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大洋钻探及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前沿研究新突破 被引量:40
1
作者 林间 李家彪 +9 位作者 徐义刚 孙珍 夏少红 黄小龙 解习农 李春峰 丁巍伟 周志远 张帆 罗怡鸣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5-140,共16页
南海是西太平洋地区规模最大且具有代表性的边缘海盆地之一。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积累,尤其是通过实施5个国际大洋钻探航次(1999–2018年)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2011–2019年),我国科学家获得了大量宝... 南海是西太平洋地区规模最大且具有代表性的边缘海盆地之一。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积累,尤其是通过实施5个国际大洋钻探航次(1999–2018年)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2011–2019年),我国科学家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取得了一系列创新进展与重大突破,标志着南海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正走向国际前沿。重要研究成果包括:(1)新提出南海是“板缘张裂”盆地,与经典的大西洋型陆缘模式不同;(2)大洋钻探首次获取了基底玄武岩样品,结合中国在南海首次深拖地磁测量实验,精确测定了南海海盆玄武岩年龄,揭示南海海盆从东向西分段扩张;(3)大洋钻探结果发现南海陆缘岩石圈减薄之初岩浆迅速出现,未发现缓慢破裂造成的蛇纹岩出露;(4)发现南海扩张结束后仍存在大量岩浆活动,可能受控于多种构造与地幔因素;(5)地球化学证据与地球动力学模拟都显示南海岩浆的形成受到周边俯冲带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海洋地球科学正在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有望以南海为基点,开始拓展到周边大洋,通过主导大型研究计划以及建设我国大洋钻探平台,以提升我国在南海、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海洋地质科学研究的实质性影响力与引领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国际大洋钻探 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 构造与岩浆活动 大陆岩石圈张裂 海底扩张
下载PDF
CUBE曲面滤波参数联合优选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荻能 吴自银 +5 位作者 李家彪 周洁琼 张田升 刘洋 朱超 余威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5-255,共11页
CUBE(combined uncertainty and bathymetry estimator)算法是国际上主流的多波束测深异常值自动探测与处理算法,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但对其核心算法和参数知之甚少,不利于该项技术的国产化。本文详细阐述了CUBE算法的基本原理、数学模... CUBE(combined uncertainty and bathymetry estimator)算法是国际上主流的多波束测深异常值自动探测与处理算法,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但对其核心算法和参数知之甚少,不利于该项技术的国产化。本文详细阐述了CUBE算法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关键参数和处理步骤,进而建立了CUBE曲面滤波参数联合优选方法。通过选取典型地形区、参数试验、对比分析等步骤完成参数的联合优选,并用台湾浅滩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参数可有效提升多波束数据自动处理的精度和效率。本文成果可应用于国产多波束测深处理软件的深化研发以及多波束实测数据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测深 CUBE算法 参数优选 算法原理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家彪 王叶剑 +1 位作者 刘磊 许学伟 《前瞻科技》 2022年第2期92-102,共11页
深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契合中国经济发展需求,是保障中国战略资源安全和发展高质量海洋经济的重要举措。文章主要回顾了国内外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技术进展,分析了关键技术和环境影响挑战,提出深海矿产资源... 深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契合中国经济发展需求,是保障中国战略资源安全和发展高质量海洋经济的重要举措。文章主要回顾了国内外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技术进展,分析了关键技术和环境影响挑战,提出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应遵循“绿色环保、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发展原则,加强深海采矿系统顶层设计,突破核心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瓶颈,提升深海环境保护意识和监测、修复技术水平。文章提出要结合中国优势高新技术,强化自主创新,把握深海采矿技术装备研发的新机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深海资源可持续利用,培育深海采矿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支撑海洋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 深海技术装备 深海采矿环境挑战
原文传递
海底底质分类反向散射强度三维概率密度法 被引量:7
4
作者 金绍华 李家彪 +2 位作者 吴自银 边刚 崔杨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4-131,共8页
反向散射强度随入射角变化信息蕴含海底底质特性,是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的重要数据源。目前,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主要提取平均反向散射强度随入射角的变化信息或基于声呐图像,没有综合考虑两者的相关信息。本文综合考虑平均反向散射强度... 反向散射强度随入射角变化信息蕴含海底底质特性,是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的重要数据源。目前,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主要提取平均反向散射强度随入射角的变化信息或基于声呐图像,没有综合考虑两者的相关信息。本文综合考虑平均反向散射强度随入射角变化信息及其概率密度分布,绘制三维概率密度图,提出了基于反向散射强度三维概率密度图的海底底质分类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直观表达多波束条带覆盖区内不同海底底质类型的数量,有效判断不同海底底质类型的边界,实现海底底质类型的快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 反向散射强度 海底入射角 三维概率密度图 海底底质分类
下载PDF
南海成因:岩石圈破裂与俯冲带相互作用新认识 被引量:7
5
作者 林间 孙珍 +3 位作者 李家彪 周志远 张帆 罗怡鸣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35-39,共5页
南海深部计划与国际大洋钻探航次取得了一系列创新进展与重大突破:1)发现南海陆缘岩石圈减薄之初未出现地幔蛇纹岩出露,且岩浆迅速出现;2)新提出南海不是"小大西洋",而是"板缘张裂"盆地,与经典的大西洋型"板... 南海深部计划与国际大洋钻探航次取得了一系列创新进展与重大突破:1)发现南海陆缘岩石圈减薄之初未出现地幔蛇纹岩出露,且岩浆迅速出现;2)新提出南海不是"小大西洋",而是"板缘张裂"盆地,与经典的大西洋型"板内张裂"陆缘模式不同;3)揭示南海受到俯冲带的强烈控制,提出俯冲诱发地幔上涌并影响南海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大陆岩石圈破裂 板缘张裂 环南海俯冲 国际大洋钻探
原文传递
利用深层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地形辅助的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 被引量:7
6
作者 阳凡林 朱正任 +3 位作者 李家彪 冯成凯 邢喆 吴自银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84,共14页
海底底质分类对于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多波束探测是实现大范围海底底质分类的有效手段之一,通常基于多波束反向散射强度提取角度响应(AR)特征及反向散射图像特征进行底质分类。由于特征来源较... 海底底质分类对于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多波束探测是实现大范围海底底质分类的有效手段之一,通常基于多波束反向散射强度提取角度响应(AR)特征及反向散射图像特征进行底质分类。由于特征来源较单一,分类器结构简单,往往分类精度不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层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方法。除反向散射强度特征外,还利用地形特征,将特征向量转换为波形图,再输入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分类。试验对比不同特征组合以及BP网络、支持向量机(SVM)、K近邻(KNN)、随机森林(RF)4种常规分类器,本文模型算法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4.86%,Kappa系数为0.93,精度具有明显优势,效率也比较高。表明该方法有效利用两种数据类型所蕴含的海底底质信息,充分发挥卷积神经网络权值共享、高效率等特点,实现高分辨率海底底质分类,可对海底底质分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 反向散射图像 角度响应 底质分类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碳排放配额约束下碳期权设计及估值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春霞 李佳彪 《价格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6-159,211,共5页
碳交易市场是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丰富的碳金融衍生品有助于增加碳市场活性,可以更好地发挥发现价格和风险管理功能,对于健全碳市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活跃度较高的湖北碳排放配额作为标的,参照国际碳市场经验,... 碳交易市场是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丰富的碳金融衍生品有助于增加碳市场活性,可以更好地发挥发现价格和风险管理功能,对于健全碳市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活跃度较高的湖北碳排放配额作为标的,参照国际碳市场经验,并结合我国已有的期权条款,设计碳期权,利用ARMA-GARCH模型、R/S法完成对市场波动率及Hurst指数的估值。研究表明:湖北碳排放配额收益率具有明显的条件异方差特征,且波动具有显著的持续性;碳排放交易市场Hurst指数小于0.5,市场非有效,具有反持久性特点。在此研究基础上,完成对所设计碳期权的估值,并发现当市场非有效时,传统B-S公式和分形B-S公式对于期权估值差异较为显著。基于此,应加快完善碳市场建设,积极开展碳金融创新实践,加强碳交易市场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期权设计 条件异方差 市场非有效 B-S模型
原文传递
扎染工艺下铜鼓纹样方巾盲盒设计
8
作者 李嘉彪 刘爽 《湖南包装》 2024年第1期194-197,共4页
针对当今盲盒设计形式乏味单一等问题,文章基于扎染工艺,将广西铜鼓纹样融合在盲盒设计中,先分别从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两个方面具体分析铜鼓纹样在方巾盲盒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然后通过对铜鼓纹样提取、解构及重组的方式对铜鼓纹样方巾进... 针对当今盲盒设计形式乏味单一等问题,文章基于扎染工艺,将广西铜鼓纹样融合在盲盒设计中,先分别从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两个方面具体分析铜鼓纹样在方巾盲盒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然后通过对铜鼓纹样提取、解构及重组的方式对铜鼓纹样方巾进行多样化图案设计,最终采用扎染工艺进行铜鼓方巾的盲盒设计,以增强盲盒设计的民族性和多样性,为盲盒设计注入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染 方巾 铜鼓纹样 盲盒
下载PDF
海底地震仪(OBS)主动源转换横波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洁 李家彪 +4 位作者 阮爱国 卫小冬 牛雄伟 于志腾 庞新明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778-3791,共14页
横波(S波)为偏振波,具有不同于纵波(P波)的特性,对于地震探测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被动源地震探测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接收函数、S波分裂等.在主动源(气枪)海底地震(OBS)探测中,震源在水中,S波为地层转换波,其应用还不多.本文在介绍转换... 横波(S波)为偏振波,具有不同于纵波(P波)的特性,对于地震探测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被动源地震探测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接收函数、S波分裂等.在主动源(气枪)海底地震(OBS)探测中,震源在水中,S波为地层转换波,其应用还不多.本文在介绍转换S波的产生、模式、处理和识别的基础上,以实例为切入点简述其具体应用.这些应用主要是基于1D/2D转换S波,用于揭示海底岩石类型、推断地壳性质、共轭陆缘问题、判定地幔蛇纹石化、估算天然气水合物的饱和度和预测流体等.目前在南海已获得了大量的2D和3D的OBS转换S波数据,可将转换S波的研究逐步从2D发展到3D研究,同时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共同分析.利用转换S波的研究,有利于揭示南海扩张停止后形成的海山下不同地层的岩性和判定上地幔低速的性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OBS) 转换横波 纵横波速比 地球物理
原文传递
幂函数正弦柔性铰链设计与分析
10
作者 李佳彪 赵阳 +3 位作者 吴清文 母德强 刘昌儒 胡金鑫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7-83,共7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幂函数正弦柔性铰链,利用卡氏第二定理推导了柔性铰链的柔度与转动精度计算公式,并取不同参数值对柔度和转动精度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和理论值计算,相对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分析了柔性铰链的曲线方程... 提出了一种新型幂函数正弦柔性铰链,利用卡氏第二定理推导了柔性铰链的柔度与转动精度计算公式,并取不同参数值对柔度和转动精度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和理论值计算,相对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分析了柔性铰链的曲线方程参数对铰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小厚度对柔性铰链的性能影响最大。此外,将椭圆、双曲线与新型铰链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椭圆柔性铰链的柔度最大,但是转动精度最小;双曲线柔性铰链的转动精度最大,但是柔度最小。通过引入柔度精度比β,分析对比得知,在相同L的情况下,改变d,幂函数正弦柔性铰链的β值分别比椭圆和双曲线柔性铰链平均提高了2.68倍和1.237倍;在相同d的情况下,改变L,幂函数正弦柔性铰链的β值分别比椭圆和双曲线柔性铰链平均提高了2.60倍和1.18倍。表明幂函数正弦柔性铰链的综合性能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铰链 幂函数正弦 柔度 转动精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大陆坡脚确定原则与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银霞 李家彪 +2 位作者 尹洁 刘为勇 唐勇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大陆坡脚是大陆边缘的一个重要地形特征,是沿海国扩展其大陆架权利和划定其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基础,也是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审议沿海国划界案时特别关注的重要技术参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大陆架制度的制定源于典型的... 大陆坡脚是大陆边缘的一个重要地形特征,是沿海国扩展其大陆架权利和划定其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基础,也是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审议沿海国划界案时特别关注的重要技术参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大陆架制度的制定源于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但由于全球大陆边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后期构造活动、沉积作用对大陆边缘的改造与影响,海底地形地貌异常复杂多变,导致大陆坡脚的识别非常困难。加上各沿海国为获得最大范围的外大陆架,对大陆坡脚的相关规定进行有利于自己的解释,使得大陆坡脚的确定成了外大陆架划界中一个颇具争议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准则》对大陆坡脚的规定,结合不同类型大陆边缘的地质特征和各沿海国划界实践,对陆坡基部区的确定、坡度变化最大之点的选取以及相反证明规则的适用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坡脚 陆坡基部区 相反证明 洋陆过渡带 外大陆架 划界案
下载PDF
罗斯海西部末次冰盛期以来沉积环境重建:有机碳与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乐慧 韩喜彬 +3 位作者 李家彪 高抒 刘庚 龙盼盼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2-64,共13页
本文研究采自位于南极罗斯海西部的ANT32-RB16C柱状沉积物,根据粒度、有机碳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数据探讨末次冰盛期(24.8~20 ka BP)以来该地区有机质来源及沉积环境特征。该柱状样记录了冰架下沉积、冰架前沉积、开阔海域沉积的沉积环境... 本文研究采自位于南极罗斯海西部的ANT32-RB16C柱状沉积物,根据粒度、有机碳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数据探讨末次冰盛期(24.8~20 ka BP)以来该地区有机质来源及沉积环境特征。该柱状样记录了冰架下沉积、冰架前沉积、开阔海域沉积的沉积环境。指示有机质来源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表明该柱状样中所含有机质主要为浮游植物、细菌等海源输入,同时伴有少量陆源物质混合输入。末次冰盛期,由于冰架的影响有机质含量较低,环流影响使得有机质受低等浮游藻类生物等海源影响较大。末次冰消期(20~11.7 ka BP),罗斯冰架消退,冰川溶解释放的有机质在此沉积,使得陆源有机质输入增多,有机质含量升高。进入全新世,有机质含量较末次冰盛期和末次冰消期明显升高,海源输入比例增大,同时细菌等原核生物增多,导致短链正构烷烃降解程度较大。研究区的氧化还原环境主要受冰架与海冰限制作用的影响,与有机质含量和高氧的南极底层水关系不大。总体来说,从末次冰盛期到末次冰消期,研究区沉积环境受罗斯冰架进退影响,全新世以来受气候变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沉积环境 末次冰盛期 罗斯海
下载PDF
北冰洋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主张之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尹洁 李家彪 方银霞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3-543,共11页
截至2020年,环北冰洋5国中除了尚未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美国外,其余4国均提交了涉及北冰洋的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案。其中俄罗斯、加拿大和丹麦基于北冰洋海底脊状隆起主张了大范围的大陆架,若全部主张获得大陆架界限委员会认可... 截至2020年,环北冰洋5国中除了尚未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美国外,其余4国均提交了涉及北冰洋的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案。其中俄罗斯、加拿大和丹麦基于北冰洋海底脊状隆起主张了大范围的大陆架,若全部主张获得大陆架界限委员会认可,那么北冰洋国际海底区域将所剩无几。而北冰洋地质构造的特殊性,在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从而导致外部界限存在多种可能。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准则》以及审议划界案的实践,比较分析北冰洋沿海国大陆架主张;基于对罗蒙诺索夫脊和阿尔法-门捷列夫脊的科学研究,认为洋脊规则应谨慎适用;北冰洋沿海国将大陆架问题区域化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冰洋 大陆架划界 自然延伸 洋脊 海底高地
下载PDF
利用EGM2008模型估算海洋重力测量测线布设间距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绍华 李家彪 +2 位作者 吴自银 边刚 崔杨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15-1319,共5页
测线布设是海洋重力测量中海区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在保证测图精度和提高测量效率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目前测线间距依据测量任务而定,没有充分顾及测区重力异常的变化特性。结合海洋重力测量的特点,利用EGM2008模型重力异常作为测线布设... 测线布设是海洋重力测量中海区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在保证测图精度和提高测量效率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目前测线间距依据测量任务而定,没有充分顾及测区重力异常的变化特性。结合海洋重力测量的特点,利用EGM2008模型重力异常作为测线布设的先验信息,在满足测量成果精度要求的前提下,估算测线布设间距。利用实测数据检验估算的测线布设间距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利用EGM2008模型估算的测线间距布设测线能满足海洋重力测量的精度要求,为确定海洋重力测量测线布设间距提供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重力测量 测线方向 测线间距 EGM2008模型 重力异常图
原文传递
新时代我国海岛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湫词 谭勇华 李家彪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8年第8期22-27,共6页
为促进我国海岛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实现新时代海岛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概述海岛生态系统的特性以及我国相关立法过程和管理措施;重点围绕我国海岛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实践,以南麂列岛、獐子岛和舟山群岛为例,分别分析保护修复、生态利... 为促进我国海岛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实现新时代海岛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概述海岛生态系统的特性以及我国相关立法过程和管理措施;重点围绕我国海岛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实践,以南麂列岛、獐子岛和舟山群岛为例,分别分析保护修复、生态利用和绿色开发3种海岛生态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保护修复型以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生物资源及其生境修复为主,生态利用型以坚持生态理念、提升产业科技含量、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及科学规划和管理为主,绿色开发型以制定规划、构建合理产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建设为主;3种模式的共同点为海岛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交叉选择和综合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海岛生态发展的6点建议,即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发展绿色能源技术、加强动态监视监测和大数据整合、建立全链条标准化体系、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以及推动应对全球挑战的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保护 海岛生态 海岛开发利用 生态发展模式 生态岛礁
下载PDF
国际背景下的海洋调查技术标准化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乐天 冯旭文 +2 位作者 吕小飞 吴春芳 李家彪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94,共8页
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与美国、欧盟的标准战略、标准化组织机构、标准体系和海洋调查技术标准具体的制订现状,综合比较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建议借鉴以民间自由竞争为特点的美国标准模式和以高度国际化的标准体系为特点的欧洲标准模... 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与美国、欧盟的标准战略、标准化组织机构、标准体系和海洋调查技术标准具体的制订现状,综合比较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建议借鉴以民间自由竞争为特点的美国标准模式和以高度国际化的标准体系为特点的欧洲标准模式,同时充分发挥国际标准化组织海洋技术分委会(ISO/TC8/SC13)主席和秘书处落户中国这一平台优势的桥梁作用,探索我国海洋调查技术标准国际化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调查技术 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
下载PDF
深海环境噪声监测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17
作者 陆哲哲 朱心科 +1 位作者 杜新光 李家彪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0-2130,共11页
以往关于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讨论主要聚焦于污染物的排放、过度二氧化碳的排放及过度开发等,然而人为噪声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压力源之一.人为噪声的频率范围与海洋动物发出和感知的声音频率范围存在高度重合,因此人... 以往关于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讨论主要聚焦于污染物的排放、过度二氧化碳的排放及过度开发等,然而人为噪声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压力源之一.人为噪声的频率范围与海洋动物发出和感知的声音频率范围存在高度重合,因此人为噪声的增加会影响海洋动物的行为、生理甚至生存.鉴于海洋声景的快速变化,迫切需要发展深海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评估人为噪声对深海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针对性地减轻人类对海洋声景的影响,服务于构建健康的海洋.本文立足国内外研究形势,回顾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洋声景及深海噪声监测技术的发展情况,介绍多个致力于海洋噪声监测和研究的国际大计划,并呼吁相关机构及部门增强对海洋声景的关注,鼓励先进技术的研发,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声景 海洋生态系统 人为噪声 噪声监测技术 深海 噪声污染
原文传递
海洋技术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乐天 王瑶 +3 位作者 姜磊 冯旭文 叶聪 李家彪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8-266,共9页
海洋技术的发展需要实现跨领域的学科交叉,而基于共识的国际标准将为这一新兴技术的全球推广提供必要支撑。论文从海洋技术的背景入手,概述了当今海洋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现状,对现行的和制订中的相关国际标准进行了梳理,重点... 海洋技术的发展需要实现跨领域的学科交叉,而基于共识的国际标准将为这一新兴技术的全球推广提供必要支撑。论文从海洋技术的背景入手,概述了当今海洋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现状,对现行的和制订中的相关国际标准进行了梳理,重点阐述了潜水器国际标准的起步与实践。对我国在海洋技术国际标准化工作中所做的贡献予以初步总结,分析了工作前景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未来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技术 潜水器 ISO国际标准
下载PDF
九州-帕劳海脊南段的深部结构探测及对板块俯冲起始机制的可能启示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巍伟 李家彪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103,共6页
板块俯冲起始机制是板块构造理论发展的关键和新方向,九州-帕劳海脊是研究俯冲带起始机制的典型地区。在回顾板块俯冲起始机制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九州-帕劳海脊及邻区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对板块俯冲起始机制的指示进行了概述。计划... 板块俯冲起始机制是板块构造理论发展的关键和新方向,九州-帕劳海脊是研究俯冲带起始机制的典型地区。在回顾板块俯冲起始机制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九州-帕劳海脊及邻区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对板块俯冲起始机制的指示进行了概述。计划通过在九州-帕劳海脊南段及邻区开展海底地震仪为主的深地震探测,获得研究区高分辨率的岩石圈固体-流体结构,以了解古太平洋板块向西菲律宾海盆俯冲不同阶段的板块深部行为,并在动力学模拟实验及与实际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九州-帕劳海脊及邻区从俯冲起始-岛弧裂离-弧后伸展的完整演化历史,揭示板块俯冲起始机制、动力学过程及其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结构探测 俯冲起始 动力学机制 九州-帕劳海脊南段
下载PDF
江苏中部海岸西洋潮流通道区域晚更新世古地貌与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辉 夏非 +2 位作者 张永战 高抒 李家彪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4-142,共9页
南黄海曾是长江和黄河两大河流输送的陆源沉积物重要的汇,其沉积记录含有河流演化的丰富信息。江苏海岸中部、南黄海西侧、辐射沙脊群西北的西洋潮流通道及其邻区受到古黄河与古长江的交互影响,其古地貌与沉积地层等研究尚显不足。利用... 南黄海曾是长江和黄河两大河流输送的陆源沉积物重要的汇,其沉积记录含有河流演化的丰富信息。江苏海岸中部、南黄海西侧、辐射沙脊群西北的西洋潮流通道及其邻区受到古黄河与古长江的交互影响,其古地貌与沉积地层等研究尚显不足。利用该区多次采集获得的长约380 km的浅层地震剖面数据,结合钻孔资料,分析了西洋浅部地震层序,探讨了其沉积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洋潮流通道区域在平均海面以下33~49 m处,存在一个强振幅、中频率、高连续性的区域性反射界面,与对比钻孔中滨岸沼泽沉积的顶面相对应,代表一个不整合的古地貌面;该界面深度的空间插值结果反演的古地貌面与下伏的沟槽状切割-充填反射结构,揭示了数条沿NE方向延伸的古水道,并集中分布于古地貌面北部相对低洼的区域,为南黄海内陆架晚更新世某古水系的一部分;该古地貌面系末次冰消期的海侵冲刷面,其上覆是全新世滨浅海沉积,下伏是晚更新世末期的洪泛平原或滨岸沼泽或充填下切古河道或古潮道等沉积。对该区域性反射界面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弄清南黄海西部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体系演化历史,提升对辐射沙脊群形成演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层 古地貌 古水系 晚更新世 辐射沙脊群 南黄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