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overy of new MAX-phase-like layered ternary carbide V_(8)P_(6)C:Crystal structure,thermal expansion,and elastic properties
1
作者 H.X.Chen l.sheng +4 位作者 Z.l.Zhang X.C.Wen D.l.Yang X.Y.Ye P.Q.Dai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55-62,共8页
Due to the laminated structure,MAX phases and MAX-phase-like compounds possess outstanding dam-age tolerance capability with good thermal/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other charming functional prop-erties,showing a bri... Due to the laminated structure,MAX phases and MAX-phase-like compounds possess outstanding dam-age tolerance capability with good thermal/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other charming functional prop-erties,showing a bright future for structural-functional uses.Here,a new MAX-phase-like ternary car-bide V_(8)P_(6)C with layered characteristics was discovered.Contrary to the alternate stacking of hexagonal-arranged M/A/X atom layers in MAX phases,V_(8)P_(6)C has a layered structure formed by a repeated stacking of the slabs consisting of V_(6)C-octahedrons and VP 6-distorted-octahedrons in three-atomic layers thick.The thermal expansion anisotropy was revealed,with the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s(TECs)along a-axis,c-axis,and the average value,equal toα_(a)=8.55(5)μK^(−1),α_(c)=10.23(5)μK^(−1),andα_(L)=9.14(5)μK^(−1),respectively.The dilation along the c-axis was mainly dominated by out-plane V-P bonds be-tween layered slabs.According to the pressure-dependent lattice parameters,the polycrystalline bulk modulus(B_(0)=185(9)GPa)and high compressibility anisotropy factor(B_(a)/B_(c)=1.64)was found.Mean-while,the second-order elastic constants were calculated,and the elastic moduli,E=303 GPa,B=198 GPa,G=122 GPa,andν=0.246,were obtained.And the weak connection between layer slabs by out-plane V1-P bond was revealed by the bond stiffness model,with a bond stiffness close to the M-A bond in MAX phases.Furthermore,good damage tolerance capability was predicted according to Paugh’s ratio(G/B=0.616)and Cauchy pressure(P_(a)=0 GPa,P_(c)=-7.5 GPa),even better than those of typical MAX phases.The discovery of V_(8)P_(6)C provides a new member of MAX-phase-like damage-tolerant ceramic with relatively low density,moderate thermal expansion,and anisotropic compressibility,and the unique lay-ered structure is inspiring for exploring new layered ternary ceram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ternary carbide MAX phase Thermal expansion Elastic constants ANISOTROPY
原文传递
缙云山4种森林植被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富华 吕盛 +3 位作者 黄容 高明 王子芳 徐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04-1511,共8页
以重庆市缙云山的竹林、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这4种亚热带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分下土壤团聚体及团聚体有机碳在0~20、20~40、40~60和60~100 cm土壤剖面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阔叶林土壤> 2 mm粒级团聚体含量... 以重庆市缙云山的竹林、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这4种亚热带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分下土壤团聚体及团聚体有机碳在0~20、20~40、40~60和60~100 cm土壤剖面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阔叶林土壤> 2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及> 0. 25 mm团聚体含量(R0. 25)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其他林分在整个土层中则无明显规律.在各土层中,竹林以> 2 mm粒级团聚体为主(30. 73%~53. 08%);阔叶林和混交林的2~0. 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较高,为36. 27%~44. 67%和48. 69%~52. 44%;针叶林的优势粒径为2~0. 25 mm和<0. 053 mm.总体上,在各土层中,竹林团聚体的MWD、GMD、R0. 25值均高于其他林分,且其分形维数(D)低于其他林分,可见竹林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林分(除针叶林外)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其中竹林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针叶林和混交林.就不同团聚体粒级而言,4种林分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在整个土壤剖面上无明显规律,但各土层均以2~0. 25 mm和<0. 053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较高.不同林分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相对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针叶林中<0. 053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最高;竹林的> 2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高达27. 44%~53. 47%;而阔叶林和混交林则以2~0. 25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最高.缙云山的4种林分中,竹林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好,而针叶林的较差;在各土层中,竹林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针叶林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林分类型 有机碳 团聚体 稳定性
原文传递
缙云山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蓥燕 王子芳 +2 位作者 黄容 吕盛 高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10-1220,共11页
为了解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植被对表层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以缙云山4种森林植被(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竹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克隆文库、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 为了解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植被对表层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以缙云山4种森林植被(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竹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克隆文库、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T-RFLP)和荧光定量PCR(qPCR)等分子技术,研究不同森林植被对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4种植被类型中,针叶林土壤中微生物的拷贝数均低于其他植被。细菌16S rDNA拷贝数在3种微生物中最高且受植被影响最为明显(P<0.05)。微生物拷贝数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细菌和古菌拷贝数分别与pH(r=0.607,P<0.05)和含水量(r=-0.919,P<0.01)显著相关。2)根据T-RFLP图谱,群落结构的α-多样性指数显示:真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最高,而古菌最低且受植被变化影响最显著(P<0.05)。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和热图分析(Heatmap analysis)均显示:在不同植被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其中针叶林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最独特;3)不同植被中土壤微生物均存在不同的优势种群。其中,竹林土壤中微生物优势种群最突出。4)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显示3种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显著受pH、钾和磷元素的影响(P<0.05)。在缙云山地区,植被类型的变化对土壤表层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丰度均有显著影响。以上研究有助于了解土壤微生物与森林生产力及其发展演替的关系,为天然林的保护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森林土 土壤微生物 T-RFLP
下载PDF
缙云山5种植被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变化特征 被引量:22
4
作者 朱浩宇 王子芳 +4 位作者 陆畅 陈仕奇 王富华 吕盛 高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4-360,共7页
为揭示重庆市缙云山不同植被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分配特征,以该地区5种植被类型: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竹林和荒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类型下各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 为揭示重庆市缙云山不同植被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分配特征,以该地区5种植被类型: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竹林和荒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类型下各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及其土壤碳库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SOC和各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分配比例受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的明显影响。SOC的平均含量在0~100 cm土层表现为竹林(16.74 g/kg)>阔叶林(12.62 g/kg)>草地(11.14 g/kg)>混交林(8.16 g/kg)>针叶林(5.98 g/kg),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竹林和阔叶林的土壤MBC和ROC含量均明显高于混交林和针叶林,且在各植被剖面上均表现出垂直递减的规律,表聚效应明显。除草地外,4种植被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均表现为表层(0~20 cm)最高。不同植被类型间,竹林的DOC分配比例在各土壤层次均最小,整个土壤剖面均值仅为0.1%。由相关性分析可知,MBC、ROC、SOC含量和土壤SOC储量有着极其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土壤MBC和ROC可以作为衡量缙云山森林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敏感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植被类型 活性有机碳 土壤碳库
下载PDF
缙云山不同林分下土壤有机碳及矿化特征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仕奇 吕盛 +1 位作者 高明 黄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53-960,共8页
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最大的有机碳储存库,其微弱的变化就能影响大气CO2浓度的显著变化,其中森林土壤碳库约占全球土壤碳库的70%,因此如何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的高效管理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缙云山5种典型林分:阔叶林、... 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最大的有机碳储存库,其微弱的变化就能影响大气CO2浓度的显著变化,其中森林土壤碳库约占全球土壤碳库的70%,因此如何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的高效管理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缙云山5种典型林分: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及研究区内弃耕15 a的荒草地(对照土壤)为对象,采用矿化培养实验,分析了不同林分的土壤在不同土层(0~20、20~40、40~60、60~100 cm)中的有机碳矿化特征.结果表明,林分类型、培养时长和土层深度均对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有显著影响.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均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其中0~20 cm土层的矿化速率[11. 97~25. 12 mg·(kg·d)-1]均显著高于其他土层(P <0. 05),其他土层间矿化速率[4. 79~6. 51mg·(kg·d)-1]无显著性差异. 5种林分的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均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0~20 cm土层中竹林和阔叶林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最高,分别为177. 66 mg·kg^(-1)和120. 38 mg·kg^(-1),随着土层加深在60~100 cm土层中,针叶林累计矿化量最高达到了46. 96 mg·kg^(-1).双库一级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拟合缙云山不同林分下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不同林分下土壤易分解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针叶林土壤矿化能力较强,对难分解有机碳库的利用程度较高,而竹林和阔叶林土壤微生物活性较高,可以有效促进碳循环,提高土壤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森林土壤 有机碳 矿化碳 双库一级动力学方程
原文传递
基于ANSYS/LS-DYNA水下钻孔爆破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兵兵 季日臣 吕生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7期11776-11782,共7页
运用非线性显式动力分析程序ANSYS/LS-DYNA建立水下钻孔爆破数值仿真模型,在考虑水体重力作用下,对不同起爆方式和不同堵塞材料下水下岩体钻孔爆破效果进行分析,分别得出压力时程曲线图、速度时程曲线图和竖向应力时程曲线图。结果表明... 运用非线性显式动力分析程序ANSYS/LS-DYNA建立水下钻孔爆破数值仿真模型,在考虑水体重力作用下,对不同起爆方式和不同堵塞材料下水下岩体钻孔爆破效果进行分析,分别得出压力时程曲线图、速度时程曲线图和竖向应力时程曲线图。结果表明:不同起爆方式、不同堵塞材料作用下岩石的爆破效果不同,且在不同部位其爆破效果也受到起爆方式和堵塞材料的影响,但在单一堵塞材料的作用下对于破岩效果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尤其在岩-水接触面位置,水材料堵塞和炮泥材料堵塞作用下,两端起爆使得岩体爆破产生的应力扰动较为均匀,整体爆破效果好。因而在实际工程中要依据爆破重点选取不同起爆方式和堵塞材料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爆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LS-DYNA 数值模拟 水下钻孔爆破 堵塞材料 起爆方式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14
7
作者 侯永刚 吕生华 +2 位作者 张佳 罗潇倩 孙立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9-567,共9页
氧化石墨烯(GO)作为一种石墨烯衍生物,结构中含有大量羟基、环氧基、羧基和羰基等含氧官能团,使其易与其他物质通过相互作用复合,从而提高和拓宽传统材料的性能及应用。GO的结构和尺寸等性质会受石墨氧化过程中制备方法、石墨来源、氧... 氧化石墨烯(GO)作为一种石墨烯衍生物,结构中含有大量羟基、环氧基、羧基和羰基等含氧官能团,使其易与其他物质通过相互作用复合,从而提高和拓宽传统材料的性能及应用。GO的结构和尺寸等性质会受石墨氧化过程中制备方法、石墨来源、氧化剂种类、反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针对GO的制备、形成机理、结构控制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引起科研工作者的重视。该文综述近几年有关GO的制备、方法改进、制备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和形成机理以及GO结构影响其宏观性能和应用的研究进展,指出确定GO的形成机理和精确控制GO的结构是制约其应用的关键,从工业化生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对要拓宽和实现GO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制备 化学过程 机理 氧化
下载PDF
化学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毒力的生物测定方法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吕圣兰 王有兵 +3 位作者 谷少华 梁沛 张雷 高希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0-596,共7页
【目的】明确评估不同类型化学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毒力的重复性最好且最方便的生物测定方法。【方法】在室内分别采用点滴法、饲料混药法和叶片药膜法比较了不同类型的7种化学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酰甲... 【目的】明确评估不同类型化学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毒力的重复性最好且最方便的生物测定方法。【方法】在室内分别采用点滴法、饲料混药法和叶片药膜法比较了不同类型的7种化学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酰甲胺磷、高效氯氟氰菊酯、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和虱螨脲)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以点滴法进行测定,7种化学杀虫剂中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毒力最大的是甲维盐,处理后24 h的LD50为0.375μg/g;毒力最小的是虱螨脲,处理后72 h的LD50为261.107μg/g。以饲料混药法进行测定,乙基多杀菌素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毒力最大,乙酰甲胺磷的毒力最低,处理后24 h的LC50分别为0.061和9 426.217μg/g。以叶片药膜法进行测定,毒力最大的是甲维盐,最小的是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后24 h的LC50分别为0.062和471.343 mg/L。对3种生物测定方法的数据进行分析,点滴法的χ^2值最小,P值最大;同时,相比于饲料混药法,点滴法和叶片药膜法测定中草地贪夜蛾种群遗传一致性较好。【结论】除虱螨脲外,测定的其余6种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酰甲胺磷、高效氯氟氰菊酯、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最适用的生物测定方法是点滴法。相比于饲料混药法和叶片药膜法,点滴法不仅能较准确地反映种群整体在遗传学上的纯度,同时在生物测定结果的重复性上也是最好的。虱螨脲推荐使用的生物测定方法是以胃毒为主的饲料混药法和叶片药膜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杀虫剂 毒力 点滴法 饲料混药法 叶片药膜法
下载PDF
嘉善冬季碳质气溶胶变化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颖龙 李莉 +6 位作者 吴伟超 吕升 秦阳 祝新明 高晋徽 唐倩 夏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116-4125,共10页
利用2018年冬季(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和2019年冬季(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嘉兴市嘉善县善西超级站有机碳(OC)、元素碳(EC)及细颗粒物(PM_(2.5))浓度数据分析嘉兴嘉善地区碳质气溶胶变化特征及潜在来源区域.结果表明,2018年和2019年... 利用2018年冬季(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和2019年冬季(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嘉兴市嘉善县善西超级站有机碳(OC)、元素碳(EC)及细颗粒物(PM_(2.5))浓度数据分析嘉兴嘉善地区碳质气溶胶变化特征及潜在来源区域.结果表明,2018年和2019年冬季OC浓度分别为6.90μg·m^(-3)和5.63μg·m^(-3),EC浓度分别为2.47μg·m^(-3)和1.57μg·m^(-3),2019年冬季OC和EC浓度较2018年冬季降幅分别为18.4%和36.4%.利用Minimum R-squared(MRS)方法计算得到2018年和2019年冬季二次有机碳(SOC)分别为1.49μg·m^(-3)和1.97μg·m^(-3),一次有机碳(POC)浓度分别为5.41μg·m^(-3)和3.66μg·m^(-3),SOC在OC中占比呈上升趋势,上升31.1个百分点,POC占比变化则相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PM_(2.5)浓度升高,OC和EC浓度呈上升趋势,最高上升幅度分别为474.7%和408.2%,但在PM_(2.5)中占比却呈下降趋势,OC和EC占比下降幅度分别为6.5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POC对PM_(2.5)的贡献波动不大,仅在150μg·m^(-3)以上有明显降低趋势,SOC对PM_(2.5)的贡献先下降后上升.嘉兴OC和EC潜在源区主要为苏南地区、安徽东南部和浙江北部,且2019年冬季和2018年冬季相比,OC和EC的主要潜在源区贡献浓度分别下降2μg·m^(-3)和6μg·m^(-3)以上,且潜在源区高值区域变小.疫情前受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燃煤共同影响,春节和居家隔离期间,因交通管制等原因,机动车排放量减少,燃煤贡献占比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气溶胶 MRS方法 二次有机碳 潜在源区 居家隔离
原文传递
聚丙烯/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9
10
作者 吕生华 胡浩岩 +2 位作者 孙立 雷颖 刘锦茹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7-413,共7页
以石墨、浓硫酸、高锰酸钾和双氧水等为原料,通过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对其冷冻干燥得到GO粉体,将GO粉体与熔融聚丙烯(PP)树脂共混制备PP/GO复合材料,采用FTIR、AFM、TEM、XRD、DSC及导热仪和氧指数测定仪等对GO及PP/G... 以石墨、浓硫酸、高锰酸钾和双氧水等为原料,通过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对其冷冻干燥得到GO粉体,将GO粉体与熔融聚丙烯(PP)树脂共混制备PP/GO复合材料,采用FTIR、AFM、TEM、XRD、DSC及导热仪和氧指数测定仪等对GO及PP/GO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GO能够以双片层形式均匀地分散在PP基体中,GO/PP复合材料具有致密均匀的微观结构,其力学性能、耐热、阻燃和热传导等性能比对照样品(单纯PP树脂)有显著提高。当GO掺量为0.4%(以PP的质量为基准,下同)时,PP/GO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比对照样品分别提高了29.6%、33.6%和62.7%,熔点从154.5℃提高为174.2℃,热导率提升了205.3%,极限氧指数从18.0提高到2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聚丙烯 力学性能 耐热性能 功能材料
下载PDF
铁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53-Fe的合成及鞣制性能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浩岩 吕生华 +1 位作者 雷颖 孙立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63-970,共8页
以六水合三氯化铁(FeCl_3·6H_2O)与对苯二甲酸(H_2BDC)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以H_2BDC为配体的铁基有机骨架化合物(MIL-53-Fe)。当以皮质量3%铬粉(以Cr_2O_3质量计为皮质量的0.75%)与皮质量2%超声后的MIL-53-Fe对酸皮进行结合... 以六水合三氯化铁(FeCl_3·6H_2O)与对苯二甲酸(H_2BDC)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以H_2BDC为配体的铁基有机骨架化合物(MIL-53-Fe)。当以皮质量3%铬粉(以Cr_2O_3质量计为皮质量的0.75%)与皮质量2%超声后的MIL-53-Fe对酸皮进行结合鞣制时,鞣制后皮革收缩温度(T_s)达到101.8℃,与实验中纯铬鞣制皮革相比减少了铬鞣剂用量40%,鞣制后的皮革增厚率达到18.1%,抗张强度为29.56 MPa,断裂伸长率为89.77%,耐水洗性好,铬鞣剂的吸收率较高。将MIL-53-Fe进行单独鞣革,鞣制后皮革收缩温度为72.5℃,T_s相比于酸皮有所提高,表现出鞣性。结果表明,MIL-53-Fe可与铬鞣剂进行结合鞣制,能够促进铬鞣剂的吸收,提高成革耐水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MOFs 皮革鞣剂 收缩温度 配合物 皮革化学品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的无人机检测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建楠 吕胜涛 牛健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22年第5期48-56,共9页
针对小尺寸无人机目标检测精度低,且深层网络的参数量大、内存占用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无人机检测方法。首先,调整了YOLOv5多尺度预测层的个数,裁剪掉冗余网络层,有效减少网络参数量,提高无人机检测速度;其次,通过在特征... 针对小尺寸无人机目标检测精度低,且深层网络的参数量大、内存占用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无人机检测方法。首先,调整了YOLOv5多尺度预测层的个数,裁剪掉冗余网络层,有效减少网络参数量,提高无人机检测速度;其次,通过在特征提取阶段引入多个不同采样率的空洞卷积,增强小目标的多尺度细节特征提取能力;最后,在多尺度特征融合阶段引入注意力机制,将深层特征进行通道加权后再与浅层特征进行高效融合,增强小目标特征表达能力。实验表明,改进的YOLOv5模型在自制数据集上mAP达到了99.02%,对于小尺寸的无人机目标,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相较于改进前网络,检测速度提高了10.3%,内存开销节约了65%,降低了对设备计算和存储能力的要求,更加有利于无人机检测系统的工程部署和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洞卷积 注意力机制 无人机 目标检测
原文传递
生活再生水灌溉对草坪根区主要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雨霄 邓凌云 +5 位作者 裴宏伟 李雅丽 吕圣薇 刘孟竹 胡锦娟 肖捷颖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64,70,共6页
生活再生水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是一类城市绿地灌溉的良好水源,对于缓解城市用水紧张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为探讨生活再生水灌溉对常见冷季型草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3种不同类型灌溉水质(分别为清水、再生水和50%清水... 生活再生水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是一类城市绿地灌溉的良好水源,对于缓解城市用水紧张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为探讨生活再生水灌溉对常见冷季型草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3种不同类型灌溉水质(分别为清水、再生水和50%清水配50%再生水混合水)对早熟禾草坪草进行了为期1年的灌溉实验。结果表明:①不同水质灌溉会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全氮、碱解氮、速效钾的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②T0、T1、T2处理下,土壤中有机质和NO_(3)^(-)的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在0~10 cm土层处,有机质含量均远高于实验期前(7.8 mg/kg),分别为12.7、13.4、13.5 g/kg;其中,再生水处理0~10 cm土层处NO_(3)^(-)含量达到27 mg/kg,远高于混合水和清水的7 mg/kg。③再生水灌溉下土壤体积含水率最低,且在90 cm土层处土壤体积含水率波动范围最小(0.218~0.268 cm^(3)/cm^(3))。与清水灌溉相比,再生水中的营养物质可被植物根系吸收,促进草坪草生长;但若长期使用再生水灌溉或不控制再生水浓度,水中大量化学物质会影响土壤孔隙度,对土壤造成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水质 混合水 生活再生水 中水 城市绿地 草坪灌溉 根区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嘉兴市冬季不同空气质量等级下大气污染物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吕升 沈利娟 +4 位作者 李莉 沈赛燕 张孝寒 王翡 袁婧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37-1048,共12页
为研究浙江省嘉兴市冬季PM、污染气体和含碳气溶胶在不同空气质量等级下的分布特征,于2013年11月28日—12月28日使用SHARP测尘仪、热电EMS系统和Sunset在线OCEC分析仪观测了PM(PM_(10)和PM_(2.5))、污染气体(SO_2、NO_2、CO和O_3)和含... 为研究浙江省嘉兴市冬季PM、污染气体和含碳气溶胶在不同空气质量等级下的分布特征,于2013年11月28日—12月28日使用SHARP测尘仪、热电EMS系统和Sunset在线OCEC分析仪观测了PM(PM_(10)和PM_(2.5))、污染气体(SO_2、NO_2、CO和O_3)和含碳气溶胶[OC(有机碳)、EC(元素碳)和TC(总碳)]的质量浓度,结合气象数据和HYSPLIT模式,分析了霾污染过程中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日变化及其来源特征.结果表明:嘉兴市冬季霾天ρ(PM_(2.5))、ρ(PM_(10))、ρ(SO_2)、ρ(NO_2)、ρ(O_3)、ρ(OC)、ρ(EC)、ρ(POC)和ρ(SOC)分别为167.90、248.86、77.79、、97.16、28.50、27.09、7.72、7.50和19.59μg/m^3,ρ(CO)为1.47 mg/m^3,分别是空气质量为良时的3.00、2.50、1.29、1.84、0.86、2.59、2.19、2.13、2.82和1.50倍.降雨对不同大气污染物的清除作用不同,对粗粒子的清除作用较大,而对二次产物O_3的影响较小.高ρ(PM)是造成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随着污染程度的加剧,PM中细粒子占比越来越高,在严重污染过程中ρ(PM_(2.5))/ρ(PM_(10))可达70.31%,比空气质量为良时高14.04%;不同污染气体的日变化不同,OC和EC的来源逐渐趋于一致,ρ(SOC)呈现出积累-爆发-积累-爆发的往复过程,边界层的日变化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逐渐减弱.研究显示,随着霾污染的加剧,SOC气溶胶占比逐渐增加、EC和POC等一次碳气溶胶占比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气溶胶 PM 污染气体 不同空气质量等级
下载PDF
装填系数对破甲杀伤复合战斗部威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兴隆 陈科全 +4 位作者 路中华 高大元 吕胜涛 寇剑锋 杨沙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5-540,I0008,共7页
为了提高破甲杀伤复合战斗部的毁伤威力,研究了装填系数对战斗部破甲和杀伤威力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计算了战斗部装填系数从0.71增大到2.00时破片的成型和杀伤半径;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LS DYNA,对比分析了战斗部装填系数为0.80... 为了提高破甲杀伤复合战斗部的毁伤威力,研究了装填系数对战斗部破甲和杀伤威力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计算了战斗部装填系数从0.71增大到2.00时破片的成型和杀伤半径;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LS DYNA,对比分析了战斗部装填系数为0.80、1.00、1.20、1.40和1.60时成型射流的破甲深度,得到了装填系数与破片杀伤半径、成型射流破甲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装填系数从0.71增大到1.86,杀伤半径从9.1m增大到10.2m;继续增加装填系数至2.00,杀伤半径不再增大;随着装填系数的增加,破片平均质量减小;装填系数从0.80增加到1.60过程中,破甲深度先减小后增大,最大破甲深度为143.3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战斗部 装填系数 破甲深度 杀伤半径 毁伤威力
下载PDF
不同降雨条件对不同耐旱型大豆根系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闫春娟 宋书宏 +5 位作者 王文斌 孙旭刚 王昌陵 曹永强 张立军 李盛友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9-214,共6页
为了明确耐旱型大豆根构型的特异性,田间条件下,以不同耐旱型大豆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降雨条件对大豆根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降低了各时期大豆植株的根和地上部生物量;同一地点,R2和R4期取样,辽豆14的根和地上部生物量高于辽... 为了明确耐旱型大豆根构型的特异性,田间条件下,以不同耐旱型大豆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降雨条件对大豆根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降低了各时期大豆植株的根和地上部生物量;同一地点,R2和R4期取样,辽豆14的根和地上部生物量高于辽豆21。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根冠比值逐渐增大;一般而言,V4~R4期,干旱胁迫提高了植株的根冠比。苗期干旱胁迫显著提高了大豆根长,但结荚期和鼓粒期干旱胁迫均降低了大豆根长、根表面积。大豆根长占比以细根为主,平均根直径≤2.5 mm的根长比例均在90%以上。根表面积占比也主要以细根为主,但大豆根体积分配比例较高的却主要是根系直径>2.5 mm的粗根。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耐旱基因型大豆根器官应答干旱胁迫的理论知识,对大豆抗旱生产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旱基因型 根系
下载PDF
缙云山4种林分土壤植硅体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浩宇 陆畅 +3 位作者 高明 黄容 吕盛 王子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9-369,共11页
森林生态系统中丰富的植硅体可以将部分有机碳封存于土壤中,形成稳定的碳库,对全球碳平衡起到重要作用。以重庆市缙云山的竹林、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4种亚热带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分下土壤植硅体及植硅体碳在0~20、2... 森林生态系统中丰富的植硅体可以将部分有机碳封存于土壤中,形成稳定的碳库,对全球碳平衡起到重要作用。以重庆市缙云山的竹林、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4种亚热带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分下土壤植硅体及植硅体碳在0~20、20~40、40~60和60~100 cm土壤剖面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整个土壤剖面(0~100 cm)上,不同林分下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土壤植硅体和植硅体碳含量及植硅体碳储量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分(P<0.05)。4种林分下有机碳和植硅体碳含量呈现一定的表层(0~20 cm)富集现象,并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含量减少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植硅体和植硅体中的有机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植硅体碳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缙云山4种林分中,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储量,植硅体、植硅体碳含量、储量均为最高,是较好的富碳森林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林分 有机碳 植硅体 植硅体碳
下载PDF
结构光测量中相机曝光优化与图像质量评估
18
作者 张伟 宋杰 +3 位作者 吕圣 曾志龙 方麒 王生怀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4-193,共10页
为了解决结构光三维测量采集过程中无法准确确定曝光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机响应函数求解最优曝光时间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使用大津法(Otsu)对不同被测物体图像进行背景分割,然后利用相机响应函数求解真实像素值与曝光时间之间... 为了解决结构光三维测量采集过程中无法准确确定曝光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机响应函数求解最优曝光时间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使用大津法(Otsu)对不同被测物体图像进行背景分割,然后利用相机响应函数求解真实像素值与曝光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在理想像素均值下的最优曝光时间。此外,构建了通过计算图像过曝与欠曝像素点的占比与归一化的像素均值等其他基本图像质量评价参数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能够对被测物体图像进行有效评价。实验使用不同曝光时间进行双目结构光三维测量,对比了模型重建中相位匹配点数量与关键特征的测量结果。结果表明:使用最优曝光时间采集被测物,图像评价结果参数均在90%以上;在模型重建过程中相位匹配点数最多,关键特征测量结果准确,与其他测量方法的最大测量误差为0.02 mm;同时被测物图像质量评价结果与相位匹配点数呈正相关,证明了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为结构光三维测量中曝光量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与计量 结构光三维测量 相机响应函数 阈值分割 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原文传递
克劳斯硫磺回收余热锅炉水温控制系统优化
19
作者 陈玉 陈星 +2 位作者 向腾龙 张履胜 王治红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24年第3期15-21,共7页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为了减少危险的高温设备操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余热锅炉水温控制系统的时变性、滞后性等特点,进行了控制系统优化研究。在MATLAB/Simulink平台建模仿真,比较了常规PID控制、模糊自适应PID控制、串级控制效果,发现...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为了减少危险的高温设备操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余热锅炉水温控制系统的时变性、滞后性等特点,进行了控制系统优化研究。在MATLAB/Simulink平台建模仿真,比较了常规PID控制、模糊自适应PID控制、串级控制效果,发现各控制方案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为了利用各控制方案的优点同时减弱其缺陷,提出了复合控制方案对系统进行控制,通过调节各控制器权重系数的方法将选中的控制器复合为一个控制器。PID控制、串级控制、模糊控制、复合控制和S-函数复合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在230 s、300 s、180 s、130 s和106 s达到稳定。S-函数复合控制响应快、无超调、控制精度较高,达到了使控制系统安全稳定的目的,有效提高了克劳斯硫磺回收燃烧炉余热回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劳斯硫磺回收 SIMULINK 余热锅炉水温 权重系数 S-函数复合控制器
下载PDF
改进的分段式多项式拟合的二维谱图还原算法
20
作者 盖巧娜 娄小平 +1 位作者 吕盛钰婕 牟涛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94-2599,共6页
中阶梯光栅光谱仪兼具光谱范围宽和光谱分辨率高的优势,为将因中阶梯光栅衍射级次高而导致混叠的光谱分开,中阶梯光栅光谱仪的色散系统使用了两个分别在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交叉色散的元件,并最终在探测器上形成二维光谱图像。为了获取... 中阶梯光栅光谱仪兼具光谱范围宽和光谱分辨率高的优势,为将因中阶梯光栅衍射级次高而导致混叠的光谱分开,中阶梯光栅光谱仪的色散系统使用了两个分别在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交叉色散的元件,并最终在探测器上形成二维光谱图像。为了获取光谱仪所检测物质的直观光谱信息,需要通过谱图还原算法将二维光谱图像转换成光强与波长对应的一维谱图,谱图还原算法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中阶梯光栅光谱仪的精度和效率。结合已有的谱图还原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段多项式拟合的二维谱图还原算法。该算法所基于的中阶梯光栅光谱仪采用透射式棱镜,与传统的光线追迹获取拟合数据点的方法不同,通过中阶梯光栅和棱镜的色散规律获取波长所对应的像元坐标数据,之后将探测器像面在横轴上按像元坐标划分成多个区域;由于X坐标与衍射级次m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算法的原理是通过建立X坐标与m的拟合关系式,即可由光线落在探测器像面的X坐标得到光线所属衍射级次,并结合像面的Y坐标与波长的关系式最终得到坐标与波长的关系式;分别对各个区域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每个区域的波长与像元坐标的关系式,实现整个区域谱图还原模型的建立。实验表明:所建立的谱图还原模型的计算误差为0.0001nm。综上,该算法运算简单、能够快速实现谱图还原,并且提高了谱图还原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阶梯光栅光谱仪 交叉色散 谱图还原 分段式 多项式拟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