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同型半胱氨酸在萎缩性胃炎患者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雷洪军 潘金 +1 位作者 曹丽鹏 姚勇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9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萎缩性胃炎组)及72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非萎缩性胃炎组),42例同期健...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9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萎缩性胃炎组)及72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非萎缩性胃炎组),4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G-17、PGⅠ、PGⅡ、Hcy水平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G-17、PGⅠ、PGⅡ、Hcy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萎缩部位分为胃体萎缩组、胃窦萎缩组及全胃萎缩组,比较三组血清G-17、PGⅠ、PGⅡ、Hcy水平。结果三组血清G-17、PGⅠ比较,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组<健康对照组;血清Hcy比较,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组>健康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G-17、PGⅠ、Hcy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0.803、0.804、0.736,P<0.05),Cut-off值分别为7.135 pmol/L、85.865 ng/ml、17.090μmol/L。9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胃体萎缩组14例,胃窦萎缩组57例,全胃萎缩组20例;三组血清G-17比较,胃窦萎缩组<全胃萎缩组<胃体萎缩组;血清PGⅠ比较,胃窦萎缩组>全胃萎缩组>胃体萎缩组(P<0.05);血清PG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体萎缩组、全胃萎缩组血清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胃窦萎缩组(P<0.05)。结论血清G-17、PGⅠ、Hcy水平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及萎缩部位有关,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诊疗有积极意义,血清PGⅡ水平波动幅度较小,观察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胃泌素-17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同型半胱氨酸 萎缩部位
下载PDF
平行因子法和区域积分法优选可溶性有机物三维荧光提取方法及时间 被引量:6
2
作者 易军 杨光 +4 位作者 潘红卫 赵丽莉 雷宏军 童文彬 史利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44-2451,共8页
为明确DOM组分和总量的提取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及是否需要分别设置提取时间,选用常用的振荡和离心两种提取方式,根据高速离心机与恒温振荡箱的工作上限设置提取时间梯度,采用常用的光谱解析方法平行因子模型(PARAFAC)和荧光区域积分(FRI... 为明确DOM组分和总量的提取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及是否需要分别设置提取时间,选用常用的振荡和离心两种提取方式,根据高速离心机与恒温振荡箱的工作上限设置提取时间梯度,采用常用的光谱解析方法平行因子模型(PARAFAC)和荧光区域积分(FRI)分别表征设定时段内DOM组成特征的变化情况。通过对上述两种方法解析的组分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得出:使用FRI解析时类腐殖质组分与类蛋白质组分存在明显差异;PARAFAC分析类腐殖酸组分与类富里酸类组分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分别对总量和组分设置提取时间。以经济和提取组分分布稳定为原则,筛选出荧光区域积分值或最大荧光强度得分值(F)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结果显示,室温25℃下时,在离心处理下采用两种方法分析得出的DOM总量与各组分的最佳提取时间均为45 min;振荡处理下DOM总量、类腐殖酸、类富里酸、类色氨酸、类络氨酸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最优提取时间分别为12,21,12,12,12和12 h,PARAFAC分析得出DOM总量、C1、C2、C3的最优提取时间分别为12,21,12和39 h。综上,两种提取方式各有优点,离心处理下组分与总量可采用同一提取时间。振荡处理下区域积分值与F呈现振荡大于离心,且变化幅度较小,提取效果较为稳定。研究成果可为在进行三维荧光光谱测量DOM时优化提取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减小对后续研究产生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提取时间 溶解性有机质 腐殖酸 三维荧光光谱
下载PDF
早期胃癌患者行ESD与EMR的疗效比较及对血清CA125、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雷洪军 潘金 +2 位作者 刘杰 姚勇 奉镭 《临床消化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疗效比较及对血清CA125、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EGC患者118例,依据ESD、EMR治疗手段将其分为ESD组(63例)和EMR组(55例)。比较2组病灶切除情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疗效比较及对血清CA125、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EGC患者118例,依据ESD、EMR治疗手段将其分为ESD组(63例)和EMR组(55例)。比较2组病灶切除情况、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及胃癌复发情况,以及2组手术前后血清CA125、PG水平变化。[结果]ESD组病灶治愈性切除率高于EMR组(P<0.05);ESD组术中出血量高于EMR组,且手术时间长于EMR组,2组比较P<0.05;2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胃蛋白酶原(PG)Ⅱ水平较术前均有降低(P<0.05);且ESD组PGⅡ水平低于EMR组(P<0.05)。ESD组和EMR组患者血清PGⅠ水平较术前均有提升(P<0.05);且ESD组高于EMR组(P<0.05)。术后6个月内,ESD组患者胃癌复发率低于EMR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对EGC的治疗效果显著,相较于EMR治疗,ESD能更完整的切除癌肿病灶,降低血清CA125水平,调节PG分泌,促进胃内腺体功能恢复,降低EGC的复发风险,但其术中操作较EMR更复杂,切除组织范围更大,需谨慎操作以降低出血及穿孔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糖类抗原-125 胃蛋白酶原
原文传递
增氧灌溉对盆栽冬小麦生长及土壤通气性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徐建新 臧明 +3 位作者 雷宏军 潘红卫 刘欢 褚梦圆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25,共10页
以冬小麦为供试作物,以普通地下滴灌为对照(CK),设置循环曝气(VAI)、双氧水(HP30、HP3K)三种增氧灌溉处理,系统监测土壤通气性、作物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状况,研究土壤通气性与冬小麦生长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增氧灌溉可显著改善土... 以冬小麦为供试作物,以普通地下滴灌为对照(CK),设置循环曝气(VAI)、双氧水(HP30、HP3K)三种增氧灌溉处理,系统监测土壤通气性、作物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状况,研究土壤通气性与冬小麦生长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增氧灌溉可显著改善土壤通气性,与对照相比,灌溉后2d内土壤通气性指标有显著改善,其中,VAI和HP30处理拔节期20cm土层氧气扩散速率增大了43.99%和21.37%,VAI处理土壤呼吸增大了106.62%。增氧灌溉促进了作物根系生长,VAI处理0~10cm土层根系总表面积和根长密度增加了44.18%和37.21%,HP30处理0~10cm土层根长密度和根系总体积提高了21.13%和32.69%;增氧灌溉下作物的生理指标较对照有显著提高,其中,VAI、HP3K和HP30处理灌浆期光合速率提高了43.41%、26.37%和20.37%,VAI和HP30处理灌浆期气孔导度增大了23.53%和17.65%,蒸腾速率提高了11.61%和15.83%;同时,VAI处理和HP30处理产量提高了36.27%和23.37%,VAI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增大了38.98%,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综上,增氧灌溉改善了作物根区的土壤通气性,促进了作物根系生长,提高了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VAI处理的改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氧灌溉 土壤通气性 冬小麦 根系生长 光合作用 产量
下载PDF
水化学离子对溶解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影响及分类预处理方法
5
作者 雷宏军 杨光 +6 位作者 潘红卫 王逸飞 易军 王珂珂 王国豪 童文彬 史利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0,共7页
三维荧光光谱在水环境原位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预处理方法简单,不能完全排除水环境中水化学离子的干扰,会降低水质识别结果的准确性。目前尚无相关研究对这种干扰情况进行分类。为定量解释天然水环境中水化学离子对溶... 三维荧光光谱在水环境原位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预处理方法简单,不能完全排除水环境中水化学离子的干扰,会降低水质识别结果的准确性。目前尚无相关研究对这种干扰情况进行分类。为定量解释天然水环境中水化学离子对溶解性有机质(DOM)荧光特性的干扰,本研究以腐殖酸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投加离子为对照,其他样品中分别投加3种离子浓度(1-100mg·L^(-1))的9种水化学离子(Na^(+)、 Cl^(-)、 NO_(3)^(-)、 Ca^(2+)、 Mg^(2+)、 K^(+)、 CO_(3)^(2-)、 HCO_(3)^(-)、 SO_(4)^(2-))。通过平行因子法和区域积分法对不同离子浓度下DOM荧光光谱数据进行解析,得到水化学离子对DOM荧光特性(荧光区域积分、组分最大荧光强度、荧光参数)的影响。根据对荧光特性的影响程度,采用系统聚类分类方法,将水化学离子的干扰作用分为三类:第一类(10、 100 mg·L^(-1)CO_(3)^(2-)),增强;第二类(10、 100 mg·L^(-1)SO_(4)^(2-)和100 mg·L^(-1)NO_(3)^(-)),减弱;第三类(1、 10 mg·L^(-1)NO-3、未添加离子、 1 mg·L^(-1)CO_(3)^(2-)、SO_(4)^(2-)和1、 10、 100 mg·L^(-1)Ca^(2+)、 Mg^(2+)、 K^(+)、 HCO_(3)^(-)、 Na^(+)、 Cl^(-)),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当天然水环境中的水化学离子属于第三类离子时,可采用三维荧光光谱进行水环境监测。在其他情况下,应优先考虑在预处理过程中去除水化学离子干扰的方法,例如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等;或者加强三维荧光光谱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联合,在减少单一技术局限性的同时,获得更全面的信息。该研究为还原真实荧光光谱提供了数据基础,为三维荧光与其他技术的联合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水化学离子 荧光区域积分 平行因子分析
下载PDF
基于环境因子的中国土栖性白蚁地理分布区划分析
6
作者 任书欣 蔡勤学 +4 位作者 李国勇 孔云峰 刘银占 雷宏军 宋宏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6-826,共11页
【目的】对中国土栖性白蚁地理分布进行准确区划将对我国土栖性白蚁危害的精准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本研究旨在通过利用数学模型,结合影响土栖性白蚁分布的环境因子,探析中国土栖性白蚁地理分布区划。【方法】遴选影响白蚁分布的温度... 【目的】对中国土栖性白蚁地理分布进行准确区划将对我国土栖性白蚁危害的精准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本研究旨在通过利用数学模型,结合影响土栖性白蚁分布的环境因子,探析中国土栖性白蚁地理分布区划。【方法】遴选影响白蚁分布的温度、降水量、湿度、土壤pH值等环境因子,利用迭代局部搜索算法(iterative local search, ILS)创建中国土栖性白蚁区划模型。【结果】ILS区划模型分区结果与实际的土栖性白蚁分布较为符合,将我国土栖性白蚁密度依次从南至北分为高密度区(D3)、中密度区(D2)和低密度区(D1)。D3最北分界线,东起江苏南京,经安徽芜湖、湖北麻城和沙市、贵州凤岗、四川宜宾,西至云南香格里拉。其北界线基本上沿长江中下游。D2最北分界线,东起江苏盐城,经安徽阜阳、河南驻马店、陕西商州、甘肃成县,西至四川廉定。其北界线东部大致沿淮河形成最后端凸起的曲线。D1最北分界线,东起山东东营,经河北邯郸、山西长治、甘肃华亭和合作、青海玉树,西至西藏日喀则,其北界线基本上沿黄河下游北上,形成一条中间凸起的曲线。【结论】我国土栖性白蚁地理分布已跨过黄河,总体密度呈南多北少和东多西少的特点,从南到北大体以长江、淮河、黄河等自然地理分界划分为高、中、低3个密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栖性白蚁 空间分布 区划 分区 ILS算法
下载PDF
曝气灌溉条件下土壤N_2O排放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雷宏军 刘欢 +2 位作者 臧明 潘红卫 陈德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15-2122,共8页
为了明确曝气灌溉下土壤N_2O排放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实验设置了2个灌水量(70%和90%田间持水量)和2个增氧水平(5,40mg/L),采用静态箱法和q PCR技术对土壤N_2O通量及土壤关键功能基因进行测定,研究不同灌水量和增氧水平对土壤充水孔隙度... 为了明确曝气灌溉下土壤N_2O排放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实验设置了2个灌水量(70%和90%田间持水量)和2个增氧水平(5,40mg/L),采用静态箱法和q PCR技术对土壤N_2O通量及土壤关键功能基因进行测定,研究不同灌水量和增氧水平对土壤充水孔隙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Eh)、矿质氮及氨氧化古菌(AOA)、氨氧化细菌(AOB)和反硝化基因(narG和nosZ)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过程中,各处理N_2O排放通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于灌溉后1d达到峰值;曝气量和灌水量的增加可显著增加土壤N_2O的排放通量和排放峰值.灌溉造成土壤含水量增加的同时,降低了土壤溶解氧和Eh;曝气可提高土壤溶解氧和Eh,改善土壤通气性(P<0.05),而对土壤充水孔隙度无显著影响.土壤充水孔隙度、Eh、NO_3^--N含量是曝气灌溉下驱动土壤N_2O排放的主要理化因子.曝气显著增加了AOA的基因拷贝数,且N_2O排放与AOA的基因拷贝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曝气灌溉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机制和曝气灌溉模式下农田N_2O排放管理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灌溉 N2O排放 溶解氧 氧化还原电位 基因 拷贝数 影响因子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对生菜生育期土壤剖面DOM分布的影响
8
作者 潘红卫 陈惠茹 +4 位作者 史利利 雷宏军 王逸飞 孔海康 杨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83-2691,共9页
施用有机肥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研究不同来源有机肥施加下土壤剖面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分布规律有助于优化有机肥利用及进一步了解DOM环境行为。采用二维相关光谱(2DCOS)等方法,研究施加不同来源有机肥(猪粪、鸡粪、... 施用有机肥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研究不同来源有机肥施加下土壤剖面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分布规律有助于优化有机肥利用及进一步了解DOM环境行为。采用二维相关光谱(2DCOS)等方法,研究施加不同来源有机肥(猪粪、鸡粪、羊粪、牛粪和沼渣)对土壤剖面DOM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显示:有机肥还田主要影响土壤DOM的相对含量及组分构成。施加不同来源有机肥后,土壤中DOM相对含量始终大于对照(CK)处理,其中0~10cm土层DOM相对含量影响最大,平均增加14.67g·kg-1。不同类型有机肥对增加剖面DOM有一定差异,其中鸡粪有机肥对剖面DOM增加影响最大,增加了21.42%。有机肥的施加主要提高了类酪氨酸组分(C4)的相对含量,对10~20cm土层C4相对含量的影响最大,平均增加4.12%,其中羊粪和沼渣有机肥影响最大,分别增加了7.80%、7.89%。2D-COS分析显示,不同来源有机肥施用对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蛋白质组分(295nm、315nm)影响最大,CK、鸡粪有机肥处理主要影响的是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组分,其他处理最先响应的是类蛋白质组分;不同来源有机肥施用下,腐殖化指数HIX和Fn(330)、Fn(280)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但HIX和Fn(330)、Fn(280)的变化随有机肥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牛粪有机肥对HIX和Fn(330)影响最大,羊粪有机肥对Fn(280)影响最大。生物指数BIX和新鲜度指数β∶α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其中沼渣的影响最显著,但荧光指数FI并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来源有机肥 DOM 土壤剖面分布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二维相关光谱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研究——以遵义市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雷宏军 张保国 +4 位作者 潘红卫 商崇菊 冯凯 王飞 孙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9-137,144,共10页
喀斯特地区干旱致灾机理复杂,干旱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方法对干旱致灾机理考虑不全面,导致以县级行政区为评估单元的干旱灾害风险区划成果与历史旱灾成果协调性不足,成为贵州省干旱灾害风险普查的一项难题。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作为干旱... 喀斯特地区干旱致灾机理复杂,干旱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方法对干旱致灾机理考虑不全面,导致以县级行政区为评估单元的干旱灾害风险区划成果与历史旱灾成果协调性不足,成为贵州省干旱灾害风险普查的一项难题。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作为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的基础理论,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构建具有喀斯特特色的干旱灾害风险区划指标体系进行干旱灾害风险研究,可为干旱灾害风险区划提供依据。以遵义市为例,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分析和遴选喀斯特地区干旱灾害风险代表性指标,构建旱灾风险区划模型,采用专家打分法和熵权法组合赋权,使用ArcGIS的分位数法分级,进行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水干旱危险性指数、地形综合指数、耕地面积和旱地占比、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耕地有效灌溉率分别为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暴露性和抗旱减灾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2)遵义市各县区干旱灾害风险等级以中风险及以下为主,占比64.3%,中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累积占比为35.7%。(3)干旱灾害风险整体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格局和区域性分布特征。高风险区分布在东北部,中高风险区分布在北部,中风险区分布在东部,中低风险区分布在南部,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中部。通过与全国抗旱规划等成果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区划结果的合理性,可为当地开展干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 风险区划 喀斯特地区 遵义市
下载PDF
施加有机肥对农田有机质和氮素演化影响的光谱学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红卫 童文彬 +2 位作者 雷宏军 杨光 史利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16-3123,共8页
施用有机肥是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提升土壤肥力、调控养分平衡的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目前有机肥施用对农田有机质和氮素演化的影响尚不清楚。研究了施入有机肥后土壤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无机氮含量的变化特征,并利用三维荧... 施用有机肥是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提升土壤肥力、调控养分平衡的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目前有机肥施用对农田有机质和氮素演化的影响尚不清楚。研究了施入有机肥后土壤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无机氮含量的变化特征,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了施加有机肥后土壤DOM光谱学特性的变化规律,结合PARAFAC分析法分析了施加有机肥后不同时期土壤水溶性有机物(DOM)各组分相对含量的变化,利用2D-COS技术分析各荧光组分随时间的变化顺序,此外采用典型相关度分析法研究了DOM各组分相对含量与土壤氮素的响应关系,以探究施入有机肥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加有机肥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降低了铵态氮含量;(2)土壤DOM三维荧光光谱图出现了A峰(UV类腐殖酸)、M峰(UVA类腐殖酸)、T峰(类色氨酸),PARAFAC分析结果显示试验土壤DOM主要由陆地源类腐殖酸(C1)、典型类腐殖酸(C2)、类色氨酸(C3)组成。结果还显示,施加有机肥能提高土壤C1,C2和C3组分的相对含量,试验期间,施加有机肥处理后土壤C1,C2和C3组分的相对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30 d达到最大值,不同荧光组分随时间的变动顺序一般表现为C1和C2组分先增加,然后C1和C2组合降解促进C3形成,为简便起见,可用C1(C2)↑→C3来描述。类腐殖酸变动幅度较大,施加有机肥对类腐殖酸促进作用更为显著;(3)施加有机肥能提高土壤的生物可利用性,降低土壤腐殖化程度。试验期间,施加有机肥后BIX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第30 d达到最大值;HIX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第30 d达到最小值。BIX和HIX呈显著负相关(R~2=0.732);(4)C1,C2和C3相对含量与硝态氮呈正相关,与铵态氮呈负相关,且C1和C2组分的相对含量对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较大。综上所述,合理施加有机肥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肥 三维荧光光谱 二维相关光谱 水溶性有机物 氮素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老年阻塞性肺气肿疗效及对血清HCY、CCL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波 刘丽 +3 位作者 雷洪军 李双 刘斌 罗琼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6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老年阻塞性肺气肿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趋化因子配体2(chemokineC-C motif ligand 2;CCL2)水平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老年阻塞性肺气肿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趋化因子配体2(chemokineC-C motif ligand 2;CCL2)水平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3月期间本院接诊的100例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诊疗情况。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接受无创正压通气+乌司他丁治疗。比较治疗后临床效果,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吸量(First second forced breathing;FEV1)、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um Autonomous Ventilation Volume;MVV)、HCY、CCL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MVV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的HCY、CCL2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P-9、CRP、TNF-α均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正压通气+乌司他丁治疗老年阻塞性肺气肿疗效显著,有效改善肺功能,减少炎性反应,抑制血清HCY、CCL2水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肺气肿 无创正压通气 乌司他丁 疗效 同型半胱氨酸 趋化因子配体2
原文传递
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联合肝脏硬度值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金 雷洪军 姚勇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6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FIB-4)指数联合肝脏硬度值(LSM)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NAFLD患者118例,根据肝纤维化评分(NFS)将患者分为轻度肝纤维化组(NFS<0.676, n =67)和严重纤维化组(NFS&g... 目的探讨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FIB-4)指数联合肝脏硬度值(LSM)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NAFLD患者118例,根据肝纤维化评分(NFS)将患者分为轻度肝纤维化组(NFS<0.676, n =67)和严重纤维化组(NFS>0.676, n =51)。测量患者的LSM水平,计算FIB-4指数,分析FIB-4指数、LSM与NAFLD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估LSM、FIB-4指数及二者联合对NAFLD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肝纤维化组LSM和FIB-4指数均小于重度肝纤维化组( P <0.05);LSM、FIB-4指数与肝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且LSM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高于FIB-4指数;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SM、FIB-4指数及二者联合对NAFLD患者重度肝纤维化均有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6、0.713和0.853( P <0.05),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LSM、FIB-4指数与NAFLD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均可对NAFLD患者的肝纤维化发展进行有效预测,可作为诊断NAFLD肝纤维化的参考指标,FIB-4指数联合LSM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纤维化 肝硬化 FIB-4指数 肝脏硬度值
下载PDF
聚合物全固态电池安全性及其热失控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坤 张诗怡 +8 位作者 雷洪钧 肖博文 徐锐 李志法 刘传邦 程鑫 郑云 王德宇 刘志宏 《电池工业》 CAS 2020年第5期233-240,共8页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至关重要,本次研究利用BTC-130电池量热仪对扣式固态聚合物锂电池、扣式液态锂金属负极电池和18650型锂离子电池进行热失控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8650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起始温度为150℃且热失控放热剧烈,各副反应随热...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至关重要,本次研究利用BTC-130电池量热仪对扣式固态聚合物锂电池、扣式液态锂金属负极电池和18650型锂离子电池进行热失控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8650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起始温度为150℃且热失控放热剧烈,各副反应随热失控同步发生,自放热反应被掩盖无法在温度-时间(T-t)曲线中单独体现。而扣式电池活性物质少、自放热较少,热失控起始温度滞后,温度-时间(T-t)曲线中可以清晰地展现电池升温过程中各个自放热副反应。固态聚合物电池在150℃时无隔膜熔融导致内短路现象,180℃时无碳酸酯溶剂大量气化致电池壳破裂现象,其热失控触发机制是正极材料高温释氧,再与聚合物和熔融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聚合物固态电池的安全性优于相应的液态电解质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性 固态聚合物锂电池 热失控 电池量热仪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结合双腔引流管灌洗引流治疗腰椎椎间隙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向珊珊 雷洪俊 +3 位作者 陈忠羡 付兆宗 原向伟 谢清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9期7-9,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经皮椎间孔镜结合双腔引流管灌洗引流治疗腰椎椎间隙感染疾病,为腰椎感染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4例腰椎感染病例,予以行经皮椎间孔镜结合双腔弓丨流管治疗,术后予以敏感抗生素静脉治... 目的:通过研究经皮椎间孔镜结合双腔引流管灌洗引流治疗腰椎椎间隙感染疾病,为腰椎感染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4例腰椎感染病例,予以行经皮椎间孔镜结合双腔弓丨流管治疗,术后予以敏感抗生素静脉治疗,并每天1次经留置双腔引流管行敏感抗生素灌洗,并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于手术前,手术后拔管时及末次随访予以行上述指标进行评价,予以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拔管)与术前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末次随访与术前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P<0.05);术后(拔管)0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0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结合双腔引流管抗生素灌洗可有效治疗腰椎椎间隙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腰椎椎间隙感染 引流 微创
原文传递
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15
作者 雷洪俊 陈忠羡 +1 位作者 付兆宗 向珊珊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13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总计50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颈后路单开门扩...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总计50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丝线缝合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治疗。对照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长、术后接受颈椎康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6.00%的总有效率,而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0.00%并发症率(P<0.05)。2组患者治疗前WH0Q0L-BREF评分(P>0.05)可比。治疗后2组患者WH0Q0L-BREF评分明显升高,其中观察组患者的WH0Q0L-BREF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治疗中,采取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长、住院时长与术后进行颈椎康复的时间,获得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更低,手术更安全,明显的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 单开门 微型钢板 内固定治疗 多节段 脊髓型颈椎病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古水水电站面板堆石坝坝料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16
作者 相彪 冯业林 雷红军 《云南水力发电》 2016年第6期36-39,53,共5页
通过对古水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灰岩料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对面板坝堆石料、过渡料及垫层料在不同孔隙率条件下的固结压缩、三轴剪切力学特性、制样孔隙率对坝料固结变形特性、三轴剪切应力应变特性以及邓肯-张EB模型参数的影响,对... 通过对古水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灰岩料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对面板坝堆石料、过渡料及垫层料在不同孔隙率条件下的固结压缩、三轴剪切力学特性、制样孔隙率对坝料固结变形特性、三轴剪切应力应变特性以及邓肯-张EB模型参数的影响,对古水面板堆石坝灰岩料的工程特性进行合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试验 三轴剪切试验 孔隙率 力学特性 面板堆石坝
下载PDF
小切口微创解剖钢板联合加压螺栓与传统解剖钢板联合螺钉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7
作者 花雷 沈红雷 +1 位作者 许红俊 丁文鸽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0期1324-1327,共4页
目的对比小切口微创条件下的解剖钢板联合加压螺栓内固定术和传统解剖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为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94例为研究对... 目的对比小切口微创条件下的解剖钢板联合加压螺栓内固定术和传统解剖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为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的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微创解剖钢板联合加压螺栓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钢板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指标、术后治疗效果[包括跟骨结构改善情况,以及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者跟骨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分别为(86.32±8.56)min、(3.21±0.67)分、(10.36±3.21)d,对照组为(107.37±12.96)min、(5.08±0.89)分、(14.37±4.35)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2)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跟骨结构包括骨长度、宽度、高度、Cissens角、Bohler角测量值分别为(68.91±2.32)mm、(30.09±2.43)mm、(47.21±1.98)mm、(39.23±2.56)°、(139.23±4.76)°,对照组分别为(66.51±2.12)mm、(33.09±2.03)mm、(42.89±2.38)mm、(36.22±3.16)°、(134.20±5.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观察组患者术后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89.23±7.7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97±6.82)分(P<0.01)。(4)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38%)显著低于对照组(25.53%,P<0.05)。结论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小切口微创解剖钢板联合加压螺栓内固定术治疗,疗效优于传统解剖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内固定术 小切口 微创解剖钢板 加压螺栓 传统解剖钢板 螺钉
原文传递
豫西熊耳山五丈山岩体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庞绪成 杨春蕾 +1 位作者 张红军 许栋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65,共9页
五丈山岩体与熊耳山地区的金钼成矿关系密切,精确限定五丈山岩体的年龄对探讨其成矿背景有重要意义。6件锆石样品均取自五丈山钾长或二长花岗岩,每件样品的20个测点中均有14~17个测定值位于或接近^(207)Pb/^(235) U-^(206)Pb/^(238)U一... 五丈山岩体与熊耳山地区的金钼成矿关系密切,精确限定五丈山岩体的年龄对探讨其成矿背景有重要意义。6件锆石样品均取自五丈山钾长或二长花岗岩,每件样品的20个测点中均有14~17个测定值位于或接近^(207)Pb/^(235) U-^(206)Pb/^(238)U一致线。6件样品的U-Pb年龄值十分接近,分别为177.3 Ma±1.4 Ma,177.4 Ma±1.7 Ma,177.3 Ma±1.6Ma,177.4Ma±1.9Ma,177.5Ma±1.5Ma和177.2Ma±1.7Ma,样品测试精度高;Th/U值介于0.221~1.108之间,平均为0.588。确定五丈山岩体的侵位年龄为177.2Ma^177.5 Ma,对解释燕山早期的矿床成因、扩大找矿范围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丈山岩体 锆石U-PB定年 侵位年龄 熊耳山 豫西
原文传递
铁素体不锈钢再结晶织构与表面起皱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贺英 金红明 +4 位作者 褚于良 陈纪昌 张志磊 黄宏川 王均安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3-90,共8页
利用EBSD织构分析技术研究了409L、410S和430铁素体不锈钢的再结晶织构并对表面起皱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3种铁素体不锈钢经过15%拉伸变形后表面都会出现起皱现象,起皱程度与织构有关;冷轧退火板材中{111}组分比例越高,表面起皱越... 利用EBSD织构分析技术研究了409L、410S和430铁素体不锈钢的再结晶织构并对表面起皱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3种铁素体不锈钢经过15%拉伸变形后表面都会出现起皱现象,起皱程度与织构有关;冷轧退火板材中{111}组分比例越高,表面起皱越轻,而{100}织构组分的比例越高,表面起皱越严重;铁素体不锈钢中强{111}<uvw>织构和各种取向晶粒的均匀分布是提高抗表面起皱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不锈钢 拉伸变形 再结晶织构 γ-纤维织构 表面起皱
原文传递
基于HPLC-Q/TOF-MS的六经头痛片血中移行成分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月红 王磊 +5 位作者 张洪兵 许浚 袁雪海 韩彦琪 龚苏晓 张铁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4151-4156,共6页
目的对中药复方制剂六经头痛片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为确定六经头痛片药效物质成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HPLC-Q/TOF-MS技术,对ig给予六经头痛片后的大鼠血浆进行分析。结果综合分析六经头痛片体外样品、给药组血浆、空白组血浆的总离子... 目的对中药复方制剂六经头痛片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为确定六经头痛片药效物质成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HPLC-Q/TOF-MS技术,对ig给予六经头痛片后的大鼠血浆进行分析。结果综合分析六经头痛片体外样品、给药组血浆、空白组血浆的总离子流图、提取离子流图及质谱图等信息,鉴定了含药血浆中出现的46个移行成分,包括葛根素等24个吸收原型成分及22个代谢产物。结论血浆中检测到的吸收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可能是六经头痛片的真正活性成分,为明确六经头痛片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头痛片 血清药物化学 HPLC-Q/TOF-MS 移行成分 原型成分 代谢产物 葛根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