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粤港澳大湾区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湛社霞 匡耀求 阮柱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61-767,共7页
利用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数据,分析2006—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度计算社会经济因素与珠三角、香港和澳门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内SO2、NO2和PM1... 利用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数据,分析2006—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度计算社会经济因素与珠三角、香港和澳门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内SO2、NO2和PM10年平均浓度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月平均浓度呈U形变化趋势;O3年平均浓度呈上升趋势,月际变化呈M形趋势;工业、能源消耗、人口、机动车数量和环境管理政策是影响区域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强化联合防控,严格管控工业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和加强车辆管制,是持续改善粤港澳大湾区空气质量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粤港澳大湾区 灰色关联度 污染物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广州市大气PM2.5浓度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周敏丹 匡耀求 云国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1-279,共9页
PM2.5变化的驱动因素是大气PM2.5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揭示PM2.5污染的特点及其驱动影响因子,以广州市为例,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测自然因素(包括平均降水量、平均温度、平均气压、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植被指数)与社会经济因素(包... PM2.5变化的驱动因素是大气PM2.5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揭示PM2.5污染的特点及其驱动影响因子,以广州市为例,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测自然因素(包括平均降水量、平均温度、平均气压、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植被指数)与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密度、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交车辆数、电力消费量)对2015年广州市ρ(PM2.5)变化的影响机制与差异.结果表明:①基于因子探测分析发现,对ρ(PM2.5)变化影响最大的前三位驱动因素分别为植被指数、公交车辆数与电力消费量,对应的因子影响程度指标值分别为0.51、0.46、0.40.②基于生态探测分析发现,植被指数与其他自然因素(如平均温度、平均降水量、平均气压等)对ρ(PM2.5)空间分布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与所有社会经济因素对ρ(PM2.5)空间分布的影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除植被指数外,公交车辆数与其他自然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对ρ(PM2.5)空间分布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③基于交互探测分析发现,所有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ρ(PM2.5)变化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一影响因素的独自作用,其中平均降水量与平均气压交互作用后对ρ(PM2.5)变化的影响最大.研究显示,自然因素(尤其是植被指数、平均降水量)及自然因素与人为活动(如交通出行、电力消费等)交互效应对广州市ρ(PM2.5)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广州市
下载PDF
商圈功能多样性对其活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罗雯 匡耀求 +2 位作者 周敏丹 何晔宇 阮柱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59-1271,共13页
探究功能多样性如何影响商圈活力,可为城市用地功能结构优化调整和商圈功能改造提供理论支撑,进而促进城市混合功能有序开发、提升城市活力。已有关于功能多样性与活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城市、街道活力等方面,对于商圈活力研究很少涉及... 探究功能多样性如何影响商圈活力,可为城市用地功能结构优化调整和商圈功能改造提供理论支撑,进而促进城市混合功能有序开发、提升城市活力。已有关于功能多样性与活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城市、街道活力等方面,对于商圈活力研究很少涉及,且大多利用单一的熵指数反映功能多样性。在利用夜光数据对活力的研究中,大多选取城市或更大区域尺度作为研究单元,无法精准地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功能多样性与城市内部活力的关系。因此,本文以广州市主城区为例,以商圈作为基本研究单元,融合城市设施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和珞珈一号夜间灯光数据,利用希尔数模型从多维视角测度商圈功能多样性特征,并以此来探究其与商圈活力的定量化关系。主要结论如下:①仅用熵指数来反映多样性是不足的,其与商圈活力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无相关性,需结合希尔数多样性指数从多视角度量商圈功能多样性,以弥补单一熵指数测度方法的不足;②广州商圈功能丰富度指数与其活力净相关系数为0.382,提高功能丰富度以增加商圈各功能间互补性、异质性或混合性,从而具备足够的功能多样性,促进各类功能间的协同与竞争,形成良好的兼容性混合,以更好的满足多数人的消费需求,激发商圈活力;③广州商圈规模效应与其活力净相关系数为0.507,对比大于集聚效应的0.371,表明广州商圈发展遵循新经济地理学的规模报酬递增规律,即商圈规模越大对于提升商圈活力的效用越大,而商圈功能集聚度对于提升商圈活力的效用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圈 功能多样性 希尔数模型 POI数据 珞珈一号夜间灯光数据 广州主城区
原文传递
广东省地级市建设用地扩展模式区域差异与驱动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邓瑞民 李少英 +2 位作者 吴志峰 匡耀求 马世发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9-698,共10页
利用景观扩展指数对2009―2014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建设用地扩展模式进行定量识别,对比和分析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的扩展模式组合与差异,揭示省级城市扩展的空间分异规律,并采用逐步回归模型探究不同扩展模式的驱动机理。研究表明:1)200... 利用景观扩展指数对2009―2014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建设用地扩展模式进行定量识别,对比和分析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的扩展模式组合与差异,揭示省级城市扩展的空间分异规律,并采用逐步回归模型探究不同扩展模式的驱动机理。研究表明:1)2009―2014年广东省各地级市城市扩展以边缘式为主,飞地式和填充式为辅,飞地式和填充式扩展比例呈反比。2)填充式扩展数量占比高的城市集聚于珠江口区域,呈现"小三角"形状,飞地式扩展数量占比高的城市在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形成"大三角"的形状。3)人口密度越低,建设用地越趋向于飞地式扩展。非建设用地比例和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边缘式扩展更加剧烈。土地城镇化率高的城市填充式扩展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扩展模式 景观扩展指数 广东省
下载PDF
2000-2017年珠三角城市群空间聚集发展特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海云 匡耀求 邹威 《地理空间信息》 2020年第1期119-124,127,共7页
基于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区位熵、城市流强度和经济隶属度等指标,综合分析了2000-2017年珠三角城市群人口、经济、产业集聚水平和空间关系的时空演变过程;提取了5期城区边界,并分析了城区扩展速率、强度和方向;基于空间引力模型测算... 基于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区位熵、城市流强度和经济隶属度等指标,综合分析了2000-2017年珠三角城市群人口、经济、产业集聚水平和空间关系的时空演变过程;提取了5期城区边界,并分析了城区扩展速率、强度和方向;基于空间引力模型测算了各市城镇化空间引力潜力。结果表明:①珠三角城市群城镇化空间网络联系水平不高,东西两岸发展不均衡,"核心-外围"特征明显,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集聚滞后;②城际经济联系较松散,城市流强度差异悬殊,广州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以工业外向服务功能为主的深圳,在珠三角范围内的工业区位熵失去优势,综合对外服务功能优势不明显;③城镇化集聚特征与经济联系密切相关,在空间上呈现一致性,城镇化空间集聚最明显和经济联系最密切的区域高度拟合;④陆地地理邻近集聚特征明显,沿海岸线经济联系不足,珠海与广州、深圳的海上经济联系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空间聚集 经济联系 城市流强度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2010—2020年湿地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海云 匡耀求 +2 位作者 郑少兰 丘宇洲 郑子豪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134,共9页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提取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湿地数据,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定量解析了粤港澳大湾区2010—2020年湿地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其中,人工湿地减少更明...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提取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湿地数据,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定量解析了粤港澳大湾区2010—2020年湿地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其中,人工湿地减少更明显(305.33 km^(2)),自然湿地减少90.17 km^(2),湿地向建设用地、草地转移是湿地损失的主要形式;2010—2015年湿地损失的主要区域为大湾区中部核心区和沿海城镇带,2015—2020年湿地损失区域在新区、新建产业基地等局部区域聚集;人工湿地变化主要受GDP、渔业产量、第二产业产值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驱动,常住人口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气温、第一产业产值和道路密度对自然湿地变化起重要作用,其余因子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电能替代宏观能效综合评价方法
7
作者 陈浩波 舒杰 +2 位作者 匡耀求 朱贤文 李秋硕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8,共11页
电能替代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对电能替代能效进行分析评价是检验电能替代技术应用成效的核心手段。基于能量分析法对多种电能替代设备或系统的能量转换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筛选通用可比的能效指标以构建宏... 电能替代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对电能替代能效进行分析评价是检验电能替代技术应用成效的核心手段。基于能量分析法对多种电能替代设备或系统的能量转换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筛选通用可比的能效指标以构建宏观能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梯形模糊德尔菲法与熵权法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法结合优劣解距离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建立适用于多种电能替代技术的宏观能效评价与比较方法,实现能效评价从微观到宏观的推广;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为综合评价电能替代宏观能效水平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电能替代政策有效制定和深化实施,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电能替代 宏观能效评价 梯形模糊德尔菲法 熵权法 优劣解距离法
原文传递
新常态下广东绿色发展特征和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卞勇 匡耀求 +1 位作者 曾雪兰 徐伟嘉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08-218,共11页
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以广东为研究对象,建立涵盖经济社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构建综合评价指标,研究区域绿色发展现状水平和新常态以来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 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以广东为研究对象,建立涵盖经济社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构建综合评价指标,研究区域绿色发展现状水平和新常态以来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珠三角核心区绿色发展整体水平较高,而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地市绿色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发展对资源消耗的依赖性较强;进入新常态以来,各地市在绿色发展的不同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改善效果,但还没有形成系统、协调的改进成效。针对广东不同区域的发展现状和主体功能定位,提出未来差异化的绿色发展思路。以具有显著区域差异特征的广东进行实证,可为全国各区域形成协同绿色发展格局和区域协调机制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广东 区域差异 新常态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术语Carbon Storage汉译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匡耀求 肖子茜 谢梦仪 《中国科技术语》 2022年第4期86-95,共10页
Carbon Storage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研究领域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科技术语,此前在医学领域也偶有使用,表示碳(以二氧化碳或碳水化合物形式)在某种研究对象中的贮留或蓄积情况。近年来,其在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领域的学... Carbon Storage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研究领域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科技术语,此前在医学领域也偶有使用,表示碳(以二氧化碳或碳水化合物形式)在某种研究对象中的贮留或蓄积情况。近年来,其在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领域的学术论文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含义也在逐步扩展,不论是其碳质的成分清单还是研究对象的范围都在扩大。目前,不同语境下的Carbon Storage可以分别译为碳贮留(碳贮量)、碳蓄积(碳蓄积量)、碳封存(碳封存量)等。但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期汉字和术语规范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误解却使中文文献中正确的科技术语译名“碳贮量”被逐步排挤,而不当术语译名“碳储量”反而得到推行。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领域部分缺乏辨识力的初学者发表的大量论文又使得含有不当术语“碳储量”的中文文献逐年增加,而正确术语“碳贮量”逐渐湮灭。建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尽快采取措施对该术语的汉语名称进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贮量 碳封存 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 科技术语翻译
下载PDF
香港温室气体排放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亚兰 匡耀求 黄宁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2-259,共8页
研究并总结香港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和气候行动的有益经验,可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减排行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脱钩指数和LMDI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1992—2015年香港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特征、结构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香港温... 研究并总结香港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和气候行动的有益经验,可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减排行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脱钩指数和LMDI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1992—2015年香港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特征、结构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香港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已初步实现达峰,峰值均出现在2014年;2015年碳强度比2005年降低了40.82%,已实现2030年目标;(2)香港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为非常理想的强脱钩状态;(3)能源消费碳排放对香港碳排放总量起的是减排作用,非能源消费碳排放起的是增排作用;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碳排放系数和碳强度这3个驱动因素的累积影响对香港起了积极的减排作用,能源强度因素贡献最大;人均GDP、人口、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结构因素的累积影响对香港一直起增排作用,人均GDP和人口因素的累积增排贡献最大,高耗能的发电行业能源消费比例和碳排放比例居高不下是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结构因素起增排作用的重要原因。清洁发电、节约用电是未来香港气候行动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排放 LMDI模型 脱钩指数 香港
下载PDF
地质钻探若干英文术语的汉译
11
作者 匡耀求 阮柱 《中国科技术语》 2019年第5期47-49,共3页
通过钻探获得的钻孔内核部位的物质,既可以指已固结的岩石,也可以指未固结的松散沉积层或其他形态的物质,英文统称为core,以往的中文译名为"岩芯",显然不全面。根据汉语构词规律,应该叫"孔芯"。建议将钻探行业里的... 通过钻探获得的钻孔内核部位的物质,既可以指已固结的岩石,也可以指未固结的松散沉积层或其他形态的物质,英文统称为core,以往的中文译名为"岩芯",显然不全面。根据汉语构词规律,应该叫"孔芯"。建议将钻探行业里的英文术语core翻译成为"孔芯",这样才可以与英文的core完全对应。同时建议对钻探工程名词术语中与core相关术语的中文译名进行修订,并提出了14个术语的译名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探工程术语 孔芯 取芯 芯柱图
下载PDF
脱钩分析英文术语名称的汉译
12
作者 匡耀求 赵亚兰 《中国科技术语》 2019年第1期44-47,共4页
针对目前国内发表的相关中文文献对脱钩分析8种状态的英文术语汉译名称难以理解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脱钩分析术语译名方案,建议将expansive coupling译为"联动增长",将recessive coupling译为"联动衰退",将negati... 针对目前国内发表的相关中文文献对脱钩分析8种状态的英文术语汉译名称难以理解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脱钩分析术语译名方案,建议将expansive coupling译为"联动增长",将recessive coupling译为"联动衰退",将negative decoupling译为"不良脱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脱钩分析 脱钩状态 术语翻译
下载PDF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的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价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何晔宇 匡耀求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2-368,共7页
将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充分考虑海岸带生态风险形成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识别影响海岸带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将海岸带生态安全归纳为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准则... 将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充分考虑海岸带生态风险形成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识别影响海岸带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将海岸带生态安全归纳为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准则层,选取26个能够反映生态安全状况的因子来构建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粤港澳大湾区惠州岸段两个沿海县(区)2007、2010、2013、2015、2016年的海岸带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惠东县这5年海岸带生态安全等级分别为预警(Ⅲ)、较安全(Ⅱ)、较危险(Ⅳ)、较安全(Ⅱ)、较安全(Ⅱ);大亚湾区海岸带生态安全等级分别为预警(Ⅲ)、预警(Ⅲ)、预警(Ⅲ)、较安全(Ⅱ)、较安全(Ⅱ)。(2)“十二五”规划所采取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措施对惠州海岸带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岸带生态安全状况于2013年有明显恶化,说明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措施及力度仍不足以抵消这一时期持续增加的生态环境压力,同时,海岸带生态环境对于响应措施的反应具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3)影响惠州海岸带生态安全的主要原因有工业的发展及污染物排放、人类活动密集及人类对海洋区域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政府响应措施实施力度、自然和人为原因所造成的海洋灾害和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 海岸带生态安全 粤港澳大湾区 惠州
下载PDF
基于加权光滑样条的多云雨地区NDVI重构——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阮柱 匡耀求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51-1062,共12页
为探讨加权光滑样条算法(sspw)在多云雨地区重构高质量NDVI的效果,以广东省为研究区,对其范围内2005—2015年MOD13Q1 NDVI数据进行重构。为证实sspw在重构多云雨地区NDVI的优势,选取多云雨样区的重构影像进行对比,并将未加权滤波[普通... 为探讨加权光滑样条算法(sspw)在多云雨地区重构高质量NDVI的效果,以广东省为研究区,对其范围内2005—2015年MOD13Q1 NDVI数据进行重构。为证实sspw在重构多云雨地区NDVI的优势,选取多云雨样区的重构影像进行对比,并将未加权滤波[普通光滑样条(ssp)、Savitzky-Golay(SG)滤波]与加权滤波(sspw、加权SG滤波)重构的NDVI时序曲线进行对比。结果发现:1)sspw能有效重构多云雨地区NDVI。2)与未加权滤波相比,在质量权重的辅助下,加权滤波重构的NDVI数据时间序列曲线更接近原始NDVI上包络线,加权滤波重构的NDVI与原始NDVI线性相关性更强,误差更小;而加权滤波中,sspw比加权SG(Savitzky-Golay)滤波更能抑制图像中的噪音。总体来说,sspw重构的数据误差更小,与原始高质量数据相关性更强,重构效果更好,更适合多云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云雨地区 加权光滑样条对比 NDVI重构 滤波 广东省
下载PDF
“碧利斯”引发罗霄山区局地特大暴雨的过程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邹毅 王德辉 +1 位作者 杨妮 匡耀求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利用降水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6年7月14日夜间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期间,发生于罗霄山区资兴市的一次特大暴雨的过程,并通过与传统无线电探空资料比较,发现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数据产品在山区强对流活动成因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利用降水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6年7月14日夜间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期间,发生于罗霄山区资兴市的一次特大暴雨的过程,并通过与传统无线电探空资料比较,发现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数据产品在山区强对流活动成因分析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发现,当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中心位于资兴市以东约400 km之时,引发了研究区东江水库盆地内的一次对流风暴,并形成了所谓列车效应,造成局地特大暴雨。发现依靠传统无线电探空资料难以有效预报这一对流风暴,而采用AIRS产品数据发现,台风暴雨发生前约8 h时东江水库盆地低层大气即存在局地强逆温层,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积累。研究区逆温层受到碧利斯外围气流影响而释放不稳定能量,很可能是导致此次特大暴雨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暴雨 AIRS 逆温层 地形 碧利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