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误诊为胆管癌2例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
作者 孙江阳 孔晓宇 +2 位作者 肖朝文 蔡常春 郑小林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68-171,共4页
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Ig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4-SC)是IgG4相关性疾病胆管受累的表现,多为老年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常伴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血清IgG4升高及胆管大量IgG4阳性细胞浸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 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Ig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4-SC)是IgG4相关性疾病胆管受累的表现,多为老年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常伴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血清IgG4升高及胆管大量IgG4阳性细胞浸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于2015年7月期间断收治例误诊为胆管癌的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现回顾其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 胆管癌
下载PDF
新时代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转型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孔晓宇 周新直 成传明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84-87,共4页
新时代赋予了内部审计工作新的职责与使命,当前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与新要求、新方向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的现状,总结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困境和不足,探究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转型的途径和方法.旨... 新时代赋予了内部审计工作新的职责与使命,当前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与新要求、新方向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的现状,总结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困境和不足,探究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转型的途径和方法.旨在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内部审计 审计转型
下载PDF
中国大陆沿海新记录种——卷眼斑鲆(Pseudorhombus oculocirris)
3
作者 孔晓瑜 刘高康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9-634,共6页
斑鲆属(Pseudorhombus,Bleeker,1862)隶属于鲽形目(Pleuronectiforms)牙鲆科(Paralichthyidae),根据Eschmeyer’s Catalog of Fishes记录有效种类有25种;根据李思忠等(1995)的《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鲽形目》记载,目前在中国大陆海域有... 斑鲆属(Pseudorhombus,Bleeker,1862)隶属于鲽形目(Pleuronectiforms)牙鲆科(Paralichthyidae),根据Eschmeyer’s Catalog of Fishes记录有效种类有25种;根据李思忠等(1995)的《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鲽形目》记载,目前在中国大陆海域有标本记录的有11种。本研究在2007年到2021年在海南的文昌、陵水和三亚分别采集到了9尾有眼侧有5个眼状斑纹的标本,并和该属25种鱼类的原始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比对结果发现,该样品符合Amaoka(1969)定名的卷眼斑鲆(P.oculocirris Amaoka,1969)形态特征。该种类目前只在日本和越南有报道,本研究是首次在中国大陆海域采集,故为新记录种。本研究结合卷眼斑鲆原始描述、相关文献和采集到的9尾标本的形态特征对该种类进行了详细的再描述,并首次提供了线粒体分子条形码(GenBank登录号为OL307681、OL307682和OL307683)。该种的主要形态特征为背鳍65–76;臀鳍50–57;有眼侧胸鳍11–13,无眼侧胸鳍10–12;尾鳍条2+13+2;第一鳃弓鳃耙4–7+17–20;侧线鳞71–82;脊椎骨10+26=36;背鳍前边几个鳍条稍长且基部只有1/5–1/3连有鳍膜,下眼上缘具有指状皮突。本研究的发现进一步扩大了该种的分布范围和提供了种类鉴定的分子依据,本报道将会为牙鲆科鱼类生物多样性和系统演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鲽形目 斑鲆属 COI条形码 形态特征
原文传递
“线上线下”融合背景下思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3
4
作者 孔晓宇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06-107,110,共3页
思想政治课既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也是高职院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途径,更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产物,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思政课程价值,促进学生... 思想政治课既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也是高职院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途径,更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产物,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思政课程价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文章基于“线上线下”融合背景,从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实施科学的教学设计、搭建微信公众平台三方面对思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展开相关论述,意在促使学生在思政课堂上能够更加投入,有效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 思政课程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中国大陆近海新记录种——长冠羊舌鲆(Arnoglossus macrolophus)
5
作者 张少秋 孔晓瑜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历史记录我国大陆羊舌鲆属(Arnoglossus)有5个物种,它们是长鳍羊舌鲆(A.tapeinosoma)、纤羊舌鲆(A.tenuis)、多斑羊舌鲆(A.polyspilus)、大羊舌鲆(A.scapha)和日本羊舌鲆(A.japonicus)。1929年Weber等将长冠羊舌鲆(Arnoglossus macrolop... 历史记录我国大陆羊舌鲆属(Arnoglossus)有5个物种,它们是长鳍羊舌鲆(A.tapeinosoma)、纤羊舌鲆(A.tenuis)、多斑羊舌鲆(A.polyspilus)、大羊舌鲆(A.scapha)和日本羊舌鲆(A.japonicus)。1929年Weber等将长冠羊舌鲆(Arnoglossus macrolophus Alcock,1889)列为长鳍羊舌鲆[Platophrys(Arnoglossus)tapeinosoma Bleeker,1866;目前为A.tapeinosomus]的同物异名,并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采纳。Arai等1996年重新检视了长鳍羊舌鲆的模式标本和Weber等的长鳍羊舌鲆,发现了Weber等的标本应为长冠羊舌鲆,确认了长冠羊舌鲆种的有效性。作者2008至2021年间在中国大陆近海采集到了一批拟似长鳍羊舌鲆和长冠羊舌鲆的标本,为了正确鉴定这些标本,本研究对其形态和分子条形码进行了研究,将我们所采集标本的形态特征与两种模式种以及前人的研究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研究标本的8个可数性状和20个性状比例值与长冠羊舌鲆的数值为相同、连续、包含或略有差异关系;特别是在作为鉴别特征的背鳍条延长、背鳍和臀鳍末端基部黑色斑点和犁骨发达这3个描述性状上为一致,但与长鳍羊舌鲆的特征存在较多差异,因此,本研究的标本确定为长冠羊舌鲆。计算本研究获得的COI序列(Gen Bank登录号:MZ086865)与Gen Bank上的1条采集地为中国台湾的长冠羊舌鲆的遗传距离为12%,与其他3条分别采自中国南海和越南的长鳍羊舌鲆序列的遗传距离为0。因此,这些采自中国南海和越南的标本应该是长冠羊舌鲆而不是长鳍羊舌鲆,因为没有采自中国台湾的长冠羊舌鲆标本的形态信息,无法判断其正确的种。本研究所采集长冠羊舌鲆为首次在中国大陆近海海域发现,故为新记录种。基于所采集标本的形态数据并整合模式种及前人研究的结果,本研究对该种类进行了再描述。主要鉴别特征为,雄鱼前1~6根背鳍条延长成丝状,侧线的弧形和直线的接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鲆科 羊舌鲆属 形态特征 DNA条形码 遗传距离
原文传递
土佐鳒鲆(Psettina tosana)——中国大陆新记录种和丝指鳒鲆(P.filimana)的有效性厘定
6
作者 张少秋 孔晓瑜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9-276,共8页
依据《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鲽形目》,本研究近年在中国大陆从东海至南海海域采集到14尾样品,前期鉴定为鲆科(Bothidae)鳒鲆属(Psettina)的丝指鳒鲆(P. filimana Li &Wang, 1982),但同时发现这些样品也具有土佐鳒鲆(P. tosana Amao... 依据《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鲽形目》,本研究近年在中国大陆从东海至南海海域采集到14尾样品,前期鉴定为鲆科(Bothidae)鳒鲆属(Psettina)的丝指鳒鲆(P. filimana Li &Wang, 1982),但同时发现这些样品也具有土佐鳒鲆(P. tosana Amaoka, 1963)的主要特征。因此,有必要明确这些样品种名以及丝指鳒鲆和土佐鳒鲆之间的关系。为了准确的鉴定这些样品,本研究采用和模式标本形态特征比较分析以及COI分子条形码K2P遗传距离比较的方法进行鉴定。首先将采集样品的29个形态特征分别与21或25个丝指鳒鲆或土佐鳒鲆模式标本特征进行了比较,然后比较了两个模式标本的18个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所有土佐鳒鲆原始描述的可数和可量特征均与丝指鳒鲆模式标本及本研究样品的形态特征为重叠或包含关系,描述性状为一致;同时本研究以胸鳍条长度不同这一李思忠(1987)区别两种类的特征为依据,分别选取了胸鳍条突出成丝状2尾和不显著突出成丝状3尾共5尾代表样品进行COI条形码分析,获得的这些序列的K2P遗传距离为0.000 0 ~ 0.004 7,并将这些序列与GenBank上已有的土佐鳒鲆序列进行了比对,K2P遗传距离为0.002 3 ~ 0.007 0。基于Hebert等(2003)提出的种间遗传距离通常大于0.02的物种鉴定标准,本研究的分子结果显示,前期鉴定为丝指鳒鲆的本研究样品与土佐鳒鲆不存在种间差异。因此,基于形态特征和COI分子条形码结果均支持本研究样品与丝指鳒鲆和土佐鳒鲆为同一物种,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中的优先权原则,丝指鳒鲆应为土佐鳒鲆的次同物异名。土佐鳒鲆为首次在中国大陆发现,故为新记录种。同时,根据本研究11尾样品的形态特征数据并整合前人研究结果对土佐鳒鲆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再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鲆科 鳒鲆属 同物异名 形态特征 分子条形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