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酸三钙和碳酸钙对硅酸盐水泥早期力学强度及凝结时间的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严子伟 刘黎 +5 位作者 孙晋峰 卢豹 祖庆贺 臧军 李德标 侯贵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70-1476,共7页
本文研究了协同掺加铝酸三钙(C_(3)A)和碳酸钙(CaCO_(3))对硅酸盐水泥早期水化及硬化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分析水化产物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协同掺加C_(3)A和CaCO_(3)会显著提高硅... 本文研究了协同掺加铝酸三钙(C_(3)A)和碳酸钙(CaCO_(3))对硅酸盐水泥早期水化及硬化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分析水化产物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协同掺加C_(3)A和CaCO_(3)会显著提高硅酸盐水泥的早期力学强度。当硅酸盐水泥中掺加15%(质量分数,下同)的C_(3)A,并对应掺加5.6%的CaCO_(3)时,其3 d、7 d、14 d抗压强度较参比样分别提高了28.8%、55.7%、26.8%。微观分析指出,协同掺加C_(3)A和CaCO_(3),促进了水泥水化早期碳铝酸钙的生成,是提高水泥砂浆早期强度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时间 力学性能 铝酸三钙 碳酸钙 协同作用 碳铝酸钙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都兰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基于大比例尺微沟系(土壤)测量工作 被引量:5
2
作者 安朝 杨敏 +6 位作者 陈熙 李德彪 李杰 祁昌伟 魏有宁 马正婷 李玉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8-1169,共12页
在提取东昆仑东段都兰地区11个1∶2.5万地球化学测量项目16种共同测试元素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数理指标及多元统计分析,以期从整体角度为该区寻找原生矿床及后期研究提供表生地球化学依据。分析显示:Au元素以强丰度背景拟合值、高... 在提取东昆仑东段都兰地区11个1∶2.5万地球化学测量项目16种共同测试元素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数理指标及多元统计分析,以期从整体角度为该区寻找原生矿床及后期研究提供表生地球化学依据。分析显示:Au元素以强丰度背景拟合值、高剔除比率、高离散分布特征、强叠加值为特征,为区内主要的成矿元素,其次As、Sb、Cu、Ni、Cr、Co、Ag、Pb、Zn等元素丰度背景拟合值与剔除比率高,高强数据多,可作为第二类成矿元素;高温热液元素为背景的稀有稀土元素组合,浓集系数、丰度背景拟合值均表现为富集曲线,但变异系数与叠加作用较弱,可作为第三类成矿元素。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将全区元素划分为Ag-Zn-Pb、Cr-Co-Ni-Cu、Y-La-Sn、As-Mo-Sb、Au、W-Bi等六类,并且由各元素的因子得分极值绘制了地球化学分区图,从表生地球化学角度阐明了有利的成矿区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万地球化学测量 多元统计 因子分区 都兰地区 东昆仑东段
下载PDF
倾转旋翼飞机倾转机构设计及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宝玉 李德彪 霍亚东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39,共4页
倾转机构在倾转旋翼机过渡飞行阶段起着重要作用。文中以某倾转旋翼机倾转机构为研究对象,建立计算数学模型,研究传动角随作动器固定点变化规律,并以整个倾转过程中传动角算术平均值最大为优化目标,得到作动器固定位置最优点,并以该点... 倾转机构在倾转旋翼机过渡飞行阶段起着重要作用。文中以某倾转旋翼机倾转机构为研究对象,建立计算数学模型,研究传动角随作动器固定点变化规律,并以整个倾转过程中传动角算术平均值最大为优化目标,得到作动器固定位置最优点,并以该点为研究目标,当作动器匀速运动时,研究倾转角度及角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为倾转机构控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固定点位置横向距离为4r、纵向距离为0.7r时,倾转过程平均传动角最大为67.369°;当作动器匀速运动时,倾转机构角度接近线性增加,角速度先降低,后提高,呈类抛物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转机构 传动角 优化 角速度
下载PDF
中国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标准与美国ASME PTC 4-2013对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常勇强 刘雪敏 +3 位作者 齐国利 李德标 孟勇 管坚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0-616,632,共8页
对中国标准GB/T 10180—2017《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方法》(以下简称GB/T 10180)、GB/T 10184—2015《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以下简称GB/T 10184)与美国ASME PTC4—2013《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以下简称ASME PTC4)进行了对比研究。... 对中国标准GB/T 10180—2017《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方法》(以下简称GB/T 10180)、GB/T 10184—2015《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以下简称GB/T 10184)与美国ASME PTC4—2013《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以下简称ASME PTC4)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计算方法上,中国标准与ASME PTC4在试验原理上是一致的,都是基于进入系统的能量等于离开系统的能量,ASME PTC4和GB/T 10184都将进入系统的能量分为输入能量(即燃料发热量)和外来热量,GB/T 10180将进入系统的能量(即燃料发热量和外来热量)作为输入能量,因此从本质上ASME PTC4和GB/T 10184的锅炉热效率指的是燃料效率,GB/T 10180指的是毛效率;在不确定度分析上,ASME PTC4对试验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中国标准缺少不确定度分析及评定方法;在电站锅炉性能试验方法上,中国标准与ASME PTC4越来越接近,但在工业锅炉性能试验方法上依然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锅炉 电站锅炉 中国标准 ASME PTC4 性能试验
下载PDF
多测回测角机载程序跨河(海)二等水准测量中的应用与数据后处理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德彪 阮祖伟 郭波 《江西测绘》 2020年第1期15-17,共3页
跨河(跨海)一、二等水准测量,一直是工程测量技术人员研究的课题。因观测中受天气影响,观测人员往往需要长时间外业工作,非常辛苦,且因用眼疲劳,观测数据难以符合规范。介绍采用多测回测角机载程序,实现二等跨河(海)高程测量全自动观测... 跨河(跨海)一、二等水准测量,一直是工程测量技术人员研究的课题。因观测中受天气影响,观测人员往往需要长时间外业工作,非常辛苦,且因用眼疲劳,观测数据难以符合规范。介绍采用多测回测角机载程序,实现二等跨河(海)高程测量全自动观测。观测数据全部由仪器自动采集,极大地减轻了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了"人"的误差,能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等水准 跨河(海) 多测回测角 三角高程
原文传递
Super304H奥氏体耐热钢摩擦焊焊接接头持久强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和宇 王皎 +3 位作者 鲁元 李德标 张建龙 孙福洋 《铸造技术》 CAS 2019年第1期97-100,共4页
利用"等温线法"对Super304H奥氏体耐热钢摩擦焊焊接接头625℃持久强度试验数据进行外推,表明焊接接头在超超临界机组工作环境下服役是安全可靠的。结果表明,高应力条件,试样断口主要为韧窝断裂,以穿晶断裂为主;低应力条件,试... 利用"等温线法"对Super304H奥氏体耐热钢摩擦焊焊接接头625℃持久强度试验数据进行外推,表明焊接接头在超超临界机组工作环境下服役是安全可靠的。结果表明,高应力条件,试样断口主要为韧窝断裂,以穿晶断裂为主;低应力条件,试样断口主要为解离断裂,以蠕变断裂为主;蠕变断裂是以孔洞和微裂纹的形核与长大为基础。析出相沉淀强化是Super304H奥氏体耐热钢焊接接头的主要强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焊 持久强度 SUPER304H
下载PDF
时效处理对T92摩擦焊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和宇 鲁元 +3 位作者 王皎 宁涛 李德标 毕成 《铸造技术》 CAS 2018年第12期2832-2837,共6页
对T92摩擦焊焊接接头在625℃进行不同时间的时效处理,研究了接头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时效处理时间的延长,焊合区、热影响区和母材区基体组织仍为板条马氏体组织,马氏体板条束和板条尺寸没有变化,析出相数量逐渐增多。Cr23C6碳化... 对T92摩擦焊焊接接头在625℃进行不同时间的时效处理,研究了接头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时效处理时间的延长,焊合区、热影响区和母材区基体组织仍为板条马氏体组织,马氏体板条束和板条尺寸没有变化,析出相数量逐渐增多。Cr23C6碳化物的聚集和长大导致焊接接头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逐渐下降,拉伸试样的断裂模式为脆性解理,断口形貌为较平坦的解理面。焊接试样的冲击韧性也随之下降,冲击试样断裂模式逐渐由韧窝断裂向解理断裂转变,断口形貌为沿晶脆性解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焊 时效处理 T92
下载PDF
时效处理对Super304H摩擦焊焊接接头拉伸强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
8
作者 鲁元 李德标 +3 位作者 宁涛 毕成 张建龙 孙福洋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19年第2期21-24,共4页
本文对Super304H摩擦焊焊接接头进行不同时间的625℃时效处理。随着时效处理时间的延长,焊合区、热影响区和母材区基体组织仍为奥氏体组织,析出相数量逐渐增多,冲击韧性不断下降,抗拉强度逐渐增加,时效处理500h达到最大值,随着时效时间... 本文对Super304H摩擦焊焊接接头进行不同时间的625℃时效处理。随着时效处理时间的延长,焊合区、热影响区和母材区基体组织仍为奥氏体组织,析出相数量逐渐增多,冲击韧性不断下降,抗拉强度逐渐增加,时效处理500h达到最大值,随着时效时间的继续延长,M23C6碳化物聚集和长大导致抗拉强度缓慢下降,拉伸试样和冲击试样的断裂模式逐渐从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焊 时效处理 SUPER304H
下载PDF
时效处理对Super304H摩擦焊焊接接头析出相和显微硬度的影响
9
作者 鲁元 张建龙 +3 位作者 李德标 陈墨 孙亚勤 丁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341-344,共4页
对Super304H摩擦焊焊接接头进行不同时间的625℃时效处理。随着时效处理时间的延长,焊合区、热影响区和母材区基体组织仍为奥氏体组织,晶粒无明显长大,析出相数量逐渐增多,显微硬度逐渐增加并在时效处理500h达到最大值;随着时效时间的... 对Super304H摩擦焊焊接接头进行不同时间的625℃时效处理。随着时效处理时间的延长,焊合区、热影响区和母材区基体组织仍为奥氏体组织,晶粒无明显长大,析出相数量逐渐增多,显微硬度逐渐增加并在时效处理500h达到最大值;随着时效时间的继续延长,M23C6碳化物聚集和长大导致显微硬度缓慢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焊 时效处理 SUPER304H
下载PDF
青海省东昆仑纳赤台地区正、负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
10
作者 安朝 李德彪 +1 位作者 柴云 赵明福 《黄金》 CAS 2019年第3期23-29,共7页
随着非线性统计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理论随之诞生,分形理论就是其中之一,而将其应用在地球化学正、负异常的圈定中不仅能保证原始数据的全面性,同时大大提高了圈定范围的准确性。选取纳赤台地区1∶5万图幅北半幅为研究区,以原始地球... 随着非线性统计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理论随之诞生,分形理论就是其中之一,而将其应用在地球化学正、负异常的圈定中不仅能保证原始数据的全面性,同时大大提高了圈定范围的准确性。选取纳赤台地区1∶5万图幅北半幅为研究区,以原始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利用分形方法中含量-面积法对研究区正、负异常重新圈定,效果较好,并对正、负异常进行了叠加研究。根据研究区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分形理论圈定的正、负异常,在研究区内圈定了4处找矿靶区,为进一步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异常 分形方法 正、负异常特征 找矿靶区 找矿方向 纳赤台地区
下载PDF
不同裂纹扩展阶段对SCC裂尖蠕变场的影响
11
作者 张建龙 薛河 +2 位作者 崔英浩 李德标 鲁元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5-151,共7页
裂尖区域蠕变是核电材料应力腐蚀裂纹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为研究不同裂纹扩展阶段下SCC裂尖蠕变场的变化规律,采用紧凑拉伸试样建立了SCC裂尖蠕变的有限元模型,以核电常用的奥氏体304不锈钢为研究对象,分析裂尖蠕变以及蠕变对裂尖... 裂尖区域蠕变是核电材料应力腐蚀裂纹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为研究不同裂纹扩展阶段下SCC裂尖蠕变场的变化规律,采用紧凑拉伸试样建立了SCC裂尖蠕变的有限元模型,以核电常用的奥氏体304不锈钢为研究对象,分析裂尖蠕变以及蠕变对裂尖力学场的影响,同时以裂纹长度的变化表征裂纹扩展的不同阶段,进而研究了不同裂纹扩展阶段下对裂尖蠕变及蠕变率的影响规律,通过ABAQUS数值模拟分析软件计算可得,高蠕变量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近裂尖区域,裂纹长度对SCC裂尖蠕变场的影响较大,随着奥氏体304不锈钢裂纹长度的不断增加,裂尖蠕变量以及蠕变率也在不断增加。随着蠕变的推进,到达稳态蠕变阶段时蠕变率均趋向于同一水平,且随时间的继续增加,蠕变率变化不大,同时裂纹扩展速率随着裂纹长度呈现出指数的增加规律,在应力腐蚀开裂初始阶段,裂纹扩展速率较慢,随着裂纹长度的增加,扩展速率越来越快。为进一步研究基于蠕变致SCC开裂的结构安全性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不锈钢 应力腐蚀开裂 裂纹长度 蠕变率
下载PDF
青海东昆仑地区1∶2.5万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技术及应用成果 被引量:25
12
作者 赵娟 许光 +5 位作者 杨宝荣 郭海明 李德彪 马正婷 魏丽琼 熊生云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9-217,共9页
位于青海省东昆仑地区的干旱-半干旱高寒山区,水系沉积物异常流长偏短,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不能完全满足地质找矿的需要。青海省1∶2.5万地球化学测量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土壤测量为辅,采用多点组合的采样方法,其对1∶5万水系沉积物... 位于青海省东昆仑地区的干旱-半干旱高寒山区,水系沉积物异常流长偏短,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不能完全满足地质找矿的需要。青海省1∶2.5万地球化学测量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土壤测量为辅,采用多点组合的采样方法,其对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综合异常具有较好的分解和重现性,并且新圈出地球化学综合异常。1∶2.5万地球化学测量综合异常浓集中心更加明显、强度更高,对异常源的定位更准。通过近年来在东昆仑地区开展1∶2.5万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发现了果洛龙洼大型金矿,按纳格、瓦勒尕中型金矿,浪木日铜镍矿点等一系列矿床点。因此,1∶2.5万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在阿尔金、柴北缘等类似地球化学景观区得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1:2.5万地球化学测量 方法技术 应用成果
下载PDF
风沙流中跃移沙粒冲击速度和角度联合概率分布风洞实验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锋军 董治宝 +2 位作者 郭烈锦 王跃社 李德标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7-134,共8页
近地表跃移沙粒速度和角度概率分布是连接风沙运动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桥梁,对沙粒跃移轨迹和输沙率分布有很大影响。但是,目前跃移沙粒冲击速度概率分布和角度概率分布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使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测量了风洞... 近地表跃移沙粒速度和角度概率分布是连接风沙运动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桥梁,对沙粒跃移轨迹和输沙率分布有很大影响。但是,目前跃移沙粒冲击速度概率分布和角度概率分布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使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测量了风洞沙床面1 mm高度处的跃移沙粒速度,通过分析各冲击速度对应的冲击角度的概率分布研究了沙粒冲击速度和角度的联合概率分布。结果表明:沙粒冲击速度概率分布可用对数正态函数描述,冲击角度概率分布可用指数函数描述;各冲击速度对应的冲击角度都符合指数函数分布,且其衰减速度随冲击速度增加而加快。这表明,冲击速度概率分布和冲击角度概率分布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最后分别给出了沙粒冲击速度和角度的独立假设概率分布和条件联合概率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跃移运动 沙粒速度 联合概率分布 输沙率
原文传递
2014-2021年甘肃省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德宏 曹亮 +3 位作者 郭亮 金发昌 张阳 李德彪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29-732,共4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规律,探讨当地鼠疫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鼠疫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21年甘肃省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数据,分析主要宿主密度、染蚤率、... 目的了解甘肃省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规律,探讨当地鼠疫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鼠疫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21年甘肃省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数据,分析主要宿主密度、染蚤率、蚤指数、小型啮齿类鼠种及细菌学、血清学检测结果,通过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结果统计,分析该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情况。结果2014-2021年,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旱獭平均密度为0.06只/hm^(2);小型啮齿类鼠种调查共布鼠夹19300个,捕获鼠209只,捕获率为1.08%,三趾跳鼠(59.81%,125/209)和五趾跳鼠(31.10%,65/209)为该地区主要小型啮齿类鼠种。共梳检旱獭877只,检出染蚤旱獭184只,总染蚤率为20.98%,总蚤指数为1.00,斧形盖蚤(52.69%,461/875)和谢氏山蚤(47.20%,413/875)为优势蚤种;旱獭洞干染蚤率为7.72%(173/2241),蚤指数为0.20。疫源地内共分离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39株,其中以旱獭分离为主,共35株,媒介分离4株。共检测旱獭及牧羊犬血清913份,检出阳性血清34份,其中,牧羊犬血清阳性率为13.98%(33/236)。结论甘肃省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继续加强鼠疫监测,全面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严防动物间鼠疫流行波及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流行病学 疫情分析
原文传递
金属材料在超临界水中动态腐蚀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云帆 雷贤良 +1 位作者 苟灵通 李德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1-70,共10页
采用超临界流体静、动态腐蚀实验平台,对Q235,304,316L,P91,N80,3Cr13六种材料在超临界水拟临界区(22.5 MPa,375.6℃)和类气相区(22.5 MPa,407.6℃)环境下进行72 h的静态及动态腐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在超临界水环境中的动态腐蚀... 采用超临界流体静、动态腐蚀实验平台,对Q235,304,316L,P91,N80,3Cr13六种材料在超临界水拟临界区(22.5 MPa,375.6℃)和类气相区(22.5 MPa,407.6℃)环境下进行72 h的静态及动态腐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在超临界水环境中的动态腐蚀速率明显高于静态腐蚀速率,流动加速腐蚀进程,其中304提升4倍以上;同时,随着材料耐腐蚀性的降低,动态条件对腐蚀增重的强化作用减弱。动态条件加剧腐蚀的因素为:流动剪切力加速超临界流体中的腐蚀性介质向基体表面移动,促进腐蚀化学反应的进行;流动剪切力对材料表面冲刷,促进材料表面Fe的溶解,加快腐蚀化学反应;剪切力的冲刷作用促进腐蚀产物晶体在壁面形成过程中的脱落,加速腐蚀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金属材料 动态腐蚀 腐蚀机理
下载PDF
金属材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内腐蚀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雷贤良 刘云帆 +1 位作者 胡运生 李德标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共12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循环发电技术因其自身的技术优势成为热力发电领域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性前沿技术,由于十分苛刻的工作环境,S-CO_(2)易造成设备材料腐蚀。为确保S-CO_(2)系统安全有效地运行,首先介绍了S-CO_(2)布雷...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循环发电技术因其自身的技术优势成为热力发电领域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性前沿技术,由于十分苛刻的工作环境,S-CO_(2)易造成设备材料腐蚀。为确保S-CO_(2)系统安全有效地运行,首先介绍了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工质运行参数范围以及系统关键设备候选材料,其次综述了目前有关金属材料在S-CO_(2)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现状,然后详细阐述了S-CO_(2)环境下的腐蚀机理,归纳了温度、压力、杂质、流速以及材料成分对S-CO_(2)腐蚀过程的影响,同时介绍了S-CO_(2)腐蚀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为我国S-CO_(2)循环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 金属材料 腐蚀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