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VID-19疫情期间成都市地面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祁宏 张小玲 +5 位作者 康平 klaus schaefer 向卫国 邓中慈 卢宁生 雷雨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200-4211,共12页
受COVID-19疫情影响,我国各地采取了一系列封锁管控措施,由此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分析了2020年上半年的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浓度特征,并重点对臭氧浓度变化及同期对比结果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1)与2019年... 受COVID-19疫情影响,我国各地采取了一系列封锁管控措施,由此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分析了2020年上半年的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浓度特征,并重点对臭氧浓度变化及同期对比结果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1)与2019年同期相比,除O_(3)外的5种污染物(NO_(2)、CO、SO_(2)、PM_(10)、PM_(2.5))浓度均降低,降幅分别为13.60%、8.96%、6.30%、4.56%、1.80%,而O_(3)浓度却异常升高,升幅最大值分别出现在2月(35.1%)和5月(36.1%).(2)2020年上半年,O_(3)浓度高值出现时间较2015—2019年提前,气象条件较有利于臭氧的生成.100 hPa和500 hPa位势高度为正距平,气温、日照时数较往年升高,相对湿度和降水量下降,以静小风为主.(3)2020年4月25日—5月6日臭氧污染持续时间长,主要是由于复工复产导致臭氧前体物排放增加,以及稳定的天气形势,使成都长时间处于高温(>30℃)、低湿(40%~60%)、静小风(1.3 m·s^(-1))等不利扩散的气象条件下.气团后向轨迹和污染潜在源区表明研究区受到来自成都偏东一带及川南地区高污染气团短距离输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新冠疫情 气象条件 后向轨迹 潜在源分析
原文传递
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及其对能见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彭爽 康平 +4 位作者 张小玲 klaus schaefer 袁亮 向卫国 雷雨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432-4441,共10页
使用环境颗粒物分析仪(GRIMM180)对成都市2018年10月-2019年9月0.25~32μm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进行观测,结合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以及相对湿度(RH)、能见度、降水量等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及其与能... 使用环境颗粒物分析仪(GRIMM180)对成都市2018年10月-2019年9月0.25~32μm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进行观测,结合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以及相对湿度(RH)、能见度、降水量等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及其与能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成都市大气颗粒物以细粒子为主,0.25~0.5μm的粒子数浓度占总数浓度的97.75%,数浓度谱呈单峰分布,2018年秋季、2019年夏季表面积谱呈双峰分布,2018年冬季、2019年春季表面积谱呈三峰,体积谱均为三峰分布;在不同RH区间,PM2.5质量浓度及数浓度均与能见度呈负相关,且其中0.25~0.5μm粒径段的细颗粒物因为对可见光波段的米散射效应而对能见度产生较大影响;在不同RH情况下,不同粒径段颗粒物数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别:在低RH(<70%)下,0.25~0.3μm粒径段粒子数浓度对能见度影响最大;在中等RH(70%~80%)下,0.3~0.5μm粒径段粒子数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最大;而在高RH(>80%)下,0.3~0.5μm和0.5~1μm粒径段粒子数浓度对能见度影响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数浓度 粒径分布 能见度 成都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夏季区域性持续性臭氧过程垂直变化差异及气象成因 被引量:3
3
作者 冯浩鹏 康平 +6 位作者 张文倩 张小玲 klaus schaefer 朱心悦 汪可可 宁慧琼 王安怡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6,共13页
基于2019年8月四川盆地内国控站臭氧(O_(3))浓度观测数据,选取了3次不同程度的区域性持续性O_(3)过程,利用再分析资料对3次过程的O_(3)浓度垂直变化时空差异及其气象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3次过程O_(3)浓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 基于2019年8月四川盆地内国控站臭氧(O_(3))浓度观测数据,选取了3次不同程度的区域性持续性O_(3)过程,利用再分析资料对3次过程的O_(3)浓度垂直变化时空差异及其气象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3次过程O_(3)浓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呈先增后减的相似特征,在900~850 hPa达到极值;对流层O_(3)集中在500 hPa甚至700 hPa以下,且随着O_(3)浓度等级的增加,垂直向上的扩散更加明显.(2)3次过程温度和相对湿度有明显的差异,温度与O_(3)浓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高温低湿更有利于O_(3)生成.(3)Ⅰ~Ⅱ级过程盆地内地面以东北风或偏北风为主,出现气旋性环流及风向辐合,容易造成风向下游地区O_(3)污染积聚;Ⅲ级过程地面多偏南风或东南风,使污染物易向盆地内西北侧传输.(4)垂直运动的强弱是造成3次过程O_(3)浓度差异的重要原因,Ⅰ级过程存在较强的上升运动,有利于O_(3)向上扩散,并向盆地外输送;Ⅱ~Ⅲ级过程低层风速较小,且盆地内存在弱的垂直环流圈,垂直扩散条件较差,O_(3)容易在盆地内积聚滞留造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臭氧 垂直差异 气象成因
原文传递
Land-sea breeze circulation structure on the west coast of the Yellow Sea,China
4
作者 Yongxiang Ma Jinyuan Xin +8 位作者 Xiaoling Zhang Lindong Dai klaus schaefer Shigong Wang Yuesi Wang Zifa Wang Fangkun Wu Xinrui Wu Guangzhou Fa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1年第1期14-21,共8页
Land-sea breeze(LSB)is an atmospheric mesoscale circulation that occur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coast and is caused by uneven heating resulting from the difference in specific heat capacity between the sea and land sur... Land-sea breeze(LSB)is an atmospheric mesoscale circulation that occur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coast and is caused by uneven heating resulting from the difference in specific heat capacity between the sea and land surfaces.The circulation structure of LSB was quantitatively investigated with a Doppler wind lidar Windcube100s on the west coast of the Yellow Sea for the first time.The time of observation was 31 August to 28 September 2018.It was found that the height of LSB development was 700 m to 1300 m.The duration of conversion of LSB was between 6 h and 8 h.The biggest average horizontal sea-breeze wind speed at 425 m was 5.6 m s^(-1),and at 375 m it was 4.5 m s^(-1).During the conversion process from sea breeze to land breeze,the maximum wind shear exponent was 2.84 at 1300 m altitude.During the conversion process from land breeze to sea breeze,the maximum wind shear exponent was 1.28 at 700 m altitude.The differences in wind shear exponents between sea-breeze and landbreeze systems were between 0.2 and 3.6 at the same altitude.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wind shear exponent can reflect the height of LSB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ea breeze Vertical wind speed CCirculation structure Doppler wind lidar Yellow se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