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一带晚石炭世赞岐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甘雨 李永军 +4 位作者 王冉 杨高学 向坤鹏 刘佳 佟丽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30,共15页
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一带广泛分布晚石炭世玄武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属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较高的SiO_2(52.88%~56.89%)、MgO(3.47%~6.88%,Mg#为48.5~63.7)、Sr(442×10^(-6)~970×10^(-6))、Ba(199×10^(-6)~796×10^(... 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一带广泛分布晚石炭世玄武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属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较高的SiO_2(52.88%~56.89%)、MgO(3.47%~6.88%,Mg#为48.5~63.7)、Sr(442×10^(-6)~970×10^(-6))、Ba(199×10^(-6)~796×10^(-6))含量,K/Na为0.22~0.70,P_2O_5变化范围较大(0.18%~0.5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La/Yb)N为1.88~15.9),亏损Nb、Ta、Hf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弱负Eu异常(δEu=0.77~0.94),(87Sr/86Sr)i=0.70366~0.70409,(^(143)Nd/^(144)Nd)i=0.51247~0.512564,εNd(t)=4.41~6.19,^(206)Pb/^(204)Pb=18.220~18.405,^(207)Pb/^(204)Pb=15.482~15.522,^(208)Pb/^(204)Pb=37.991~38.296,与典型赞岐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该赞岐岩的厘定,为研究西准噶尔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约束了本区残余洋盆的闭合时限并非前人确立的早石炭世,而应延迟至晚石炭世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岐岩 板片熔体交代 岛弧构造环境 晚石炭世 西准噶尔 新疆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三叉-心脏反射的处理 被引量:8
2
作者 齐猛 冯鲲鹏 +4 位作者 刘洋 李茗初 郭宏川 陈革 梁建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出现三叉-心脏反射(TCR)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7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次开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 目的探讨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出现三叉-心脏反射(TCR)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7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次开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麻醉监测,分为无TCR组63例和TCR组16例,比较两组基线情况、术前合并症及手术累及三叉神经分支的差异。分析术中发生TCR患者的处理措施及近期预后。结果 (1)TCR组高血压病史比例31.2%(5例)高于无TCR组的7.9%(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3,P<0.05)。(2)行显微血管减压术过程中,TCR组16例患者共出现TCR 19次。操作前基线心率(74±10)次/min,TCR发生时心率降至(51±6)次/min;基线平均动脉压为(102±13)mm Hg,TCR发生时平均动脉压为(74±8)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TCR出现后停止操作,患者心率和血压自行恢复4例次,应用药物15例次,其中应用阿托品12例次,剂量为0.2~0.5 mg;应用麻黄素3例次,剂量5~10 mg。患者心率及血压在20 s内或给药后20 s内恢复至基线水平;患者术后至出院时,无TCR相关心血管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缺损。结论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若发生TCR,需尽早选择性使用抗胆碱能类药物或血管活性药物。TCR发生的危险因素尚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 三叉-心脏反射 抗胆碱能类药物 血管活性药物 预后
下载PDF
甘氨酸-氟硼荧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测试
3
作者 董雪 张杰 +4 位作者 王坤朋 方硕 刘洋 孟舒献 冯亚青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7-34,共8页
将一种具有近红外荧光性能的氟硼荧染料(BDDIPY)作为显影基团,制成新型的检测肿瘤细胞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首先以氟硼二吡咯烷(BOD)为起始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将具有强供电子作用的N-苯基亚氨基二苄引入到氟硼荧中,得到了荧光光谱处... 将一种具有近红外荧光性能的氟硼荧染料(BDDIPY)作为显影基团,制成新型的检测肿瘤细胞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首先以氟硼二吡咯烷(BOD)为起始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将具有强供电子作用的N-苯基亚氨基二苄引入到氟硼荧中,得到了荧光光谱处于近红外区的氟硼荧化合物,接着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为活化剂,将具有肿瘤亲和力的甘氨酸引入到荧光基团-氟硼荧(BDDIPY),最终得到甘氨酸-氟硼荧近红外荧光探针,并对其结构进行了核磁和质谱表征,并进行了光学和生物学性能测试。实验结果显示:甘氨酸-氟硼荧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的荧光发射波长大于700 nm,与肺癌细胞(GLC-82)具有较好的亲和力,达到23.65,是一个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检测肿瘤细胞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硼荧 甘氨酸 肿瘤成像 荧光分子探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