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梁素海流域地表水中全氟化合物分布、来源及其生态风险 被引量:10
1
作者 史锐 毛若愚 +3 位作者 张梦 吕永龙 宋帅 赵纪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3-672,共10页
全氟化合物(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在长期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通过多介质扩散和远距离迁移等方式进入环境中.本研究分析了乌梁素海流域丰水期及枯水期采集的地表水样品中17种PFASs,探讨了该地区PFASs的时空分布特征、潜在来... 全氟化合物(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在长期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通过多介质扩散和远距离迁移等方式进入环境中.本研究分析了乌梁素海流域丰水期及枯水期采集的地表水样品中17种PFASs,探讨了该地区PFASs的时空分布特征、潜在来源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PFASs在所有地表水样品中均有检出,浓度范围为4.00~263.45 ng·L^(-1);研究区地表水中PFASs空间分布格局受当地人类活动影响明显,在空间上表现为两个主要特征:一是PFASs浓度较低的黄河水和干渠水,以全氟丁酸(PFBA)为主要组分;二为接纳了河套灌区的工业、农业和生活等废水的总排干水和湖区水,PFASs浓度较高并以全氟辛酸(PFOA)为主要组分.受到短链PFASs产量增加与引黄河水量变化影响,枯水期水样中PFASs含量较高于丰水期的样品.PFOS/PFOA、PFOA/PFNA和PFHp A/PFOA结果表明,研究区PFASs为大气沉降与点源污染混合来源.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目前PFOA与全氟辛基磺酸(PFOS)的风险值均较低,但由于全氟化合物的累积特性和长距离传输能力,其长期的累积效应依然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PFASs) 乌梁素海 时空分布特征 污染源解析 风险排序
原文传递
中国油气系统甲烷逸散排放估算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春赐 吕永龙 贺桂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905-4913,共9页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正致力于推动能源低碳化转型,这促进能源由煤炭向油气资源的转变.因此,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系统(油气系统)的甲烷(CH_(4))排放日益受到关注.逸散排放包括设备泄漏、排空和火炬燃烧,涉及油气资源的开发、生产、...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正致力于推动能源低碳化转型,这促进能源由煤炭向油气资源的转变.因此,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系统(油气系统)的甲烷(CH_(4))排放日益受到关注.逸散排放包括设备泄漏、排空和火炬燃烧,涉及油气资源的开发、生产、运输、储存和分配等过程.但目前油气系统CH_(4)逸散排放缺乏统一的核算方法,逸散排放量亦未被纳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统计之中.基于相关方法,评估了1980~2020年中国油气系统的CH_(4)逸散排放.结果表明,油气系统的CH_(4)逸散排放随着油气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增长而快速增加,由1980年不足60万t增长至2020年的超过260万t.石油系统和天然气系统在2020年的CH_(4)逸散排放分别达到约60万t和200万t,是1980年的1.38倍和16.6倍.油气系统的CH_(4)逸散主要源于天然气生产、石油生产、天然气分配、天然气运输和储存,分别占总排放的41%、 20%、 18%和13%.天然气管道是主要的逸散设施.相比于常规油气资源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排放强度更高.研究完善了CH_(4)逸散排放清单,可为CH_(4)减排提供重要科学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排放 逸散排放 油气系统 气候变化 甲烷排放清单
原文传递
环渤海地区2,4,4'-三氯联苯的多介质归趋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毅 马艳飞 +3 位作者 宋帅 吕永龙 张盛 吴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625-2634,共10页
为探究多氯联苯(PCBs)在环渤海地区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行为,本研究以2,4,4'-三氯联苯(PCB28)为目标污染物,基于区域尺度多介质城乡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条件下PCB28在各环境相中的浓度分布、总量分配以及相间迁移过程,并对模型... 为探究多氯联苯(PCBs)在环渤海地区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行为,本研究以2,4,4'-三氯联苯(PCB28)为目标污染物,基于区域尺度多介质城乡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条件下PCB28在各环境相中的浓度分布、总量分配以及相间迁移过程,并对模型的输入参数和输出结果分别进行了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PCB28在淡水、农村土壤、城市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模拟浓度与实测浓度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PCB28在城市土壤中的浓度最大,浓度均值为5.26×10^-6 mol·m^-3,在农村大气中的浓度最小,浓度均值为5.79×10^-14 mol·m^-3.当环境系统达到平衡时,土壤是PCB28最主要的"汇",占其在环境中总储量的96.45%.大气相与其他环境相间的相互迁移过程是PCB28在环渤海地区进行空间迁移的主导过程.大气传输是PCB28最主要的入海途径,从农村大气到海水的迁移通量占总入海通量的97.22%.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PCB28排放速率、栅格规模及与迁移速率相关的参数是影响大气相中PCB28浓度的关键参数.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PCB28在农村大气和城市大气中的浓度分布都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其变异系数分别为0.44和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 4′-三氯联苯(PCB28) 多介质归趋 逸度模型 敏感性分析 不确定性分析 环渤海地区
原文传递
深思科学的作用及其与文化的关系
4
作者 吕永龙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19年第1期23-25,共3页
今天召开的五四百年纪念座谈会非常有意义。一百年前我们强调科学与民主,现在看来仍然很重要。全球化时代中国究竟如何促进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科学的作用及其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深思。我国对科学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很... 今天召开的五四百年纪念座谈会非常有意义。一百年前我们强调科学与民主,现在看来仍然很重要。全球化时代中国究竟如何促进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科学的作用及其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深思。我国对科学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当前无论是公众,还是政府官员对科学的作用都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中兴'、'华为'等事件发生后,举国震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的作用 科学的发展
下载PDF
新污染物共排放对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的挑战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佩 黄欣怡 +2 位作者 曹致纬 吴朝阳 吕永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801-4809,共9页
从跨学科研究的角度,以氟化工行业为例,探讨了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和臭氧层消耗物质(ODS)两大类新污染物的共排放问题.从生产过程上解析两类物质的共生产机制,构建其内在联系;在排放途径上分析其差异性及交叉过程,剖析在样品采集... 从跨学科研究的角度,以氟化工行业为例,探讨了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和臭氧层消耗物质(ODS)两大类新污染物的共排放问题.从生产过程上解析两类物质的共生产机制,构建其内在联系;在排放途径上分析其差异性及交叉过程,剖析在样品采集、前处理和仪器分析方面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挑战.在生态环境效应方面综合评估了两类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产生的生态和人群健康风险、臭氧层破坏和全球暖化效应.进一步拓展利益相关方分析、生命周期分析和质量平衡分析的视角,为新污染物共排放的研究和管理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排放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 臭氧层消耗物质(ODS) 全球变暖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