱顶处的应变曲线,并借助提出的隧道沉降反演模型,对隧道拱顶沉降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结果能够较好的吻合,其误差可以满足工程需要。研究结果可以为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隧道沉降监测提供理论与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 监测技术 应变传感 沉降监测
下载PDF
Microclimate regimes following gap formation in a montane secondary forest of easter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32
2
作者 ZHU Jiao-jun TAN Hui +2 位作者 li Feng-qin CHEN Mei ZHANG jin-xi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67-173,共7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a canopy opening/gap o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s in a secondary forest in Northeastern China, a cas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nd around a small irregular gap in a 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a canopy opening/gap o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s in a secondary forest in Northeastern China, a cas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nd around a small irregular gap in a montane secondary forest. The secondary forest, which was severely disturbed by human beings about 50 years ago, was dominated by Quercus mongolica and Fraxinus rhynchophyllaan. Temporal variation in 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density (PPFD), air temperature (TA) at 10 cm above the ground, soil temperature (Ts) and soil water content (SWC) at top-layer (0-15 cm) and sub-layer (15-30 cm) were measured from May to September after the second year since the formation of the small gap (the ratios of gap diameter to stand height were less than 0.5) in 2006 respectivel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highest value of PPFD occurred at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gap, particularl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growing season in May. On sunny days, the highest value of PPFD appeared earlier than that on overcast days. Maximum and mean values of TAwere higher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gap, and the minimum values of TAwere at the southern edge of the gap. Soil temperature varied obviously in the gap with the range from 1 to 8 ℃. Maximum values of Ts occurred at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ga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maximum values of TA (R = 0.735, P〈0.05). SWC was higher in the top-layer (0-15 cm) than that in sub-layer (15-30 cm), but the difference of them was not significant (p〉0.05), which might be attributed to the small gap size and the effects of aboveground vegetations. From these results, the maximum of PPFD in the study area occurred at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gap,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bserved in north hemisphere, but the occurrence time varied with the differences of the latitudes. The highest values of air and soil temperatures also occurr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gap because they were affected by the radiation. Howe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gap MICROCLIMATE PPFD Temperature Soil moisture
下载PDF
基于脑-肠互动功能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腹泻性肠易激综合征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夏 王凤云 +3 位作者 吴皓萌 秦金燕 马金鑫 唐旭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29-234,共6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发病机制多样,因其发作突然、缠绵难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生活。IBS-D患者因病情反复难愈,影响生活常伴随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其焦虑,抑郁的状态亦可影响内脏感受,增加...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发病机制多样,因其发作突然、缠绵难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生活。IBS-D患者因病情反复难愈,影响生活常伴随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其焦虑,抑郁的状态亦可影响内脏感受,增加肠道敏感性,躯体症状与精神症状相互影响,加重病情。IBS-D的主要发病机制如内脏高敏感性、胃肠动力紊乱、肠道感染、社会心理因素等均与脑肠互动紊乱相关。IBS-D患者长期精神慢性应激状态易诱发脑肠互动功能紊乱,脑肠互动是脑肠轴调控胃肠功能的主要调控方式,以脑肠轴及脑肠肽为物质基础进行脑与肠之间的交互作用。中医认为IBS-D患者的主要证型为肝郁脾虚证,肝郁则情志不畅,而脑内各类神经递质的分泌及含量与情绪密切相关。痛泻要方为临床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的常用基础方,具有柔肝补脾,祛湿止泻的功能,临床疗效显著。目前已有多项动物实验、临床研究探讨痛泻要方治疗IBS-D的机制及其对脑肠互动功能及脑肠肽含量的影响,但未将肝主疏泄与脑肠互动联系起来。笔者以肝主疏泄与脑肠互动的相关性为切入点,基于脑肠互动紊乱探讨痛泻要方治疗IBS-D的机制,阐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笔者综合近5年来痛泻要方治疗IBS-D及痛泻药方与脑肠互动关系的研究文献,探讨痛泻要方通过影响脑肠轴及脑肠肽来治疗IB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脑肠互动 痛泻要方 机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海藻酸增效复混肥料在冬小麦上的施用效果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金鑫 李絮花 +4 位作者 刘敏 刘文博 杨柳 张静 王子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3-159,共7页
为综合评价海藻酸增效复混肥料在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设置田间试验,共8个处理:CK0(不施肥);CK1(施用磷钾肥不施用氮肥);CK2(施用氮钾肥不施用磷肥);CK3(施用氮磷肥不施用钾肥);CF(常规复混肥料);AF(海藻酸增效复混肥料);CF减量20%(常规... 为综合评价海藻酸增效复混肥料在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设置田间试验,共8个处理:CK0(不施肥);CK1(施用磷钾肥不施用氮肥);CK2(施用氮钾肥不施用磷肥);CK3(施用氮磷肥不施用钾肥);CF(常规复混肥料);AF(海藻酸增效复混肥料);CF减量20%(常规复混肥料减施20%);AF减量20%(海藻酸增效复混肥减施20%)。结果表明:与常规复混肥相比,施海藻酸增效复混肥提高小麦粒重和穗数,显著增产15.33%,而且肥料减施20%较全量施肥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促进小麦对养分的吸收,使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增加了15.63%、12.54%和8.13%;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提高了12.96%,4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降低了13.80%;土壤表层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1.90%、11.54%和14.29%;海藻酸增效复混肥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4.85、9.54和13.50个百分点,氮、磷、钾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3.72、4.65和11.63 kg·kg^-1。综合考虑产量、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和环境压力,海藻酸增效复混肥可对常规复混的增效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增效复混肥 产量 养分利用 肥料利用 土壤肥力
下载PDF
2012—2016年中国南方地区帕利亚姆血清群病毒的分离与序列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杨恒 肖雷 +7 位作者 李占鸿 孟锦昕 杨振兴 吕敏娜 林栩慧 廖德芳 牛保生 李华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1-770,共10页
旨在从牛、羊监控动物群中,对流行于我国的帕利亚姆血清群病毒(PALV)进行分离、鉴定与序列特征分析,明确我国流行毒株与国外毒株之间的关系。自监控动物采集的PALV阳性血液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所分离PALV毒株的Seg-7与Seg-2... 旨在从牛、羊监控动物群中,对流行于我国的帕利亚姆血清群病毒(PALV)进行分离、鉴定与序列特征分析,明确我国流行毒株与国外毒株之间的关系。自监控动物采集的PALV阳性血液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所分离PALV毒株的Seg-7与Seg-2基因节段进行扩增、测序与序列分析;通过高分辨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不同血清型PALV代表毒株基因组的"电泳带型"特征;通过免疫荧光与中和试验分析不同血清型PALV的阳性血清之间的交叉反应特性与中和活性。试验结果如下:2012—2016年,在云南、广西、广东共计分离出19株PALV;Seg-2与Seg-7测序与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分离毒株分属Chuzan virus(CHUV)、D’Aguilar virus(DAV)与Bunyip Creek virus(BCV)三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毒株均与日本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而与澳洲、非洲毒株亲缘关系较远。病毒基因组电泳结果显示PALV基因组呈现"3-3-4"的电泳带型特征。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针对CHUV的多克隆抗体可使感染CHUV、DAV与BCV的BHK-21细胞呈现特异性荧光。血清学中和试验显示,CHUV、DAV与BCV三种病毒的阳性血清之间无交叉中和保护作用。本研究报道了2012—2016年中国PALV的分离与Seg-2、Seg-7序列特征,并首次报道了PALV的DAV与BCV两种血清型病毒在我国的分离,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掌握我国PALV的分布与遗传特征,为诊断试剂的开发、流行病学调查与致病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利亚姆血清群病毒 病毒分离 病毒鉴定 血清型 序列分析 交叉中和保护
下载PDF
基于TGF-β信号通路探讨鲜芦根抗慢性支气管炎气道炎症作用机制 被引量:23
6
作者 曹利华 赵院院 +4 位作者 苗晋鑫 白明 康乐 苗明三 李秀敏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5887-5894,共8页
为探索鲜芦根抗慢性支气管炎气道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将SPF级SD大鼠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桂龙咳喘宁组(GLKCN,1.125 g·kg^(-1))、鲜芦根高剂量组(LG-HD,15 g·kg^(-1))、鲜芦根低剂量组(LG-LD,7.5 g·kg^... 为探索鲜芦根抗慢性支气管炎气道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将SPF级SD大鼠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桂龙咳喘宁组(GLKCN,1.125 g·kg^(-1))、鲜芦根高剂量组(LG-HD,15 g·kg^(-1))、鲜芦根低剂量组(LG-LD,7.5 g·kg^(-1))。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改良烟熏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模型。造模第15天,开始灌胃给予各组大鼠相应药物,连续20 d。末次给药后,取材。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6)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TGF-β、IL^(-1)β、IL-6蛋白表达;Masson染色检测肺组织中胶原纤维和肌纤维;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及鲜芦根的细胞毒性。16HBE细胞暴露于3.5%CSE及适宜质量浓度(800、400μg·mL^(-1))的鲜芦根24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PCR)检测细胞TGF-β、IL^(-1)β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TGF-β、IL-6蛋白表达。研究结果表明,烟熏致大鼠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制备成功,鲜芦根可降低慢性支气管炎大鼠血清TGF-β、IL-6水平,降低肺组织中TGF-β、IL^(-1)β、IL-6蛋白表达,缓解肺组织病理变化及纤维化病变。鲜芦根可降低CSE刺激的16HBE细胞TGF-β、IL-6蛋白表达及TGF-βmRNA水平。鲜芦根可通过抑制TGF-β信号通路,干预气道炎症反应,促进细胞修复,从而保护慢性支气管炎气道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信号通路 鲜芦根 慢性支气管炎 气道炎症
原文传递
食管癌发病机制及中医药临床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彭孟凡 田硕 +3 位作者 李晨辉 张媛鑫 苗晋鑫 苗明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7-274,共8页
食管癌是一种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以男性患者居多,5年生存率低于20%。在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世界之首,严重威胁国民健康。食管癌发病机制多样,基本认为是环境-遗传-基因互作的结果,除外遗传因素和地域性特征... 食管癌是一种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以男性患者居多,5年生存率低于20%。在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世界之首,严重威胁国民健康。食管癌发病机制多样,基本认为是环境-遗传-基因互作的结果,除外遗传因素和地域性特征,基因突变、RNA干扰、DNA损伤修复、肿瘤微环境、饮食习惯、慢性不良刺激、炎症反应等均参与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但目前尚无统一、确切的定论,明确食管癌确切的发病机制对于其早期筛查、诊断、防治和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放疗、化疗是治疗食管癌的三大有效手段,但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手术期而导致临床预后差,且放化疗会引起食欲不振、免疫功能低下、食管炎、肺炎和营养不良等,不利于患者预后和维持治疗。中医药治疗食管癌具有疗效确切、灵活多样等优势,即可作为主体又可作为辅助参与食管癌的治疗,且针对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放化疗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免疫功能低下和脏器损伤等方面具有独特疗效,可增强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研究相对明确的食管癌发病机制或危险因素进行系统总结,并针对中医药防治食管癌的临床特点进行综述,以利于食管癌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并促进中医药在食管癌防治和相关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发病机制 中医药 作用特点
原文传递
布氏乳杆菌和纤维素酶对青贮玉米秸秆品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辉 李金鑫 +2 位作者 鹿瑶 徐海燕 谷巍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1年第1期34-39,共6页
为研究布氏乳杆菌和纤维素酶对青贮玉米秸秆粗饲料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分别设置CK组(空白对照组)、LB组(布氏乳杆菌组)、ENZ组(纤维素酶组)及LB+ENZ组(布氏乳杆菌和纤维素酶共同处理组)的玉米秸秆青贮发酵试验。发酵45 d后取样... 为研究布氏乳杆菌和纤维素酶对青贮玉米秸秆粗饲料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分别设置CK组(空白对照组)、LB组(布氏乳杆菌组)、ENZ组(纤维素酶组)及LB+ENZ组(布氏乳杆菌和纤维素酶共同处理组)的玉米秸秆青贮发酵试验。发酵45 d后取样进行青贮发酵品质感官综合评价,测定pH值、有机酸含量、微生物活菌数、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LB组、ENZ组、LB+ENZ组感官综合评分比对照组提高20.31%、14.06%和25.00%;LB组和LB+ENZ组酵母菌分别降至2.23×10^3、7.10×10^2 CFU/g FM,明显低于CK组和ENZ组;LB组和LB+ENZ组布氏乳杆菌和纤维素酶的添加显著(P<0.05)提高了青贮饲料中乙酸的含量,抑制丙酸的产生,显著(P<0.05)降低乳酸/乙酸值和氨态氮(NH3-N)含量;ENZ组和LB+ENZ组布氏乳杆菌和纤维素酶的添加对酸性洗涤纤维(ADF)的降解比较显著(P<0.05),对中性洗涤纤维(NDF)的降解无显著差异(P>0.05),提高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LB+ENZ组、LB组、ENZ组青贮玉米秸秆有氧稳定性时间较CK组分别提高了312.36%、250.56%、87.64%,且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LB和ENZ联合添加,可提高青贮玉米秸秆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 玉米秸秆 布氏乳杆菌 纤维素酶 发酵品质 有氧稳定性
下载PDF
黄精多糖预防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汪光军 李九九 +4 位作者 何立峰 李彦妮 汪金鑫 贾帅帅 陈文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1期7829-7836,共8页
目的观察黄精多糖(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s,PSP)对C57小鼠糖脂代谢功能的保护作用,根据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初步探讨黄精多糖对小鼠糖尿病的预防作用。方法对C57小鼠进行黄精多糖灌胃干预,然后采用高脂饮食联合低剂量链... 目的观察黄精多糖(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s,PSP)对C57小鼠糖脂代谢功能的保护作用,根据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初步探讨黄精多糖对小鼠糖尿病的预防作用。方法对C57小鼠进行黄精多糖灌胃干预,然后采用高脂饮食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使小鼠糖脂代谢紊乱,3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SP高剂量组(800 mg/kg)、PSP低剂量组(400 mg/kg)与模型组。实验后期测定各组小鼠体重、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血糖耐量曲线(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空腹胰岛素(fasting blood insulin,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检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总甘油三酯(total 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以及肝脏TG的含量,观察肝脏组织油红O染色切片,利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肝脏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分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黄精多糖的灌胃干预后,与模型组小鼠相比,PSP高剂量组小鼠的体重、FBG、FINS、HOMA-IR、TC、TG、HDL、LDL等代谢指标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PSP低剂量组小鼠体重、糖耐量曲线面积以及肝脏TG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其他代谢指标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PSP高、低剂量组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现象明显改善且成剂量依赖性,PSP高剂量能够增强小鼠肝脏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中PI3K、AKT分子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黄精多糖的灌胃干预可以有效保护小鼠的糖脂代谢功能,从而预防小鼠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并且该种作用可能与增强PI3K、AKT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多糖 糖脂代谢 高脂饮食 保护作用 糖尿病
下载PDF
巴茅草水浸提液对3种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金鑫 叶俊伟 刘大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19-2226,共8页
本文以发芽率、发芽速度指数、发芽指数、根长、茎长和生物量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参数,研究不同生长时期巴茅草叶片和茎秆水浸提液对白菜、生菜、水稻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巴茅草叶水浸提液化感作用强于茎秆水浸提液,叶水浸提液处理... 本文以发芽率、发芽速度指数、发芽指数、根长、茎长和生物量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参数,研究不同生长时期巴茅草叶片和茎秆水浸提液对白菜、生菜、水稻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巴茅草叶水浸提液化感作用强于茎秆水浸提液,叶水浸提液处理后受体植物的发芽指数和生物量均显著低于茎水浸提液。枯萎期巴茅草的化感作用强于生长旺盛期。不同浓度巴茅草叶水浸提液对3种作物的化感作用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浸提液浓度越高,巴茅草的化感抑制作用越强。巴茅草叶水浸提液对白菜和生菜各萌发指标100%抑制的浓度分别为0.075和0.10 g·mL^-1;而0.10 g·mL^-1巴茅草叶水浸提液对水稻发芽率、发芽速度指数、发芽指数的抑制率分别为13.8%、27.2%、19.3%。巴茅草叶水浸提液对白菜和生菜各生长指标100%抑制的浓度分别为0.05和0.10 g·mL^-1;而0.10 g·mL^-1巴茅草叶水浸提液对水稻根长、茎长、生物量的抑制率分别为64.6%、92.9%、21.8%。结合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综合化感指数,3种供试作物对巴茅草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为白菜>生菜>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茅草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抑制率 化感响应指数
原文传递
混菌发酵酸面团对全麦面包风味与烘焙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邹奇波 程新 +7 位作者 陈诚 杨文丹 张宾乐 周黎源 黄金鑫 陈军民 黄卫宁 JACOB Ojobi Omedi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39,共8页
将食窦魏斯氏菌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进行混菌发酵,测定菌株生长曲线研究两菌种的共生作用,分析发酵24 h后纤维素酶活力以及胞外多糖(EPS)产量,比较混菌发酵全麦面包与单菌发酵全麦面包烘焙与风味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相比于单菌发酵酸... 将食窦魏斯氏菌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进行混菌发酵,测定菌株生长曲线研究两菌种的共生作用,分析发酵24 h后纤维素酶活力以及胞外多糖(EPS)产量,比较混菌发酵全麦面包与单菌发酵全麦面包烘焙与风味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相比于单菌发酵酸面团的菌落总数[乳酸菌9.51 lg(CFU/g),酵母菌8.21 lg(CFU/g)],混菌发酵酸面团体系(MBF)中的乳酸菌与酵母菌菌落数分别达到9.61,8.09 lg(CFU/g),说明两株菌具有良好的共生关系。相比于单一乳酸菌发酵,含有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的混菌发酵酸面团中纤维素酶活力增加,胞外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13.59 U/g,提高了128.40%。发酵24 h后,体系中水溶性的阿拉伯木聚糖含量从0.77 g/100 g上升至1.89 g/100 g。此外,相比于其他两组单菌发酵的全麦酸面团,混菌发酵全麦酸面团产EPS能力最高,为7.54 g/kg。相比未添加酸面团的全麦面包,含有混菌发酵全麦酸面团的面包(MBB)比容、弹性显著提高(P<0.05),面包芯硬度下降,混菌发酵全麦面包比容显著增加。风味特性结果表明,混菌发酵全麦面包的风味强度明显高于单一乳酸菌发酵,赋予全麦面包更浓郁的酒香和果香,感官评定证实其整体可接受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麦酸面团 食窦魏斯氏菌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 混菌发酵 纤维素酶 胞外多糖 烘焙特性
下载PDF
腹针对虚寒性膝骨性关节炎的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娜 蔡承穆 +4 位作者 丁艳亭 魏良燕 李多多 赵晋昕 杜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0期1410-1413,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体针局部取穴与腹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和腹针组。体针组采用《针灸治疗学》中膝关节痛治疗处方(内外膝眼、鹤顶、足三里、梁丘、阳陵泉、膝阳关)治疗,腹针组取穴... 目的观察采用体针局部取穴与腹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和腹针组。体针组采用《针灸治疗学》中膝关节痛治疗处方(内外膝眼、鹤顶、足三里、梁丘、阳陵泉、膝阳关)治疗,腹针组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大横(双侧)、滑肉门(患侧)、外陵(患侧)、气旁(患侧)、下风湿点(患侧),并辨症加减取穴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次为1个疗程。采用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LKSS)对疼痛和膝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FPS-R、LKS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腹针组治疗后FPS-R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体针组(P <0. 01),LKS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针和体针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腹针疗法对疼痛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体针,两种针法均可有效的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腹针疗法 体针疗法
下载PDF
中国蓝舌病病毒血清5型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占鸿 肖雷 +6 位作者 孟锦昕 寇美玲 宋建领 廖德芳 高林 杨恒 李华春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3,共8页
为掌握我国云南省蓝舌病病毒(BTV)的流行情况,笔者在云南省师宗县设定哨兵动物,定期从哨兵动物上采集血液进行BTV分离。2012年笔者通过“鸡胚-C6/36细胞-BHK细胞”接种的方式从哨兵牛上分离出1株BTV(毒株号:V084/YN/2012),电镜观察显示... 为掌握我国云南省蓝舌病病毒(BTV)的流行情况,笔者在云南省师宗县设定哨兵动物,定期从哨兵动物上采集血液进行BTV分离。2012年笔者通过“鸡胚-C6/36细胞-BHK细胞”接种的方式从哨兵牛上分离出1株BTV(毒株号:V084/YN/2012),电镜观察显示,病毒粒子无囊膜,直径约80 nm,表面分布有纤突。血清中和试验表明,分离的病毒为蓝舌病病毒血清5型(BTV-5),使用抗BTV-5型的多克隆抗体为一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证实分离毒株为BTV-5型。设计特异性引物对V084/YN/2012毒株的Segment 2 (Seg-2)与Segment 3 (Seg-3)的ORF区进行RT-PCR扩增与克隆测序,序列分析结果显示,V084/YN/2012与BTV-5型参考毒株(RSArrrr/05)的Seg-2核酸序列相似度为95.4%,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簇,属Seg-2基因E型;Seg-3在系统发生树上属Eastern topotype型,与中国BTV-4型YTS4毒株聚为一簇,核酸序列相似度高达97.5%。病毒蚀斑与增殖曲线测定试验表明,V084/YN/2012与实验室保存的BTV-5型参考毒株(RSArrrr/05)在BHK21细胞上可形成形态大小相近的病毒蚀斑,二者在BHK21细胞上的增殖特性也基本一致。本研究确认了BTV-5型V084/YN/2012毒株在我国的分离,掌握了病毒Seg-2与Seg-3基因的遗传特征以及病毒在BHK21细胞上的增殖特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中国BTV-5型的基因组测序、流行病学调查与致病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血清5型 分离 鉴定 序列分析 生物特性
原文传递
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1年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文娟 刘丽萍 +4 位作者 杨中华 杨波 李金鑫 杜洋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7期656-661,共6页
目的探讨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1年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8月就诊的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幕上高血压性ICH患者。记录患者人口学特征等基本信息、临床... 目的探讨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1年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8月就诊的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幕上高血压性ICH患者。记录患者人口学特征等基本信息、临床信息、手术治疗信息及1年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主要临床结局为1年预后不良,定义为1年mRS>3分。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117例完成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幕上高血压性ICH患者。平均年龄(56.5±12.5)岁,基线血肿体积(59.0±28.5)ml。59例(50.4%)ICH患者1年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血肿体积20~50 ml[比值比(odds ratio,OR)0.16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034~0.748,P=0.020]、年龄≤60岁(OR 0.169,95%CI 0.055~0.515,P=0.002)是1年预后不良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基线血肿体积和年龄是幕上高血压性ICH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1年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该结论为选择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适宜人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晓丹 李金鑫 +3 位作者 解吉雄 王锐 吕冰 戴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785-2788,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肾衰竭MHD患者149例,其中45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其余104例为非...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肾衰竭MHD患者149例,其中45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其余104例为非感染组,分析感染病原菌分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慢性肾衰竭MHD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风险预测模型的区分度、Hosmer-Lemeshow评估风险预测模型的拟合度。结果 45例老年慢性肾衰竭MHD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59株,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透析时间≥1年、血清白蛋白<35 g/L、血红蛋白<90 g/L是老年慢性肾衰竭MHD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老年慢性肾衰竭MHD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Hosmer-Lemeshow检验该风险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P=0.416),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95%CI:0.773~0.905),敏感度为75.50%,特异度为77.90%。结论 老年慢性肾衰竭MHD医院感染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合并糖尿病、透析时间、低蛋白血症和贫血会增加老年慢性肾衰竭MHD患者医院感染风险,基于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拟合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维持性血液透析 医院感染 病原菌 影响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近红外光谱和人工神经网络的金苦荞氨基酸快速测定 被引量:11
16
作者 朱丽伟 严金欣 +5 位作者 黄娟 石桃雄 蔡芳 李洪有 陈庆富 陈其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5,共7页
荞麦籽粒中富含谷类作物比较缺乏的赖氨酸,使其不同于其他作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传统氨基酸测定费时且昂贵,为满足金苦荞育种工作的需要,选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的算法建立快速检测金苦荞叶片中氨基酸含量的近红外模型。... 荞麦籽粒中富含谷类作物比较缺乏的赖氨酸,使其不同于其他作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传统氨基酸测定费时且昂贵,为满足金苦荞育种工作的需要,选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的算法建立快速检测金苦荞叶片中氨基酸含量的近红外模型。使用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的样品255个,扫描光谱后测定其化学值。研究发现样品苏氨酸(Thr)含量范围是5.307~14.374 mg·g^(-1);缬氨酸(Val)含量范围是6.137~16.204 mg·g^(-1);甲硫氨酸(Met)含量范围是0.308~3.049 mg·g^(-1);异亮氨酸(Ile)含量范围是5.259~14.134 mg·g^(-1);亮氨酸(Leu)含量范围是9.730~26.061 mg·g^(-1);苯丙氨酸(Phe)含量范围是5.936~17.223 mg·g^(-1);赖氨酸(Lys)含量范围是6.640~17.280 mg·g^(-1);谷氨酸(Glu)含量范围是10.984~27.740 mg·g^(-1);天冬氨酸(Asp)含量范围是6.437~17.280 mg·g^(-1);丝氨酸(Ser)含量范围是3.467~8.312 mg·g^(-1);精氨酸(Arg)含量范围是4.937~14.772 mg·g^(-1);丙氨酸(Ala)含量范围是3.329~6.885 mg·g^(-1);组氨酸(His)含量范围是1.946~4.798 mg·g^(-1);甘氨酸(Gly)含量范围是4.196~9.264 mg·g^(-1);脯氨酸(Pro)含量范围是1.024~5.672 mg·g^(-1);酪氨酸(Tyr)含量范围是0.176~1.173 mg·g^(-1);半胱氨酸(Cys)含量范围是0.422~1.926 mg·g^(-1)。每次随机选取50个样品建设模型,以4∶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使用神经网络结构1102-9-1进行模型建设。利用多次学习的方式建立了较优模型,其中Arg和Asp近红外模型的仿真测试结果最好,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7,平均相对误差(RSD)也小于10%;另外Leu,Val,Tyr,Ile,Ser,Ala,Thr,His,Phe,Gly和Lys模型的R^(2)均大于0.90,模型仿真测试数据的RSD小于10%,模型均可用;Met与Cys的模型进行仿真测试时,其预测值与真实值的R^(2)均大于0.78,但RSD大于10%,模型不可用。结果表明,金苦荞叶片的氨基酸含量高,有极高应用价值,近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近红外 人工神经网络 氨基酸 模型
下载PDF
Changes in microRNAs expression are involved in age-related atrial structural remodeling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被引量:11
17
作者 XU Guo-jun GAN Tian-yi +10 位作者 TANG Bao-peng CHEN Zu-heng Mahemuti Ailiman ZHOU Xian-hui JIANG Tao SONG Jian-guo GUO Xia li Yao-dong MIAO Hai-jun ZHANG Yu li jin-x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8期1458-1463,共6页
Background Small noncoding microRNAs regulate gene expression in cardiac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and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the aging process and in the regula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s. However, their rol... Background Small noncoding microRNAs regulate gene expression in cardiac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and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the aging process and in the regula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s. However, their role in age-related cardiac remodeling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AF) was not well understood.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cipher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age-related atrial structural remodeling and AF. Methods Three groups of dogs were studied: adult and aged dogs in sinus rhythm and with persistent AF induced by rapid atrial pacing. The expressions of microRNAs were measured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athohistolog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were tested by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Apoptosis index of myocytes was detected by TUNEL. Results Samples of atrial tissue showed the abnormal pathohistolog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the accelerated fibrosis, and apoptosis with aging and/or in AF dogs. Compared to the adult group, the expressions of microRNAs-21 and -29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ereas the expressions of microRNAs-1 and -133 showed obvious downregulation tendency in the aged group. Compared to the aged group, the expressions of microRNAs-1, -21, and -29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old group in AF; contrastingly, the expressions of microRNA-133 showed obvious downregulation tendency. Conclusion These multiple aberrantly expressed microRNAs may be responsible for modulating the transition from adaptation to pathological atrial remodeling with aging and/or in 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ial fibrillation AGING structural remodeling MICRORNAS
原文传递
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塔群平台的功能和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高添 于立忠 +14 位作者 于丰源 王兴昌 杨凯 卢德亮 李秀芬 闫巧玲 孙一荣 刘利芳 徐爽 甄晓杰 倪震东张金鑫 王高峰 魏晓华 周新华 朱教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5-705,共11页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生态服务功能关系是森林生态学和林学的永恒研究主题。受传统森林调查方法及技术手段的限制,对复杂地形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监测及二者关系的研究面临诸多挑战。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生态服务功能关系是森林生态学和林学的永恒研究主题。受传统森林调查方法及技术手段的限制,对复杂地形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监测及二者关系的研究面临诸多挑战。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在独立流域内建成了以观测塔群(三座观测塔覆盖各自子流域代表性森林类型)为主体,集激光雷达(LiDAR)、通量仪器、水文站网、固定标准地和数据中心为综合体的"次生林生态系统塔群激光雷达监测平台"(简称塔群平台)。塔群平台采用激光雷达扫描获取森林点云数据,描述森林生态系统的全息三维结构;依托独立流域/子流域内的通量监测系统、水文监测站网和通量源区内的长期固定标准地,可保证碳-水过程观测的可靠性,并用于验证复杂地形下的通量监测技术与方法,揭示森林生态水文与碳交换过程,准确估算森林生态系统主体生态服务功能(水源涵养和固碳)。所有"塔-站"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实时汇集于数据中心,便于数据监视、管理与共享。此外,塔群平台将侧重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量化的新方法和新指标,探索复杂地形森林生态系统中H2O/CO2/痕量气体通量观测的理论与方法,为阐明森林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服务于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观测 激光雷达 涡度相关 水文站网 地面验证 数据中心
原文传递
六个虹鳟代表性繁育群体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文文 黄天晴 +10 位作者 谷伟 刘恩慧 王高超 周金鑫 董福霖 纪凯 刘雪峰 王宪策 焦文龙 王炳谦 徐革锋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25-1434,共10页
研究主要通过分析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不同繁育群体间肌肉品质和营养成分的种质特性,为虹鳟遗传资源的保护利用、优良性状的筛选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资料。采用凯氏定氮、索氏抽提和水解氨基酸等现行国家标准测定肌肉中的营... 研究主要通过分析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不同繁育群体间肌肉品质和营养成分的种质特性,为虹鳟遗传资源的保护利用、优良性状的筛选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资料。采用凯氏定氮、索氏抽提和水解氨基酸等现行国家标准测定肌肉中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对国内6个不同地区虹鳟代表性繁育群体进行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的系统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各繁育群体水分含量(66.50%—77.00%)、灰分含量(1.12%—1.43%)、粗蛋白含量(19.00%—21.84%)和粗脂肪含量(2.04%—9.08%)有显著差异(P<0.05);17种氨基酸总量(TAA)为15.27%—18.90%,各群体氨基酸指数(AAS)、化学指数(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高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标准;23种脂肪酸中包括8种饱和脂肪酸(SFA)、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11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其含量分别为17.81%—31.75%、27.86%—30.35%和40.25%—54.32%,PUFA/SFA的比值介于1.34—3.05。综上所述,6个虹鳟代表性繁育群体肌肉营养成分较均衡,符合FAO/WHO标准,均为符合人们营养需求优质蛋白质,可作为虹鳟繁育及新品种培育的优异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繁育群体 虹鳟
下载PDF
氯代烯烃胁迫下菌群SWA1的降解活性及群落结构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天涛 邢志林 +4 位作者 张丽杰 项锦欣 何芝 杨旭 高艳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637-4648,共12页
以填埋场覆盖土筛选的可高效降解三氯乙烯(TCE)的混合菌群SWA1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对高浓度氯代烯烃的耐受性及微生物群落变化.SWA1对反-1,2-二氯乙烯(t-1,2-DCE),TCE和四氯乙烯(PCE)的最高耐受浓度分别可达580,250,500mg/L,远高于已报... 以填埋场覆盖土筛选的可高效降解三氯乙烯(TCE)的混合菌群SWA1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对高浓度氯代烯烃的耐受性及微生物群落变化.SWA1对反-1,2-二氯乙烯(t-1,2-DCE),TCE和四氯乙烯(PCE)的最高耐受浓度分别可达580,250,500mg/L,远高于已报道菌株.生物降解研究结果表明SWA1可有效去除氯代烯烃,菌群生长到稳定期,对t-1,2-DCE的去除率高于90%.高通量测序结果和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氯代烯烃驯化后SWA1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t-1,2-DCE共代谢生物降解中参与甲烷氧化和氯代烃降解的优势菌属分别为Methylophilus(相对丰度为17.4%~26.6%)和Methylomonas(相对丰度为31.7%~62.2%);TCE共代谢降解中参与甲烷氧化和氯代烃降解的优势菌属分别为Methylophilus(相对丰度为26.9%~46.3%)和Methylocystaceae(相对丰度为1.7%~33.4%).群体感应分析表明微生物间互利共生关系促进了SWA1的生物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 混合菌 氯代烯烃 耐受性 生物降解 群体感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